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閥」的天下

[複製鏈接]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2-1 05: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閥」的天下
荊彥平   2012-01-31    

閥,從門,古來系指有權勢的家族。本文試以閥這個概念為核心建立解讀當今世界的模型。
  
當今世界屬私有制(子孫從家門中出,也只好這樣),而私有關係是憑家門維繫的。然而社會博大,以家門之小不足以掌控,於是,擴大了的家門——家族(憑血緣關係而組織起來的一些家門)就成了把握權勢的更有力的單位。然而一個家族未免招風,易受圍攻,於是家族之間某種形式的聯盟,和一定的金字塔型的結構,才足以構成對社會的有效的控制網。
  
對於社會的穩定而言,頂層結構的牢固與否至為重要。基於家族的頂層結構以其具有跨越世代的穩定性和長性,以王國加貴族的形式盛行於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期。
  
然而治理社會的才能與血統畢竟不想干。所以不斷出新的近現代社會對治權就有了強烈的擺脫世襲的要求。於是,兼顧跨世代的穩定性和適應風雲變幻的靈活性,一種新的權力模式應運而生,那就是由基於世襲的幕後財閥以隱秘的方式掌控實質上的所有權,再由走馬燈似地輪番上陣的政要實施實際上的治權。
  
這種基於世襲財閥的幕後政治顯然與現代知識分子的理想相悖,然而卻因為天然地具有長遠的責任和眼光並特別地符合人的自利本性而愈漸得勢。
  
世襲政治並沒能避免上個世紀的動蕩。就國際而言,這是由於全球化的進程與頂層結構的缺失之間的矛盾造成的;就國內而言,則是由於頂層結構與時代的脫節而導致了頂層結構的瓦解、角逐與重建。
  
兩次世界大戰導致了在俄羅斯、東歐、中國等地出現了對世襲、私有制的反動。然而傳統社會主義的結構並不適合當下的私有制時代,所贏得的平衡是暫時、不穩定的。這樣的結構之所以能夠建立並獲得一時的平衡,部分是出自底層大眾被美好(儘管後來發現尚不切實際)的社會理想所激發出的英雄主義,但實質上更重要的還是來自對私利的滿足,比如就中國而言,就是農民因分得土地而獲得的喜悅。但是這種足以令人賣命的狂喜畢竟是一次性的。狂喜過後,傳統社會主義結構的無效日益顯露了出來,直至無以為繼。
  
結果,蘇聯、東歐崩潰了,斷崖似地回歸私有制;拜鄧公等的歷史獨創,中國以一種相對有序的方式向私有制的方向摸索過去,一種富於中國特色的官僚資本主義終於漸漸清晰了起來。
  
回到「閥」字上來,就頂層的結構而言,中國進入了群閥割據的局面。由於都不具備那個資格(別說提著腦袋革命,連選戰的洗禮都缺如),「皇」權式微,不再作為,能不使任內沉船,已算不辱使命,當然扶自家成一閥的機會是不能錯過的,這也算是對不依法理,放過群閥的獎賞吧。
  
由於中國的發展足夠迅速,群閥各自野蠻生長,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幅盛世盛宴的景象。然而,境外的野獸如何能不垂涎。也好辦,只要中國的發展足夠迅速,餵飽他們也算不得難事。於是,中國的外交策略歸結起來就一個字:讓。
  
只有中國的這一輪大發展到達了它的瓶頸,可怕的危機才會真正爆發。還好,中國的這一輪大發展還應當有相當多的年頭。但問題是,中國當前正在形成的群閥割據的上層體制將難以安然度過到時可能的巨大危機。當前正在積聚的內外張力一旦集中釋放將會導致怎樣的不堪承受的社會歷史動蕩,今天尚無人打算對其負責。
  
轉向全球視角。當今為西方主導的世界已然是財閥的天下。然而那並不是群雄割據的財閥,而是已然組織起來的財閥,以其雄心與作為,當稱金融帝國主義。這已經不是昔日地緣政治意義上的帝國主義,而是屬於全球化信息時代的帝國主義。
  
西方的世界形式上是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然而在這表象的背後實則是財閥統治。這是一種在幾百年間發展起來的高級並且到目前為止相當有效的無形體制。首先他們樹立起了被廣泛接受的普適價值觀。比如把政府關進籠子里,表面上是為了大眾(在這方面並非沒有作用),實則建立起的是財閥對於政權的優勢。再比如推崇個人主義與享樂主義,這使得大眾普遍各自為個人、小家、眼前,呈無遠見、無組織的狀態。僅此,就掌控社會而言,根本就構不成家族、家族聯盟的對手。對於這些由有組織的國際財閥構成的國際金融資本而言,許多大國的政要,不過是他們臨時僱用的CEO、職業經理人而已;而真正的董事會只在非公開的「私人會所」中進行。
  
在這裡例外地舉個例子。當年美軍轟炸中國住南聯盟大使館的事,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曾誠懇的表示他事先不知情。我們有理由相信他的誠懇,那也意味著下命令者另有其人。美國軍隊、美國的中情局、美聯儲、主流媒體在不同的程度上並不向美國政府負責,更不向美國人民負責,那麼他們向誰負責。
  
相較於已經大規模地良好組織成國際金融資本的國際財閥,中國目前的群閥處在什麼狀態呢。應當說,他們還處在形成與生長期。他們大體可分為財閥和權閥兩類。
  
由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一個向西方學習,靠近西方和融入西方的過程,滲透或交流是必然的,從而中國的財閥與西方的金融資本必然有著相當的關係。至於到底是怎樣的關係,屬於地下河系統,可供大學的相關院系作為一個嚴肅而危險的課題加以研究。
  
至於當今中國的權閥,他們實在是夠幸運的。那麼多有才華的革命家都成為過去,如今卻竟輪到他們來收割。在權閥與財閥之間可有著鬥爭、妥協、合作、勾結、相互滲透與轉換。在這官僚資本主義的天下,權力的效益與金錢的效力會相互融合。由於權力是暫時的,中國政體的未來是不確定的,權閥們在儘力維繫權力的同時,定會不失時機地將自己變身為財閥。
  
誰有資格內定下一輪登入廟堂的人選?當是既有的權閥與財閥的集合體。登堂者自然不得觸動既有權閥與財閥的領地,當然完全可以開拓出自己的領地,未來也會受到繼任者的保護。只要大船不沉,一任一任的可以接續下去,只可惜中國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存在。
  
為圖長遠及與應對國際金融資本,中國的群閥會以某種方式重新建立起有遠見的有效組織嗎?中國會變成一個由躲在幕後的財閥掌控,由關進籠子里的政府託管的社會么?最終,日益壯大的中國資本如何或能否與老牌的國際資本融合呢?
  
或者,如果中國依然要抗拒淪為財閥的天下,要開創新式的社會,那麼就必須回答,這樣的社會,在邏輯和現實路徑兩方面,如何可能構建在「自私的才是有效的」這一尚未見過時的基本原則之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5: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