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幹嘛不歧視美國人?

[複製鏈接]

6

主題

13

帖子

5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秦嶺野老 發表於 2012-3-18 02: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秦嶺野老 於 2012-3-18 02:30 編輯

                      幹嘛不歧視美國人?

                                                 北方

    一位美國大兵在阿富汗槍殺了十幾個貧民,舉世有點兒震撼。過去有些人喜歡造美國的謠,但這次連奧巴馬都講話要徹查,看樣子是真的了。有善良的人問:美國人怎麼可以這樣?我說為什麼不可以這樣?他們本來就不是道德楷模,何況有些人本來就很不怎麼樣。當然,說句公平話,殺人不是美國的價值觀,這個混蛋不能代表美國所有軍人,而且,估計也是受了什麼委屈,可是,委屈再大也不能濫殺無辜,這是做人的底線,咱華人弟子在美國軍中受了委屈只能以淚洗面最後選擇自殺,而這小子選擇殺人,而且一殺那麼多,其垃圾和卑劣的程度,無以復加。
    二三十年前,頗為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激賞了一陣子,所以,多年後能來美生活,的確興奮了一把。來美后發現,在美的華裔,不論是一代二代還是管他幾代,都議論過種族歧視,無論在華埠、台灣還是大陸,總有人問美國到底有沒有種族歧視?有的說有,很嚴重,有的說好像沒有,畢竟相關的約束法規很多。無論怎麼樣,最後總能勉強達成一點兒共識,那就是歧視的確有,但多數場合併不太明顯,就看你怎麼對待,只要咱自己爭氣,趙小蘭、駱家輝、趙美心還有最近的林書豪就是榜樣。但隨著日子的擦肩而過,我忽然有一種想法:為什麼沒有人議論咱華人歧視美國人呢?我覺得明擺著有很多理由足以歧視他們,我覺得真應該為柏楊的的大作寫個姊妹篇,名叫《醜陋的美國人》。
    今天不談國事,只說瑣事。先說衛生,在中國早晨鍛煉,公園僻靜處常有大小便,甚至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張胆「作案」,這的確十分寒磣。到了美國,感嘆清潔度確實有所提升,那種光天化日之下斗膽排泄的行為的確沒有見到,但肇事的變成狗,在我們社區,好端端的草坪常見狗糞,一次居然拉在我家門口,而用來清理狗糞的塑料袋裝置明明就在咫尺,而狗主人多為白人。
    其次,我感覺隨地吐痰並非中國人的專利,一些老美並不示弱。前幾年我住在喜瑞都附近,家在二樓,隔牆有個鄰居住樓下,地道的美國人,這位老兄成天在院子里繞著花壇打手機(洛杉磯氣候好,老兄可能不喜歡在室內待著)一講兩三個鐘頭(我奇怪電池為啥那麼好?)滿嘴髒話不說,還不停吐痰,就是關上窗戶都能清楚地聽到。我想安靜做點兒事兒,但滿耳都是他的咒罵和吐痰聲,真令人噁心到家了。後來聽說這老兄以前出過車禍,一條腿有些問題,不方便出去工作,想必心情煩躁吧?再後來我搬了住處,也是個亞裔較少的地方,長長舒了一口氣,上帝,總算離開吐痰大王了,然而過去是樓下,如今是樓上,斜對門有個老兄(似乎是個西裔),經常在自家二樓陽台倚著欄杆打電話,也是一打一兩個鐘頭,罵人好像倒沒有,是笑著聊天的,但喜歡往樓下的草地上吐痰,真令人無奈。值得慶幸的是一年多之後這位老兄忽然消失了,但願不要再出現。
    再說開車。來美國前在國內也開過車,謹謹慎慎,自己倒車蹭過兩回牆,但從未和別人另類接觸過。不管怎麼樣,來美之前還是堅定地認為大陸人素質不怎麼樣,不大遵守交通規則,心想著美國人肯定規矩,相互謙讓(這是很多來過美國的人說的),其實後來一看,並沒有太大區別。只要去COSTCO或者MALL一趟,大型停車場常能遇到拐彎不讓直行、輔道不讓主道的。至於上路變線拐彎不打方向燈的,那更是普遍現象,而這種行為要是考駕照,考官少則扣分,重則要你回家了。當然了,這麼乾的,我是說變線拐彎不打燈的也包括警察。至於超速,那更是家常便飯。這一點完全和中國人一樣,有警察的話,一個一個規矩的像孫子,一旦沒警察,那就只管撒野了,尤其早晨上班高峰,Free Way的Car Pool上有很多人是單人駕駛,還往往壓著雙黃線出入,就這麼明目張胆。問題是開快是你的自由,沒被警察拿下算你沾了便宜,關鍵對那些以標準速度開車的人卻十分的不禮貌,罵罵咧咧有之,按喇叭的有之,有的居然還翹中指,一副無賴相。我都看到過多次,前面有輛車速度較慢,其實也就是標準速度的下沿,後面的車緊貼前車,感覺要將前車剷出道路似的,前車只要稍微剎車後面肯定就會撞上,如此危險駕駛,將車禍當兒戲,其實前車要麼是老年人駕駛,要麼迷失了道路,正在看路標或者找出口,甚至可能不大舒服,你難道就不能耐心點兒嗎?誰沒事兒會在公路上喝茶養神?說到開車,不能不提一下洛杉磯的405,10號,91號等等Free Way,每逢上下班時段,那種擁堵只能用崩潰來形容,一小時的路往往需要兩個半鐘頭,天天如此,而且有的路段相當殘破,開在上面有點像蹦床。從這一點來看美國人又和中國人一樣,就這麼日復一日逆來順受,沒聽見誰抱怨州政府和聯邦政府都是幹啥吃的。本來,車是美國的象徵,那種車流滾滾的氣派體現著一個國家的整體實力,但這種長時間蝸行,我絲毫感覺不到它什麼實力,只感覺到恥辱。當然,如果非高峰期,那就隨意超速,明明前邊距離很大,但總有人擦著你的車頭變線切入,也不打燈,一副旁若無人的架勢。有人說,危險駕駛和不禮貌駕駛常是三類人,一類是開破車的年輕人,可以理解,還不大懂道理,中國話叫做少年不知愁滋味;第二類是開Truck的藍領,素質不大敢恭維;第三類是開賓士、BMW或者雷克薩斯的白領,這種人自以為多麼了不起,我不知道這種說法是否有道理,但恐怕不能這麼說吧?要是哪天我發了財買了好車呢?我就有朋友開的寶馬,但還是很規矩的。
    再說早晨,七點半前後是送孩子上學的時間,那種景觀頗有些不尋常,該等的不等,能搶則搶,一個個失急慌忙狼狽不堪的樣子,給人感覺是掐著秒錶出門的,差一秒鐘都不行,我總是很奇怪,你為什麼不能早個五分八分出門呢?因為我正是這樣做的,每天不慌不忙,嚴格遵守規則,從來沒有遲到過。剛來美國時一位定居美國很久的老兄曾經對我說美國人開車很規矩,他回到中國簡直不敢開車了,現在我感覺這種話很搞笑。因為一來我在大陸的很多朋友開車非常謹慎,嚴格遵守交規,而我在美國的一些朋友在美國則同樣不敢開車,但洛杉磯的公共交通純屬雞肋,根本靠不住,為了上班賺錢,他們只好硬著頭皮上路,但永遠不開Free way,寧可繞路也要走Local,開始我認為他們過於膽小,時間長了才感覺確有道理,畢竟車禍時有耳聞,每天打開廣播聽一聽即時路況,總是令人不寒而慄。一個熟人的兒子是UCLA的研究生,相貌堂堂,學習體育俱佳,女朋友也美貌善良,就因為一個老美的大型SUV超速撞將上去,如今殘廢坐輪椅,兩腿萎縮如棍,我們親眼看見連吃飯都需要父母喂,實在令人心酸,這一輩子怎麼過?父母過世了怎麼辦?我不知道對方賠償了多少,但又有何用?
    說了開車再說停車。我們家斜對門有個白人小姐(兩個孩子的母親,但看上去也就二十六七歲,不知道是否結婚,男的胳膊上全部刺青)喜歡經常把車停在我們家車庫對面,導致我們倒車出庫十分困難,必須左錯右移好幾次才行,我妻子早晨上班時間較緊,我只好每次為她看路指揮,避免撞上。其實社區的公共停車場就四五十米的距離,硬是懶得走那麼幾步。一次我正在艱難地倒車,正好碰到這位小姐,我先微笑問安,然後請她最好停到停車場去,不然你看看,我倒車很困難。猜她怎麼說?說她是社區的居民,想在哪裡停就在哪裡停,說罷揚長而去,令我摸不著頭腦。好不容易回過神來,決心去找社區反映,社區的辦事員說那個地方是行車道路,肯定是不可以長時間停車的,你們寫個報告,抄清對方車牌,我們有規定,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罰款,第三次拖走。我回來趕緊照辦,但後來發現保安公司一般只在夜間巡邏,白天根本不來,即使偶爾來了,看到車停在這裡也會認為是短暫停留(還有其他鄰居也愛停在這兒),他根本不可能等在這裡看你到底停幾個鐘頭,所以也不給罰單,時至今日,還不時有鄰居照停不誤,我和妻子則照樣苦練車技。好在只是「有時,」並非所有時間。
    說了停車再說撞車。一次,我們的車放在Mall的大型停車場,回來時發現雨刷上夾著一張紙條,內容是他倒車不小心撞了我們的車,請我們給他打電話。這時才發現我們的車被撞花了,雖然心疼,但還是感動了一陣,美國人就是素質高,於是打電話過去,首先感謝人家這麼誠實,我們深為感動。對方說他剛被公司炒了魷魚,經濟困難,不想明年保費漲價,希望私了,讓我們將車開去估價,確定修理費用之後再聯繫他。周六去修車行估了價,開始我們還擔心價格不透明,但修車行很專業,出具了一個詳細表格,註明鈑金需要多少錢,噴漆打磨需要多少錢,人工費用等等,並附上查詢電話,說對方隨時可以撥打這個電話,他們做具體說明。我們於是再次給對方去電話,對方一聽說需要一千零八十塊,立即判若兩人,說這個價格完全是胡鬧,本來當時他可以開車走人,是出於道義才留下紙條,我們這樣宰他毫無道理,今天是他的生日,我們的行為令他極其掃興,讓我們好好想清楚了再給他去電話,說完立刻將電話掛斷。我又一次愣了好一陣,想來想去也想不清楚,是他腦子有問題還是我腦子有問題?我們的什麼行為?我要是撞了人家車,絕對不會是這種態度,首先我一定要反覆向人家道歉,畢竟給人家造成了麻煩和困擾,人家要請假修車,車放在車行,還需要有人接送,再說我的車還是新的,這一撞到底對性能有沒有影響?我還犯嘀咕呢,哪有你比我還理直氣壯的?如果嫌價格高,可以再找兩家車行看看,對比一下,只要能修好就成,這兒又不是大陸,難道我能拿什麼回扣?現在我們好像成了強盜,他倒成了受害者。我感覺無法和這種人溝通,於是徑直打電話給保險公司報案,保險公司答應和對方聯繫。不久,保險公司告訴我說,對方雖然承認撞車,但聲稱通過什麼途徑解決還需要再考慮,從此之後就再也不接電話,這事兒就這麼擱著了。我們很生氣,數次督促保險公司,保險公司說加州有規定,如果對方超過四十天不回應,保險公司會考慮付錢讓我們去修車,然後再找對方的保險公司討要,我鬆了一口氣。但朋友對我說你不要太樂觀,四十天之後保險公司真的會為你付修車費然後再去向對方討要嗎?如果對方繼續不理,或者就撞車事實胡攪蠻纏,這就成了官司,到時候看你是不是陪得起功夫或者願意出律師費。我不知道是不是有這種可能,現在四十天沒到,只好等著,而且開車必須特別謹慎,能不出去就不出去,要是再撞一下,那就說不清了。
    再說說助人。一次全家去聖地亞哥遊覽,坐大型遊艇出海,忽聽撲通一聲,一位白人老太太從船艙很陡的樓梯上摔下來,當即腦袋流血,不省人事。船艙當時至少坐著七八十人,但沒有一個人上前幫忙,只有她的白人老先生蹲在旁邊,一臉無奈。我英文明明不好,但急忙跑過去,看需要什麼幫助,心想是不是應該扶到一個什麼地方。船上並沒有醫護人員,服務生急忙拿來一個冰袋,我明白這是為了冷敷止血,於是手托冰袋,將這位老人的腦袋放在冰袋上。整個一個航程,我就蹲在老人旁邊,托著冰袋和老人的腦袋,她的先生就蹲在旁邊,一聲不吭,什麼都沒有做。好不容易到了碼頭,我的胳膊又酸又困,好在醫護人員早在等候,立刻上船並拿來擔架,我幫著將這位老婦放在擔架上,那位老先生完全忘記了我的存在,什麼話都沒有,匆匆下船去了。我完全理解,他的心都在老伴身上,但其他人也均無表示,只有那位服務生冷冷地說了一句:「去洗洗手吧,」因為我滿手的血。我真的很吃驚,這事兒想了很久,難道我做錯了什麼嗎?當時連我的家人都很詫異,美國就是這樣的嗎?這是我又一次為美國感到恥辱。
    再說說服務。一位在政府部門工作的朋友是個樂天派,每天下班不是游泳就是打網球,運動量極大,我十分詫異,很多人下班都累的賊死,你為啥這麼大精神?他說其實政府內部很爛,他們辦公室兩個人的工作五個人干,上班照樣看報打電話上網,和國內有一拼,我將信將疑。前年妻子因病住院,為了一個福利轉移手續,打電話給政府職能部門,打了很多天,總是「接線員忙碌,請等在線上。」結果一等一個多鐘頭,一直等到手機沒電了,只好掛斷,就這麼一連好幾天,最後人都出院了還沒打通。我乾脆採取他八點上班我七點四十就開始猛打的戰術,最後終於打通了,對方解釋人手不夠,一個例行公事的「Sorry」了事,我估計這個「Sorry」每天不知道要說多少次。後來我們還多次打過這個電話,情況依舊,絲毫沒有改善。 DMV也是如此,一次為了詢問一個特殊問題,自動應答無法解決,必須人工詢問,但這個電話也會讓你崩潰,其難度不遜於中國的上訪,好不容易打通了,問完問題之後告訴對方,你們的人工電話服務能否改善一下?對方說建議你以後盡量通過網路解決問題,我們的政策法規網站都有。我真的無奈了,我的問題明明網上沒有這才打你這個電話,你怎麼又這麼說呢?還有很多企業的客服電話也非常難打,當然他們從壓縮成本考慮,不願意多雇一個人,但一旦打通你最少態度應當懇切熱情一些,他們動不動「我也沒辦法」,動不動這是我們的「Policy」,那種冷漠,那種全然不想為客戶排憂解難的態度,讓你十分無奈,其實有些事情稍微努力一下就解決了,但就是不願意去做,怕擔責任。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們決定為房子重新貸款,在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專職貸款員那裡辦妥了手續,貸款員羅列了很多我們需要提供的文件,同時讓我們支付了信用查詢和房屋重新估價的費用,大概四百八十多美元。等我們準備好了所需材料,卻再也聯繫不上相關人員了,打電話不接,發電子郵件也不回,我們很納悶。二十多天後這位老兄終於回復,說已經不在美國銀行幹了(估計被炒了),現在他自己單幹,很樂意為我們重新貸款,但所有手續必須重新辦理,並再次繳費。我們當然沒有答應,我們和美國銀行客服聯繫,說這個人離開了,難道我們的事情就沒有人管了嗎?客服先「Sorry」一下,接著表示當然不是,說我們的案子已經轉給另外一個人,由此人負責處理,並提供了此人的電話和電子郵件地址,接下來和第一個人一模一樣,不停地打電話,留言,發郵件,就是不回復,後來終於回復了,聲稱也不在美國銀行幹了,又轉給了其他人,讓我們聯繫客服。我們開始生氣了,詢問客服你們的工作為什麼這麼混亂?客服再次「Sorry」,說絕對不可能沒人管,又交代了一個人,讓我們立即和這個人聯繫,又是數次去電並留言,幾天之後對方好不容易回了電話,但說我們的房屋估價已經超過兩個月,失效了,按照相關「Policy」,必須重頭開始,也就是說我們必須重新繳費,再做一次房屋估價。我們很憤怒,說耽誤是你們,又不是我們,但此人和客服均稱這是銀行的「Policy」,他們了解我們的心情,也很想幫我們,但實在是在愛莫能助。如此惡劣的服務,令我們改變了一貫息事寧人的方法,決心投訴,我們不指望能解決問題,這四百八肯定是扔了,但也要表示一下我們的不滿。一位朋友教給了一個辦法,消費者協會有個網站用來投訴,只要寫清情況,他們會轉給美國銀行的職能部門,敦促解決問題。我們立即依法辦理,然而一個多月過去了,沒有任何迴音。
    當然,美國有好人,彬彬有禮,樂於助人(我現在還保留著一個神話,有人說中部地區的人還是很淳樸的,只要車壞在路上肯定有人停車為你幫忙,只要迷路肯定有人帶著你走,但願有朝一日我輩能夠有幸享受到,而洛杉磯估計沒戲),比方我的另一個白人鄰居Serya就非常友善,當他察覺到我們倒車困難的時候他就很少在那裡停車了,要是停也就是十幾分鐘,然後迅速移走。一次我妻子鎖門之後將鑰匙忘在室內,急得團團轉,Serya非常熱心,到處幫忙找梯子,最後翻入室內將門打開,令我們十分感激。還有另外一個白人鄰居亞當,一次他可能臨時有事,車正好堵住我們的車庫,當我要外出的時候他一連說了好幾個「Sorry」,趕快蹦上車將車移走,這種「Sorry」我覺得很實在,很質樸,與那位說「我愛在哪兒停就在哪兒停」大不相同。但是,正如「不以一眚掩大德」一樣,也不能以一善而掩大過。比方導致軍人自殺的軍隊內部的虐待,就讓人感覺很奇怪,世界上如此有分量的美國軍隊怎麼會有如此渣滓?即便某個軍人站崗打瞌睡,難道沒有軍紀嗎?難道不可以向上級反映?如此欺凌戰友,侮辱同在危險環境中的患難弟兄,人性何在?你說這些人有沒有素質?
    總之,從理性的角度,如同不能因為405的擁堵和10號的破爛就說美國一定玩兒完了,如同不能因為動不動的「Policy」就說這個社會已經結構性銹滯一樣,我不能因為一些鳥人就說整體美國人不好,但當初我到美國的時候,的確有些自慚形穢,隨時提醒管好自己,不要喧嘩,不要吐痰,餐館吃飯別出聲,該說勞駕的要勞駕,該感謝的要感謝,凡事多禮讓,中國人本來已經有點兒蓬頭垢面,不要給人家加重這個印象。然而時間一長,發現根本不是這回事兒,也許我住的地區亞裔少一些,沒有體會到亞裔的「劣跡,」但至少我感覺我就比很多美國人要優秀的多,有素質的多,他們憑哪一點歧視中國人呢?我不知道美國過去就是這樣子還是由於亞裔多了才導致世風日下,假如真的是後者,那美國人腳底下也太沒根了,更說明沒啥素質。我感覺,美國的先賢還是很偉大的,確立了平等自由的原則,這非常珍貴,但我不敢確定這些年是不是有點兒品種退化?不管怎麼樣,反正我開始歧視美國人了(還是理性一點兒,是一部分美國人),相當看不起他們,雖然這有些感情化,可是柏楊先生的《醜陋的中國人》當年不也是殺倒了一大片中國人嗎?明明中國的優秀人物很多很多,而且假如有美國人歧視中國人,他們也是將所有中國人兜起來一起看的。所以,今天至少我可以說一句:美國,我對你比較失望,這還是不算錯的。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沙發
zjd713 發表於 2012-3-18 03:00 | 只看該作者
別人錯不代表自己對,自己錯不代表別人對。呵呵~~也許大家都對,也許大家都錯,也許大家都有對有錯,存在很多可能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3: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