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中國特色的大學生對權利無限嚮往
[列印本頁]
作者:
小康人家
時間:
2012-4-24 23:47
標題:
中國特色的大學生對權利無限嚮往
夜光杯 發表於 2012-4-23 08:55 北美新浪論壇
說到學生幹部,我還挺懷念當年上小學和初中,當過小隊長、中隊長、紀律委員、學習委員那段光榮的歲月,那時候的的學生幹部無非就是幫老師收發作業,幫老師管管紀律什麼的,唯一得到的可能也就是「三好學生」評選時優先考慮的資格。今日的「學生幹部」意義早已勝過當年,它所帶來的權利與滿足、包括經濟上的「小收入」,都深深地牽動著每一個普通學生的心。
小學時期的學生幹部在老師眼裡一度是聽老師話、成績突出的優質少年,在同學心目當中卻是打小報告,裝好學生的虛偽小人,成績的好壞無疑成為了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尤其在家長心目中,職位的高低直接與成績的好壞划等號,很多家長在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擔任一官半職之後,都默認為孩子的成績很好,能讓老師放心,讓家長放心。
到了中學,能力要求漸漸凸顯出來,有組織能力及號召力的學生均有可能成為老師委任學生幹部的人選。被動委任變成了主動參選,學習成績也不再成為當選學生幹部的唯一標準,能力要求漸漸納入老師的參考標準。有些學生會因為巨大的考試壓力以及父母殷切的希望,不願意在班委擔任一官半職,更不會考慮為其他學生服務,但停留在小學概念的家長仍因為自己的孩子沒有當選班委而認為自己孩子的成績出了問題。
大學時期的學生幹部越來越與學習成績脫節,掛鉤反而變成了組織、領導以及人際交往等個人的能力問題。想鍛煉自己也好,想表現自己也好,如果說中學的班委任職還保留著被動委任的殘餘,大學的學生幹部競選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意願與能力。這或許也與大學教育的目的有著緊密的聯繫,「當你把書本上所學的知識全都忘記后,所剩下的東西就是個人素質」,大學所要的培養的就是一個人的素質與能力,因此會出現一些學生幹部會因為工作而放下學習,有些甚至乾脆不學。
如果說小學班幹部與普通學生區別的成績,中學班委與普通學生區別的成績和能力,大學的學生幹部的最大的區別就是能力了。並不是說成績好的就沒有能力,貫穿大學整個參選幹部熱情更多的是能力以外的事情。小學生會想要的「熱愛同學」的誇獎與「三好學生」獎狀,中學生只是單純地想要培養能力與影響力,大學生的幹部熱情就來自於這個社會所能給予的方方面面,個人能力的鍛煉、同學的敬仰與讚許,甚至包括一些少有的經濟利益。
他們或許比普通學生多了顆熱心幫助同學的心,然而有些大學生幹部曾因為得不到福利以及上級幹部的賞識無法晉陞而退出。他們或許比普通學生多了些鍛煉自己的上進之心,然而有些大學生幹部曾因多門課程成績掛科而走到被迫退學的境地。中國特色的大學生有著對權利的無限嚮往,有著對能力的無限渴求,年少氣盛的他們不畏天地的這個校園,這個社會。然而有一天,當他們發現自己的壯志豪情無法改變領導意志,他們所謂出格的創新破壞了原有的校園、社會穩定,當他們發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通過一些不正當的手段同樣也能得到更多的利益,他們終將會被那些不可撼動的迂腐與保守同化,為成為中國特色官員以及中國特色商人前赴後繼地奉獻著自己的生命。他們是那麼勇敢而又脆弱,他們是「垮掉的一代」更在不斷地「垮掉」。
任何事情不是與生俱來也不是一蹴而就,經歷過小學、初中、大學的學生幹部也是如此。教育培養什麼,社會需要什麼,學生就會成為什麼樣子。有能力也好,垮掉也罷;功利也好,迂腐也罷,我們總能在這些學生幹部身上,看到這個社會,看到所謂「中國特色」的影子。別拿學生不當幹部,好在還有些學生仍在堅守著,等待著。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