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北京排水系統標準僅為1到3年一遇

[複製鏈接]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4 04: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北京排水系統標準僅為1到3年一遇
2012-07-23  東方網   

新華社昨日發文稱,作為一個現代化大都市,北京一次降雨,37人死亡,城市多個區域交通陷入癱瘓,暴露出城市應急管理能力、防汛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

由於歷史等原因,北京排水系統的設計只是1到3年一遇,僅能及時排掉此次降雨量的1/5。

更困難的是,由於城市規劃不合理等擠佔了排水系統的升級空間,中國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統很難大幅升級。

老難題

北京排水系統標準是1到3年一遇,紐約是10至15年一遇

北京的城市排水系統主要包括雨水排水系統、污水排水系統兩大類。其中,雨水排水系統由小區排水管線、道路排水支幹線系統、排水河道支幹流系統組成。

去年6月23日,北京一場暴雨致使大量路段癱瘓。北京市排水集團當時解釋說,排水設施標準偏低等三大原因造成了暴雨積水。

北京市水務局工程師馬豐斌曾在《北京水務》2009年第5期撰文稱,北京排水系統存在的問題包括:排水標準不足,設施老化;排水設施建設滯后,排水系統不健全;城市建設引發積水問題突出;管理缺陷造成設施安全運行保障能力不足。

北京市防汛辦主任王毅曾表示,北京市排水系統設計的是1到3年一遇,能夠適應每小時36到45毫米的降雨,僅天安門廣場和奧林匹克公園附近的排水管線能達到5年一遇標準。相對北京,紐約是10至15年一遇,東京是5至10年一遇,巴黎是5年一遇。

事實上,就在今年7月21日到22日的暴雨前,北京90座下凹式立交橋均已建立排水預案,但城區平均降雨高達225毫米,多處內澇也就不足為奇。

據北京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授、給排水專家周玉文介紹,新中國建設初期,城市排水多採用蘇聯的設計理念和技術理論,「想盡辦法省錢,只求能滿足當時的需求就行」。當時建的是小排水管道,按0.5年甚至0.3年一遇的標準設計,「一年淹兩三次是正常的。」

除了設計標準不高,北京排水系統還存在老化的問題。目前,北京排水管線仍然包含解放前建成的舊磚溝。此外,一些泵站的電氣設備、元器件普遍老化、破損,安全係數和可靠性、靈敏度等大大降低,部分泵站自動化、防爆和通風系統等監測監控設施已無法適應現今行業管理需要。

新問題

城市雨水排放系統缺乏整體協調,缺乏長遠規劃

周玉文在去年北京雨後內澇時表示,中國的排水系統設計相對落後,知識亟須更新,「如果用電腦模型運算,比如暴雨,哪個地方冒出多少水、需要排多少水,都可以用電腦模擬。但現在我們只能憑經驗,哪兒冒水了,就趕快去搶險。」

周玉文說,排水方面的人才,目前中國高校能培養的也較少,連先進的教科書都沒有。他還認為,中國城市的雨水排放系統缺乏整體協調,「缺乏長遠規劃。」

同時,城市空間大面積硬化處理后,每逢大雨降臨,難以滲入地下的雨水湧向排水管網,增加了排水管的壓力。

在城市內澇防治方面,也一直無法可依。專家唿吁,國家應借鑒國外防城市內澇法律立法經驗,儘快制定《城市防洪法》,圍繞城市內澇預防、規劃以及政府責任,進行全方位的立法。

「難解決」

城市快速發展使地下空間不斷被佔據

城市積水點的產生,深層原因是排水系統建設沒能與城市發展同步。這其中許多是歷史積累問題,包括前瞻性不夠、規劃設計有缺陷等,而要將這些歷史「欠賬」填平,往往是一個系統工程,而非朝夕之工。

周玉文指出,中國在之前的發展中一直「重地上、輕地下」,排水等地下設施的發展相對滯后,「城市在地上、地下的資金投入,應該達到一比一。」

事實上,北京一直在努力改造排水管網。今年2月,《北京市「十二五」水資源保護及利用規劃》公布,明確到2015年,將建成89個地下蓄水池,解決下凹式立交橋排水問題。

然而,在今年7月21日的暴雨中,因為積水超過泵站高度,北京被迫關閉杜家坎、蓮花池、菜戶營、馬家樓橋、玉泉營等抽水泵站。

據新華社昨日報道,中科院院士、中國水科院水資源所所長王浩說,城市快速發展使地下空間不斷被佔據,難於滿足供排水系統升級不說,還分屬在市政、排水、環保、電力、通訊等不同部門,沒有一個統一協調的機構統一規劃、建設,當務之急是明確責任,整合力量,改建排水管網。

北京市水務局曾回應說,北京排水管網的更新,面臨諸多問題。比如一些老舊城區的管網上都有新的建築群,無法拆遷,只能打補丁,發現一處補一處。同時,因為城市建設項目面臨審批等,項目的建設也跟不上,導致排水系統建設滯后。

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北京發布」昨日坦承,此次大雨反映出城市核心區基礎設施的薄弱,今後要多建一些雨水收集系統,做好雨污分流工作。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沙發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7-24 04:43 | 只看該作者
不知這些世界名城的標準是什麼??

盤點那些在癱瘓在暴雨中的世界名城(圖示)

http://my.backchina.com/forum.ph ... &fromuid=233696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3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4 05:0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掏光養賄 於 2012-7-24 05:06 編輯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7-24 04:43
不知這些世界名城的標準是什麼??

盤點那些在癱瘓在暴雨中的世界名城(圖示)


北京不過是下了一場大雨,死亡人數竟然比美國槍擊案+天津火災的總和還要多,真是不可思議!

截止到昨天(23日),官方說死了37人。

從國內新浪網博客看到,很多房山重災區網友表示,他們親眼看到的更多。

在北京大雨問題上,左右派嚴重對峙。左派,紛紛抨擊政府無能,改革開放,建設了首都北京幾十年,表面上光鮮亮麗,下場雨就死那麼多人。右派則紛紛歌頌政府,說很多北京人勇敢救災,顯示出「北京精神」。

右派的言論令人詫異!人民日報,新華網,新浪網,大家自己去看吧,紛紛響應影帝的「多難興邦」一說。恨不得明天繼續下大雨、出大災。當然,這句他們說不出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4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4 05:02 | 只看該作者
老掏暗自為政府慶幸,還好這場雨沒下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5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7-24 06:0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大千世界 於 2012-7-24 06:03 編輯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4 05:00
北京不過是下了一場大雨,死亡人數竟然比美國槍擊案+天津火災的總和還要多,真是不可思議!

截止到昨天 ...


網友實拍房山災後景象:襲擊北京的絕不僅僅是一場大雨


http://my.backchina.com/forum.ph ... &fromuid=233696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78

主題

641

帖子

497

積分

禁止發言

積分
497
6
平安09 發表於 2012-7-24 06:08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知名主持人胡紫微在其微博上寫道:死亡人數由10人攀升至37人,你才知道原來又一次勝利已經取得;去年百年一遇今年60年未遇,可查查資料63年和80年北京豪雨均超當前,你才知道老天爺可以背黑鍋;氣象局稱簡訊預警存技術障礙,移動回應全網發送即時暢通,你才知道臉皮厚無懼掌摑;200毫米降水北京成澤國,你才知道下水道隔著世界和中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7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2-7-24 09:17 | 只看該作者
平安09 發表於 2012-7-23 17:08
北京知名主持人胡紫微在其微博上寫道:死亡人數由10人攀升至37人,你才知道原來又一次勝利已經取得;去年百 ...

下暴雨全世界都會被淹,去年我們這裡還有很多人被淹,政府倒是封鎖消息(我發現你竟說一些美國政府幹的事),我們只是從別人口頭知道,很多人受災了。沒人管,只能自己用容器把水排出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8
weihua99 發表於 2012-7-25 03:52 | 只看該作者
地面上的工程要注重,地面下的工程也要重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9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2-7-25 04:19 | 只看該作者
weihua99 發表於 2012-7-25 03:52
地面上的工程要注重,地面下的工程也要重視。

該感謝一面倒政策。

北京排水集團回應設施落後質疑:向乾燥國家蘇聯學來

http://my.backchina.com/forum.ph ... &fromuid=276955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10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5 05:29 | 只看該作者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7-24 06:00
網友實拍房山災後景象:襲擊北京的絕不僅僅是一場大雨

不是大雨???難不成是大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11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5 05:32 | 只看該作者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2-7-25 04:19
該感謝一面倒政策。

北京排水集團回應設施落後質疑:向乾燥國家蘇聯學來

你最好再往前邁步,乾脆說說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的防洪設施!

一個人怎麼可以無恥到這種地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12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5 05:34 | 只看該作者
weihua99 發表於 2012-7-25 03:52
地面上的工程要注重,地面下的工程也要重視。

1862年,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寫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龍應台曾說:驗證一個國家和城市是否發達,一場雨足矣──最好來一場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個小時,因為「它或許有錢建造高樓大廈,卻還沒有心力來發展下水道;高樓大廈看得見,下水道看不見。你要等一場大雨才能看出它的真面目來。」

——龍應台此話是當年批評台北市政府時說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13
weihua99 發表於 2012-7-25 14:03 | 只看該作者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5 05:32
你最好再往前邁步,乾脆說說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的防洪設施!

一個人怎麼可以無恥到這種地步!!!:curse ...

不少人總是迴避自己的責任!只知高樓建設,忽略地下水道建設不知從何學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14
weihua99 發表於 2012-7-25 14:04 | 只看該作者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5 05:34
1862年,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寫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龍應台曾說:驗證一個國家和城市是否發達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15
Hanxin 發表於 2012-7-25 21:08 | 只看該作者
由於歷史等原因,北京排水系統的設計只是1到3年一遇,僅能及時排掉此次降雨量的1/5。
?
難道連2/30年都不考慮嗎?
治國白痴的,你們在貪污腐敗的時候
怎麼從來不想一想1到3年貪一回呢?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16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6 05:07 | 只看該作者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2-7-25 04:19
該感謝一面倒政策。

北京排水集團回應設施落後質疑:向乾燥國家蘇聯學來

勸你閉嘴!!!少說這種無知唔識的蠢話!!!

介紹你看一篇專家去年的撰述:
————————————

金郡眉:北京歷史上的城市排水和洪水治理
來源:經略網刊2011.8   vol. 7


2011年6月23日午後,京城突降暴雨,市內多處積水,交通大面積癱瘓,甚至有兩名男子在石景山區蘋果園落入污水井中被雨水沖走罹難,二日後方才尋得遺體。其實北京市內的內澇並非現代所獨有,只不過現代媒體發達,信息影像傳播迅速,使人感覺更為直觀而已。從歷史上觀察,北京的內澇乃至於北京所遭受的洪水災害都是有史以來最為輕微的。主要原因就是建國以後,通過興修一系列水利工程才基本根治了洪水,這是北京建城建都以來的第一次。洪水是決定城市安危的根本性矛盾,而市內的積水內澇則根本不是能和洪水相提並論的災害,至多只是洪水所帶來的危害之一。

北京歷史上的市內積水

(略。)

北京歷史上的排水系統

現在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元朝覆滅後為了滅其王氣和防衛固守,拆毀了元故宮,並將元大都矩形城池北縮南拓為近於正方的形狀,基本就是今天內二環的格局。而北京城最初的排水系統,也就是在興建元大都時出現的。

《北京城市歷史地理》一書認為,元大都科學規劃"在地下順著地形的坡度,鋪設了排水設施"。而根據侯仁之先生的說法,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考古中在舊鼓樓內大街、西四、阜成門內大街均發現了元代的暗溝和明渠的遺址。"由此推測,大都城沿著主要的南北大街,都應有主要的排水乾渠。乾渠兩旁還應有相與垂直的暗溝。乾渠的排水方向,與大都城內自北而南的地形坡度完全一致。這些明渠暗溝的鋪設,是應與大都的平面設計同時規劃的。"

同樣根據侯仁之先生的研究,明清的排水系統也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而來,城內主要的排水通道是大明濠也就是以後的南北溝沿、東長安街御河、西長安街東溝與西溝。外城則有三里河、虎坊橋、龍鬚溝。清朝時內城則在東西城牆內分別開出一條排水溝,西至太平湖,東到至泡子河。

由此可見,元明清時期城內排水主要靠加蓋石板的明溝,而開溝、掏溝則又成為京城一景。

明末清初趙吉士《寄園寄所寄》記道:

"京師二月掏溝,穢氣觸人,南城爛面衚衕尤甚,深廣各二丈,開時不通車馬。"

《燕京雜記》則記道:

"京師二月掏溝,道路不通車馬,臭氣四達,人多佩大黃、蒼朮以避之。"

每逢大比之年,開溝的時間也正好趕上會試,於是也就有了"臭溝開,舉子來"的民諺。

其實類似的情景今天還可以看到,在初春時就要把井蓋打開,將裡面淤積一個冬天的爛泥挖出來,以備汛期來臨,晾曬淤泥那個味道確實中人慾嘔。不過這種下水道並非日常想象的那種只有臉盆粗細的管子,而都是可以讓人走下去挖掘的巨構。而且地溝的位置深淺都登記造冊,以便每年開溝時找准位置,不過萬一找錯位置就會耽誤時間了。不過在沒有勞動保護措施的時代,開溝經常會出現"溝夫"中毒倒斃的情況。尤其是前門外鮮魚口開溝時,因為平時即為水產和屠宰市場,氣味最為濃烈,極易中毒。

然而這種工作第一容易弄虛作假,第二可能用來敲詐勒索,所以工作效率並不高。根據《都市叢談》(1913年《白話中國公報》剪報)的記載,當時的官員在驗看掏溝的效果時,一般讓一溝夫從水溝一端進入,從另一端穿出,以證明溝渠通達可以暢行無阻。作弊者則分置兩人於水溝頭尾,先後應答。官員在地上並不見溝中人之面目,故經常被矇混過關。

至於開溝時的敲詐勒索,其對象一般是道路兩旁的店鋪,因為如果工期冗長,再把爛泥堆在門口必定長期影響生意。故店家只好賄賂街道衙門的皂吏,使其多行方便,儘快完工。不然溝頭消極怠工起來甚至可以拖到夏初。

這樣的清淤工作效果著實可疑,所以遇雨則堵也就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情了。其實這裡涉及到一個現代人思維方式的問題,講起京味兒總覺得舊京風情無限,"依稀廿載憶光宣,猶是開元全盛年"。可真是仔細思量,住在皇宮王府、離宮別苑中的皇親國戚達官顯貴能有多少?而對普通群眾來說,舊時北京城內垃圾遍地,污水橫流,哪有什麼生活情趣可言?所以衡量生活品質的時候,還是要以最大數多人的平均水平為依據。

永定河水患的治理

北京歷史上的水患主要來自於兩個方向,即西邊的永定河和東邊的潮白河。而以永定河水患對北京的影響最為嚴重。

之所以永定河對北京有重要的影響,並不只是洪水的原因。而是北京最初的城邑就是以永定河渡口的形式出現的。北京的地理位置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北京小平原是中原腹地通過華北前往東北和塞外的交通要道。從中原前往東北必定需要渡過永定河,走過北京小平原,然後從北京的東北方向出山口經山海關一帶方能到達東北。

所以北京就是在這個背景下作為永定河的渡口發展起來的。北京這個城市從西周時期的琉璃河古城、西漢時期的薊城、隋唐時期的幽州,一直到遼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兩朝的京師和共和國的首都北京,從總體發展趨勢來看,這些城市的位置是從西南向東北方向移動,也就是逐漸遠離永定河古渡口的。而潮白河溫榆河則對北京的城市發展沒有這樣重大的影響。

永定河水患開始影響北京始於金代。在此之前永定河流域植被沒有遭到大的破壞,而遼金兩朝大肆砍伐樹木營造宮室、建造戰船使得水土流失極為嚴重。當時的永定河被稱為渾河也就可以理解了。而事實上,永定河確實也是含沙量僅次於黃河的一條河。根據《略論永定河歷史上的水患及其防治》一文統計,自金代至1949年的834年中,共決口81次,漫溢59次,河道改道9次。清代達到了高峰,在268年中就決口78次,平均每4年就要發生一次洪災。

永定河之所以經常泛濫有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降水時空分佈不平衡,汛期降水時間長、降水量大,枯水期降水極少;

——洪水暴漲暴落,泥沙含量大,多年築堤防洪形成地上河,破壞力強;

——河道上陡中緩下平,尾閭不暢。

永定河水患自遼金始,其治理自然也自遼金始。遼金時期,北京城市的位置大約在現在的廣安門一帶,以廣外鴨子橋青年湖為中心。當時城市的最大問題之一是供水水源不足,其來源就是現在西客站旁邊的蓮花池,當時名為西湖,水量很小。這種供水量勉強可以供應城市用水,而根本不足以支撐開漕運,於是金代統治者開金口引永定河水經過中都城北城東注入運河。結果因為永定河水含沙過量導致船隻無法通過。

元初至元三年、元末至正二年分別由郭守敬和丞相脫脫主持開金口以通漕運,結果都以失敗告終。

終金元兩代,對於永定河都是利用大於防治,但是卻都已失敗告終。而其對永定河的治理因為缺乏統一和科學的指導方針,也始終停留在不斷築堤上。

至於明朝也始終採用築堤的辦法進行防洪,但是把防洪的目的放在保衛京師的安全上。

清朝康雍乾三代時,對永定河洪水的治理有了新的方法和指導思想,首先是採取了上中下游同時治理的方法,避免了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繼而又針對永定河泥沙含量大的特點,採用了潘季訓"束水攻沙"的辯證治水理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清朝的國力在乾隆後期開始下降,再加上貪官污吏借興修水利中飽私囊,不但沒有把永定河水患治理好,反而出現了在268年中就決口78次的最高紀錄。

到了民國時期,1918年北洋政府成立了旨在保護天津租界利益的順直水利委員會,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改名華北水利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為華北地區的水利建設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不僅在海河流域和永定河流域興建了很多水利設施,而且還編纂了一部《永定河治本計劃》,準備徹底根治永定河水患。1928年華北水利委員會提出開工建設官廳水庫,既可節制洪水又能蓄水灌溉,計劃在官廳村南筑攔水壩一道,壩高90米,長110米,遇洪水時,最大庫容可達460兆立方米。可惜不久抗日戰爭爆發,北方淪陷,這些宏偉的計劃都付諸東流了。

直到1951年,新中國成立后才真正有能力有條件開始建設官廳水庫,並於1954年完工。在此之後,官廳水庫與下游的位於山峽出口的三家店水庫一起組成了兩道強力的大鎖,牢牢地控制住了肆虐了近千年的永定河洪水。不僅這條河兩岸的居民受益,同時也使北京城第一次有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餘論

正因為北京地處幽燕,所以這裡的人民對於水特有一份敏感和感情。有誰能夠使水害變為水利造福於民,人民就會永遠記住他。回顧北京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元大都不僅造就了今日北京的基本格局,而且創造性地引入了高粱河水係為北京的水源,所以日後才有了劉伯溫姚廣孝建八臂哪吒城、高亮趕水、劉伯溫關羽合力收服孽龍這一系列讚美高粱河水系應用的神話傳說。

而在新中國建立以後,不僅修建了官廳、三家店兩座水庫制服了永定河,而且修築了密雲、懷柔水庫,在白浮堰的基礎上修建了京密引水渠,解決了首都的吃水問題。

不僅如此,新中國更是徹底解決了自遼金以來困擾北京近千年的洪水問題,我相信這樣的功績也會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感悟到,只有國家統一、國力強盛、政令通達,才有條件、有力量、有可能將一項項造福於民的宏偉工程從藍圖上的美好設想真正變為現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17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6 05:09 | 只看該作者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7-26 05:07
勸你閉嘴!!!少說這種無知唔識的蠢話!!!

介紹你看一篇專家去年的撰述:

改開30好幾年了!!!

地面上燈紅酒綠,光鮮亮麗,治理水患方面做了幾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5: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