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亞洲周刊:中國國民收入倍增目標背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常樂 發表於 2012-11-18 13: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二十六卷四十七期 (2012-11-25)  江迅

胡錦濤政治報告提到國民收入倍增,被譽具有里程碑意義。但即使達到目標,中國未必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須從就業質量、最低工資、社會保險、職業福利等方面入手,切實提升勞動者偏低報酬。
————————

北京昌平區是有城有鄉的發展新區,區域收入差距主要表現在平原與山區。二零一一年,昌平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二萬七千元人民幣(約四千三百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僅僅一萬三千元,相差一倍多。這一差距,在中國大陸全範圍看,還算小的。

昌平中共區委書記侯君舒是中共十八大代表,他接受採訪時說,當前必須儘快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讓百姓能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這必然要求政府部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注重民生投入。為提高收入,緩解收入差距,昌平已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經濟實力有望壯大,下一步要推動百合、草莓、蘋果等花果經濟和山區特色旅遊,增加農民收入;幫助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幫助他們就業。侯君舒認為,十八大提出的「國民收入倍增」目標,從昌平的發展看,完成目標沒有問題,焦點主要在解決收入差距。

「國民收入倍增」,是中共十八大上,總書記胡錦濤近三萬言報告的亮點,被譽為「具有里程碑意義」。胡錦濤說,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基礎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零一零年翻一番。「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二零一零年翻一番」是早已有的目標,「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如此量化指標,卻是首次提出,在十八大會場內外備受關注,引發社會議論,被視為中國版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

「收入倍增」指全體人民人均收入翻一番,難點在於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據北京統計局發布的二零一一年數據顯示,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萬二千九百零三元,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百分之七點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一萬四千七百三十六元,實際增長百分之七點六。二零一二年前三季度,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增長百分之七點九,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百分之八點六。北京統計局副局長於秀琴接受採訪時說,近年,農村居民收入同比增速都高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開始出現縮小趨勢。

提高扶貧救助標準

在中國,對農民扶持的標誌性政策就是提高貧困救助標準,二零一一年當局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二千三百元作為國家新的扶貧標準,這比零九年的一千一百九十六元,提高9.2%,對應的扶貧對象規模,到二零一一年是一點三億人,占農村戶籍人口總數的一成三,即中國大陸有十分之一人口在接受政府救助,其中農民佔了大比例,因此,解決農民問題是民生問題的重點。

日本曾展開為期十年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那是一九六零年十二月。一九六七年,日本提前達到目標,國民實際收入增加一倍。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說,日本在實行收入倍增計劃前,經濟總量已相當可觀,但中國目前並沒達到這樣水平。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基礎。

中國學界普遍認為,屆時中國無論是經濟總量的翻番,還是居民人均收入的翻番,都不會有太大問題。十一月九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秘書長安赫爾‧古里亞在發布《展望二零六零:長期增長的全球視野》報告時說,中國經濟已恢復穩定增長並保持較好勢頭,他預測二零一二年中國經濟增長在百分之七點五至七點七之間,二零一四年將達百分之八,今後五十年將保持穩定增長。經合組織總部設在法國巴黎,已有五十一年歷史。這份報告稱,中國最早可於二零一六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到二零六零年,中國和印度的經濟總量,將超過經合組織目前擁有的美國、日本和多數歐元區所有成員國總和。

收入倍增的難點

不過,「國民收入倍增」的真正內涵是「人均增長」,收入倍增的難點在於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發展戰略處長高輝清認為,要實現居民收入倍增,除了中國經濟要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長外,收入分配改革措施要更多向提高百姓收入傾斜,要避免出現居民收入增長而差距不斷被拉大的局面,縮小收入差距的關鍵是加強法制建設,政府運作要透明,官員財產要透明,不斷改革令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更穩定,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收入分配改革是必須儘快突破的改革,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需要適當調整,當下,勞動報酬比例下降,應適當提升;居民收入比重偏低,國家分配格局需適當調整。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教授青連斌認為,要有效遏制當前收入差距持續擴大的勢頭,逐步縮小過大的收入差距,必須「規範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青連斌說,縮小收入差距,須大力調整財政、稅收、社保三大宏觀政策,充分發揮對收入再分配的重大調節作用,「解決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所佔比重偏低的問題,必須採取一系列綜合措施,要從就業質量、最低工資、社會保險、職業福利等方面入手,切實扭轉勞動者報酬偏低﹑初次分配關係失衡的格局」。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博士馬光遠認為,「國民收入倍增計劃」要有含金量,要考慮通脹因素,扣除價格因素。要真正實現國民收入倍增,需要產業結構、社會結構、分配結構大調整,這種調整本身的完成,在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中國社會轉型期的結束,進入現代社會的產業基礎、社會基礎和分配基礎已經完成。「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其內涵絕非簡單的居民收入提高所能涵蓋。十八大報告在提及國民收入倍增目標時,特別提到,國民收入的倍增,建立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即不同於以前國民經濟的發展目標,更不同於歷史上日本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中國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增長指標,而是「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平衡、穩定、協調發展的綜合計劃。

國際經驗表明,不少中等收入的經濟體,在經歷「快速起飛階段」后,由於無法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快速發展中積聚的矛盾集中爆發,經濟增長回落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據亞洲開發銀行的一份研究顯示,目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十八個國家中,十二個在拉美,三個在東南亞,它們處在中等收入水平有四五十年。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日本、韓國、台灣、香港、新加坡,用了三四十年完成由低收入向高收入經濟體的過渡。中國到時即使完成翻番,中國經濟總量在二零二零年仍只是美國的八成,城鎮居民收入只是六千至八千美元,農民人均收入僅超過二千美元,中國仍處於中等收入國家水平,如到那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調整沒完成,則即使實現國民收入倍增,也未必可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0

主題

2217

帖子

982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82
沙發
summit30c 發表於 2012-11-19 17:25 | 只看該作者
靠多印紙幣搞出來的收入增加,毫無意義!!看看實際購買力才說明問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6: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