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優雅的純粹:解讀工筆人物畫

[複製鏈接]

1475

主題

1562

帖子

2191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9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心只讀聖賢書》 紙本 136cm×68cm

2007年 湖北美術院收藏



《藍花花》 紙本 187cm×103cm 2010年

2011年入選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

藏家收藏



《聘》 紙本 220cm×102cm 2008年

2008年入選第三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2010年入選九藝節中國風格·時代丹青--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



《秋語》 絹本 176cm×77cm 1993年

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



《山菊》 絹本 220cm×135cm 1996年

1997年獲首屆全國中國畫人物畫展銀獎(最高獎)

2001年參加百年中國畫展

香港雲峰畫苑收藏



《銀鎖》 紙本 186cm×160cm 1999年

1999年獲第九屆全國美展銀獎

2000年參加日本、韓國舉辦的現代中國美術作品展



《紅蓮》 紙本 245cm×189cm 2009年 2009年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 2010年入選第四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李乃蔚

  1957年出生於重慶,籍貫北京。武漢畫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湖北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學會創會理事,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湖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武漢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獲湖北省文藝明星獎、屈原文藝獎、五一勞動獎章;獲武漢市優秀專家稱號、五一勞動獎章。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美術大展並多次獲獎,如九屆全國美展(銀獎),十屆全國美展(銅獎),十一屆全國美展,首屆全國中國畫人物畫展(銀獎/最高獎),二屆全國中國畫展(銀獎),當代中國青年書畫展(金獎),慶祝建黨80周年全國美展(優秀獎/最高獎),百年中國畫展、「同一個世界」中國畫家彩繪聯合國大家庭藝術大展,九藝節「中國風格·時代丹青」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三屆、四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慶祝建黨90周年全國美展等。

  工筆,作為一種繪畫形式,儘管在表面感覺上看來難以同當下文化情境的躁動現實相適應,並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它更多地只是表現為繪畫語言本身的純粹,甚至是一種源於傳統的、靜態而優雅的純粹,由此而最大限度地滿足詩化藝術的愉悅要求。

  ——節自沈偉(湖北美術學院教授)《沉浸,也是一種狀態》

  作為當代著名工筆畫家的李乃蔚,這些年來備受畫壇關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在於他獨樹一幟的繪畫風格,更在於他對於工筆畫藝術的執著態度。

  他耗時數年製作完成的《銀鎖》,最終在第九屆全國美展榮膺銀獎,同時也成為了當代工筆人物畫中的經典之作。

  縱觀半個多世紀以來現代工筆人物畫的發展,李乃蔚的作品稱得上別具一格:在現當代的藝術創作中,許多藝術家都紛紛跳脫繪畫本身,漸漸地把手法、技巧等基本元素擱置在一旁,而將精力更多的轉向對社會問題的觀點表達、對生活和生命的思索與質疑、對全新藝術概念和表現手法的探尋等諸多方面。這些新的嘗試固然值得肯定,但像李乃蔚這樣始終堅持傳統的工筆人物繪畫,並能沉下心來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仔細琢磨,反覆錘鍊,精益求精地追求作品的完美,誠可謂是難能可貴的。

  題材的純粹——天然去雕飾

  李乃蔚的畫面始終以表現溫婉端莊的女性形象為主題。實際上,反覆出現在李乃蔚畫面上的女性形象,都具有中國文化的象徵性。那些典型的江南女子的民族服飾,那些以彈琴、品茗和採蓮為代表的女性休閑生活,那些清澈的眼神、俊俏的面龐和白皙的皮膚,都在塑造單純、質樸、端莊、優雅和含蓄的中國女性形象。而這些女性形象的美,實際上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審美觀照和審美升華。這些作品讓我們從當代社會的文化距離中,重新體認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理想乃至中國文化本體的品質。或許正是基於這樣的審美追求,李乃蔚濾除了畫面上的藻飾,並真正地以心接物。

  ——節自尚輝(《美術》雜誌執行主編)《以心接物,李乃蔚工筆人物畫的寫實境界》

  以女性肖像為題材的繪畫,中國傳統稱之為「仕女畫」,近代日本稱之為「美人畫」,在西方則融於沙龍藝術。顯然,女性肖像之美超越了其他繪畫題材的諸多功利因素,成為繪畫中最具有生活情趣的描繪對象。

  儘管隨著中國的國際化發展,社會文化變革劇烈,人們對女性美醜的評判標準也逐漸緊跟世界性的潮流,或開始崇尚西方的(或曰新式的)立體五官、金髮碧眼與身體曲線。但是,深植於所有中國人骨髓中的五千年文化根基使人們覺得,傳統繪畫中的那些內斂含蓄、恬靜婉約的東方傳統女性形象,往往散發出更加優美和雋永的魅力,從而更能打動同一文化情境之中的每一位觀眾。

  李乃蔚正是看到了這一本質,所以在他的工筆人物畫中,描摹的對象一直都是那些不經粉飾、健康、淳樸的中國傳統女性的典型形象。她們面容或許不夠漂亮,身材或許不夠玲瓏,衣著或許不夠時髦,性格或許不夠活潑,但是,她們卻無一例外地散發著一種難以言說的淡雅的氣質,讓觀眾感受到令人心動的寧靜、平和、溫柔如水。

  李乃尉的作品畫面把握得非常的唯美,不僅體現於人物的刻畫與描繪,同時也體現於場景的布置。除少數主題性的創作,他的絕大多數作品都是以簡潔單純的、以女性人物的全身肖像為主體的畫面出現,因此,女性人物在如水墨畫一般充滿審美聯想的空白的空間里顯得更加的潔凈無暇,也更加的顯得純粹,更具有現代視覺的張力,而這一點,也恰恰正是李乃蔚的作品與傳統繪畫有所區別的時代特色。

  手法的純粹——精工的表達

  從專業來講,李乃蔚現在這樣一種繪畫樣式,就是我所謂的「高像素」工筆畫,應該說在中國是稀有的(如果不算唯一的)。……我也知道有更年輕的人也用一種很極端的方式畫工筆畫,用點把一根琴弦的幾個面都點出來,非常費勁,也得過獎,但是好像一年以後就堅持不住了,去畫別的更快的、更有經濟效益的那種東西了。李乃蔚堅持這樣畫,他說一個色塊要畫幾十遍,少了就不到位。千萬不要認為他這是一種炒作、一種誇張。我跟他很早就在一起畫畫,一起討論,我認為他這樣很迂腐,一般來說,一個色塊畫到七八上十遍已經是相當夠了,他要畫這麼多遍,而且不膩,非常鮮活,非常乾淨。這當然有技法在裡頭,同時也不純粹是一個技法問題。

  ——節自鍾孺乾(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乃蔚的「高像素」工筆畫》

  與目前的很多工筆畫家將淡彩與重彩相結合、從而快速獲得畫面效果的畫法不同,李乃蔚使用的是純正的工筆淡彩法:不做底面處理,用中國傳統的墨和顏料在熟宣紙或熟絹上,採用中國傳統工筆的勾勒、渲染等程序手法,先以線塑形,再「隨類賦彩」,一遍一遍地用淡色逐層渲染。這一畫法,根基於傳統的「三礬九染」,但李乃蔚又將其進行了最大程度的放大。為了達到細緻入微的畫面效果,他每染一遍時都將色彩調得幾近透明,而且幾乎每一個細節他都能耐心地染上幾十遍,最終以淡彩的方法畫出了重彩的效果。如《紅蓮》中女子的紅衣,李乃蔚畫了足足有一百多遍。可以說,這種完全以渲染的方法來塑造形象,並以無數遍的疊加使得淡彩呈現出重彩效果的畫法,當今畫壇只有李乃蔚一人而已。

  李乃蔚說:「中國傳統的古典繪畫,皮膚的紋理、經絡是主要是用線形來表現,而我主要是用渲染來表現;我的工筆人物畫作品更細微、深入,更寫實。在繼承傳統基礎上,有所演進。」確實,充分利用和放大純粹的傳統技法,李乃蔚所刻畫出來的人物形象在當代中國畫領域裡達到了極致的寫實。

  「寫實」,亦即繪畫中的惟妙惟肖,在很多人看來,這似乎是較低的審美層次和欣賞標準,蘇東坡也曾說過「論畫以形似,見於兒童鄰」,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正說明了「形似」是欣賞美術作品的最基礎、最直接的視角。白居易作詩尚要力求「老嫗能解」,那麼使繪畫跳脫「似與不似」的寫意畫觀念,轉而真功實能地去還原每一個觀眾都能欣賞的現實美感,從而使得作品能最大程度地產生社會共鳴,也正是一個畫家的本色。

  值得注意的是,將傳統「三礬九染」放大成幾十上百遍的渲染,並不是一種簡單機械的重複勞作,而是要讓畫面在經歷多次的染色之後保持乾淨清透的感覺。這就需要畫家嫻熟的技巧和超常的耐性,而經歷過如此這般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錘鍊,最後完成的作品便能更加真實而傳神而進入藝術化的境界。

  精神的純粹——十年磨一劍

  李乃蔚作畫之認真投入,畫界知名。當下社會經濟轉型時期,在經濟利益刺激下,美術界也存在浮躁的現象,尤其在一些青年畫家中,急於事功求成的心理,追風模仿、脫離生活、不願沉潛錘鍊的現象,時有所見。……因此,像李乃蔚這樣能夠以藝術為人生追求,能深入生活、耐住寂寞、潛心創作的畫家,理應成為畫界楷模。他的成功,除了品格與天分才華外,功力、學養、勤奮缺一不可,而專註與勤奮無疑令他秀出同儕,在當代眾多工筆畫家群中,一幟獨樹。

  ——節自孫克(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委員)《當代工筆人物畫的重大收穫》

  杜甫讚賞畫家絕技時有詩云:「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這與他提倡「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詩風是一致的。實際上,古代繪畫絕品的流傳,無不與畫家執著而追求極致的技術錘鍊有關。

  正如人們評論李乃蔚「不急躁冒進,不迎合市場,不急於求成,如朝聖一般的十年如一日的耐心描繪」那樣,他的工筆人物畫創作,往往都會耗費一、兩年的時間,其近作《紅蓮》的創作時間跨度更是長達六年之久,其中,每天都在作畫的時間累計起來有四年,平均每天工作十個小時。這種對待藝術精誠投入的精神,最終直接反映為精工細膩的畫面,並讓每一個佇立在其畫作前的觀者為之所動。

  在我看來,李乃蔚踐行的這種超乎尋常的反覆多次渲染的方法與風格,除了需要藝術技巧的把握之外,更需要一般人難以達到的沉靜與耐力,可以說每一遍的渲染過程都是一程修行,是畫者自身心境的一次入定,是人與畫作乃至所有審美事物的神交。也正是在數年乃至十數年的時間裡能堅持和執著於對同一幅畫作的研究、體會與創作,才使得李乃蔚的作品擁有了他人所不具備的精神和氣韻。而這一切,在當今這個大部分人都忙碌於所謂的簡單、便捷、高速的氛圍之中,愈發顯得彌足珍貴。

  優雅的純粹

  ——解讀李乃蔚的工筆人物畫

26

主題

465

帖子

14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0
沙發
mosville 發表於 2012-2-8 20:20 | 只看該作者
真好看!謝謝介紹,如今想他的畫也是價值不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

主題

3977

帖子

322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egistered User

Rank: 4

積分
3227
3
我愛月季 發表於 2012-2-9 03:37 | 只看該作者
真不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3: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