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漢儒孔融發怪論:孩子只是父親發泄情慾的產物

[複製鏈接]

499

主題

1452

帖子

2276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7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玉面狐 發表於 2012-7-24 10: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漢代孔融四歲讓梨,名滿天下,這樣出名似乎太簡單了點,以致今天還有人在說風涼話:說不定當時的孔融不喜歡吃梨呢!
多年以後,再回過頭來看,成年後的孔融表現其實一般,在政治上沒有什麼建樹,在文學創作方面也沒有大的成就。或許正是源於政事和創作的平庸,才使孔融在言論上變得出格起來。四歲讓梨賺取的道德資本他不能吃一輩子,為了「博出位」,他提出了兩個標新立異的怪論。
一個就是「父母無恩論」。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
孔融認為,父親對兒子沒有親情,他生兒子的本意,是為了發泄情慾;母親像瓶子,兒子像瓶子里的東西,母親生兒子,就像從瓶子里倒東西出來,東西出來后,兩者就沒什麼關係了。
作為孔子的第二十代孫,這等與儒家孝道大相違背的理論,簡直讓人瞠目結舌。難怪,後來他與曹操對著干,曹操要殺他,派人搜集他的材料時,這段言論成了他最大的罪狀。
孔融的這個觀點,並不是他的首創。王充《論衡•物勢》篇說:「夫天地合氣,人偶自生也;猶夫婦合氣,子則自生也。夫婦合氣,非當時欲得生子,情慾動而合,合而生子矣。」
孔融只是進一步發揮了王充的理論而已。然而不知孔融想過沒有,只消拿他自身與他的家庭反駁他,這套荒謬的理論就會土崩瓦解。
孔融十三歲時死了父親,史稱他「年十三父喪,哀悴過毀,扶而後起,州里歸其孝」,可見父親的死對他打擊很大,悲傷過度的他,是在別人的幫助下才重新振作起來的。按他的理論,既然父親對你無恩,你死去活來地哭什麼啊?
還有一件事,也能說明孔融的言行很矛盾。他做北海相的時候,有一天看見一個人在墳邊哭泣亡父,臉色一點也不憔悴,他就把這個人抓到官府,以「不孝」的罪名把此人給殺了。
孔融十六歲的時候,他哥哥孔褒的朋友張儉因得罪了宦官首領侯覽被追殺,逃到孔家,正好孔褒外出,只有孔融在家。孔融把張儉藏在家中。後來兄弟倆因張儉之事受到牽連,被捕入獄。兄弟倆都主動領罪,這時候孔融的母親站出來說話了:「兩個孩子不懂事,我是一家之主,負主要責任的應該是我!」如果真的像孔融所說,兒子只是瓶子里的東西,生出之後,就與母親這個「瓶子」毫無關係了,那他母親此舉豈不多餘?
再看孔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五十六歲的孔融臨刑之前,牽挂的還是他的一兒一女,希望能保全他們。
六龍御兮共飛鵬,隨弛騁兮天地任西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03: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