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湧現上百新右翼組織 鼓吹明年中朝俄將進攻日本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2-12-4 14: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深圳廣電集團      2012-12-03

  日本湧現上百新右翼組織 鼓吹明年中朝俄將進攻日本。隨著日本將於12月16日舉行議會大選,國際上對日本各種新右翼組織頻頻冒頭越來越關注。右翼勢力一直是日本社會和政治中的「頑症」。

  日本湧現上百新右翼組織 鼓吹明年中朝俄將進攻日本。「日本的危險在於,它正轉向右翼色彩更濃的方向。這種情緒可能在國內贏得選票,卻會激怒鄰國。這意味著日本轉向被動的民粹民族主義,而不是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積極角色。」美國哈佛大學學者約瑟夫·奈日前撰文對日本「向右轉」表示擔憂。隨著日本將於12月16日舉行議會大選,國際上對日本各種新右翼組織頻頻冒頭越來越關注。右翼勢力一直是日本社會和政治中的「頑症」。


新右翼組織「『加油日本』全國行動委員會」的辦公室


  戰後幾十年來,右翼組織曾大肆炒作靖國神社問題和歷史教科書問題,引起鄰國的激烈抗議。近年來,諸如「不允許在日特權市民之會」(簡稱「在特會」)、「『加油日本』全國行動委員會」等新右翼組織不斷興起。它們圍繞日本與韓國、中國的島嶼爭端,極力煽動排外情緒,成為給東亞局勢製造爭端的重要原因。連日本首相野田也擔憂,「這種極端民族主義的氣氛或情緒正在形成……說狠話有可能吸引公眾,但對國家來說將是最危險的事。」日前,記者暗訪幾個新右翼組織,感受到這些組織對日本越來越深的影響。

  日本湧現上百新右翼組織

  在日本各大城市街道上,時常能夠看到車身塗成黑色的大型宣傳車,車上插著舊日本軍旗,車頂的大喇叭不停播放舊日本軍歌。這些人在日本是傳統的右翼組織,也被稱為「街頭右翼」。由於很多人屬於黑社會暴力團體,受日本警方長期監控,在普通市民中也形象不佳。不過,近年來,隨著日本20多年的經濟衰退引起的國內保守傾向,特別是圍繞與中韓等國的領土爭端問題,日本新右翼組織不斷出現。

  和傳統右翼相比,日本新右翼組織更多在網路上組織和發出聲音,被稱為「網右」。「網右」多為一些愛上網的中青年。雖然與傳統右翼相比,這些組織較少走上街頭,但由於這些組織基礎更廣泛,也更令人擔憂。日本作家麻生晴一郎對記者坦承,日本全國確實在右傾化,這對日本並非是一件好事。他說右翼沒有固定的概念,傳統右翼以「保皇」為特徵,許多行動過激的組織都會被稱為右翼組織。據他介紹,日本寶島出版社日前新出了一本專門介紹新右翼組織的書。按照該書的說法,這些新右翼組織的主要特徵是「厭韓、厭中,反專業市民,打倒混蛋左派」。這些新右翼組織近來活動越發頻繁。就連日本民主黨政策調整會長細野豪志在國會發言時也對新右翼組織表示擔憂:「我看日本的網站感到恐懼,網路右翼已經成為一個固定辭彙。」

  這些新右翼組織成員都是什麼樣的一些人,他們的目標是什麼?為了探尋這些新右翼組織實際情況,記者試圖採訪目前最活躍的一些新右翼組織,一探究竟。

  據不完全統計,近些年來日本出現了近100個新右翼組織,其中既有民間團體,也有政客聯盟。目前比較活躍的新右翼組織有「不允許在日特權市民之會」、「『加油日本』全國行動委員會」(以下簡稱「加油日本」)、「保衛日本領土行動議員聯盟」等。「在特會」最初以反對在日韓國人、朝鮮人獲得「特權」為活動宗旨,近來多次舉行反華反韓遊行。2006年成立的「在特會」當初僅有1000人左右,短短几年會員超過了1萬人。當記者查看該會網站竟然沒有找到該會地址,也沒有聯繫電話,網站上只有「在特會」的聯繫郵箱及其組織的一些抗議活動照片,其中最顯眼的一幅照片是2010年10月,該會在橫濱APEC峰會期間組織的反華遊行。

  記者按照網站給出的唯一聯絡方式發出郵件。郵件發出數日之後,終於收到了回信。一名自稱「在特會」新聞發言人在郵件中稱,即使在該會組織的遊行時,「如果沒有我的許可,絕對不要採訪,請你保證在沒有得到我的許可之前一定要在現場等待」。此人還稱,如果要單獨採訪他,須帶上「採訪謝禮金」。記者在日本多年,這是首次遇到採訪對象索取採訪費的事。記者為此專門聯繫一名警方人士進行了解。這名警方人士稱,「在特會」並非單純的政治組織,和黑社會有染,其骨幹曾因為黑社會組織籌集資金而被逮捕過。該組織還與日本最大的傳統右翼團體「青年社」等街頭右翼有合作關係,被警方認定為排外主義團體,十分危險。在他的勸告下,記者放棄了採訪。但這次未見面的接觸讓記者感到,新右翼組織和傳統右翼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只不過比傳統右翼更具欺騙性,他們可以利用網路騙取普通民眾的支持。

  新右翼勢力形成網路

  由於記者來自中國,這些新右翼組織往往拒絕記者採訪,有的則趁機索要採訪費,因此記者決定採用暗訪方式接觸這些新右翼組織。以「草莽崛起」為口號的「『加油日本』全國行動委員會」是最近名聲很響的新右翼組織,去年剛剛成立。這個組織的發起人之一是航空自衛隊前幕僚長(相當於參謀長)田母神俊雄。2008年,他因身為公職人員卻公開發表否認日本侵略的論文而被免職並提前退休。今年9月,該會曾經舉行名為「譴責聲討9月10日中國尖閣(釣魚島)侵略屈辱外交一周年」的反華遊行。在該組織的網站上寫著「尊皇愛國」的口號,同時還在首頁上醒目刊登著募集會費的通知。

  經過一番打聽,記者得知「加油日本」事務所就在東京中心的澀谷,但不在主要街道上。找了很長一段時間,記者在一個僻靜的街道終於找到該組織所在的樓房。走進這座樓房,只見一個標著「『加油日本』全國行動委員會」的辦公室門開著。辦公室非常狹窄,燈光昏暗,屋內十分凌亂,到處堆滿了各種宣傳單等,牆上也貼著各種宣傳廣告,但廣告都不大,且印刷質量低劣。記者又走到2樓,二樓兩個房間都大門緊閉,牆上還貼著「日本文化櫻頻道」的標籤,一塊牌子立在樓梯旁邊,上書「正在錄製節目請保持安靜」。緊閉的大門上白紙黑字寫著某某議員的名字,旁邊小字寫著「今日節目嘉賓」。

  有學者稱,過去礙於輿論,日本政客和媒體像躲避黑社會一樣與傳統右翼組織保持距離,這也讓日本傳統右翼勢力減弱。近年來,新右翼組織因為控制了網路輿論,日本政客和媒體與新右翼組織的聯繫也越發緊密。今年「加油日本」舉辦過兩次「去釣魚島釣魚」旅行,每次參加者人數多達上百人,有政客、右翼媒體記者、右翼分子以及普通民眾等,每人還要付10萬日元至15萬日元。這些活動都由「日本文化櫻頻道」進行現場直播,該電視台還製作特別節目,聘請政客、學者等就釣魚島問題展開討論,中國自然被當成了「假想敵」。

  有學者稱,表面上看,日本新右翼組織、右翼政客、右翼媒體和文人聯繫比較鬆散,但實際上他們之間的關係盤根錯節,互相勾結,已編織起一張「右翼網路」。這也是目前日本最為值得憂慮的社會現象之一。

  新右翼興起讓日本遠離「和平」

  對日本新右翼勢力的興起,許多國際媒體都表示擔心。韓國《東亞日報》稱,日本新右翼的崛起令人感到不安,擔心日本會轉向極端民族主義,並導致和平憲法被取消或修改,甚至日本開始追求核武裝。同時,新右翼崛起可能令「慰安婦」、「靖國神社」等問題再度變得嚴重,並影響與周邊國家的關係。文章指出,和德國相反,戰後日本從未認真反省戰爭罪責,而新右翼組織又一味強調日本「遭到打壓」,這種情緒一旦蔓延強化,不僅周邊國家,甚至美國也會因此感到不安。

  日本新右翼組織為了強調自身的存在,主要是以領土主權為招牌,要挾日本政府對韓中採取強硬政策。其共同的根本目標則是修改和平憲法。「加油日本」與「日本文化櫻頻道」網站上互為鏈接。「櫻頻道」主辦者水島里総標榜自己為了保持日本傳統文化而建該電視台,卻在節目中大肆宣傳各種極右翼的主張。該電視台網站上彙集了多種反華、主戰的書籍,如《2013年中國、朝鮮、俄羅斯攻擊日本》、《尖閣武力衝突,日中如果發生戰爭》等。在其論壇中,專門設有「日本核武器之道」、「日本能脫離戰後體制嗎?」等議題。

  「俄羅斯之聲」稱,新右翼的崛起讓日本「和平國家」的色彩褪色,他們很可能嘗試讓軍隊在國際上扮演更重要角色,同時試圖成為武器出口國。文章稱,這種嘗試將是一把雙刃劍,因為新右翼要謀求對抗的不僅是中國,美國對日本的軍事控制同樣是他們試圖擺脫的對象,如果日本試圖擺脫美國保護傘而自行其是,整個亞洲秩序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並引發連鎖反應。

  對於日本新右翼的興起,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稱,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日本在國際事務中變得強大,而是它變得過於虛弱和內向。日本政治反映出20年的低經濟增長,並促使年輕人變得更加偏狹。自2000年以來,前往美國大學就讀本科的日本人數下降了逾50%。約瑟夫·奈稱,日本政治體制是民主的,但極不穩定。日本作家麻生晴一郎也對記者稱,現在的日本年輕人都不愛出國留學,只認為日本最好。正是這種閉塞的心態在某種程度上為網路右翼的繁衍提供土壤,這也是目前日本最為令人擔心的社會問題之一。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0

主題

250

帖子

420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20
沙發
希夷微 發表於 2012-12-5 00:45 | 只看該作者
小鬼子太看得起自己了!先看是否掙得脫老美的狗鏈再說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07: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