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衛報:戛納見證實力向北京轉移(圖)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1-11-7 23: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小康人家 於 2011-11-7 23:48 編輯

2011-11-07 14:12   來源: 四月網
     
核心提示:全球經濟擁有三個支柱:美國,歐盟和中國。美國是經濟危機起源地,房產市場泡沫導致了金融危機。歐洲是目前危機的中心,人們擔心單一貨幣可能分裂。中國儘管自2008年暴跌后仍然發展得如火如荼,也可能是下一個危機爆發地。歐元區正在發生的危機,但是很難否認實力已在過去十年從西方轉向了東方。

衛報11月6日報道,原題:戛納見證實力轉移向北京。以下是文章內容摘編。


中國的經濟繁榮可能比它看上去的更加脆弱,伴隨著類似房地產泡沫、工業產能冗餘和腐敗的問題。

全球經濟擁有三個支柱:美國,歐盟和中國。美國是經濟危機起源地,房產市場泡沫導致了金融危機。歐洲是目前危機的中心,人們擔心單一貨幣可能分裂。中國儘管自2008年暴跌后仍然發展得如火如荼,也可能是下一個危機爆發地。

自中國作為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進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十年間的發展已讓其成為至關重要的角色。西方的金融問題與東亞的迅速發展改變了世界貿易格局,改變了一百年前確立的實力平衡。

回望2001年世界事務依然堅實地掌握在美國、歐洲與日本的手裡,不過那時已經有改變的跡象了。中國已在二十世紀末經歷了二十年的偉大擴張,並在二十一世紀的前十一年裡保持這個趨勢。經濟實力轉化為政治影響力,中國已在類似G20上周在戛納召開的峰會中成為上賓。

毫不意外。儘管事件的焦點是歐元區正在發生的危機,但是很難否認實力已在過去十年從西方轉向了東方。這不僅僅體現在薩科齊與默克爾端著乞討的碗,乞求中國施捨它的外匯儲備作為拯救資金。也不僅僅體現在中國的領導人在歐洲的講台上舒舒服服地發言,而不久以前則是另外一番景象。

中國觀察上周的事件充滿了困惑與嘲笑:希臘公投沒能發生;義大利市場壓力逐漸激化;經濟衰退若隱若現;十天以前在布魯塞爾達成的拯救方案無法兌現。亞洲在處理1997年到1998年間金融危機的做法被拿來比較,他們那時並沒有奉承歐洲來求得幫助。

一個小插曲完美地闡釋了歐洲經濟衰退的結果,並顯示其如何狹隘與虛弱。在峰會公報上工作的官員們在討論薩科齊金融交易稅的計劃,法國總統認為這有助於增加援助預算,幫助貧困國家適應財政氣候變化。

德國儘管在發展援助方面並無令人印象深刻的記錄,只是因為希望使用增加的收入減少預算赤字,它才同意金融交易稅方案。因此,默克爾的夏爾巴人認為任何與羅賓遜式劫富濟貧的稅都應該從文本中剔除。最終峰會公報以妥協的形式呈現:「我們了解到在一些國家裡因不同目的設置金融稅的倡議,包括金融交易稅在內,以此來支持發展。」

由於法國的堅持,「以此」被放在裡面,不過這意味著即使薩科齊成功地說服他的執政盟友同意金融交易稅政策,是否增收稅費的決定權仍然在每個國家自己手裡。很可能這項政策並不會為更高的援助預算髮揮作用,使得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朋友,更容易地提供他們基礎設置建設項目的資金。然而歐洲的虛弱給中國同時帶去了問題與機遇。北京的出口指向型經濟依賴於一個良好的市場,歐元區到來的經濟衰退會帶來一些麻煩。

在某種程度上看,歐洲的惡果——與美國不溫不火的復甦——將帶來好處。這會鼓勵中國在發展資源上更依賴國內需求。這將推動中國的人民幣在匯率交換中升值,鼓勵消費者購買更便宜的進口商品,並讓出口商品變得更貴。從短期看,這樣的行動可能幫助化解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者的情緒。放眼長期,這能夠推動全球經濟的再平衡。

不過這不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中國兩位數的發展速率讓經濟更脆弱。回想危機發生的2008年工業生產在世界各地崩潰的景象吧。

那時中國的工廠停產工人失業。中共的領導人們意識到嚴重社會動蕩的可能,於是命令中國的銀行通過擴大信貸保持經濟增長。中國的年度信貸增長率曾達到了170%,幾乎可以肯定是史上最大的放大了。

結果就是巨大規模的過度投資:不僅僅在工業能力上,也在財產投資上。中國一方面承受著過高的房價,另一方面到處都是拚命獲取利潤的工廠。從歷史上看,正如西方從最近的經驗收穫到的,無法控制的信貸規模增長是金融危機的最好指標。

中國能夠逆轉這一趨勢嗎?嗯,有趣的是「這次不一樣」的許多觀點再被拋出。房價升高的基本面像美國一樣。對中國人民銀行讓經濟軟著陸能力的信心被誇大,正如信奉「大師」格林斯潘在十年前阻止美國泡沫破碎一樣。目前已有次貸危機的迴響:太高的財政槓桿率;令人心疼的房價和經濟犯罪的跡象。

北京當局正在對房地產市場的虛弱跡象進行科林斯潘式的調控:他們放寬對信貸約束的規定,冒著流動性過剩與通貨膨脹的危險。如此並不能保證軟著陸,正如格林斯潘在美國房地產市場創造了一個比互聯網泡沫更大的泡沫來解決問題的方法。上周一位分析家認為,中國像是一架發動機故障的飛機,只能在空中盤旋直到燃料耗盡。

硬著陸可能發生,不過未必迫在眉睫,因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在短時間內掩蓋潛藏的問題,正如美國曾發生的一樣。這也不會永久性地削弱中國經濟的發展:美國在19世紀晚期與20世紀早期作為超級力量崛起時也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繁榮與蕭條。

這也意味著歐洲問題爆發在對中國來說並不幸運的時候——面臨著過度投資與發展過熱的雙重問題時,即便對西方相對溫和的雙底衰退也可能無力抵抗。(譯者 WilliamRUC)

3159

主題

547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216
沙發
寒冬開梅 發表於 2011-11-9 09:18 | 只看該作者
是捧殺中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3: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