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科學家發現如何改變大腦對時間感覺(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2-11-9 06: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年11月08日 07:13  孝文

  

  美國科學家進行的新研究發現大腦在計時方面呈現出「地方分權」的特徵,針對特定的活動,不同神經迴路擁有自身的計時機制

  

  參與研究的兩隻恆河猴。科學家對恆河猴進行訓練,完成在兩點之間移動眼睛的任務,時間間隔為一秒,同時觀察它們的大腦活動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根據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的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新研究,大腦在計時方面呈現出「地方分權」的特徵,針對特定的活動,不同神經迴路擁有自身的計時機制。對大腦如何處理時間的這一新發現意味著科學家能夠在將來的某一天改變個體的時間感。形象地說,就是讓時間變快或者變慢。

  明尼蘇達州大學的新發現不僅提高了人工改變時間感的可能性,同時也有助於解釋我們的時間感為何因環境和條件的不同存在差異,例如在娛樂或者面臨壓力的時候。此項新研究由明尼蘇達州大學的兩位科學家進行。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道,他們對恆河猴進行訓練,完成在兩點之間移動眼睛的任務,時間間隔為一秒。他們利用外部線索幫助恆河猴追蹤時間,經過3個月的培訓,這些猴子在兩點之間移動眼睛的時間間隔平均在1.003秒到0.0973秒之間。藉助於電極,研究人員記錄下恆河猴在完成任務時側頂內皮層內100個神經元細胞的活動。側頂內皮層與眼動有關。

  根據他們的研究發現,這些神經元細胞在每次眼動之間的活躍性下降,允許他們預測下一次眼動何時發生。如果過高估計一秒的長度,神經元細胞的活躍性下降速度較慢,在不到一秒前眼動則活躍性下降速度較快。實驗結果表明科學家能夠在將來的某一天改變一個人對時間流逝的主觀體驗,方式就是改變大腦內與感知時間流逝有關神經連接。

  此外,這項研究成果也有助於解釋為何在確定條件下我們對時間快慢的主觀感受存在差異。當面臨壓力的時候,大腦內的腎上腺素等化學物質的數量受到影響。科學家發現腎上腺素能夠影響神經活動的速度。首席研究員傑弗里-格霍瑟在接受《新科學家》採訪時表示:「根據我們的模型,你只需要改變活躍性下降速度就能獲得不同的時間感。」格霍瑟與同事布萊納-斯庫奈德計劃進行測試,以確定他們發現的神經元細胞是否就是點任務中的「終極心理時鐘」。為了確定這一點,他們將擾亂神經元細胞的行為,看看能否影響恆河猴的時間感。(孝文)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7: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