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歐洲學者:未來霸主是美中 歐洲還跟美國走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12-30 01: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1-12-29 15:07:54   來源  CHN強網論壇


      「海外製衡」(或稱「離岸制衡」)不是什麼新概念。實際上,2011年美國外交已經顯露了這一戰略的影子。

  「海外製衡戰略旨在保持西半球仁慈霸主地位、維持歐亞大陸強國之間的力量平衡和石油豐富的海灣地區的力量平衡。」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斯蒂芬?沃爾特在《國家利益》雙月刊上發表文章,明確指出海外製衡的目標。在他看來,美國不應尋求直接支配這些地區,必須藉助地區盟友來維持力量平衡。換句話說,就是要讓美國儘可能免費搭乘盟友的「順風車」,而不是相反。

  聯繫到美國大力推動建立「多夥伴世界」,提出「新絲綢之路」倡議,促成美日韓、美日澳、美日印等三邊對話機制,應該說斯蒂芬?沃爾特的表述還是相當精準的。

  海外製衡戰略和在利比亞運用的「有限干預模式」背景是一致的,那就是美國實力的衰減、塑造全球秩序能力的大幅下降。無怪乎斯蒂芬?沃爾特給自己的文章起了《美國時代的終結》這樣一個標題。

  二戰以來,美國一直是世界頭號大國,享盡獨佔鰲頭的風光。今後,美國自然也不會放棄對無與倫比的影響力的追求。對這一點,恐怕沒有誰會持懷疑態度。

  令人驚訝的是,美國學者竟然也會公開寫下這樣的話:只有在某個國家看似可能支配某些關鍵地區時,美國才派出地面部隊和空軍加以干預。

  美國在世界各地頻繁動武的文化積澱由此可見一斑。

  美國的盟友們又在做何感想呢?兩位歐洲學者幾年前在一份權威雜誌上表達的觀點,很有些代表性。文章的大意是:未來的世界註定不是歐洲的,霸主或者是美國,或者是中國。歐洲該如何行事呢?跟著美國走,確實會受些委屈,但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表明,追隨美國也不會遭什麼大罪。跟著「難以把握的」中國走,風險是巨大的:陌生的巨人,迥異的文化傳統,意識形態方面的對立,最關鍵的是沒有相互依存的歷史支撐。

  強大的美國,忠實的盟友。寫到這裡,情況似乎有些不樂觀了。足夠清醒和憂患意識,是一個大國在崛起過程中必備的心理素質。儘管我們無意終結「美國時代」,但發展壯大本身就意味著要衝破重重阻力,甚至是戰略圍堵。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同樣不會有和風煦煦的大國崛起。

  中國的力量何在?在於時間。

  說時間在中國一邊,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中國堅守和平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意味著真誠地維護和平發展環境,意味著藉助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一個平和、開放、包容的大國,一個只為世界做好事而不是做壞事的大國,怎麼會孤單呢?

  今天不理解的,總有一天會理解;今天難以把握的,總有一天能夠把握。時間不僅可以化解各種矛盾和摩擦,消除各種偏見和誤解,還可以贏得更多的認同感和親近感。

  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只是政策宣示,更是長期以來的實際行動。在這條道路上,我們已經收穫了許多許多。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也沒有任何必要背離這條道路。中國所需要的只是堅定的信心和足夠的耐心。

  和平發展道路上的信心與耐心,遠比所謂海外製衡戰略強大得多。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5: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