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形勢嚴峻!經濟寒風中美國年輕一代 哈佛學位也做低端工作

[複製鏈接]

57

主題

73

帖子

11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黑白子 發表於 2011-11-29 22: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斯蒂芬妮·凱莉2009年畢業於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按照所學專業,她想在廣告業找份工作,卻四處碰壁,最後找了兩份與專業無關的兼職工作:在佛羅里達自然歷史博物館做秘書和給一家網站撰稿。

  像凱莉這樣的年輕人在美國還有不少。他們剛出校門就遭遇經濟困境,就業形勢嚴峻。

  迷失的一代

  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16歲至29歲美國人中,55%有工作。這一比例比2000年低12個百分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低水平。2006年至2010年大學畢業生中,將近14%找不到全職工作。

  美國中學舉行畢業典禮時,通常由成績最優秀的畢業生作為代表致辭,萊爾·古德曼就曾獲此殊榮。她大學時學習英語專業,成績依然突出。畢業時因找不到理想工作,進入密歇根大學攻讀環境研究碩士,可碩士畢業后仍找不到合適工作。眼下,她在華盛頓一家非營利組織工作,臨時填補一名休產假的女員工留下的空缺。

  「我一直憑表現,特別是高分,證明自己的價值。可現在,我找不到工作,覺得自己沒用,」她言語中透著失落。

  「報紙上的文章總說,省下一些錢投資個人退休計劃,以後就可以獲得大筆額外收入。但是我沒法省錢,我的錢剛夠交房租和買日用品。我覺得不開心,因為我不能像本來期望的那樣享受畢業后的生活,」古德曼說。

  一名化名「山姆」的年輕人中學時是運動健將和數學尖子生,畢業后貸款5萬美元入讀一所一流大學,畢業后找不到合適工作,始終漂泊不定,甚至擔心會露宿街頭。

  山姆告訴美國《紐約時報》記者:「我非常後悔讀大學。」他不願公開姓名,怕影響找工作。

  埃米·克萊恩,26歲,2007年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獲得英國語言文學學位,彈得一手好吉他。她想找一家出版社工作,未能如願。唯一一次機會是進入《美食家》雜誌做助理編輯,才做兩星期,這家有著68年歷史的雜誌就倒閉了。

  克萊恩說:「即使有哈佛的學位,也免不了在書店打工,或從事低端管理工作。」

  屢次嘗試找專業對口工作均遭失敗后,克萊恩接受朋友的邀請,參加一支朋克搖滾樂隊當吉他手。想到找工作的艱難,克萊恩突然覺得音樂的吸引力如此巨大。去年春季,她開始隨樂隊在美國巡迴演出。

  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專家理查德·弗里曼套用上世紀20年代的提法,稱當今美國二三十歲的人也是「迷失的一代」。他說:「如果沒有這場經濟災難,他們的事業不會是這樣。」

  漂浮的一代

  《紐約時報》一篇報道稱,當今美國年輕人是「漂浮的一代」:20多歲,受教育程度高,但事業渺茫,看不到出路,前途黯淡。

  他們生不逢時,等待經濟復甦、等待時來運轉。他們為事業發展偏離規劃沮喪,為掙不到足夠錢交房租、還貸款、買生活用品發愁。一些人去領政府救濟,先前從未想過會有這麼一天。

  「我們做了我們能做的一切,」斯蒂芬妮·莫拉萊斯說。

  莫拉萊斯23歲,2009年畢業於美國達特茅斯學院,本來希望投身藝術界,卻屢屢受挫,無奈在新澤西州威霍肯一家餐館當服務員,報酬每小時2 .17美元,外加小費,收入主要用於還大學貸款。

  莫拉萊斯一想到多年寒窗苦換來的卻是這種工作,不禁心生悲涼。「如果辛苦這麼多年,什麼結果都沒有,還有什麼意義?」她問自己。

  她的一些同學靠政府救濟生活,其中一些同學向學弟學妹們傳授申領救濟的經驗。「你想不到在常春藤學校里讀了4年,卻還要領免費(美國政府發給窮人的)餐,」莫拉萊斯說。

  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2008年競選成功,很大程度得益於年輕人的參與。政治分析師說,這一代美國年輕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國歷史上最積極參政的一代,如今卻是理想最破滅的一代,對通過選舉實現有意義的變革失去信心。

  延誤的一代

  民調機構「民調公司」今年8月調查18至29歲美國人的結果顯示,因為經濟原因,77%打算推遲生活中一項重要改變或購買較貴重商品,28%推遲退休儲蓄,27%推遲還清學生貸款或其他債務,26%推遲換工作或搬家,23%推遲生育,18%推遲結婚。

  「他們是被延誤的一代,」研究機構黑爾德里希中心專家克利夫·祖金說。

  按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一份報告,美國人一生平均70%收入來自工作前10年。經濟學專家麗薩·卡恩調查發現,畢業時趕上經濟衰退的那些人,事業開始將近 20年後,平均收入仍比正常情況下畢業的人少10%,總計要損失大約10萬美元,相當於一個月損失490美元。這些錢足夠償還為讀大學申請的貸款。 2009年畢業的大學生人均需要貸款2.4萬美元。

  美國經濟2007年12月至2009年6月陷入衰退,至今依然低迷。黑爾德里希中心調查發現,2009年和2010年,即衰退開始后畢業的大學生中,22%把他們的第一份工作當做「事業」;而這一比例在2006年和2007年,即衰退開始前畢業的學生中是30%。衰退後畢業的學生把第二份工作當「事業」的比例同樣較低。

  美國《國家雜誌》周刊2010年調查發現,20歲至34歲人群中,39%受到親朋好友資助,其中包括1/4有全職工作的人。

  統計顯示,2006年以來美國人初婚年齡平均提高了1歲,從統計學角度看提高幅度相當大,而這一時期整體結婚率下降到歷史最低點。

  2008年至2010年,美國20至34歲年齡段人群增加大約100萬人,但這一年齡段生育的孩子減少了20萬。

  25歲至34歲人群中,將近600萬人去年與父母合住,比2007年12月經濟衰退剛開始的時候多幾乎25%。

  本傑明·肖爾,23歲,去年畢業於馬里蘭大學,獲得商學位,找商業諮詢方面的工作未果,搬回新澤西州切里希爾家中與父母同住。

  當父母要求他每個月交500美元房租時,他搬到巴爾的摩,租了一間便宜但不帶窗戶的屋子,為一所大學接熱線電話,每小時報酬12美元。為了節省開銷,他自己在家做飯。

  「在那兒工作,讓我覺得大學白上了,」肖爾說,「我應該做點有意思的事,需要用腦子的事。」

  專家警告,經濟復甦后,就業率低和增長緩慢仍要持續相當長時間。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蒂爾·馬爾科·馮瓦赫特長期研究衰退對年輕人的影響。他說,一場衰退對年輕人收入的影響要持續大約10年。

  不如父母的一代?

  《紐約時報》報道,大多數美國人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將沒有父母幸福。不少人找不到好工作,或工作要加倍付出,唯恐丟掉飯碗。

  不過,相當多十幾、二十幾歲的「千禧一代」自我感覺沒有那麼糟糕,並且認為幸福的標準不會一成不變,更不是單純由財富多少決定。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去年發布一項大型調查結果顯示,大約90%「千禧一代」年輕人或者感覺自己的錢夠花,或者相信最終會實現財務目標。這一人群中37%沒有工作,比例為30多年來最高。

  社會學專家說,現在的年輕人與父輩相比,或許住的房子不夠大,開的車不夠時髦,但是生活卻可能更豐富。微博、社交網路、電玩、電子書、智能手機等娛樂方式讓年輕人可以花錢不多就玩得開心。

  24歲的羅布·韋策說:「我父母在財務上更富裕,我在文化上更富裕。」

  《我一代》作者珍妮·特文格注意到,美國當代年輕人與先前年輕人相比,最明顯的變化是追求物質享受的慾望降低。一些年輕人降低生活標準,學會放棄。

  莉迪婭·格里夫斯27歲,大學專業是環境化學,去年短暫失業。她丈夫是律師,大學畢業后曾經將近一年找不到工作。他們想在丈夫家鄉西雅圖買一套房子,又想生兒育女,不過以目前的財務狀況,二者不可兼得。最後,他們決定推遲貸款買房,先要寶寶。

  「如果我們等到財務狀況允許(再要孩子),我都該40歲了,」格里夫斯說。

  斯蒂芬妮·凱莉2009年畢業於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按照所學專業,她想在廣告業找份工作,卻四處碰壁,最後找了兩份與專業無關的兼職工作:在佛羅里達自然歷史博物館做秘書和給一家網站撰稿。

  像凱莉這樣的年輕人在美國還有不少。他們剛出校門就遭遇經濟困境,就業形勢嚴峻。

  迷失的一代

  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16歲至29歲美國人中,55%有工作。這一比例比2000年低12個百分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低水平。2006年至2010年大學畢業生中,將近14%找不到全職工作。

  美國中學舉行畢業典禮時,通常由成績最優秀的畢業生作為代表致辭,萊爾·古德曼就曾獲此殊榮。她大學時學習英語專業,成績依然突出。畢業時因找不到理想工作,進入密歇根大學攻讀環境研究碩士,可碩士畢業后仍找不到合適工作。眼下,她在華盛頓一家非營利組織工作,臨時填補一名休產假的女員工留下的空缺。

  「我一直憑表現,特別是高分,證明自己的價值。可現在,我找不到工作,覺得自己沒用,」她言語中透著失落。

  「報紙上的文章總說,省下一些錢投資個人退休計劃,以後就可以獲得大筆額外收入。但是我沒法省錢,我的錢剛夠交房租和買日用品。我覺得不開心,因為我不能像本來期望的那樣享受畢業后的生活,」古德曼說。

  一名化名「山姆」的年輕人中學時是運動健將和數學尖子生,畢業后貸款5萬美元入讀一所一流大學,畢業后找不到合適工作,始終漂泊不定,甚至擔心會露宿街頭。

  山姆告訴美國《紐約時報》記者:「我非常後悔讀大學。」他不願公開姓名,怕影響找工作。

  埃米·克萊恩,26歲,2007年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獲得英國語言文學學位,彈得一手好吉他。她想找一家出版社工作,未能如願。唯一一次機會是進入《美食家》雜誌做助理編輯,才做兩星期,這家有著68年歷史的雜誌就倒閉了。

  克萊恩說:「即使有哈佛的學位,也免不了在書店打工,或從事低端管理工作。」

  屢次嘗試找專業對口工作均遭失敗后,克萊恩接受朋友的邀請,參加一支朋克搖滾樂隊當吉他手。想到找工作的艱難,克萊恩突然覺得音樂的吸引力如此巨大。去年春季,她開始隨樂隊在美國巡迴演出。

  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專家理查德·弗里曼套用上世紀20年代的提法,稱當今美國二三十歲的人也是「迷失的一代」。他說:「如果沒有這場經濟災難,他們的事業不會是這樣。」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沙發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2-1 06:41 | 只看該作者
專業不對頭。現在廣告業都改到網上了,學會網上編程才是出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842

帖子

1007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7
3
一針濺血 發表於 2011-12-1 13:5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隔岸觀火 2樓 的帖子

是啊, 你連革命也是在網上
沒有人能看到自己高度以上的東西
教育五毛  人人有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4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2-1 21:18 | 只看該作者
一針濺血 發表於 2011-12-1 00:54
回復 隔岸觀火 2樓 的帖子

是啊, 你連革命也是在網上

是您在網上號召革命,可惜沒人理你。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01: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