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文章《中國尋求挑戰美國海上霸權》(China Challenges U.S Navy in Asian Seas)是一個很嚇人的標題。開頭更嚇人:「傑拉爾德•R•福特號航空母艦(USS Gerald R. Ford)被認為會幫助美國將自己在全球的海軍優勢再延續半個世紀,」這艘航母「可配備各類人員4,660人,並配有飛機和其他一系列令人生畏的武器。但在這艘航母的設計藍圖出爐到它2015年按計劃交付使用之間的這段時間,突然出現了一個未曾預料到的問題:中國正在建造一種新級別的彈道導彈,按照設計,它能穿越大氣平流層,擊中美國航母的甲板並爆炸,殺死船上的水手並嚴重損壞航母的飛行甲板……所以美國也正在相應調整自己的策略」,繼續進行這場代價昂貴且「針鋒相對的軍事技術競賽」。
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中,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的戴維森(Adam Davidson)警告說,「研究機構巴特爾紀念研究所(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最近在一份研究報告中預測,中國的開支將在2022年趕上美國;從研究領域看現在已經趕上了。」
《福布斯》的文章讓我思索:有沒有可能所有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創新本身有自然的極限,而我們正在接近這些極限?或者可能性更大的一種情況:商業創新的減速是不是因為軍事創新在加速?戴維森在《紐約時報》專欄文章《當創意機器停止工作》(When the Idea Machine Stops)中寫道,「創新公式」(Innovation Equation)是否存在一個平衡點、一個設定值、一個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