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小波:最好的文體都是翻譯家創造的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1-12-11 23: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林少華     (2011-12-05 08:51:33)   新浪教育

王小波:最好的文體都是翻譯家創造的

    《外國文藝》出到第200期了。作為雙月刊,200期顯然說明她誕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八十年代可謂「文藝復興」的年代,僅我工作的廣州就有兩種外國文學刊物,一是花城出版社編輯出版的《譯海》,一是我任教的暨南大學外語系主辦的《世界文藝》。作為國別文學刊物,甚至有吉林人民出版社的《日本文學》。時局世情,迭經變遷,而今只剩三家鼎足而立。北京的《世界文學》由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所主辦,無論編輯陣容還是資金支持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南京的《譯林》以刊發娛樂性較強的當代大眾文學作品為主,在受眾面或讀者群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上海的《外國文藝》,這兩個優勢都不存在。儘管如此,《外國文藝》仍然持續出到第200期並將繼續出下去。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這意味著什麼呢?

    記得王小波說他從來不看中國當代作家的小說,文學上的「師承」得自查良錚先生譯的《青銅騎士》和王道乾先生譯的《情人》——「假如沒有像查先生和王先生這樣的人,最好的中國文學語言就無處去學……對於這些先生,我何止是尊敬他們——我愛他們。他們對現代漢語的把握和感覺,至今無人可比。一個人能對自己的母語做這樣的貢獻,也算不虛此生。」事實上他終生為之傾心的《情人》開篇第一句「我已經老了」也規定了其文體的基本走向。他不止一次強調「最好的文體都是翻譯家創造出來的,優秀的翻譯家都是文體大師」。

    其實,翻譯活動所形成的來自於原創文體又有別於原創的獨特文體,不僅影響了王小波、孫甘露、趙玫等中國一代年輕作家的創作,而且波及人們的價值觀和精神走向,從而成為推動生活和社會變革的一股不可忽視的潛流。上面提及王小波所推崇的八十年代王道乾翻譯的《情人》就曾掀起一股「《情人》現象」以至「《情人》風暴」。九十年代、尤其進入新世紀以後,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又掀動一股「《挪威的森林》現象」以至「村上現象」,至今勢頭未減。可以斷言,這一現象程度不同地影響了以城市青年為主體的一兩代人的心靈品位、審美取向和生活情調,甚至促進了現代公民意識或個人主體性的自覺。

    以上說這些,無非是想籍此說明翻譯活動有多麼重要。由此也就不難明白《外國文藝》這本文學翻譯期刊何以在既不賺錢又人手不足的困難情況下堅持出到200期。作為主要原因,概而言之,那應該是出於一種對於文學、文化事業以至整個社會進步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而這在當下喧囂浮躁、物慾橫流、閱讀出現危機的社會轉型期無疑是一種形而上的追求和高貴的堅守。惟其如此,也才有第200期《外國文藝》的出現。對此表示祝賀和致以敬意的同時,衷心希望在下一個200期即第400期出現之際我仍能寫這樣一篇紀念性文字。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沙發
水影兒 發表於 2011-12-12 06:33 | 只看該作者
學習了。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3: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