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貝殼原創] 2004年 回國見聞錄
[列印本頁]
作者:
水影兒
時間:
2004-10-12 02:26
標題:
[貝殼原創] 2004年 回國見聞錄
[C]
這篇流水帳偏長,大約一萬字。
很像家庭日記
想家的海外朋友可以看看,
也許會為你解一份鄉愁
---水影兒[/COLOR] [/C]
在網上,我經常可以讀到各種各樣的回國雜記。不久前,自己也寫過幾篇(見下)。但寫來寫去,我好像總也寫不完。
也許, 這是因為久別家園多年以後回去看看,耳濡目染了那麼多的巨變,總覺得有太多的感慨要講,有太多的驚喜要分享。
這次回國,我去過的城市有:廣州,深圳,珠海,東莞(虎門銷煙紀念地) ,上海,蘇杭,無錫,泰山,曲阜,煙台,濟南,青島,濰坊,北京,錦州等十幾個大大小小的城市,我在國內大約總共逗留了兩個月。
儘管現在大家回國都比較方便,但也不是說想回國,就能馬上拔腿就走。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這次回國以前,我就打算要好好地看看家鄉的風景,盡量多嘗嘗在美國吃不到的中華美食。
民以食為天,這篇連載的回國流水帳就從」吃」先說起。
從南到北走走看看,我發現,國內大多數城市的小吃,品種太多了,價格也很便宜。比如,在錦州,我和友人的一頓有湯有水有油條有各種小菜的午餐,僅花了28元人民幣。在濟南的一家北方餃子館里,四個大人的一頓很像樣的晚餐,八十元人民幣也就能打發了。當時,我的感慨是,要是能拿著在美國掙的美刀,回國去消費,天天下館子,過的日子可能讓神仙都可能要羨慕幾分。
這次回國,我還注意到,現在國內許多大城市的超市裡,都有熟食業務。各種米食麵食(饅頭,餃子,燒餅) ,蔬菜,肉類,可謂是應有盡有。在有的城市,這些熟食的價格,在晚上7點以後還會打折。所以,那些忙碌的工薪族,如果想要圖省事,只要到超市裡走一趟,一桌子的飯菜就能馬上擺起來。
除了各種風味小食品,國內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也是我很ENJOY的一道景。今年,據說國內的荔枝大豐收,我則幸運地大飽了一頓口福。在國內時,不管在哪個城市旅遊,我幾乎天天都要吃這個寶貝。在美國這裡的東方店,只有逢年過節時,我們才有可能買到荔枝,而且價錢也高貴得太可愛。而在國內,荔枝的價錢大約是3元RMB左右。
另外,我還特別愛吃家鄉有滋有味的西紅柿。每次哥哥為我買回一大堆西紅柿,總會自豪地對我說:「帶綠蓋的西紅柿是咱們家鄉的特產,特別好吃」。與之相比的美國西紅柿,有人叫它是TOMATO-LIKE,真是沒有一點兒味道。家鄉的「干豆腐」 ,南方人可能叫做「豆腐皮」 ,我也許多年沒嘗過了。這個簡單的土特產,今年也讓我過足了癮。
我的家鄉依山傍海,回國自然少不了要吃很多海鮮。各種各樣的活魚和螃蟹,幾乎每次和友人相聚的正餐上都少不了這道菜。另外,「魚刺」 好像在國內也很有市場,這次回國,我是第一次吃這種菜,在國內的人看來,我可能很土氣吧。雖說「魚翅」價錢不菲,但我確實沒吃出什麼特別的味道,感覺和麵條差不多。
國內市場上,現在還流行一種叫「奶片」 的東西。據說,「蒙牛」 ,「伊利」 是兩個不錯的品牌。因為我家裡的小朋友回國時不喝奶,我只好注意一下這種奶片。奶片的包裝上寫著:此種奶片是國家宇航員指定專用食品。哈,好強的廣告啊。孩子不想吃的時候,我就哄他:「這是楊立偉叔叔在天上吃過的東西」 。孩子聽完這句話,通常都會乖乖地吃幾片。
(待續)
作者:
易良
時間:
2004-10-12 03:16
那是叫「魚刺」嘛?!!!
是「魚翅」!咳唷,鯊魚的翅膀啊!
是哪個老廣兄弟這麼教你的?損不損點兒啊?嘿,「魚刺」,貓才吃「魚刺」哪。
作者:
水影兒
時間:
2004-10-12 16:18
要不怎麼說我土氣呢。有的菜名我都記不住,根本就沒法寫出來。
其實,這個回國錄里的許多文字,是留給我自己看的。
貼出來,獻醜了~~~
作者:
水影兒
時間:
2004-10-12 16:23
標題:
[貝殼原創] 2004年 回國見聞錄 (2)
上面說的都是人民群眾平時消費的小吃。大酒店裡的價格,絕對不會這麼便宜。具體的價錢,不同城市不同檔次的酒店,價錢會差別很大。比如,我吃過感覺類似的一桌8-10人份晚餐,在我的家鄉,是800-1000RMB,在北京和青島則大約是2000-3000RMB。
在國內,不管是什麼規模的飯店,都會有包間,可供一家人享用。如果興緻好,用餐后,大家還可以唱唱卡拉OK。
在國內吃飯時,我們要經常照顧在美國長大的小ABC們的情緒。
比如,在杭州的一家酒店裡,我們除了吃 「東坡肉」 ,「西湖鯉魚」 ,平生我還第一次吃了塊兒「鹿腿」 。在美國。小鹿可是孩子們眼中的寵物。當這道菜端上來時,我家的小朋友不僅不碰一口,還用英文嘀咕說中國人吃寵物太MEAN。嗨,我不知道怎麼和他解釋中國人吃的藝術和文化,更不敢說有的中國人還吃狗肉呢。狗在美國有著相當於家庭成員的待遇,和美國小朋友提起吃狗肉,他們的感覺可能會和吃人肉差不多。
另外,我還發現,國內的西餐也很火爆。在北京西郊的一家麥當勞里,我看過三三兩兩的大學生,在那裡享用午餐。除了大學生,孩子們也都喜歡吃麥當勞和肯它雞這些洋飯。但它們的價錢,如果摺合成美金,和美國同類食品的價錢幾乎是一樣的。
在煙台的一家酒店,為了給老人慶祝生日,我們吃過一頓比較正式的西式午餐。其品種和規模,遠比上海東方之珠的旋轉餐廳里的BUFFET要好得多。
下面簡單地說說穿吧。
從國外回來的人,在國內人看來, 「土」 是絕對免不了的。我們穿的美國休閑小名牌(POLO,TOMMY),走過國內這幾個城市,我沒看到誰在穿。同樣,國內人身上穿的名牌,我們也不認識。
總體感覺,大多數國內女士們平時的穿著打扮,很像美國的前台秘書,漂亮的時裝穿在她們的身上,合體漂亮,遠遠望去,真是光彩照人。
但我在國內,我也見到過不太和諧的服裝打扮。有一次,我在運動場,看到一位女士穿著類似睡衣的薄紗,腳上還登著個高跟鞋,這種打扮,即使在擁擠的人群中,也非常顯眼。
從美國回去的孩子,和國內的小朋友相比,衣服穿的偏少,也很簡單。記得在上海豫園逛街時,我們家的小朋友被那裡的遊人行過注目禮。從他們的竊竊私語聲中,我聽到一句話:「一看,就是國外回來的孩子。」 。也許,從國外回來的孩子,會有一種標籤:短袖背心,短褲,一口英文。而國內的孩子,那時候,大多還在穿著長衫長褲。
(待續)
作者:
水影兒
時間:
2004-10-12 22:51
標題:
[貝殼原創] 2004年 回國見聞錄 (3)
再說說國內的交通和居住條件吧。
關於在國內的交通,大多數從國外回去的人,普遍都會覺得擁擠,國內的交通規則好像沒有人嚴格遵守。
我這次回國,對國內交通的最大感慨,就是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大大縮短了大江南北的距離。從遼寧到山東,現在也可以朝發夕至了。我出國那會兒,同樣的行程,需要先從遼寧到北京換火車,然後才能往山東奔。沒有兩天的時間,根本到不了目的地。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火車上的衛生條件,比以前要好得多了。我乘坐過一次北京到錦州的白天卧鋪火車,那天的卧鋪坐席,幾乎沒什麼人。車廂特別安靜清潔,卧鋪上的床單也是一次性換洗的那種。不過,火車上的廁所,我還是盡量不去。
這次回國旅遊途中,我們大部分的時間是在汽車上度過的。只有往返濟南和深圳時,我們坐的是飛機。
我出國時,坐飛機好像還是商人官員影視名人的專利。這次到深圳去,上飛機以前,我還特意找出一套看上去講究些的時裝。哈,我怕穿的太寒酸,上飛機讓人笑話。可到了候機廳一看,那裡和火車站也差不多呀。大部分的乘客穿的都是休閑裝,大家隨身攜帶的皮包,也都是很隨意的那種。看來世道真是變了,大概民工坐飛機回家,也不再是什麼新鮮事了。
在國內旅遊期間,大部分時間是很愉快的。唯一的一次不悅,發生在杭州西湖風景區。在那裡,我們居然和當地警察打過一次交道。
那天,遊覽完西湖,我們一行人都已經很疲勞了。於是,我們在路邊攔了一輛計程車,想讓司機把我們送到停車場取車。
因為那天西湖區有接待任務,許多路很快就要關閉。慌亂中,我們擠到了一輛計程車上。沒想到,上車時,女兒的小手不慎放到了車門縫處。司機沒注意到,就把門關上了,然後就準備開車上路。我們喊叫著,讓司機把車門給打開(那是左後車門,裡面打不開) 。可坐在前排的司機,不知道腦子裡在想什麼呢,理都不理。最後,還是同行的其它人發現了問題,在外面打開了車門。女兒的小手,才免受更深的傷害。為了這個事故,我們和司機爭辯了起來,並驚動了警察前來調解。
杭州的警察還挺敬業的,服務態度也可以接受。最後,我們還算滿意地接受了他的調解。
關於國內的居住條件,比以前肯定是大有改觀了。有許多人家在不同的城市,置了多套房產。也有很多海外華人,回國買房,做為回國休假時的另類別墅。
在濟南的一位親友家裡,我見識了一下國內的別墅。屋內的設計和裝璜,一點兒都不比美國差。別墅的外周,環境也很好。那假山,那池塘,那幽靜的小路,還有物業主管理下的公園小湖,我在美國目前還沒見過。
(待續)
作者:
如若
時間:
2004-10-13 00:22
又想又怕,不過我有卡了第一站先不回 : )
作者:
水影兒
時間:
2004-10-13 17:05
標題:
[貝殼原創] 2004年 回國見聞錄(4)
在國內,現在人們都喜歡做些什麼?到底都流行些什麼?
回國對我來說,像是走馬觀花,自己覺得更像個過路客。出國的人,大概誰都會有這種文化邊緣人之悲哀而又無奈的感覺,只是每個人感受的程度不一樣而已。
國內到底都流行些什麼,我看得難免會很膚淺。在這裡,我只能簡單地說幾個我遭遇過的幾個流行點。
國內現在很流行婚紗攝影。不管是新婚,還是紀念紙婚,石頭婚,銀婚,金婚,婚紗影樓里,經常會看到不同年齡段的一對對夫妻前去拍照。
這次回國,在親友的勸說下,我們打算在自己還沒變成古董畫以前,也能把青春的尾巴掛在牆上。在濟南的浪漫婚紗影樓,我們共花了2000元RMB和一整天的時間,終於成就了這個願望。
相片洗出來以後,親友們看著我們的婚紗照,不禁笑倒:「化妝師,不僅能把人整年輕了,還能改變國籍啊。你怎麼看著像日本人。」 。
回到美國以後,鄰居看著牆上的照片,好奇地問一句:「Was this picture taken when you were just got married?」 。家裡剛剛會說話的娃娃,則指著我的相片說:「 阿姨」 。哈,誰敢不佩服國內化妝師的巧手回春啊,一不小心,她可能會給你整託兒所去。
我發現,國內的女人很喜歡美容,難怪各地大大小小的美容院,隨處可見。另外,國內的女士們也很注意身材的保養。我認識的幾位女友,她們對「胖」 的恐懼,不知不覺中,天天也在影響著我,害得我不敢多吃一口閑飯,很怕長肉。在美國,我就從來沒覺得自己的體重會是個問題,鄰居的老美,有時候和我寒喧時,還會加上一句:「YOU LOOK GREAT。」 。但在中國,我可能就屬於胖人之列了。
我的感覺是,國內現在還流行著骨感美。長得像主持人李霞那樣的女子,可能會是人們理想中的美女。
國內生活質量越來越高了,中老年人也很注意身體的保養。每天晚飯以後,東北的秧歌隊,北京街頭邊的老年人扇子舞,都曾讓我看得心花怒放。
(待續)
作者:
水影兒
時間:
2004-10-15 16:07
標題:
[貝殼原創] 2004年 回國見聞錄(5)
從南到北走走看看,有幸能有親屬和朋友相陪,輕車熟路,我們才會有「一路走來一路笑」 的快意。另外,那些著名景點的男女導遊們,也給我們的旅遊帶來了許多方便和樂趣。
導遊業在國內現在很紅火。在主要景點,正規的導遊們都是掛牌服務,導遊證上寫著他們所屬的旅遊公司及其姓名等詳細信息。他們的服務態度通常都很好,收費也很合理。
不過,也有一些沒有經營執照,四處打游擊的導遊們。記得在杭州旅遊時,我們的車還在城郊,就有一位騎摩托車的女士,手裡拿著個小牌子「導遊」 ,在我們的附近來回筆劃著。這樣的導遊,我們通常是不敢搭腔的。
這次回國,讓我們流連忘返的主要中華美景有:無錫的太湖,杭州的西湖,岳飛墓和雷鋒塔,蘇州的拙政園和虎丘,上海外灘及東方明珠旅遊區,山東的泰山和曲阜,青島的海底世界和嶗山腳下的櫻桃園,深圳的中華民俗文化村,錦繡中華公園和歡樂谷,廣州的越秀公園,珠海的新圓明園,濰坊的國際風箏博物館,北京的長城,天安門和頤和園,錦州的筆架山。。。。
除了看風景,我們一家人還很ENJOY兩個中國民俗文化:坐花轎和拍古裝照。
以前聽說,到中國旅遊的老外喜歡花轎這玩意。沒想到,在國內土生土長的我們,還有家裡的小ABC,看到花轎,也想過回癮。第一次坐花轎,我們是在深圳的中華民俗村入口處。後來,到無錫太湖旅遊時,我們又過了一回癮。每次坐在花轎里,當幾個穿紅掛綠的抬轎夫,把我們顛來顛去時,再加上悠揚的嗩那「迎親曲」 ,我一下子竟想起了電影「紅高粱」 裡面的那個「我奶奶」,我家的小朋友更是樂得合不攏嘴。
至於拍古裝照,更是旅遊時的一景。國內的大部分城市,在主要景點,都會有給小孩子和成人們「返古」 當格格做皇帝的攝影業務。從廣州的越秀公園,珠海的新圓明園,深圳的中華民俗村到曲阜的孔廟直至北京的長城腳下,出租古代戲服的攝影景點,到處可見。我家的小朋友,在不同的旅遊點,也因此當了好幾回格格。
(待續)
作者:
易良
時間:
2004-10-15 17:26
http://www.power72.com/st/szq.mp3
一首二十年前的《深圳情》……
考古級老掉牙的歌了。
樓主別見怪,喧賓奪主,明天我就會刪掉它。
深圳情 - 何麗鷗
深圳春也深,
深圳秋也深,
世上多少美麗的花,
在這裡紮下根。
深圳村也深,
深圳巷也深,
樓里歌聲樓外聽,
不改的是鄉音。
無論你是新來的客,
無論你是久住的人,
深圳,深圳,
深深凝在我們的心,
凝在我們的心……
深圳情也深,
深圳愛也深,
一寸光陰一寸金,
更貴的是人心。
無論你是新來的客,
無論你是久住的人,
深圳,深圳,
深深凝在我們的心,
凝在我們的心……
沒想到,這麼巧,這是我在貝殼的第100個帖子。
作者:
水影兒
時間:
2004-10-15 18:19
這歌我聽過,很喜歡的。千萬別刪。歌手好像不太有名。
周峰歌唱深圳的「夜色瀾柵」也好聽。
不久前,讀過慕容雪村的「天堂向左,深圳往右」,覺得好壓抑。
「孤城遙望家萬里,一枕離愁無數山。
金樽已空夢未醒,繁花開處血斑斑」。
第100個帖子,值得慶祝![:494:]
作者:
z3w6s9
時間:
2004-10-16 05:31
標題:
羨慕
我八年沒回國了。
作者:
水影兒
時間:
2004-10-16 18:29
標題:
[貝殼原創] 2004年 回國見聞錄(6)
這次回國,我還特意了解了一下國內的教育。因為我家裡的小朋友年紀還小,我主要感興趣的是國內的小學教育。
在我的家鄉,為了補充小學的正規教育,有很多退休教師開辦家庭教育學前班。這樣的學前班,教室通常很簡陋。有的使用的是從學校租來的教室,有的則把自己家的住房稍稍改裝一下,就變成了孩子們上課的小教室。
因為這次在國內度假的時間比較長,我們很想藉此機會,讓家裡在美國長大的孩子,也能在中國體驗一下我們小時候在國內受過的嚴格教育。
我在姐姐的陪同下,帶著孩子,看過好幾個這樣的學前班,我們還旁聽了幾位老師的授課內容。我感覺這些學前班的教學質量還是挺不錯的,但家裡的小朋友不喜歡,還特別提出他不敢上學前班裡的廁所。就這樣,我們找了許多天,終於找到了一位孩子還算滿意的老師。
正式上課以前,這位老師在姐姐工作的理療科里,先給孩子講了幾個小故事,溝通了一下師生間的感情。第二天,我便把孩子帶到了那個學前班。
那天,學前班老師特意在黑板上寫了一行字:歡迎美國來的小朋友。就這幾個字,讓我們大人看得心裡都暖融融的。
第一天上完課以後,老師反映,和國內的孩子相比,在美國長大的孩子,比較愛動,讓他手背後乖乖地聽老師講課,好像很困難。反過來,我家的小朋友,回來卻和我說,中國的小朋友不愛跑,不愛笑,和他們在一起,覺得害怕緊張。
不過,孩子還是很聽老師的話。回到家裡以後,他會乖乖地寫作業。遺憾的是,因為家裡發生了沒想到的意外,孩子只上了一天學,就中途停止了。
在國內,我家的對面是所中學。每天,大約七點左右的時候,我就能聽到喇叭響起來:「親愛的老師,同學們,早晨好」。課間,初中生們還在做著我們當年做過的廣播體操和眼保健操。周末,那些準備升高中的畢業班同學,要繼續上學補課。有一天,我去這個學校閑逛時,居然看到了我的一位中學同學。她從師範畢業后,便在此校任教。多年不見,恍若隔世。
總之,不管我在哪個城市,旁觀那座學校,幾乎每個和我聊過天的家長和老師,都在向我傳遞著同一個信息:國內的孩子學習壓力太重,競爭太激烈。
壓力的極限,便是高考了。
在國內探親期間,我剛好趕上了高考。現在國內高中生們長得比咱們那時候可要水靈結實多了,看上去和歐美國家的孩子一樣健康英俊。但高考對家庭及考生的壓力,還和多年前一樣,一點兒沒變。
6/8/2004高考那天,我在濟南。早晨,離開給我們抽血化驗的齊魯醫院以後,我們便直奔浪漫婚紗影樓。一路上,可能是因為高考的特殊原因,局部交通不是很通暢,我們的小車走走停停。在路邊可見的一個考點,我看到了一大幫等候在外的家長們。他們的背影,傳遞的還是同樣的焦慮與期盼。
(待續)
作者:
山中狼
時間:
2004-10-16 19:52
變化之快之大讓人啄舌啊.
作者:
易良
時間:
2004-10-16 21:50
[music]http://www.tsinghua.edu.cn/docsn/qhyey/new/ettd/song/mp3_1/9.mp3[/music]
又是老歌,二十年的老古董。
不堪回首,花樣年華。
校園的早晨 - 谷建芬
沿著校園熟悉的小路
清晨來到樹下讀書
初升的太陽照在臉上
也照著身旁這棵小樹
親愛的夥伴親愛的小樹
和我共享陽光雨露
請我們記住這美好時光
直到長成參天大樹
作者:
水影兒
時間:
2004-10-17 01:59
謝謝易良。再次聽這歌,還是那麼親切。
走出那個年代,再也回不到過去。
留下的,只有這些不老的歌聲。。。。
當年,谷建芬的這歌也激勵過無數的年輕人。生於50,60,70的人,都聽過這首歌:
「年輕的朋友勻今天來相會,盪起小船兒暖風輕輕吹,花兒香,鳥兒鳴,春光惹人醉,吹歌笑語繞著彩雲飛。啊,親愛的朋友們,美妙的春光屬於誰?屬於我,屬於你,屬於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再過二十年我們重相會,偉大的祖國該有多麼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鄉村處處增光輝。啊,親愛的朋友們,創造這奇迹要靠誰?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但願到那時我們再相會,舉杯贊英雄,光榮屬於誰,為祖國,為「四化」,流過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啊,親愛的朋友們,願我們自豪地舉起杯,挺胸膛,笑揚眉,光榮屬於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作者:
水影兒
時間:
2004-10-17 23:27
標題:
[貝殼原創] 2004年 回國見聞錄(7)
回國以後,於吃喝玩樂之中,我也感受到了不小的逆文化震蕩和生活上的不適。
其實,出國越久的人,這種感覺可能會越強烈。這並不是「眩耀」自己在海外的經歷,也不是對國內的親人或環境有什麼特殊的看法,這完全是因為長期的生活環境不同而造成的無奈變化。
比如,我在美國居住在一個四處環山,幾乎沒有一點兒噪音的小區里。這樣的房子,美國普通的工薪階層都會住得起,我早就習慣了這種幽靜的環境。
回國后,我遇到的第一個不適,就是睡眠不好。因為國內的雜訊比較大,不管我怎麼努力,我確實睡不好。因為休息不好,每天腦子都覺得昏昏沉沉的。
這只是個小例子。
其它文化上的SHOCK還有很多。比如,說話不能帶英文;和朋友幾乎得零距離接觸,才會讓朋友覺得我們還和當年一樣。
我的一位閨中密友喜歡和我聊天,當年在國內時,我們曾經擠在一張床上說悄悄話。這次回國,我們在旅館的同一間房住過一夜。我很感激她忙中偷閑來陪我,但我真不習慣,幾乎一夜未眠。想想過去,看看現在,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蘇芮的那首老歌「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
在美國長大的ABC對中國文化的不解之處,就更多了。
在青島的「在水一方」 桑拿中心,我們曾和親友一起去洗過桑拿浴,順便也帶上了家裡的小ABC。現在國內不同規模的洗浴中心,都會有一種給顧客搓澡的業務。我已經許多年沒進過公共浴池了,赤身裸體的讓別人給洗澡,還真不習慣。但國內的親屬,就很自如,沒覺得有什麼不適。
家裡的小ABC與我有同感。在離開「在水一方」 以後,孩子就悄悄地和我說:「脫了衣服,讓阿姨給我洗澡,It is really disgusting.」
還有,記得在曲阜逛孔廟時,那位導遊雖然很專業,但她那些苦澀難懂的解說詞,讓俺家的小ABC像聽天書一樣,不知所云。也是啊,中國文化那麼博大精深,在國外長大的孩子,聽不懂也可以理解吧。
這次回國,我最大的遺憾和身體上的不適,就是在我回國前後,患了重度咽喉炎。
回國前,在美國,可能是因為購物準備之諸多勞累吧,我患了輕度咽喉炎。回國上飛機前,雖然嗓音有些沙啞,但我還能講話。想不到回國后,我從沒當回事的咽喉炎,竟讓我在國內逗留的兩個月期間,幾乎不能講話。
我發現,國內患咽喉炎的發病率,可能要比美國高出許多。
在美國,我很少看見有誰得這種病。但在國內,在我旅遊的幾個城市,在照顧接待我們的親屬朋友和司機當中,許多人都能隨身拿出不同品牌的治療咽喉炎藥片。金嗓子,華素片,甲硝坐,黃氏響聲丸,六神丸,我都試過,但服后都不見效。我只好又做了兩星期的霧化吸入,回美國以前,才剛剛開始有好轉的趨勢。回美國后不久,我便基本全愈。這咽喉炎,可能也和空氣和水土變化有關吧。
(待續)
作者:
水影兒
時間:
2004-10-18 13:52
妹子,你的心意我領了,可是,,,你還想讓我得咽喉炎啊。
作者:
水影兒
時間:
2004-10-19 02:31
標題:
[貝殼原創] 2004年 回國見聞錄(8)
記得我小時候,鄰居家有個當兵的孔三哥。那時候,軍人是個很威風的職業。頭頂紅五星的孔三哥也因此成了我們小孩子眼中的英雄。
回國后的某一天,我正在姐姐家住宅區外乘涼散步時,有一位低肩駝背的「老人」 ,走過來和我打招呼:「你是影吧?」 。我看了他半天,也認不出他到底是誰。幾分鐘后,「老人」 終於開口道:「我是你孔三哥啊」 。
天哪,當年那個威風凜凜的孔三哥怎麼會變成了一個小老頭呢?他身邊的孫女,竟和我的孩子一樣大。
我頓時無言。。。。
這次回國最大的感慨是,我的親人們都在一天天地變老甚至已經做古,以前很多熟悉的環境再也找不到了。
家鄉到處都在大興土木,兒時玩過的地方几乎全被高樓所佔據。
小時候,我酷愛看電影。那時候,電影票很緊張,能看場電影,會讓我和過年一樣興奮。
在我的夢中,那個簡陋的電影院,不知讓我想了多少年。
感謝天,感謝地,這座電影院還在。
就要返回美國的前幾天,我拉上自己的孩子,和我一起去尋找我兒時的夢。
看到了,我又見到了那座年久失修的電影院和兒時的我走過無數次的那座小橋。
橋下流水依舊,橋上人來人往的行人,己不見當年的模樣。
沿著小橋一路走下去,就是我家住了近十年的九棟樓小區。我的童年,就是在這裡渡過的。
回到我童年時住過的老宅看看,一些前輩們早已做古,看著我從小長大的牛大媽也患了老年痴呆症,當年精明強幹的她,已經認不出我了。唉。。
流年似水,人生如夢。
這次回國的最大遺憾,就是我眼見著我的親人,在我的面前去了天國,一個鮮活的生命從此變成了一捧寒灰。
瞬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
這一幕,讓我永生難忘,
這一幕,也成了我在國內笑語盈盈的終章。
於是,我提前回到了美國。
淚別故國那天,在北京機場的某個國際航班上,我獃獃地望著窗外。悲傷中,我的耳邊響起了一首老歌:「為何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牽不到你的手。」從此以後,「常回家看看」永遠沒了理由。
當誤點兩小時的飛機終於奔向藍天的那一刻,我竟想起了天國。窗外,傾盆大雨敲打著我的心痛。。。
就讓我用兩首詩,來結束這篇流水帳吧。
[C]鄉愁(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COLOR]
鄉 愁(席慕容)
故鄉的歌
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
響起
故鄉的面貌
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望
彷彿霧裡的
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COLOR][/C]
水影兒
10/17/04
獨發於倍可親網站,轉載者,請註明作者和網站
作者:
水影兒
時間:
2004-10-20 19:22
相關文章:
1.
回國雜記:感受國內的巨變
(作者:水影兒)
2.
回國雜記: 在國內購物, 讓我歡喜讓我憂
(作者:水影兒)
3.
回國雜記:小ABC在國內感受中國民俗文化
(作者:水影兒)
4..
回國雜記:遭遇商家美麗的陷阱
(作者:水影兒)
5。
回國雜記:在北京享受足浴
(作者:水影兒)
作者:
capu加冰
時間:
2004-10-26 11:07
標題:
想家想得流口水
記得有位名人說過,當一個人想家時,多半是因為吃不民慣外面的東西,而想念家裡的種種美食。現在我看了這個貼子,也深有體會啊。向來標榜對吃的不感興趣的我,也對文中所描寫的美食而想流口水了。總想著,下次回家一定要怎麼怎麼樣,因為我疽次回國時就是因為沒有按排好,才讓這一個月過得太沒勁。
作者:
水影兒
時間:
2004-10-26 11:58
謝謝你的共鳴。
類似的話我也聽說過:
想念一個人,是對他生活的城市感興趣;
懷念家鄉,多半是和故鄉的美食有關。
你也寫寫回國見聞?也讓我流回口水:)
作者:
玉壺冰心
時間:
2004-10-28 05:35
標題:
回國的確是有許多在國外享受不到的
如果是在幾年前,我是不會預見到今天的,中國變化太快.
作者:
水影兒
時間:
2004-10-28 09:31
歡迎玉壺同志:)
和你相比,我在國內逗留時間比較短。你做為海歸一派,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可能會和我不一樣。能不能簡單的碼幾個字,和我們分享一下你的經歷?
作者:
玉壺冰心
時間:
2004-10-29 03:54
標題:
碼幾個字也難偶
要乾的事太多.等空閑的吧
作者:
bluepolish
時間:
2004-12-6 06:17
入 你 所 f o 可 能 是 你 回 的 r g 跨 越 的 太 久 了 。 所 以 文 化 和 L 俗 上 的 n 也 特 e 的 大 u
我 每 年 要 回 1-2次 o 休 假 和 出 差 。K 且 常 年 要 接 待 的 客 。
其 大 家 共 知 o 的 化 是 巨 大 的o 那 N 化 後 的 反 差 也 就 是 @ 易 得 了 u
其 人 在 c T u 你 T/m 一 N 生 活 方 式 後o 我 自 然 然 的 接 受 固 定 的 方 式 。
我 出 的 r g 快 z 年 了 o 每 次 回 也 有 差 o 但 是 我 也 m 了 @ 的 生 活 方 式 u
明 年 一 月 份 回 o 回 後 也 些 | | 支 持 影 的 工 作 u 可 能 那 r 要 更 忙 (忙 Y 婚 u u u )
作者:
水影兒
時間:
2004-12-7 03:47
先謝BLUEPOLISH。剛剛從國內回來,現在又開始想,什麼時候再回去看看?
作者:
小維
時間:
2004-12-8 11:46
常回家看看呵。
作者:
dornbirn
時間:
2004-12-11 02:26
標題:
哎,夢裡故鄉
影兒, 吃穿住行面面俱到阿!
很久沒有回去了,經常激動一下在網上搜索回國能幹點撒的,可是,哎,矛盾著哩!
故鄉美酒,美景常常讓我在夢裡醒來.每年一次回國都是匆匆的完成會議就得走銀,實在是不好的感受!儘管能回去,可是故鄉卻10年沒去了,鄉音沒改,鬢毛以白矣!
作者:
水影兒
時間:
2004-12-11 04:06
實際上是個家庭日記了,改改貼上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作者:
wxd1231
時間:
2004-12-12 08:49
標題:
很精彩啊,讀著我就笑啦
很精彩啊,讀著我就笑啦
作者:
水影兒
時間:
2004-12-12 13:07
「讀著我就笑啦 」
是不是寫的特傻,一副什麼都沒見過的樣子,看見什麼都新鮮。。
作者:
Out Of Sight
時間:
2004-12-23 17:20
標題:
能給我點建議嗎?
覺得你對國內的情況知道得不少.
剛在海歸情節里發了帖子,希望能對自己最近的困惑狀態有所改善. 更希望能有象你這樣對國內情況了解的人給點建議.
很感謝.
作者:
水影兒
時間:
2004-12-23 18:53
呵呵,點我的名字了,那我就簡單說幾句。
在網路中,有許多和回國創業相關的文章,你不妨一讀,做為參考。
今年我回國時,到過上海,感覺那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城市。但我回國,主要是遊山玩水,對國內的許多事情了解的也很膚淺。
我只能告訴你一個例子,我有一位朋友,從美國回去一年以後,又回來了。
年齡,閱歷和個人性格,都會影響海歸們在國內是否可以生活工作的快樂。
看上去,你很年輕,歸去回來會很有優勢。
作者:
帶魚游游
時間:
2004-12-31 15:03
標題:
有空來南京玩~~
回家多好啊!我3年沒在家過春節了,大家新年快樂啊
繼續無聊的遊盪著,這個陌生的城市!
作者:
水影兒
時間:
2005-1-5 03:10
謝謝。下次有機會一定去南京看看。
作者:
玉壺冰心
時間:
2005-2-17 21:07
寫的好!
作者:
troublemaker
時間:
2005-3-3 22:43
寫得不錯,大概是有些年頭沒回去了吧?別說10年8年沒回去過的,就是2,3年沒回去過的,再回去后對環境變化的驚訝程度也比你少不了多少。環境上的變化會引起思想上的變化,每次回國后的心態上的不同也會讓人思考很多。。。
另外關於是否海龜回國的問題是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有機會可以探討一下。。。
作者:
葉可兒
時間:
2005-5-5 13:28
影兒JJ,,
下次回來的時候,,可得告訴可兒呀。。
給影兒JJ當導遊。
嘿嘿,,還有小寶貝們,,
還可以聽到他們聽阿姨呢。。。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