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想「再活五百年」 康熙吐槽不想累死  

[複製鏈接]

1264

主題

3083

帖子

7985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798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籽棠 發表於 2012-1-23 19: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是這樣吐槽埋怨的
   關於康熙,有一句最有名的歌詞: 「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大概後人覺

得他當老闆當得太過癮太刺激了,因此老馬戀棧,於是捉摸聖祖的心思,寫出這

么一句歌詞來。
  康熙是不是這麼想的?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說,他老人家不是這麼想的,《金

瓶梅》裡頭說:當家三年,連狗都嫌。其實自己也累,皇帝這份工也不好打。為

什麼說我有把握呢,因為我手裡頭拽著康熙爺的遺詔呢,當然,是印刷的,不是

原件。大家跟我來讀讀小玄子的遺詔,看看這位大清帝國大老闆走到最後時段的

內心世界。
  心跡一:
  對工作成績不太滿意
  最滿意自己的工齡
  康熙六十一年陰曆十一月十三日,也就是公元1722年的公曆12月20日,估計

北京城都已經下大雪了,小玄子康熙不行了,崩盤了,那時候叫駕崩,這麼大個

人物走了,總得向全國人民、向文武大臣交代一點什麼,於是,遺詔出台。
  工作態度還不錯
  做了六十年的老闆,成績也好,毛病也好,都有一大堆,都得交代,康熙倒

還老實,沒有盡揀好的說。
  首先,他對自己工作的不足之處進行了委婉的坦露。他說,回顧六十年來的

工作,我小玄子在精神領域方面,不能做到「移風易俗」,就是說還不能徹底改

變社會風氣;物質建設方面,不能「家給人足」,天下人的溫飽還是個問題。「

不敢自謂能移風易俗,家給人足」,不能跟「三代明聖之主」相比,這三代明聖

之主就是上古時期堯舜禹湯、周文王周武王,到韋小寶嘴巴里,就成了「鳥生魚

湯」,跟這些前輩比,我小玄子的工作還是存在差距的,當然,也不可能後進趕

先進,急起直追了,因為都是要翹辮子的人了。
  接著,肯定了自己的工作態度。小玄子說,不過,我還是有理想的,我的理

想就是要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讓「海宇昇平,人民樂業」,為了這個理想,我

辛勤勞動和工作,從早到晚都不敢怠慢,「數十年來,殫心竭力,有如一日,此

豈僅勞苦二字所能該括耶」,用「勞苦」兩字都無法形容我的勞苦了。
  工齡打破紀錄
  小玄子說的倒是實話,康熙五十四年的時候,他老人家的右手忽然廢了,拿

不了筆,批不了文件,於是咬著牙用左手批文件。
  文件這東西別小看,它是權力的一個具體載體,能批文件就說明權力還在你

手裡,當年武媚娘姐姐就是靠著幫老公批文件爬上來的,康熙能不著急嗎?哪怕

變左撇子,哪怕用嘴巴咬著筆桿批,也不能落到別人手裡去,筆杆子就是槍杆子

呀。
  小玄子的努力勤快是有名的,在他少年時候就有這麼個本性,當年和小桂子

韋小寶在御膳房苦練摔跤只是傳說,不過,少年康熙讀四書五經的時候,他是下

了苦力的,據他自己說,每篇文章他要讀120遍。看樣子,康熙的學問應該登峰造

極了,不過,我有位朋友叫老曹,某年去江蘇看了小玄子的筆跡,然後在微博上

很興奮地宣布:聖祖的書寫能力達到小學生的水平了。
  總之,小玄子還是蠻謙虛的,他覺得自己能力有限,成績不咋的(其實從現在

來看,還是可圈可點的),就這麼個不咋的人,居然老天爺格外關照,遲遲不肯回

收他。康熙說:俺今年快七十歲了,在位六十一年,真的是老天照顧我,不是我

太牛了,「實賴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之涼德所致也」。康熙坦露了自己一路走

來的心跡,他說,當我工作20年的時候,就沒想到有30年;當我工作到30年的時

候,就沒想到有40年。嘿嘿,沒想到一次一次地突破自己設置的紀錄,一不小心

,居然破歷史紀錄了,達到61年。
  小玄子喜滋滋地翻開歷代皇帝任期記錄,從傳說中的黃帝甲子年開始,總計

301個老大,像他工齡這麼長的還少見,「自黃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餘年,

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尤其是秦朝以前的不可信,如果算秦朝以

來的,他小玄子算是工齡最長的了。以工齡打敗別人,其實也是一種成績。工齡

長了,起碼可以混得子孫一大堆,「子孫百五十餘人」,嚴重破壞計生平衡啦。
  心跡二:
  抱怨工作強度太大
  不能實行皇帝退休制
  工作久了,不免有點厭煩,叫累。康熙忽然有點憤憤不平,他說前代的帝王

們,長命的少,短命的多,那些寫書的人都說是酒色掏空了身子,其實這是讀書

人故意找茬子,你們哪裡曉得老大的辛苦,康熙就代表廣大的前朝皇帝們剖白心

跡,說這些皇帝前輩們都是過勞死,「朕今為前代帝王剖白言之,蓋由天下事繁

,不勝勞憊之所致也。」
  大禹累死於會計工作
  接著,小玄子吐槽了:你們聽著,我這個做皇帝的哪裡比得上你們這些打工

的,諸葛亮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做雇傭經理人的,也就只有諸葛亮同

志能說這句話,其實啊,這句話是用來說我們皇帝的。難道不是嗎?你們都有退

休制度,想當官就當官,不想當官就撂挑子走人,大不了老子不幹了,「臣下可

仕則仕,可止則止」,年老退休了回家抱孫子,悠然自得,你們還好意思說你們

累嗎?可是作為老大的我呢?一輩子都木有休息,擔子在肩上,一生都不得放下

,「了無休息之日」。
  康熙駁斥說,有人鼓吹無為而治,說舜是無為而治的代言人,可他老人家又

如何,南下工作,最後累死在蒼梧;大禹手足都長繭子了,晚年去浙江會稽山主

持全國會計工作會議,估計算數據算累了,就把命搭在了那裡。你們想鞋底抹油

一溜走人的時候,可以去《周易》上找辦法,可《周易》這本坑爹的書,居然沒

有指導皇帝怎樣走人這一卦。
  其實,這份遺詔早在十五年前就寫好了,康熙去世后出台的遺詔是根據具體

情況與時俱變修改過了的。我們看看康熙五十六年的版本,康熙總結了自己的工

作方法,倒是跟諸葛亮有得一拼。大家都說皇帝不要插手具體業務,「舉大綱」

就行了。康熙卻認為不行,他認為當老大的一件事做不好,四海就不安;一時不

謹慎,千百年後都有副作用;小事不檢點,會損壞自己的光輝形象,因此,小玄

子每事都謹慎,堅決不把今天的工作留到明天做,今天一事不做,明天就多一事

,「即如今日留一二事未理,明日即多一二事矣」。因此,小玄子不敢疏忽,他

有時候還做起了校對的工作,「即奏章內有一字之訛,必為改定發出」。
  這麼操作下去,可以想象小玄子有多麼累了。本來可以「挽十五力弓,發十

三握箭」的他,五十五歲時,開始頻繁頭暈,十一月,還出現心跳加劇癥狀,「

朕體漸弱,心跳加增甚重」。當然這也和他不停地娶老婆有關係。估計就在這時

,他心裡可能想過:要是能退休就好了。理智上他不會退休,但感情上未必不曾

有過想法。後來他的孫子乾隆倒實現了他的理想,過上了爺爺想要而不敢要的退

休生活。
  心跡三:對歷史問題作交代
  清朝的合法不合法,在我們今天看來,已經不是一個問題,但在當時,卻還

是糾結的。不是說大兵一來,鐵蹄所至,就合法了,老百姓心裡還有個聯大安理

會,朝廷在老百姓心裡有沒有席位,還未必呢。更何況當初多爾袞入關的時候,

來路就不太正,也給百姓留下很多血淚的記憶。
  蒲松齡懷念明朝
  別的不表,就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別看是說鬼說狐的,可骨子裡都透

著「反清復明」的味道。你看看他寫的小故事《三朝元老》,對大明的叛徒洪承

疇就極盡諷刺挖苦的筆調。蒲老師出生在明朝,但卻是在康熙朝成人的,他永不

放棄地考著康熙朝代的功名,內心深處卻永不放棄地保留著對前明的懷念,他在

寫清兵的暴行時,委婉地說是「北兵」,筆下那股恨意卻深入骨髓。
  在他小玄子治下的帝國,老百姓像蒲松齡那樣在心裡不給朝廷留席位的又有

多少呢?這一直是清朝皇帝的心病,這塊心病一直到辛亥革命,宣統退位才放下


  康熙在遺詔里高調提到這個問題,他用很高分貝的聲音說:「自古得天下之

正,莫如我祖」。自古以來,得天下的途徑最合法的,莫過於我們大清帝國。誰

說你不正了?幹嗎強調自己很「正」呢?聲音越大,心裡越虛。
  康熙又解釋了他們祖先的動機,說他們根本就不想奪取明朝的江山,皇太極

前輩口口聲聲說:「明與我國,素非和好。今欲取之甚易,但念系中國之主,不

忍取也。」這話在當時有沒有說過?是個謎案。說自己不想做,為什麼又做了呢

?是因為形勢強過人,「流賊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禎自縊」,明朝內亂了,崩盤

了,老百姓沒了主,哭著鬧著要我們去接手,「臣民相率來迎」,面對盛情,實

在沒辦法推脫了,也沒必要客氣了,咱們應廣大明朝老百姓的要求,帶兵入關接

盤,「入承大統」。可見康熙的清朝合法論的基石就是:不是我們主動來的,是

你們廣大臣民歡迎我們來的,反正是你們自個找的。康熙此次遺詔打的是民意牌


  其實真相已經不是很重要,而是定論怎樣才很重要。康熙的使命不是澄清歷

史事實,而是再做一次定論,將主權和治理權的合法性再強調一遍。即將卸任或

者將去世的領導,對歷史問題的表態是很關鍵的,它關係到後續工作的合法性,

表明這個政權對歷史問題立場的一貫性,對歷史問題的態度,就是對當下的態度

,也就是對以後的態度。
  康熙就是對自己王朝統治的合法性再做一次闡述,可能了無新意,但是很重

要很必要很緊要,這些問題不怕老生常談。
  再強調完合法性之後,文件里忽然莫名其妙來了一句:「昔梁武帝亦創業英

雄,后至耆年,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禍」。表面上是要借鑒梁武帝治理江山

不謹慎,結果被兵變推翻下台的教訓,然而,可能暗示康熙的心裡隱藏著一股焦

慮,擔心自己的治下以後會出問題。
  擔心親人的安全
  梁武帝蕭衍一生犯了很多的錯,但最大的錯誤就是他活得太長了,老人家活

到86歲,本來是件好事,卻趕上兵變,什麼倒霉事都趕上了,最後被囚禁台城,

飯都吃不上一口,胃火上升,口中苦,呵呵地幾聲,就命絕了。如果設想,他老

人家要是活個85歲就走人了,豈不是福壽雙全?何必趕上這一趟?早個幾年就是

哀榮備至,晚幾年死得如同一隻動物。
  康熙離開人世時還不到70歲,他隱隱感覺到很多問題很棘手,可能越釀越麻

煩,再活長一點,就讓自己給趕上了,所以,這個時候翹辮子,倒是挺合適的。
  所以他感嘆道:「見今俱各安全」,看到親人們個個都安然無恙,他就放心

走了。他又說,等他走後,沒什麼大要求,就是大家要安全,「朕身後,爾等若

能協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也不交代什麼長遠發展規劃,僅僅要求一個平安

,他心底的焦慮躍然紙上。
  這個憂慮,可能還是源於對政權合法性的焦慮,這種焦慮是揮之不去的。歷

史遺留問題,不是聖祖一個人能解決的。他的兒子四阿哥雍正也憂慮著,還寫了

《大義覺迷錄》絮絮叨叨強調自己的合法。
  結語:對歷史的嘮叨,除了茶餘飯後,有時候意義不大,康熙來了也好,去

了也罷,他已經只是一個遺迹,一顆歷史星空中已經白矮化的恆星。這顆曾經的

恆星,對於我們這些小職員來說,他的光芒有什麼意義呢?我想,應該在於他勤

奮的品質,因為,畢竟當老闆也好,做職員也好,在華爾街當經理也好,在門頭

溝篩沙子也好,勤奮是每個人所不能少的。
  下面摘抄康熙關於勤奮的幾句話:每事必加詳慎,即如今日留一二事未理,

明日即多一二事矣。若明日再務安閑,則後日愈多壅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04: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