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11 13:03:39
中評社香港訊/美國中文在線網10月8日載文《現在所有中國的東西都令世界著魔!》,摘要如下:
現在,所有中國的東西在世界上都令人著迷。就北京而言,它對培養軟實力給予了充分重視。
雖然人們通常在經濟和戰略方面看出中國這條沉睡的巨龍在蘇醒,其實北京的文化影響力,或者說軟實力也在上升。軟實力一詞由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 •奈提出,指一個國家用其思想和價值觀的吸引力影響別國的能力。幾十年來,這個術語主要與美國聯繫在一起,特指好萊塢和米老鼠吸引世界各地民眾的能力和英語作為一種全球語言的重要性。
不過,美國軟實力的霸主地位正漸漸受到中國影響力的挑戰——中餐向來是中國最成功的文化輸出品,哪怕是印度最小的城鎮都有賣中國炒麵的餐館;普通話早已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大有排擠英語之勢。
一名最近在北京大學獲得國際關係專業學位的新加坡學生說:「20世紀70年代,新加坡人人都想學英語,當時英語被認為是未來最重要的語言。但是現在,不會說流利的普通話被認為是一個劣勢。」他說,不僅是華人,甚至新加坡的馬來人和印度人也都對學習普通話越來越感興趣。
北京建立一批「孔子學院」,以推動海外漢語教學。目前,大約一百個國家的2300多所大學設置了漢語課程,還有成千上萬的人蜂擁來到中國,希望掌握這門語言。在中國的外國留學生(估計超過8.6萬人)現在已經超過了海外的中國留學生。推動這股漢語熱的因素是,人們看到了中國提供的經濟機遇;幷認識到未來屬於中國。
幾十年裡,中國公民到國外旅遊受到限制。不過近年來,申辦護照的手續變得簡便,越來越多的國家被中國政府批准為中國公民旅遊目的地。現在,數百萬中國人在海外旅遊,使世人看到中國自信而繁榮的新形象。據中國國家旅遊局統計,2005年出國旅遊的中國公民接近2600萬人次。他們帶來了大量現金消費,高盛公司去年12月的一份報告說,中國遊客平均每人消費量與日本遊客相當,甚至可能略高於日本遊客。
隨著中國導演和演員令國際影壇感到震撼,對在海外的中國遊客來說,找到家鄉風格的娛樂項目從來沒有這麼容易過。由張藝謀執導的《英雄》和《十面埋伏》在歐洲、美國和亞洲創下了票房紀錄。這兩部影片的女主角章子怡鞏固了其作為未來國際巨星的地位,今年更是連續第二次被選為奧斯卡頒獎嘉賓。
世界上對所有中國的東西的著迷還延伸到了中國藝術和傳統醫學。在3月末索思比拍賣行舉辦的首次紐約當代亞洲藝術拍賣會上,中國畫家張曉剛的一幅作品以97.92萬美元的價格售出,幾乎打破一百萬美元的紀錄,是索思比最高估價35萬美元的兩倍多。在美國,有1.2萬多名註冊醫生從事中醫行業,醫療保險單上開始有了針灸。
在方興未艾的中國熱背後,是北京一項刻意制定的政策,這項政策充分承認培養軟實力的重要性。慶祝與其他大國的「友誼和文化年」已經成為北京的一個重要外交武器,這些大國包括法國、俄羅斯、義大利、埃及和印度等。中國想要達到當今世界文化霸主美國的影響力,還有很大差距。但中國的軟實力越來越強大,這也是不可否認的。
中國的軟實力因中國的經濟活力而產生,反過來又增強了中國的經濟活力。2004年,法國為慶祝中國文化年,在中國春節期間給埃菲爾鐵塔安裝了紅色聚光燈,幷掛上絲綢燈籠。設想一下,法國人會用同樣的熱情慶祝美國的獨立日嗎?美國或許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是由於它繼續把重點放在反恐戰爭和 「你要麼支持我們;要麼反對我們」的生硬調子上,能夠投放軟實力的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