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核潛艇剛駛入中國黃海 中國大批潛艇緊急出動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11-2 14: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日關係緊張之際美國核潛艇駛入中國黃海表威,中國軍方毫不示弱,出動多型新式潛艇迎戰。官方也透露元級潛艇、091G、093等均出動,顯示動靜不小。

  就在中日關係因釣魚島危機日趨緊張之際,有著「水下導彈庫」之稱的美國海軍「俄亥俄」號核潛艇(該級別首艇)突然在韓國釜山浮出水面。

  「俄羅斯之聲」電台10月25日分析稱,這艘搭載154枚巡航導彈的核潛艇此時駛入遠東,「顯然與釣魚島爭端有關」。事實上,隨著美軍核潛艇部隊在亞太地區日趨活躍,中國周邊早已暗流涌動。



我國多型潛艇緊急出動

  潛伏中國周邊海域

  美國海軍官方網站稱,10月24日訪問韓國釜山港的「俄亥俄」號將在西太平洋執行一系列任務,以展示美國海軍核潛艇部隊的最新能力。

  「俄亥俄」號核潛艇停靠釜山後,不僅公開了遍布儀錶和顯示器的駕駛艙和採用上中下三層鋪位的艇員休息艙,還展示了擺放著Mark-48型魚雷的武器艙和甲板上的特種微型潛艇,對外炫耀武力的意圖明顯。

  「俄亥俄」號指揮官保羅 達文波特也對該艇的戰鬥力大加吹捧。他稱,「艇員們已連續執勤兩個月,以保障潛艇具備在任何時間、開赴任何海域、執行任何任務的能力」。

  「俄羅斯之聲」電台報道認為,在中日關係因釣魚島危機日趨緊張之際,載有上百枚巡航導彈的美軍核潛艇駛入遠東別有深意。

  在專家看來,「俄亥俄」號核潛艇現身釜山意味著,美國海軍火力最強的水下打擊平台就潛伏在中國周邊海域。

  「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長170多米,寬13米,排水量超過1.6萬噸,可潛至水下240米隱蔽身形。單艇裝備154枚巡航導彈的強大火力,加上驚人的安靜性和自持力,使美國海軍可在對手的眼皮底下對上百個高價值目標發動突然襲擊,令對手猝不及防。

  另外,美國海軍還抱著將潛力挖盡的心態,在這艘滿載巡航導彈的潛艇里塞進了65名特種部隊士兵(通常來自「海豹突擊隊」),並在艇身上加掛了一艘微型潛艇。由於微型潛艇採用全封閉設計,並且直接與核潛艇的一個密封艙口對接,潛艇中的特種兵可衣不沾水地直接在目標區秘密登陸,對敵方的高價值目標發動出其不意的襲擊。

  「炮艦外交」新工具

  種種跡象顯示,美國正在亞太地區為其核潛艇選擇落腳點。10月4日,美國海軍「夏威夷」號核潛艇駛入菲律賓蘇比克灣。美軍隨後證實將「半永久性」駐紮在那裡,並有望將其改建成亞太美軍大型艦艇的母港。

  對此,中國海軍信息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尹卓少將分析指出,蘇比克灣擁有大型港口設施,可駐泊航母和核潛艇,因其距離海南島較近,目標指向中國海南島和廣東一線的海陸軍基地,美軍重返蘇比克的核心意圖顯然是威懾中國。





中國多型潛艇緊急出動

  到上海直線距離只有499公里的韓國濟州島也可能成為美國核潛艇的另一處落腳點。據韓國《韓民族報》報道,建設中的濟州島海軍基地潛艇碼頭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美國海軍核潛艇的停靠需要。

  要容納韓國海軍現役或未來建造的潛艇,水深9.3米的碼頭足矣,但濟州島上的潛艇碼頭設計水深為12米,顯然是為美軍核潛艇量身打造的。

  有分析指出,依靠這些處於中國周邊的海外基地,美軍的巡航導彈核潛艇可快速潛入南海、東海,介入島嶼爭端或海上衝突。

  有理由認為,核潛艇已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實施「炮艦外交」的新工具。對於擁有核武器並具備完善海空防禦體系的大國,美國向來愛搞「航母表威」,但這更多是表面文章,因為美國對與重量級對手開戰後航母的下場心知肚明。

  與航母相比,核潛艇則是一種隱蔽性強、火力強大的獨立作戰平台,只要偶爾在敏感海域露一露面,就能給對手造成不小的心裡壓力。尹卓直言,美國將六成的核潛艇部署在太平洋,主要是針對俄羅斯和中國。

  這樣看來,中國、俄羅斯等亞太國家不僅要防範耀武揚威的美國航母編隊,更要對潛伏深海的巡航導彈核潛艇倍加留意。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7 06: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