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地鐵穿城過 古都添新韻 蘇州地鐵1號線通車運營(組圖)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4-29 02: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小康人家 於 2012-4-29 02:51 編輯

2012年04月28日13:43 | 我來說兩句(5人參與) 人民網


4月28日上午,蘇州地鐵1號線通車運營儀式在1號線最大的地鐵站樂橋站舉行。攝影李再良

  4月28日上午,由中國鐵建鐵四院設計的蘇州地鐵1號線正式通車。這是蘇州開通的首條地鐵,也讓蘇州成為中國首個開通地鐵的地級市。蘇州地鐵1號線西起天平山腳下的天平車輛段,東到工業園區鍾南街站,沿線共設24個站點。線路東西走向串起了蘇州高新區、古城區和工業園區,預計高峰小時可運送人數多達2.5萬,可以有效地緩解蘇州古城區的交通壓力。

  蘇州,素以「小橋流水,古迹名園」聞名天下。全長26公里的蘇州地鐵1號線,不僅「穿越」了這座2500年的姑蘇名城,更成功「穿越」了層層歷史風貌保護關,讓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古都格局又添新韻味。


蘇州地鐵1號線開通運營儀式現場。攝影李再良

  中國鐵建鐵四院副總工程師、蘇州分院院長王效文說,蘇州歷史悠久,名勝古迹眾多。規劃設計中貫徹保護和開發並舉理念,線路主動避讓文物建築,減少拆遷,對沿線生態敏感點分別提出應對方案。

  譬如位於地鐵1號線最大車站樂橋站附近的過雲樓,是海內外知名度頗高的私家藏畫藏書樓,曾有「江南收藏甲天下,過雲樓收藏甲江南」的美譽,設計中線路盡量予以繞避,施工時採取盾構、控制沉降和減振措施,不僅保留了這座文化名樓,而且地鐵從此經過,帶來了駐足逗留、品茶讀史的八方人士,蘇州的古城文化旅遊又添一景。


中國鐵建鐵四院蘇州地鐵1號線設計負責人周小華(左一)榮獲建設功臣稱號。攝影李再良

  作為國家級文化歷史名城,蘇州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城市,遺存的古迹密度僅次於北京和西安,「中國第一古城」、「人間天堂」、「東方水城」、「吳文化發祥地」、 「蘇州園林甲江南」等稱謂, 彰顯著蘇州發達的傳統文化、深厚的歷史底蘊以及秀美的自然風景。

  「為體現蘇州的文化底蘊」,中國鐵建鐵四院蘇州地鐵1號線設計負責人周小華說,「我們從全線車站布點到個體車站的建築布局、裝修方案,都參考國內外先進經驗,反覆論證。」


中國鐵建鐵四院副總工程師王效文在蘇州地鐵1號線經過的過雲樓文物建築現場接受中央電視台採訪,講解設計保護措施。

  一走進蘇州地鐵站,白牆灰瓦的地鐵出入口、寬敞明亮的站台、清晰典雅的指示牌,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蘇州「小橋流水」的江南特色。據王效文介紹,在施工過程中,不僅隨時優化設計方案保護城區古建築,更是根據線路站點的不同區域特色,打造不同的人文主題。

  沿線24個車站的地面風亭及出入口等附屬建築,古色古香,與站點周邊風貌融為一體。特別是室內裝修各有本土特色,成為展示「吳文化」的連接點。如人民路為代表的古城區車站,以黑白灰為基調,造型簡潔明快,寓意古城的「古韻今風」;以玉山公園為代表的高新區車站,引入清新的藍、綠色,寓意新區的「青山綠水」;而工業園區的車站則以暖色調為主,代表著活力與奔放。在一些空間較為寬敞的站點牆面、頂面設置藝術牆,以蘇州歷朝歷代的名人等為背景,表達站點周圍的人文、歷史,成為一幅穿越蘇州過去和未來的地下長卷。


白牆灰瓦的地鐵出入口,古色古香,與站點周邊風貌融為一體。攝影李再良

  位於蘇州天平風景區的天平車輛段,是運行在地鐵1號線上的列車整修、停靠之地。錯落有致的建築、內庭院式的布局、「步移景異」的造景特色以及大面積的綠化,使天平車輛段成為中國第一座景觀車輛段。

  鐵四院設備處教授級高工繆東介紹:「設計過程中,我們不僅把它作為滿足工藝要求的工業建築,而且讓它的建築風貌滿足風景區的保護要求,建築肌理體現江南村落的自然形態。」


  蘇州地鐵1號線室內裝修各有本土特色,成為展示「吳文化」的連接點。特別是站內設置藝術牆,以蘇州歷朝歷代的名人等為背景,表達站點周圍的人文、歷史,成為一幅穿越蘇州過去和未來的地下長卷。攝影李再良

  實際上,蘇州如何成功邁進地鐵時代一直備受關注。蘇州軌道交通研究始於1996年,並是我國最早獲批建設軌道交通的地級市。2003年通過國家評估的預可研報告中,蘇州地鐵1號線並不是「全地下」,而是古城及古城以東地下、古城以西高架。2007年,為了節約土地、減少環境影響、保護古城,根據蘇州市政府要求,鐵四院編製了《蘇州市軌道交通一號線工程西段高架線路入地專題研究》報告並獲批准,至此,蘇州地鐵1號線26公里全部轉為地下。

  鐵四院院長助理樂建迪說,為實現古城保護的最優化,在地鐵建設過程中,鐵四院和建設、施工單位一起,建立有效的協作機制,確定了「博採眾長、環保優先、安全可靠、快速舒適」的指導思想,同時達成共識:凝聚智慧和汗水,將蘇州地鐵建設成為文化傳承和城市建設、經濟發展有機結合的典範。


  蘇州地鐵1號線室內裝修各有本土特色,成為展示「吳文化」的連接點。特別是站內設置藝術牆,以蘇州歷朝歷代的名人等為背景,表達站點周圍的人文、歷史,成為一幅穿越蘇州過去和未來的地下長卷。攝影李再良

  除了總體控制,蘇州地鐵1號線建設中,還針對地面建築採取了一系列科學有效的工程保護技術措施,主要是設備區外掛、分區段設計,盾構施工、軌道減振等。

  受地面拆遷困難影響,蘇州地鐵1號線車站部分設備用房外掛,並設置獨立的安全疏散口,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有效縮短了車站長度,施工期間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道路交通的影響範圍。

  1號線穿越古城區,道路狹窄,周邊建築物離基坑較近,基坑開挖導致的環境保護矛盾突出。過份的提高環境保護的要求,將導致工程造價的急劇增加,如何平衡安全和經濟問題,是1號線土建施工中的一個難題。


出席通車儀式的嘉賓體驗蘇州地鐵1號線。

  在認真調查周邊建構築物的情況基礎上,鐵四院設計中根據基坑各側壁周邊環境保護要求的不同,分區段細化設計,盡量做到有的放矢,節省造價。同時第一道支撐普遍採用了鋼筋混凝土支撐,在不增加造價的前提下,提高了基坑的安全性。

  蘇州為歷史名城,雖然1號線沿線的敏感點振動超標量不大,但整體的減振要求較高,鐵四院軌道專業對全線的扣件針對性的採取了高彈性墊板,有效提高了減振性能。

  一條讓現代交通與古代風韻完美融合的地鐵,必然是一條受蘇州人民歡迎的地鐵。在蘇州市通車前開展的「萬人試乘體驗周活動」中,乘客滿意率達到91.9%。蘇州地鐵1號線是鐵四院總體總包設計的第一條地鐵,從這裡起步,中國鐵建鐵四院也搭上了「開往春天的地鐵」, 軌道交通業務進入全國20個城市,承擔了24條線路的總體總包任務,承攬了9個城市的線網規劃、建設規劃等前期工作。城市軌道交通產業躋身全國第一集團軍。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沙發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4-29 03:1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華盛頓人 於 2012-4-29 10:38 編輯

蘇州:一個富裕的城市,一個高科技城市,一個城鄉差距小的城市,一個社會公平的城市,一個新移民城市,一個連連續8年被評為最受外來農民工歡迎的城市,本地人和外來人口的比例為1:1.5的城市。但在中國富人榜上卻沒有一個蘇州人名字的城市。另一個城鄉差距極大,社會並不公平的城市,外來人口極少的城市,卻可以在富人榜中找到有這個城市的富人。何等鮮明的對比!!!

http://news.dichan.sina.com.cn/2010/05/14/160526.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3
新鮮人 發表於 2012-4-29 04:1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2-4-29 07:58 編輯

第5張某站台的外貌,體現了本色的蘇州建築風貌,小橋流水,白牆灰瓦。不知這是哪一個站台。下次回家,除了要坐一下地鐵外,一定要參觀一下古色古香的站台和站內的藝術畫廊。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461

帖子

54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1
4
bestpointintern 發表於 2012-4-29 04:42 | 只看該作者
我熱愛這個城市,希望有更大的發展。江蘇省應更加重視和幫助蘇州的發展,而不是限制它。江蘇省是一個很奇怪的省,想著蘇北,限制蘇南。發展蘇北是對,但不可限制蘇南的發展。就像中國不會限制上海的發展,而是應加大力度發展上海。希望蘇州越來越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5
新鮮人 發表於 2012-4-29 05: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華盛頓人 於 2012-4-29 10:41 編輯

蘇北主要是大片平原,經過江蘇省的大力發展,現在已成為全國的糧倉。而蘇州卻是一個高科技的移民城市。外來人口已超過本市人口的一半。而GDP也佔全國地級城市之首。而蘇州也成為城鄉差距小於國際勞動組織要求的城鄉差距不大於2:1的城市,連續8年被評為最受農民工歡迎的社會公平的城市。希望蘇州能沿著這條社會主義道路,勇往直前堅定的走下去。為實現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作出自己的貢獻。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6
新鮮人 發表於 2012-4-29 05:3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華盛頓人 於 2012-4-29 10:42 編輯

 薄熙來黃奇帆陳光國邢元敏率黨政代表團考察江蘇

蘇州工業園高速發展,規模、環境、水平、發展理念,一點都不輸給外國,很給中國人長志氣

  自1994年正式啟動,16年來,蘇州工業園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30%,取得了GDP超千億元、累計上交各類稅收超千億元、實際利用外資超千億元、註冊內資超千億元「四個超千億」。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位於蘇州工業園內,研究團隊中有80多位「海歸」、200多位博士,已累計申請專利近百項。「這麼多『海歸』、博士選擇蘇州,不只是伙食辦得好吧?」薄熙來幽默的發問,引來陣陣歡笑。所長楊輝回答說:「理論的東西不能『養在深閨人未識』,必須加大應用技術研發,形成產學研一體化,蘇州為頂尖人才創造了最佳的創業環境,很吸引人。」薄熙來稱讚說:「產學研結合,能夠產生內在的、持久的發展動力,中科院納米所的模式很有借鑒意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黃奇帆說,江蘇規劃科學,管理高效,在產業結構調整、城市建設改造等方面創造了很多好經驗、好做法。當前,重慶正積極推動城市化、工業化和城鄉統籌一體化,建設西部的開放高地,遇到的很多問題是江蘇曾經遇到過的,我們學習江蘇發展模式,完全可以事半功倍,加速改革發展的步伐。崑山的筆記本電腦產業集群發展、蘇州工業園開發、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城市規劃發展,都令人耳目一新,重慶可以比照學習。與江蘇相比,重慶差距較大,但江蘇就像是一位「模特」,起著示範和帶動的作用。

可惜,薄熙來和黃奇帆都只注意了江蘇的經濟發展,忘掉了江蘇的以人為本的政治模式。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

主題

2295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720
7
閑雲野鶴一忽悠 發表於 2012-4-29 09:22 | 只看該作者
能夠在水道密布的水鄉底下建成交通網站,本身就下了很大的真功夫,沒有重慶式的花架子。贊
寵辱不驚  閑書亭前花開花落 ;  去留隨意  靜展天邊雲捲雲舒 ;
風做雨搖籃       云為鶴故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8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2-4-29 12:12 | 只看該作者
一個代表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樣板城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9
新鮮人 發表於 2012-4-29 22:33 | 只看該作者
樣板說不上,但蘇州的縮小貧富差別,加強社會公平,無疑是社會主義中國應走的方向。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10
新鮮人 發表於 2012-5-1 04:53 | 只看該作者
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重慶時報 手機報

薄熙來黃奇帆陳光國邢元敏率黨政代表團在江蘇考察
江蘇就像是一位「模特」可以比照學習 「全國都在奮進,我們重慶還要加倍努力」



http://cqsb.chengw.com/html/2010-08/16/content_131856.htm

還是這句話,薄熙來,黃奇帆只認為江蘇(實際上主要是蘇州)的經濟模式好,是模特,沒有想到蘇州所以好的根本原因是蘇州模式,而蘇州模式應該有經濟模式和政治模式兩部分,而政治模式應該比經濟模式更重要,沒有共同富裕,沒有社會公平,就吸引不來那麼多的外地金鳳凰。現在蘇州的新蘇州人已超過戶口在蘇州的蘇州人。並連續8年被評為最受農民工歡迎的城市。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8: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