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式相親:不結婚就被剩下 傳統觀念無法改變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2-8-28 01: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年08月27日 01:15     來源:南方日報     

中國的情人節七夕已經過去,在那一天數十場大型相親活動同時舉行,這些相親活動都是以結婚為目的。不僅僅是中國人,就連老外也開始討論熱議中國人的婚姻觀,中國式的浪漫?其實浪漫背後是殘酷的現實相親者尋找的不僅僅是迷人的微笑或者激情的火花,還有未來的金錢和人脈。

不結婚就被剩下

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約會也絕非易事。在中國,相關賭注從一開始就很大:人們期望約會是婚姻的開始;誰還顧得上什麼為愛而愛呢。

最近,一個朋友在北京有過一次相親經歷。他到了咖啡店之後發現,除了那個女孩外,她媽媽也在。在幾分鐘之內,她就狂轟濫炸般地拋出一連串問題:他收入多少?學什麼專業?是否有房?

在中國,浪漫通常都抵不過現實;約會在很大程度上已變成了一種商業交易。在北京,父母們聚在公園裡,相互給對方介紹自己的子女。單身俱樂部會根據身高、收入、財產給人群分類。在像上海這樣的城市裡,成千上萬人通過參加大型相親活動來尋找理想中的伴侶。

對於今天的中國男人來說,成為理想伴侶就意味著要有一輛車、一套房、一份收入豐厚的工作、如果個子高,那就更好了。同時,對女人來說,必須在27歲以前結婚;不然就會被歸於「剩女」一族。

正在為撰寫一本關於「剩女」的書而搜集相關資料的駐京記者羅絲安·萊克(紐約時報)稱,「在很多方面,中國婚姻都是獲取資源的一種方式,」至少在單向方面是這樣的。「最終的觀點仍然是:一個女人無論在工作上多麼成功,只要沒結婚就是一事無成。」

無法改變的傳統觀念

包辦婚姻早在1950年就已被禁止。但相親這件事仍然是司空見慣,無論是在工作單位還是通過家人。的確,在過去30年裡,中國的經濟增長舉世矚目,但傳統卻依然難以被撼動。而且儒家道德也強調,婚姻在滿足社會責任方面的重要性必須高於個人意願。

獨生子女政策更是進一步加強了這些期望。人們認為,年輕人要贍養老人,這也就是說,和誰結婚關係到整個大家庭。

這些擔心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它們同時也暴露出了代溝問題。1980年代和1990年代出生的人,從小生活在經濟較為繁榮時期,並在流行音樂和電影的包圍中成長,與父母一代相比,他們並不急於結婚。

暢銷書《中國式離婚》的作者王海鴒會在她的微博上轉述一些催婚母親的故事。一個母親曾勸她的女兒應該趁著「寶貴」的年齡趕緊相親。

現實的壓力巨大

26歲的單身女青年謝玉潔居住在上海南邊約370公裡外的溫州。儘管她在這座有著900萬人口的都市擁有一份前途還不錯的護士工作,她的父母每天都提醒她要孝順,要找個老公。謝玉潔渴望愛情,但卻被父母責罵不夠現實。「現實就是拜金和物質至上。」她在上周解釋說。

所以眼下在中國西南的成都市,一些單身女子會花兩萬元人民幣去參加如何嫁給百萬富翁的婚戀培訓班。在現實電視相親節目《非誠勿擾》上,一名22歲的模特曾說過這樣臭名昭著的話,「寧願坐在寶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車後座上笑。」

這些當然都是些極端例子,但壓力卻是實實在在的。雖然中國男女失調的出生率意味著,到2020年,中國將會有2400萬男人落單,但這些單身男人絕大多數都將集中在鄉村地區。大城市裡,房價和收入的比例可能會達到12比1,因此,如何找到理想的伴侶一直都在困擾著那些受過教育、野心勃勃的女人。相親者尋找的不僅僅是迷人的微笑或者激情的火花,還有未來的金錢和人脈。

「90后」男女生已加入相親大潮!昨日,廣州乞巧文化節組委會與世紀佳緣網站在天河珠村舉辦的「白領情緣會」活動上,前來參加相親的近200人中有十多位是「90后」,最小的才20歲。據世紀佳緣網站三季度的「男女婚戀觀」調查顯示:51%的男性及44%的女性找對象會首選相親。

沿海城市「三高」剩女比例高

近年來,網路上流行的「隨手拍解救剩男剩女」行動大受歡迎,而且似乎總是剩女多過剩男。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據世紀佳緣網站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網站註冊會員累計達到6800多萬人,近幾年來每年都呈近1000萬人次的遞增,其中六成以上是男性會員,女性會員只佔三成多。

該負責人還表示,人們之所以會有「剩女多過剩男」的錯覺,主要是由於地域分佈以及宣傳誇大所導致的。比如在沿海城市,剩女的比例確實高於內地,且她們多是高學歷、高職位、高收入的「三高」女性,備受社會關注,且對結婚對象的要求也不低。而沿海地區條件好的男性可能早已有對象,沒有對象的也未必青睞女強人。

網站成第二大找對象媒介

調查還顯示,相親已成為年輕男女最主要的找對象方式。在接受調查的10000多人中,51%的男性和44%的女性找對象會首選相親;2/3的單身人群都接受相親這種交友方式。「我本人以及身邊的姐妹幾乎都有去相過親,有幾個還真相成了,所以我覺得這沒什麼不好。」前來參加活動深圳女孩小雪說。

在尋找對象的渠道方面,目前交友網站已成為僅次於親友介紹的第二大媒介。不管男女都是年紀越大越傾向於依靠婚戀網站尋找對象,「70前」人群選此比例更是位居榜首,男女分別達到89%、87%。

至於首次相親的年齡,調查結果顯示:79%的女性在20—26歲間進行了第一次相親,79%的男性在22—28歲間首次參與相親。24歲之前,女性首次相親的比例高於男性;24歲之後,男性反超女性。在廣州,19歲就進行首次相親的男性比例達到3.3%,位於全國各城市首位。

26日的交友活動上,記者還看到幾名學生模樣的參與者在其中。剛過20歲的姍姍告訴記者,她是自己主動報名的,也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交友活動,目的是想「讓自己膽子大一些」。據活動主辦方登記,昨天近200名參與者中,有十幾名是「90后」。

77對單身男女11對成功牽手 現場特寫

記者在現場看到,許多參與者都表現得很真誠,特別是一些女生,顯然是經過細心打扮前來參加活動的。從事會計工作的李小姐說:「我是第一次參加相親活動,是自己報名的,因為平時工作繁忙,很少機會去邂逅一個異性再慢慢培養感情,參加相親活動既高效且選擇餘地大,相親不成還能拓展社交圈,所以我願意嘗試一下。」

林先生今年30歲,從事房地產行業。記者看著他和24歲的崔小姐搭檔,一起完成穿針乞巧、投壺等遊戲,十多分鐘下來,兩人的話題也越來越多,在遊戲結束后的告白環節,林先生非常大方地向崔小姐表達了愛慕,並得到了肯定的回應。昨天共有77對單身男女參與了所有遊戲環節,其中11對最終牽手成功。

情感專家龔海燕表示:「參與相親並不意味著你是『困難戶』,社會應摒棄成見,單身年輕人士應該帶著積極的心態去結識對象。」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沙發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2-8-28 08:36 | 只看該作者
很多海外學子,也常為相親而兩地奔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2-8-28 15:58 | 只看該作者
其實國人的婚戀觀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但要全民改變觀念不但不現實,而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7: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