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思辨錄》:獨尋真知啟後人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4-10-27 07: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王元化近影

    在元化先生這部新著的成書過程中,就聽他說起這部書,說是內容比他那本受到廣泛好評的《思辨隨筆》幾近增加了一倍。他也曾將自序的若干內容念給我聽過。我感覺到他對這部新著是相當重視的;因而一直期待著能儘早拜讀。近日得到此書,捧讀一過,感受良深。《思辨錄》中的許多篇章,以前都讀過;有些近年寫的內容,元化先生在與我交談時也屢有提及;但這些文字作為元化先生六十年追求真理的紀錄結集出版,意義非同尋常。它給一切想要了解王元化和研究王元化的人,提供了一個最有價值的文本。

    元化先生真正學貫中西,是現在幾成星鳳的通儒式的人物,在文史哲諸多領域,他都有精深的造詣和修養。但此前出版的王先生的著作,不是限於某一特定的方面,如《文心雕龍》研究、莎士比亞研究或文藝理論,就是他「文革」后寫的文章的結集,這些文集收羅的文章範圍往往限於短短的幾年。《清園文存》(三卷)收錄了他各個時期寫的文字,除了學術文章外,還包括他的文學創作和書信,很有價值,是研究王元化不能不讀的一部文集。但《清園文存》所收的早期文字都是文藝創作;學術文章都選自元化先生已出的各本文集。而《思辨錄》所收的早期著作都是元化先生的思想札記;此外的許多內容也為《清園文存》所無。《思辨錄》所收錄的文字時間跨度長,內容則集中於學術思想,是王元化學術思想的集中展示,很多思想可以說是他的晚年定論。就此而言,《思辨錄》的價值是王元化任何別的著作都不能代替的。

    《思辨錄》採取的是傳統學術札記的寫法,短小精悍,言簡意賅。但與傳統的學術札記相比,《思辨錄》涵蓋的內容要廣泛得多,它涉及中西哲學、政治理論、思想史、文學理論、知識分子問題、美學、戲劇、考據等許多領域,這是傳統學術札記很少有的。然而,《思辨錄》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學術,更在於思想。從《思辨短簡》到《思辨發微》和《思辨隨筆》,再到《思辨錄》,作者對「思辨」情有獨鍾。這當然不是偶然的。「思辨」一詞來自德國古典哲學,它的一個基本意思是批判性思維,即突破日常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追問其所以然。作者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專門研讀過黑格爾和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這次對哲學經典著作的研讀促成了他在《思辨錄》自序中總結的平生經歷三次大反省中的第二次大反省。在此之前,作者對「過去那些灌輸在頭腦中的既定觀念」,「雖然也產生某種質疑」,但卻沒有力量「去揭示它們的錯誤」。哲學使他最終解決了這些問題,「真使我感到是一場大的解放」,「享受到了思想自由的大歡樂」。他由此完成了從「遵守體制所規定的政治立場和思想的路向」的知識分子向自由思想家的轉變。因此,雖然王元化並沒有完全的哲學著作,一般人也不認為他是哲學家,但哲學在他思想中所起的關鍵作用,還是不容忽視的。忽視這一點,就無法真正理解王元化。

    《思辨錄》的書名,說明作者最重視、最在意的是思想,而不是別的什麼。我甚至想,作者可能最希望別人稱他為思想家,而非學問家。作者坦承,他讀的書並不多(這裡當然有謙虛的成分,尤其是與時下的許多學問家相比),只是因為善於思考,故常常能發人之未發。不寧惟是。王元化之為王元化,不僅僅在於他勤于思考和善於思考,更在他能不斷進行反思。讀了《思辨錄》,尤其是其自序后,我甚至想,此書是否叫《反思錄》更合適。在德國古典哲學中,「思辨」一詞常常是與「反思」一詞聯繫在一起的。雖然思辨不等於反思,但它們都與反觀自我有關。反思是一個內向的、批判地檢驗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的過程。它實際上是真正思想家產生的必要條件。中國近代之所以真正的思想家寥若晨星,就是因為人們幾乎從不反省自己的思想。僅有的所謂反省,也是一看勢頭不對,趕快說一聲自己上當受騙,以求擺脫被動和尷尬,恢復自己大師的形象。而真正的大師卻決不是這樣。他們決不會為了改變不利的處境而檢討;也不會因為自己名滿天下而刻意維護自己的形象。海德格爾和維特根斯坦都是在自己如日中天的時候對自己進行深刻的自我批判。元化先生在學術成就上自然不能與這兩位偉大人物相比;但就自覺進行反思方面而言,卻毫不遜色。

    元化先生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復出后,不靠抬舉也不靠包裝,就憑長期困厄不廢學問所獲之深厚學養和功力,迅速為世人所承認。即使一度身居高位,仍然是學者本色,故而為海內外學者共仰欽敬。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元化先生作為當代中國學術大師的地位已無可懷疑和動搖。但恰在此時,他卻開始了平生第三次反思。這次反思是他三次反思中最深刻的一次。正是通過這次反思,王元化超越了他的許多同時代人,達到了一個新的思想高度。關於元化先生這次反思的意義,我已在拙作「拔地蒼松有遠聲」中有所論述,此處不贅述。我想補充的是,作為思想家的王元化留給後人最有意義的可能就是這次反思的成果。

    然而,這次反思也給元化先生帶來了不少誤解甚至污衊。一些自以為掌握了時代真理的人,更是以審判者的姿態來「批判」王元化。作為一個性情中人,元化先生也會為那些以前自稱是「朋友」或「學生」的人的含沙射影而不快,卻絲毫不為所動。他不止一次和我說:這些思想都是他經過認真反思后得出的,是不會輕易放棄的。這次反思從表面看是關於五四的評價問題,批評王元化的人對他從「啟蒙」的鼓吹者變為「啟蒙」的批判者大為不滿。其實,對五四的重新思考只是這次反思的一個起因和表面,這次反思的真正結果是元化先生對人的精神和理性有了新的看法。

    元化先生出生於一九二○年,吮吸五四精神的乳汁長大。青壯年時代先是受俄羅斯啟蒙思想家的影響,后又受德國古典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影響。這些也是他同時代左翼知識分子共同的思想淵源。這些思想的共同特點是對人的精神理性推崇備至,沒有絲毫懷疑。然而,元化先生卻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時代經驗中,逐漸對此產生了懷疑。他深刻地看到:「把人的精神力量和理性力量作為信念的人,往往會產生一種偏頗。認為人能認識一切,可以達到終極真理,但他們往往並不理解懷疑的意義,不能像古代哲人蘇格拉底所說的『我知我之不知』,或像我國孔子說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所以,一旦自以為掌握了真理,就成了獨斷論者,認為反對自己的人,就是反對真理的異端,於是就將這種人視為敵人。結果只能是:不把他們消滅,就將他們改造成符合自己觀念的那樣的人。」這是元化先生第三次反思所得到的最重要的結論。這個結論正確與否,元化先生為他第三次反思所遭到的批評和攻擊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元化先生不僅反思自己的思想立場,而且也不斷反思自己的學術立場。這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但他不像有些人那樣,放棄自己的學術立場只是為了表示自己與時俱進,實際並不覺得自己過去的立場有何不對。如果說不對,只是因為它已經過時,而不是為了真正學術或思想的原因。因為熱衷趨時,所以這種人往往文過飾非,不太會承認自己曾經真信已被拋棄的思想。元化先生剛好相反。他一方面勇於放棄自己信奉了幾十年的思想;另一方面並不隱瞞自己過去的立場;反而坦然承認自己當時真信它們。只有有真信仰的人,才會有真反思。元化先生就是這樣在思想上光明磊落的人。他贊成什麼,反對什麼,總是經過自己頭腦的思考,總是出自至誠至性,因而他才能成為一個獨立特行的思想家。荀子曾這樣定義「通儒」:「其言有類,其行有禮,其舉事無悔,其持險應曲變;通則一天下,窮則獨立貴名。」衡著時賢,元化先生庶幾近之。

    當然,無論在思想上和學術上,元化先生都不是完人,這樣的完人也不可能存在。同樣,《思辨錄》也不可能句句都是不刊之真理,我自己對它的某些結論就有不同的看法。但這絲毫也不影響《思辨錄》本身的價值。作為當代中國最有個性的一位思想家的代表作,《思辨錄》定當是當代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獻。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會像有些現代思想家的著作那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只有思想史的價值而沒有思想的價值。《思辨錄》會成為一切熱愛思想和學術的人必讀之書。斯人斯書,讀之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2: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