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首頁 查看評論
已有(15)人發表了評論
[ 正序查看留言 ]       [ 查看原文 ]
回復 舉報 [ 16樓 遊客 (99.227.x.x) ] 發表於 2019-12-13 12:07
徐加匯那邊小餐館的生煎就是這樣的,晚上總是排隊去吃,太好吃了!
回復 舉報 [ 14樓 遊客 (67.84.x.x) ] 發表於 2019-12-13 09:03
還「生煎」,難道食物不是從生做到熟嗎?咦,儂腦子瓦它來!
回復 舉報 [ 13樓 遊客 (67.84.x.x) ] 發表於 2019-12-13 08:58
明明是帶餡兒的包子,非要叫成饅頭。請問上海寧,不帶餡兒的叫什麼?叫饃?
回復 舉報 [ 12樓 遊客 (99.82.x.x) ] 發表於 2019-12-13 08:21
有一張老照片掛滿爛衫爛褲,真是那個香。
回復 舉報 [ 10樓 遊客 (99.203.x.x) ] 發表於 2019-12-13 04:18
生煎包子東西南北中都有,但把包子叫饅頭也就上海這麼另類。
回復 舉報 [ 9樓 遊客 (12.116.x.x) ] 發表於 2019-12-13 03:42
86年的上海不會這麼土,感覺應該是80,81年的樣子。
回復 舉報 [ 8樓 遊客 (99.203.x.x) ] 發表於 2019-12-13 03:12
這不是包子,這是生煎饅頭,簡稱生煎,在平底鍋上生煎,做法和做鍋貼差不多,但皮卻是半發的,大小形狀則和小籠包差不多。
回復 舉報 [ 7樓 遊客 (68.43.x.x) ] 發表於 2019-12-13 01:41
好親切呀!南方人叫饅頭,北方人叫包子。地域差異而已,3樓少見多怪!
回復 舉報 [ 6樓 遊客 (99.237.x.x) ] 發表於 2019-12-13 01:05
喜歡這些照片,很親切。哪個黑板報字寫得很不錯。
回復 舉報 [ 5樓 遊客 (98.109.x.x) ] 發表於 2019-12-13 00:51
看看那時候大鍋飯吃得,一個爐子四個大小夥子招呼。 今非昔比,換了人間。
回復 舉報 [ 4樓 遊客 (184.64.x.x) ] 發表於 2019-12-13 00:13
就是那時大多數人吃不起。
回復 舉報 [ 3樓 遊客 (24.114.x.x) ] 發表於 2019-12-12 23:53
明明是包子,非要說是饅頭,腦子有問題?
回復 舉報 [ 2樓 遊客 (107.4.x.x) ] 發表於 2019-12-12 22:50
1976年更香,一年只有過節饅頭才能讓吃夠!絕大多數城鎮人吃不飽,穿衣要布票,線票,棉花票;吃飯要糧票,油票,糖票,豆腐票....農村更慘,田紀雲: 76年全國農民人均年收入55.4元人民幣,不足非洲1/3,台灣1/50…任正非:我母親是小學校長,父親是中學校長。我從小到大,最大的記憶就是吃不飽...我們家庭算條件好一點的, 標誌就是我們家炒菜可以放鹽,這是當地人對富人的理解...李克強十二屆全國人大: 文革期間,安徽鳳陽每年春季青黃不接時,都會有婦孺外出「逃春荒」即乞討...! 習近平《我是黃土地的兒子》: 我剛到農村的時候,經常有要飯的來..不知道當時那正是「肥正月、瘦二月,半死不活三四月」,家家都是「糠菜半年糧」。老婆、孩子都出去討飯,把糧食都給壯勞力吃,讓他們忙春耕...城鎮人都餓著肚子她們能乞到什麼?

提示:本頁有 2 條評論因可能與主題不符而被省略

關於本站 | 隱私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 刊登廣告 | 轉手機版 | APP下載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6 22:23

倍可親伺服器位於美國聖何塞、西雅圖和達拉斯頂級數據中心,為更好服務全球網友特統一使用京港台時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