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來全球氣候並沒有變暖,這暗示計算機模型顯著誇大了二氧化碳增加對氣候變暖的影響。實際上,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發布相關預測22年以來,氣候變暖的程度一直小於預期。面對這種尷尬,宣揚氣候變暖威脅論者將矛頭從氣候變暖轉向了極端氣候,以期將千變萬化的氣候中出現的所有異常都歸咎於二氧化碳。
儘管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公開質疑氣候變暖說,但許多年輕科學家私下裡表示,儘管他們對全球變暖說深表懷疑,卻不敢說出來,因為擔心這會使他們升遷受阻,甚至發生更糟糕的事情。他們的擔憂不無道理。2003年,學術期刊《氣候研究》(Climate Research)的編輯克里斯·德弗賴塔斯(Chris de Freitas)博士大膽刊登了一篇不符合政治導向(但符合事實)的同行評審文章,文章結論是,如果以過去一千年的氣候變化為背景,那麼近期氣候變暖並非異常現象。國際上的全球變暖論者很快針對德弗賴塔斯博士發起蓄意攻擊,要求撤銷他的編輯職位和大學教職。所幸德弗賴塔斯博士保住了他的大學教職。
克洛德·阿萊格爾(Claude Allegre),巴黎大學(University of Paris)地球科學學院(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the Earth)前院長;J·斯科特·阿姆斯特朗(J. Scott Armstrong),《預測學期刊》(Journal of Forecasting)及《國際預測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聯合創辦人;簡·布雷斯洛(Jan Breslow),洛克菲勒大學(Rockefeller University)生化遺傳學和新陳代謝實驗室(Laboratory of Biochemical Genetics and Metabolism)負責人;羅傑·科恩(Roger Cohen),美國物理學會(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會員;愛德華·大衛(Edward David),美國國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和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會員;威廉·哈珀(William Happer),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物理學教授;邁克爾·凱利(Michael Kelly),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工科教授;威廉·基寧蒙斯(William Kininmonth),澳大利亞氣象局(Australian Bureau of Meteorology)前氣候研究主管;理查德·林德森(Richard Lindzen),麻省理工(MIT)大氣科學教授;詹姆斯·麥格雷斯(James McGrath), 弗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nical University)化學教授;羅德尼·尼科爾斯(Rodney Nichols),紐約科學院(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前總裁兼首席執行長;伯特·魯坦(Burt Rutan),宇航工程師,「航海家號」(Voyager) 及「宇宙飛船一號」(SpaceShipOne)設計師;哈里森·H·施密特(Harrison H. Schmitt),「阿波羅17號」(Apollo 17)宇航員、美國前參議員;尼爾·沙維夫(Nir Shaviv),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Hebrew University)天體物理學教授;亨克·滕內克斯(Henk Tennekes),荷蘭皇家氣象服務中心(Royal Dutch Meteorological Service)前主任;安東尼奧·齊基基(Antonio Zichichi),日內瓦全球科學家聯盟(World Federation of Scientists)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