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讀古書心得

[複製鏈接]

451

主題

4891

帖子

444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44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UG 發表於 2012-1-6 15: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是愛心-仁,仁者愛人。
孟子是義,是帶批判性的。義是氣 浩然之氣。
讀論語如沐春風。
讀孟子如聞戰鼓
生命的價值是自由。
荀子-自知者不怨人
知命者不怨天。人與自然各行其道。
楊朱,一毛不拔。: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也。

451

主題

4891

帖子

444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441
沙發
 樓主| LUG 發表於 2012-1-6 16:2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UG 於 2012-1-6 16:29 編輯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論語·雍也》)
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別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別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孔子的一個重要思想,也是實行「仁」的重要原則。如果能夠「推己及人」也就做到了「仁」

 1.《論語·顏淵篇》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譯文:仲弓問孔子如何處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出門與同仁行禮如見貴客一般,對民如大祭一樣凝重,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如此在朝上就不會招誰怨,在家中私下的交往也不招誰恨」仲弓感謝道:「我雖遲鈍,但一定要牢記先生的話。」

  2.《論語·衛靈公》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譯文:「子貢問孔子:『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嗎?』孔子說:『那應該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切勿強加給別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由此這句話成為儒家人士自以為豪,認為可蓋世的格言。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易中天:  我們可以總結一下前面的四位。[讀書感言]讀孔:一顆愛心構建和諧;讀孟:一股正氣賓士天下;讀墨:一腔熱血救助苦難;讀韓非:一雙冷眼直面人生——人生態度。所謂「天下大利」,正是無數「個人小利」的總和,這就叫「積一毛以成肌膚,積肌膚以成一節」。因此,只有每個人的生命都不受傷害,每個人的利益都不受損害,天下才能大治,也才叫大治,這就叫「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從而把孔子的中庸思想生成為 「中庸之道」,生成為一種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認知方法。「中庸之道」為什麼這麼重要呢?孔子的理由是:「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 可能也。」在孔子看來,行中庸之道,形易實難,非智、仁、勇俱全不可及,而人的弱點恰在於慾障難除,血氣易偏,因而「處中道」、「致中和」、「行中庸」就 值得時時念之,日日行之,終身求之。
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也。儒家認為不可能,墨家也認為不可能,只有道家認為可能,而且應該。於是,他們便又有了分歧:積極有為,還是消極無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3

主題

1856

帖子

3967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67
3
方方頭 發表於 2012-1-7 01:37 | 只看該作者
完了嗎?怎麼沒有莊子?因為太逍遙太出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1

主題

4891

帖子

444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441
4
 樓主| LUG 發表於 2012-1-7 05:2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方方頭 3樓 的帖子

莊子的人生理想:精神的自由與靜泊
在 莊子看來,人自身的存在與發展,就是人的最高的目的。如果離開這一最高目的而片面追求功名利祿,都只能是對人的無情的損傷和遭踐。如其所言:「自三代以下 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聖人則以身殉天下。故此數子者,事業不同,名聲異號,然其傷性以身為殉,一 也。」(《駢拇》)天下自小人以至君子,都只對自己的生命作工具性的對待,都對自身的生命作了無情的遭踐,都使自身成為某種外在於自己的東西的奴隸。君 子、小人、伯夷、盜跖,在世人眼裡,有天壤之別,而在莊子眼裡,他們並不存在差異之分。「伯夷死名於首陽之下,盜跖死利於東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 於殘生傷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盜跖之非乎?天下盡殉也。彼其所殉仁義也,則俗謂之君子;其所殉貨財也,則俗謂之小人。其殉一也,則有君子焉,有小人 焉。若其殘生損性,則盜跖亦伯夷已,又惡取君子小人於其間哉?」(《駢拇》)不管是死於名,還是死於利,都是「殘生傷性」;不管是殉利,還是殉名,還是殉 家,以至殉天下,都是「傷性以身為殉」。在「殘生傷性」、「以身為殉」方面,上述人等是沒有任何差別的。君子之行亦是小人之行,俗之所謂君子,實際上亦不 過是小人。[4]正所謂「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大宗師》)殉名並不比殉利顯得高尚,其行為亦不值得提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3

主題

1856

帖子

3967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67
5
方方頭 發表於 2012-1-7 05:4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LUG 4樓 的帖子

謝謝轉貼。此外,莊子的《逍遙遊》道盡了他的人生哲學,值得一讀
懶出格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1

主題

4891

帖子

444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441
6
 樓主| LUG 發表於 2012-1-7 09:4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UG 於 2012-1-7 09:57 編輯

回復 方方頭 5樓 的帖子

少學孔孟,老學老莊。您老學老莊
做學問,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至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3

主題

1856

帖子

3967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67
7
方方頭 發表於 2012-1-7 13:0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LUG 6樓 的帖子

我年輕時就欣賞老莊
懶出格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1

主題

4891

帖子

444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441
8
 樓主| LUG 發表於 2012-1-7 16:2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方方頭 7樓 的帖子

老學孔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3

主題

1856

帖子

3967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67
9
方方頭 發表於 2012-1-8 00:2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LUG 8樓 的帖子

學不動了
懶出格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1

主題

4891

帖子

444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441
10
 樓主| LUG 發表於 2012-1-8 00:3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 09: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