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一輪大部制改革調研展開 科技部或併入工信部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5-19 22: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年05月19日 10:23     來源:華夏時報     

【僑報網訊】新一輪大部制改革的調研工作正悄然展開。這一次,命運面臨改變的是科技部。

「前期討論的焦點是科技部的撤併問題,調研中有人主張將科技部的一部分職能併入工信部,更為激進的方案是撤銷科技部,將其現有職能併入相關部委。」5月17日,一位接近工信部、參與調研的人士向北京《華夏時報》記者透露。

上述人士稱,激進的方案認為科技部沒有單獨成立的必要,其職能與工信部、發改委、農業部、教育部一直有交叉,而且做的都是「擦邊球」的工作,應該將科技部經濟領域的科研規劃和管理方面的職能併入工信部。

記者採訪工信部、科技部等多個信息源顯示,這一說法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一些前期工作已經展開了。

工信部將迎新「客人」

位於西長安街13號的工信部,正在大興土木,預計明年年底前,又一座長安街上的標誌性建築將拔地而起,與著名的西單圖書大廈遙相呼應。

以前在工信部大院內辦公的司局,現在已經「兵分多處」:中小企業司、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產業司、規劃司寄居在旁邊的民航大廈,原材料司、運行局、裝備司、消費品司則遠遷至萬壽路辦公區,通訊司和電信局也搬到了聯通東業務樓里。

「大院里的3棟辦公樓都拆了,連食堂都沒留,是今年年初開始動工的。」工信部消費品司的一位官員稱。

據這位官員介紹,消費品司曾駐在大院內一座類似「筒子樓」的4層小樓裡面,沒有電梯,要步行上下樓,線路老化,寬頻升級都成問題,外面的人來工信部都半開玩笑地說,「工信部只有工業沒有信息化。」

但這種情況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改變,明年底建成的辦公大樓不僅可以實現24小時的無線上網,而且集成了物聯網等高新科學技術,更為重要的是,除了上面「背井離鄉」的幾個司局要「回遷」,這座嶄新的大樓還將迎來新的「客人」——科技部。

「如果大部制改革的可行性方案獲得國務院通過,也就是科技部經濟領域的科研規劃和管理方面的職能划入工信部,那麼就意味著科技部大部分人馬將進入工信部,工信部的名稱也將會有所變化,由現在的『工業和信息化部』改成『工業和信息技術部』,實現『工業、科技、信息化』三者的合力。」上述參與調研的人士透露。

一位研究機構改革的社科院專家也認為,有必要對上層建築進行一次調整,使其更適合調結構轉方式這個經濟基礎,在國家機構層面,把科技和工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這個新成立的部能有的放矢、更有效率地發揮作用,真正使科技起引領作用,很好地使產學研結合,有利於科技成果更快地實現產業化。

而主張撤銷科技部的方案建議:將科技部的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發展計劃司和社會發展科技司的大部分職能劃歸工信部,農村科技司併入農業部,基礎研究司、國際合作司以及科研條件與財務司一同歸併教育司。


兩部委的分歧

事實上,國務院主管國家科技工作的部門曾經歷過不止一次的撤銷。

查閱資料發現,科技部的前身,最早是1956年成立的國家技術委員會,1958年被撤銷後設立科學技術委員會,1970年,該機構又被撤銷,直到1977年才恢復,而到了1998年,該機構更名為科技部。

「每次撤銷的原因都不一樣,但再度成立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從改革的方向來看,部委的數量將進一步壓縮,成立新部門幾無可能;而且,權力下放到各個部委也是大勢所趨,需要做的是,權力分配要更加合理。」上述參與調研的人士稱。

事實上,科技部與工信部在一些相關問題上確有分歧。

矛盾首先體現在新能源發展路線上。2008年大部制改革之前,科技部一直都是推動中國新能源車發展的主要力量,「十五」期間,科技部為扶持企業搞新能源車的研發,拿出了8個億的資金給企業進行相關技術的研發,在「十一五」期間,科技部則規劃繼續向節能和新能源汽車重大專項課題,投入資金11億元。

但是大部制改革后,主管汽車產業的工信部開始介入,上述裝備司的官員說,2009年工信部便啟動了新能源汽車產品標準、試驗方法等一系列工作。

這無疑觸動了科技部的「老大」地位。不僅如此,兩部委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路線上也存在分歧。科技部部長萬鋼主張「自主為先」:現在最主要的任務是不能放棄新能源汽車的主導權,也就是不放棄對新能源車研發資金的分配權。而工信部更支持外資企業。

無獨有偶,在光伏產業發展上,兩部委也出現了較大的分歧。

「工信部認為目前光伏產業存在過剩問題,但科技部卻唱反調,說如果以高端產能而論,並不存在過剩,儘管兩大部委論述的前提條件不同,但也沒有必要在這個大家都明白的問題上公開較真。」一家生產多晶硅企業的負責人對記者說。

更有意思的是,兩部委有各自主導的「光伏產業聯盟」。2010年,工信部匯聚22家龍頭企業成立了中國光伏產業聯盟,主攻標準體系的建設、技術創新平台的搭建、專利的梳理與體系建設、產業推廣等四大重點領域。而在2009年,科技部就已經設立了多晶硅技術創新聯盟,涵蓋11家企業及院校,職能任務也基本重疊。

上述參與調研的人士說,兩大產業聯盟存在對撞,企業也增加了與政府溝通的成本,或許新一輪大部制改革能提供一個不錯的解決思路。

(編輯:王慕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1: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