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青年何時成了「洋名人」的孝子賢孫?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2-15 21: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13 小時前   來源  獨家網


    北京時間2月12日7:45,美國著名黑人女歌手惠特尼-休斯頓(Whitney Houston) 在美國洛杉磯去世,年僅48歲。美國比弗利警察局證實,惠特尼-休斯頓死於比弗利希爾頓酒店房間的浴缸中,發現時面部朝下已經沒有呼吸。目前正在驗屍中,警方懷疑其死因與吸食毒品過量有關。



    一側短短几十個字的娛樂訃告消息,本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甚至在美國國內也僅是泛起了一絲漣漪。但是,在古老東方文明古國的中國,這條新聞卻在一些媒體的炒作下,掀起了軒然大波,似乎到了不「舉國哀悼」就過不了這個坎的起步。而許多,甚至連惠特尼-休斯頓是什麼模樣都不知曉的中國青年,也如同死了親爹老子一樣,沉浸在「萬分的悲哀」中。周一,在中國主要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在傳出其在電影《保鏢》中的歌聲,而一些所謂的高級白領,上班時還在自己的MSN上還帖出了「惠特尼-休斯頓去了,偶今天心情不好,別惹我」等字樣,讓人哭笑不得,一些專家困惑:真搞不懂現在的中國媒體和青年到底怎麼了?



    其實,中國的媒體和青年對「洋名人」的盲目崇拜由來已久,並且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遠的不說,最近的兩起是:黑人歌星邁克爾傑克遜和蘋果董事會主席、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的去世,眾多媒體均用了套黑的標題,其規格、時間跨度和投入的情感都超過了對「汶川大地震」同胞的的悼念。那段時間中國大陸的商場、書店、影像店似乎成了傑克遜和喬布斯的靈堂,到處懸挂著這兩人的照片,就連國外的媒體很驚訝:對家庭觀念和本民族文化逐漸冷漠的新生代中國青年人,對外國歌手和影星的狂熱程度令人吃驚。諷刺的是,國外的商人卻沒有中國青年那樣「多愁善感」,而是很好地利用了他們善良的同情心,推出了系列的紀念產品,賺著盆滿砵盈后,扔下仍在痛苦不堪的中國青年,長笑而去時。



    我們並不是說不能崇拜「洋名人」,但崇拜的要有個度。如果說中國媒體和青年對喬布斯的崇拜還能理解的話,對邁克爾傑克遜和惠特尼休斯頓兩人的膜拜就是不可理喻。畢竟喬布斯創造了一個信息傳播的新時代。而邁克爾傑克遜和惠特尼休斯頓的一生毀譽參半,既是80年代紅極一時的歌壇巨星,但又是連美國人都不恥的壞的榜樣。兩人在風光不再時,傑克遜先後捲入孌童案及濫葯醜聞,惠特尼休斯頓又陷入破產和吸毒的漩渦。這樣的人成為中國媒體和青年追隨的偶像其實是對中國教育的最大諷刺。



    有評論認為,中國青年對「洋名人」盲目崇拜到迷信的地步,恰恰反應了中國教育在倫理道德和傳統文化教育方面的失敗。中國是一個有幾千年文明文化的古國,有關許多流芳百世的名人和文化,但是這些年卻在一些媒體的錯誤導向下逐漸地被人們有意地淡忘了。目前在我們的各個行業「崇洋媚外」心態極其嚴重,學校淡化國語教育強化外語教育,儘管他們明知道有害,但是政績。企業在招人中只要會拽兩句「英格利勢」,不管能力如何都是人才,儘管他們知道這些對企業的發展沒有任何幫助,但圖的就是一個時髦。正是這種要命的虛榮心和浮誇心理,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在中國青年人心目中幾乎破壞的喪失殆盡。



   有句流行詞叫「好奇害死貓」,豈不正是目前迷失方向的中國媒體和青年的最好寫照?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23

主題

233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643
沙發
往事並不如煙 發表於 2012-2-15 21:57 | 只看該作者
生活糜爛的人, 死不足惜---可能某些人羨慕她的生活方式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20: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