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職業經歷]從中國到澳洲,我的挨踢10年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6 23: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Melbourner1978

      幾年前看到藝術人生里對王寶強的訪問,很是唏噓他當年的北漂的經歷,回頭想想自己竟然也是北漂一族混過來的,不過人家混成了大明星,自己卻跑到澳洲鄉下來種地。

      12年前的中國,是個處處欣欣向榮的年代,
  12年前的IT,是個處於互聯網泡沫瀕於破滅的年代,
  12年前中國的IT,是個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年代。

  剛畢業的那一年,也就是2000年的時候,如果你是學IT的,基本上處處是工作機會,跳槽如家常便飯,一個隔壁宿舍的哥們一年竟然跳了6次。俺那時候混在家鄉天津的一個新加坡小破公司打雜,這個公司除了總經理和一個秘書,就剩3個幹活的苦力,俺就是那三個和尚之一,Flash,美工,ASP,SQL Server,VB反正是啥都干。經理是屬於狗屁都不懂的,每天人模狗樣的坐在大班台上打瞌睡,秘書更是個事逼,除了挑撥離間就不會幹正事了。那時候人生最逍遙的時光就是捧著中午的免費盒飯,一邊吃著醋溜土豆絲,一邊聽著另外一個哥們吹牛逼,丫就是天天吹北京中關村有多牛,海龍里攢機器的都是內外兼修,聽的俺直流口水,那個地方,做IT的能蹲上一天,聞聞仙氣也能多活10年。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俺終於拍著桌子大罵經理「Shit,老子不幹了」,然後揣著兜里借來的50元,搭上了去北京的火車。之所以是借來的50元,是因為為了從這家新加坡公司贖身,自己東挪西借湊了3000塊,然後就只剩下50塊錢了。去北京之前,搞了張報紙,上面說工體有招聘會,奶奶的,就是它了。跑到工體買了張門票進去,Shit,一看就傻逼了,滿場全是招小保姆的,經路邊一早點鋪大爺的指點,挨踢都去中關村的幹活。

  跑到四通橋下面那個海淀人才市場中心,已經是快中午了,又心疼的花了我10塊錢門票。終於進了招聘會。日,一進門就看見一塊好大的牌子「清華紫光**公司」,金光閃閃,清華偎,牛逼偎。怯生生的湊過去問還要不要人,俺是挨踢畢業的,有工作經驗的。一位油光粉面國家領導人打扮的(後來才知道只是公司的老總)問我會不會JAVA,俺頭一暈,只他奶奶的搞過Javascript,不過好歹帶個Java,一咬牙「會」,誰知道老總說「好,明天來上班吧,試工1周」。這。。這。。就成了,也太TMD的簡單了。後來進了公司才知道,是個人,有胳膊有腿的就進來試工,干不過了就滾蛋,跟黃浦江邊上扛大個的試工差不多,跟俺一天一塊進公司的有12個人,最後就留下2個活口,剩下的全被滅了。試工的這一周可能是我這輩子最玩命的一周,幾乎沒有睡覺,試工的task是用Javaservlet做一套簡單交易系統,從來沒有Java經驗的我,都不知道是怎麼抗下來的。不過好歹是活著出來了,拎了鋪蓋圈搬進公司清華東門的宿舍(名為宿舍,實為豬圈,3個bed room住12個人),開始了五道口的北漂生涯。

  N年以後我看著澳洲9頻道里三哥們住的豪宅,興奮的大呼:老子當年也住過這種豬圈......
沙發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6 23:42 | 只看該作者
嚴打

  剛進公司的第一個活是外匯管理局的項目,基本上就是用Javaservlet做一套MIS系統,技術上是沒什麼可說的,就是活特多,天天都要加班。那年北京的冬天還特別冷,馬路上到處遊盪著抓沒有暫住證的便衣警察叔叔,每天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公司宿舍兩點一線,沒有暫住證的我生怕被警察叔叔拉去清河挖沙子。

  說到暫住證,可能是很多有過北漂經歷的人永遠的痛,在我看來這個操蛋的玩意跟皇軍的良民證沒有啥區別。我一個北理的哥們,因為穿的破點,騎單車回家的路上竟然被警察按倒在地,踹了兩腳,索要暫住證。一個在深圳銀行工作的朋友,也是因為沒有隨身帶良民證被關進收容所一晚上。不過在皇城根底下還有比查暫住證更可怕的事情。

  那是一個漆黑的夜晚,公司的樓上是個歌廳(也有人叫它炮房,whatever,function都一樣),入口跟公司的後門在一起。俺和另外3個包身工友還有經理一直忙到半夜12點,準備打道回府。因為已經過了10點,公司的正門已經關掉,只能走後門了。大家笑嘻嘻的唱著黃色的小調先後魚貫而出,剛出了門,數個電筒照射過來,聽見一聲怒喝「不許動」,嚇的我屁滾尿流,拉著manager就跑回公司,而那3個可憐的兄弟被數個彪形大漢繩捆索綁,壓到地下。一開始還以為是黑社會,看見外面警車晃動,才明白是嚴打的警察叔叔,最後還是老闆親自出面保了那幾個兄弟出來。後來每次老同事聚會都提到這一出,大家表面都哈哈大笑,其實看得出每個人都很心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6 23:42 | 只看該作者
騎牆


  這個所謂的「清華紫光。。公司」其實就是老闆的私人企業,憑著他清華畢業的關係,拉了這麼一塊牌子唬人。老闆是做環保設備起的家,基本上跟清華屁關係都沒有,就是在紫光大廈租了個門面,交了點分錢,趁著IT形勢大好來撈錢,最後竟然成功轉型成了挨踢主業公司。 但對於我來說,能夠混進清華開頭的公司就已經讓我興奮不已了,剛來公司的時候住在西二旗的宿舍,每天下班都要騎單車穿過清華,看著裡面意氣風發的學子,在看看自己灰頭土臉如民工一般,真如兩個世界。其實自己畢業前來北京找過一次工作,是中科院計算機研究所,面試已經過了2輪,最後一輪被面試官一個問題就扇滾蛋了:

  「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
  「***大學」
  「這是什麼破學校,從來沒聽說過……」
  「&$#*@」

  還有一個更好玩的故事,快畢業了參加家鄉的一個招聘會,某展台下面黑壓壓的一片學生,然後一個招聘人員喊了一嗓子「理工學院(俺的母校)的都回去吧,我們不要」,呼啦,全都走凈了,一個都不剩。母校爛,自己連四級證書還都沒有,能找到這麼個唬人的公司,一切看上去也很美。

  既然是私人公司,就免不了黨爭,公司當時分了兩派,涇渭分明,一派是以產品研發部的老M為首,另一派是以項目組的老Y為首。老Y是公司的元老,經他手的都是公司賺錢的大項目,是目前公司運營業務的主幹,說白了就是保證公司現金流的財神。而老梅所在的產品部門是公司未來發展的重點,據說是從清華計算機系出來的中間件產品 基礎上,自己搞出了一套消息型中間件產品,說白了就是一TCP/IP +MD5加密解密的玩意(類似於IBM的MQ)。老梅本人在微軟做過產品經理,天才兒童,公司新貴,這兩個老大自然是誰都看不起誰。為了巴結自己的老大,兩個部門上百號人天天吵架,就差黑社會上去砍人了。老闆對黨爭的態度很有意思,頗有些帝王之術,那個強了就聯合另外那個打壓,反之亦然。

  俺的部門是research部門,老大是老胡,當年在北京Java圈裡也是個人物,屬於三不管狀態,不過不幸的是進了公司就要立個「丟命上」(投命狀)。老梅赤裸裸問「你打算跟誰混,我還是老Y?」,老Y也問了同樣的問題。剛畢業的我滿臉通紅,突然想起韋大人的話,於是厚著臉皮說「當然跟您,blah。。blah。。blah」,現在回憶起都想抽自己的耳光,不過想想這也算人生走向社會的第一課了。

  BTW,出國前再讓我站到那裡,基本可以臉不紅,心不跳的開始拍馬屁,滿嘴「文成武德,一統江湖之類「的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6 23:42 | 只看該作者
睡袋人生


  這個公司匯聚了大批剛畢業不久的毛頭小伙,個個腎上腺發達,幹活跟打了雞血一樣。公司的產品部門是讓我最羨慕的,因為雲集了一批驢,個個智商超常,幹活不要命,算是公司的精英部門。這個部門最大的特點就是人人常備一條睡袋,因為開發產品經常晝夜顛倒,有靈感的就幹活,累了倒頭大睡,一直以後若干年,我對天才程序員的理解就是隨身一定有睡袋。

  公司每年招收的畢業生不下7,80人,大部分都打發到了客戶現場做支持,做項目,可能只有2,3個人有機會進產品部門。我那時候蹲在隔壁的research部門,天天看著產品部的睡袋發獃,能分到一條睡袋,就是我人生最大的理想了。在我看來,項目部就象少林寺劈柴燒火的,無聊之極,但公司的日常運行都需要這個部門,research部門就像藏經閣的,裡面都是一群只會被經書的和尚,終日研究各門各派的絕學,而產品部才是達摩院,裡面都是武林高手,專修72般絕藝。某一天,產品部的老大老M發話,借調我去產品部幫忙幾天,趁著這個機會,我竟然留在產品部,分到了一條做夢都想得到的睡袋。

  真正進到產品部一看,裡面確實牛人林立:

  大師L,專修C,C++,15年以上coding,讀通Unix底層代碼
  大師K,專修加密解密,hacker高手
  大師T,前華為元老,腦子進水跳到現在這個公司,通訊技術大拿
  大師H,Java高高手,中國第一批玩Java的人,當年java論壇壇主,媒體上經常拉風

  大部分挨踢技術高手都有一個共同的弱點,就是面對機器太久,不懂如何與人溝通。翻譯過來就是太過自我,太過牛逼哄哄。產品部門的這些人也自然有同樣的問題,旁若無人的大說大笑,大山大叫,彷彿真是老子天下第一,但是老闆也真的拿這些技術牛人沒有辦法,只能對哄小孩子一樣哄著,象對祖宗一樣供著。作為新進的小弟,當然要夾著尾巴做人,老老實實幹活,勤勤懇懇拍馬屁,騎在牆上的我,自然也被拽到了產品幫一邊,這江湖,不是砍人就是被砍,作為一個馬仔小弟,當然是先拉出去挨西瓜刀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6 23:4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貝殼姑娘 於 2012-3-6 23:44 編輯

封閉開發

  這個公司的策略是以項目(主要是MIS)養產品,用產品帶動項目。所謂的核心產品就是上文提到過的消息型中間件,在這個核心產品周圍有衍生出一些附帶產品,比如web server,SNMP管理平台,還有一些加密解密的類庫等等。但無奈的是胃口很大,嘴巴很小,產品部的這十幾條槍根本沒有這麼大精力和這麼強的技術實力。某國家銀行正在考慮中間件產品,和同類產品(MQ)相比較的測試中,公司的產品在速度和性能上得分很高,但周邊配套管理工具幾乎為空白,在這個單子的壓力下,老總親自拍馬產品部封閉開發3個月,於是乎十幾號人浩浩蕩蕩開拔西三旗某賓館。
  有過封閉開發經歷的同志們肯定知道,是極其痛苦的,每個人都不能回家,基本跟進了監獄沒什麼差別。每天的schedule大概是中午12點起床,吃飯開始幹活,然後干到次日早晨7點多,開始睡覺,每天凌晨4點會有team meeting(其實就是檢查有沒有人偷懶睡覺),夜宵的沒有,只有饅頭加雪裡紅(鹹菜),就這麼周而復始3個月。最後放風出來的時候,公司的會計說我像骷髏,整個瘦了20斤。
  技術上我的工作是搞中間件的web server,好像是多偉大的一件事,其實非常狗屎。就是download下來tomcat,每天讀源碼,改程序還有註釋(其實就是去掉原作者的名字,加上公司清華。。的名字),最後再加密編譯,其實就是在做賊。中國IT行業大部分公司在起步階段都是這麼過來的,所謂研發,其實就是偷代碼,改程序。若干年後還看見這個公司在大張旗鼓的賣偶改版的tomcat,還美其命曰「國產web server」,不厚道的乾笑起來。當然實事求是來講,這種幹活的方法對程序員的鍛煉還是很大的,快速通讀代碼的能力就是這個時候養成的,後來的IT生涯里,不管什麼語言,拿過來基本一看就明白大致的意思了。
  現在回憶起那個封閉開發的年月,還是不寒而慄的,整整3個月通宵達旦,已經搞垮了我的身體,所以奉勸初入IT行業的兄弟姐妹們一聲,項目是老闆的,身體還是自己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6 23:44 | 只看該作者
睡在隔鋪的兄弟

  公司裡面的收入等級非常明顯,有些部門老大是創業元老,吃香喝辣,好不逍遙,而掙扎在公司最底層的,是我們這些畢業不久的北漂。同事小A是大連人,大連理工畢業的,一次喝酒的時候吐露了心裡話,他畢業來公司已經3年了,第一年公司給了1000的月薪,第二年給了800,現在據說要砍到600,基本就是趕他走人。還有個女孩,剛畢業,住在方庄,每天路上超過3小時,公司給她的月薪是800,我們給她算了算,算上路費啥的,每個月她基本是倒貼錢,給黃世仁打工。後來她實在受不了,轉身跳到朗訊,每個月漲到1000,不過是美金。所謂IT行業的繁榮,跟房地產業一樣,是建立在無數IT民工的血汗之上的。

  我因為不算是應屆畢業的,沒有戶口問題(其實就是黑民),進來的工資比別人都高,一個月2000,還好的是公司有自己的宿舍,所以覺得手頭還算寬裕。 公司那個所謂的3個bed room的宿舍其實是兩室一廳的房子,只不過把客廳改成了卧室。宿舍里人來人往,跳槽的,出差的,老鄉來借宿的,挺熱鬧。不過住在一個屋子的幾個兄弟直到我離開公司倒是一直沒換,來往不斷,直到出國前還聚過最後一次。大家其實都是應屆從學校招進來的,只有我和Y兄不是,除了我他就是試用期留下的另外一個。

  說我不是應屆畢業是因為大學畢業后的第一個offer(那個新加坡公司)只幹了幾個月,其實還是和大家一屆的。但這位Y兄的的確確有過一年的工作經驗,北理畢業以後一個人跑到溫州打工,幹了一年就回北京準備考研,書越看越煩,就跑去招聘會了。不過此君最好讀書(當然都是IT書),從跟他混在一起開始,自己就養成了買書的習慣。想想那時候,每周末騎著一輛破單車,跟他去海淀圖書城是當時最快樂的事,加密解密,網路安全,C++,Java,軟體工程,什麼都看。其實現在想想,當時拚命的看書也沒什麼目的,就是覺得快樂,生活的意義就是這樣,很簡單。不像是現在,為了賺錢而看書,自然就毫無樂趣了(上周在Sydney買的一本SOA,現在才看了2頁,慚愧)。離開公司,大家散夥的時候,Y兄勸我跟他一起做生意,說自己干也是干,給別人干也是干,何不趁年輕拼一拼。我想了幾天幾夜,很痛苦的拒絕了,理由很簡單「too young」,這可能是我職場生涯做的第一個choice,我選擇繼續打工,幸運的是我選對了。Y兄的生意拼了一年多,最後撐不下去了,又回來打工,當然結局還是很不錯的,一直打工的他現在已經升做某民營企業的高層管理了,妻兒也都有了。

  其實人生就是在不斷的make choice,不同的誘惑在向你招手,幸運的是自己的選擇一直不是最壞的那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6 23:44 | 只看該作者
煎熬

  這個公司信奉的就是適者生存,海棉文化,不加班不賣命的都滾蛋,不過那時候年輕,有著使不完的力氣,工作就是自己生活的全部,一天不努力就覺得自己非常guilty,甚至吃不香睡不著。且不說封閉開發的時候,就是不忙的時候,每天我也基本會在公司加班看書到11點左右,這才騎單車回宿舍。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接受這種文化,有人麻木了適應了,有人在反抗。一個同事剛從華為跳槽過來,丫每天都挺happy的,別人問他為啥,回答說周六加班能6點回家了(他在華為經常周日都要加班)。但是另外一個同事跟我們一樣是剛畢業的,不過人家有女朋友了,自然不能天天耗在公司,因為拒絕加班被減薪,而且強迫他辭職。這哥們也很牛逼,就是耗著,不辭,給最低工資(一月400元)都忍著,竟然又呆了快一年才走。多年以後看」蝸居「裏海萍在日企的遭遇,讓我唏噓不已,其實同胞要比日本鬼子狠多了。

  自從進了這個公司,我的心一直都是忐忑不安的,因為公司一直就沒有和我簽過任何的工作合同,每月發工資都是去財務室領現金(正式員工都直接打到工資卡里),更不要提什麼公積金,社保那些了。幾乎所有應屆畢業的同事,都簽了合同,幾個簽了賣身契的(5年合同)還都給辦了北京戶口,只有我們兩個社會招聘的例外。我因為這件事問過好幾次人事部門,問公司為什麼不給我簽合同,人事部門卻理直氣壯的說「每月不是給你發資嗎?又沒少你錢」。公司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找幾個臨時工,召之即來,揮之即去,但我那時候確實需要這份工作,於是乎每天安慰自己「一個3流大學剛畢業的,四級還沒過,能找到這麼一份學東西的工作,就已經謝天謝地了」。而且因為自己決定辭職來北京,跟老爸已經吵翻了,自己發過誓,不混出來就不回家。

  電影「喜劇之王」中有這麼一段對話
  「前面一片漆黑,什麼都看不到」
  「可是等到天亮,景色就會很美麗」

  如果你現在眼前一片漆黑,那倒真用不著怎樣害怕,天也許就快亮了。怕的就是,眼前白茫茫一片,
  分不清到底是快天亮了呢,還是天要黑了。那時候的心情大概就是這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6 23:45 | 只看該作者
命運的轉折

  在掙扎了半年之後,終於迎來了我感情和職業雙雙的轉折。開始拍拖的女朋友關係漸漸明了,而一直沒有眉目的工作在投了無數簡歷之後也漸漸清晰起來。當時拿到了2個公司的offer,一個是香港公司(Sun的一級金牌代理),另一個是美國的S公司北京辦事處。香港公司規模很大,給的package高一些,而且有一些不錯的承諾,面試結束就希望我馬上籤contract。另一個S公司很小,而且還差最後一輪的大中國區老闆的面試。就是這個讓我猶豫好久,因為這個老闆是地道的鬼子,英國人,我當時的英文水平是連4級都沒有過,更不要提跟白鬼子對話,就怕最後雞飛蛋打,哪個都沒有拿到。香港公司給我的一周的期限,要求給明確的答覆,到底簽不簽合同,而S公司的英國老闆還在國外,2周后才能回來作最後的面試。思前想後很久,這可能是我人生中第一個最重大的選擇,錯過了這個進外企的機會可能會讓我後悔一輩子。最終打通香港公司HR的電話,婉言拒絕了。lucky的是最終的結果是有驚無險,緊急突擊了2周的口語,在英國老闆辦公室里急出一身汗的我,還是矇混過關,從頭到尾就記住老闆的一句話「you are very smart」 。

  這家S公司是地地道道的美國公司,全球9千人左右,本行業的No1,但是中國公司(北京,上海)僅有20幾個員工。我被賣進這家公司的時候,一直很糊塗,這麼個響噹噹的公司幹嗎找我這種不如流的剛畢業的毛頭小子。後來跟老大(技術總監)聊天的時候才知道,我自己已經從半年前開始投這家公司的簡歷不下50份了,老大很奇怪,什麼人這麼執著的想來,就給了一個面試的機會 。其實自己都不知道投了那家公司多少簡歷,不過這個注意到自己的人還是找到了。

  這次跳槽可能是我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轉折,那個不斷敲門的人,終於等到有人能為你開了這扇門,開始了外企的職業生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6 23:47 | 只看該作者
 關於S公司的二三事

  剛才提到這家S公司是地地道道,童叟無欺的美國公司。老闆在創業前是美國一大學教授,某日RP大爆發,跟自己的一個同事創立這家公司。由於老闆是土財主出身,公司20多年來一直是cash為王的策略,沒有上市,算是私人公司。20多年營業額的增長率基本跟中國的GDP同步,手裡攢了無數現金,但不幸的是老闆是堅定的反華主義者(自己的產品中國地圖裡竟然沒有台灣),雖然90年代初就進入了中國市場,但始終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況,那個大中國區英國老闆的口號就是「你別給我花錢,我也不指望你給我賺錢」。

  S公司是當年這個行業唯一的一家各個產品線都有自己玩意的公司,且在產品的綜合排行榜上一直高居第一。成立於1976年的公司,令員工們自豪的是財富雜誌評選的全美100 家最適合工作的公司中,20年S一直位於前3名,在2010年的最新名單中,S位列全美第一,Google排名第4,思科16,微軟51,英特爾98。10年前我加入這個公司的時候,HR部門就在我耳邊不停的吹風,當然N年後我發現那個名單前面有2個字就是"美國",丫在宇宙排名第一,跟我也沒關係。

  這家公司的文化是地地道道的隔瑟,這麼多年來的空降兵沒有一個能成功的,都是不諳此道。其實說白了,就是技術驅動,不是市場驅動。任你市場變化無常,我自巋然不動,拿俺一個同事的評語就是「SB,缺心眼」,雖然粗了些,倒也恰當。在我這個曾經的S公司員工的眼裡,這個公司就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並且非常享受並打算一直這樣下去,用圈裡其他朋友的話,就是這個公司有病。從來不上市,私人公司中位列第一,每年對研發的投入驚人,手裡大量的現金,收購公司十分謹慎,對客戶的"藐視",產品的租用制, 整個公司的技術驅動(不是銷售驅動)。使得S在眾多的IT公司中十分的扎眼,但這種不隨波逐流的文化也能讓它保持幾乎30幾年的2位數增長,不管是在互聯網的瘋狂時代,或是在經濟大蕭條時代。不過在我這個鄉巴佬看來,一切都很好很強大,頗有學院風氣。

  一個小插曲,公司的股份是掌握在3個人手裡,那個美國的大老闆,他的創業夥伴,還有老闆娘。此老闆一直想揣掉老闆娘,但最終還是忍了下來,公司流傳的笑話就是老闆娘如果改嫁給了那個創業夥伴,老闆就要凈身出戶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3: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