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劉仰:雷鋒精神不容褻瀆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2-27 21: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8 小時前    來源  獨家網



劉仰:中國文化評論人、作家


「向雷鋒同志學習」是一個值得繼續大聲疾呼的中國宣言。雷鋒精神是無愧於任何文化的高尚精神,它屬於每一個中國人,不容褻瀆和歪曲。

————————————————————————————————————————————

雷鋒精神不容褻瀆



      北京舉辦奧運會時,一位老朋友從南方特地來京觀看比賽。他說,北京奧運會最大的收穫之一,是按照國際標準和慣例培養了幾千名志願者。如果這樣的志願者未來層出不窮,對中國今後的道德建設和公民社會建設會有很大作用。這番話,讓我覺得既有點道理,又有點怪。

  去年初,我聽了一位宣傳幹部做的報告,大意是講:西方國家長期以來都有志願者服務的習慣和傳統,登記在冊的志願者人數佔總人口的40%左右,而中國在這方面很落後,志願者的比例不到10%。他認為,中國應該向西方國家學習,大力推動志願者活動,才能有效改變中國社會自私冷漠的現狀。他的這番話對我觸動很大。

  志願者簡單說就是義務做好事,在東西方社會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志願者與雷鋒存在什麼關係呢?雷鋒不僅僅是一個人,也是一種精神的體現,雷鋒精神同樣可以簡單概括為「做好事讓人快樂」。因此,雷鋒精神與志願者一樣,都是一種文化象徵。

  然而,近幾十年來,中國社會的某些輿論經常性地、持續不斷地質疑雷鋒,逐漸瓦解了雷鋒精神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形象。當雷鋒的道德形象在某些知識精英的質疑下逐漸坍塌時,這些知識精英又大聲疾呼中國社會已經颳起「道德沙塵暴」。一些人的自私自利、見危不救、冷漠圍觀成為精英和輿論經常批判的對象。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些現象的確存在,也應該被批判。但是,這些現象是如何造成的?當雷鋒精神依然樹立的時候,是這樣的嗎?

  即便雷鋒精神依然高大的時候,也有自私冷漠的社會現象,但雷鋒精神難道不是對這些不良現象的有效糾正、改變手段之一嗎?我們的知識精英和輿論為何要毀掉雷鋒的道德形象,又推崇西方的志願者概念?這一做法恰恰就是造成中國社會自私冷漠的原因之一,將會坐實中國人「民族劣根性」、「醜陋的中國人」等荒誕的理論,從而迫使中國照搬西方國家的一切。但我們冷靜一想就會發現,至少在志願者問題上,中國本來就不缺。所謂志願者,其實就是雷鋒精神。那麼,在我們走向現代化的道路上,在樹立社會良好風氣的問題上,為何要捨近求遠呢?

  雷鋒精神是基於中國土壤長出的一棵大樹,就算這棵樹不那麼光滑、有時會遭遇蟲害,但它依然能凈化空氣。我們拋棄雷鋒精神,等於拋掉了自己的文化根脈,依照別人的標準評價自己,自然會顯得中國人落後、愚昧、、缺乏道德。對於工業產品和商品來說,這是用別人的標準來削足適履;對於文化來說,這就是一種話語權的轉換,導致中國文化、中國人和中國歷史在別人的話語權下失去應有的價值,讓我們的文化自信蕩然無存。

  事實上,中國人在各方面從來都不比任何民族絕對地差,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應該是相對的。土生土長的雷鋒精神也具有同志願者一樣的價值,毫不遜色,我們為何要毀掉自己的文化根脈,徹底改變自己的文化基因呢?我們必須捍衛中國特色的雷鋒精神,擁有自己的話語權,而不是陷於永遠無望的「劣根性」中自暴自棄。

  這就是我們今天重新提倡雷鋒精神的意義,所以對很多地方出現「學雷鋒志願者」的稱呼,我認為非常值得提倡。如果說要學習和借鑒外來文化,「學雷鋒志願者」就是一個極佳的體現:我們不必割斷自己的歷史根脈,我們不必把自己變成無根的浮萍;我們更應該立足自己腳下的土壤,有選擇地吸收借鑒他人有益的東西。所以,「向雷鋒同志學習」是一個值得繼續大聲疾呼的中國宣言。雷鋒精神是無愧於任何文化的高尚精神,它屬於每一個中國人,不容褻瀆和歪曲。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6: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