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海外華人炫富實錄

作者:allenjsau  於 2008-3-12 06:3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引子:「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變化快!」
  
  僅僅不到三四年時間,這世界變化得就讓我摸不著北。
  記得一九九九年三月底,當我飛抵奧克蘭國際機場時,這駕經中國廣州轉吉隆坡的第三世界國家來的飛機被告知:機艙所有人員不能立即下機,要經過嚴格消毒后才能踏上這塊「白雲升起」 的土地。果然,不一會兒,飛機上上來了兩名全副武裝的人,他們採取噴霧的方式將機艙內仔仔細細地噴了個遍。看到這番情景,我沒由來地感到自卑,甚至覺得內心有一種受到傷害的無奈的感覺。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發現紐西蘭人對中國的印象一言以蔽之,曰:「貧窮」。當地人對中國的了解竟然還停留在六七年代的階段,我甚至發現大學里的中文教科書用的還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知識,那就是:中國人吃飯要用糧票。中國人穿的是統一的灰色毛式中山裝,更有甚者,不少農村還是一家共穿一條褲子,等等。當我了解這些后,我既為偏於一隅的紐西蘭人對中國的無知感到氣憤,又為中國新一代移民對日益強大的祖國宣傳不夠而難過。
  我清楚地記得,三個月後的一天上午,當我穿著畢挺的西裝、鋥亮的皮鞋參加一個教會活動時,熱情的教友一個又一個問我是不是日本人,當我堅決否定后,他們又問我是不是韓國人,然後是新加坡人、台灣人、香港人等等,我忍無可忍,只好氣乎乎地大聲告訴他們:「我是中國人,是大陸來的中國人!怎麼,我不配這一身打扮嗎?」直到這時,他們才感到尷尬,並連聲道歉。
  可是,短短几年過後,一批中國留學生、特別是那些只讀了中學的小留學生來到紐西蘭一擲千金的豪氣很是為當地華人「撐了臉」!這些家財萬貫的「中國闊少」們留著稀奇古怪的頭髮,穿的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服裝,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富人區。他們開的是賓士、寶馬、萊斯勞斯或寶時捷,並且將高級音響開到最大,在奧克蘭大街上颳起一陣又一陣「中國風」,以至當地媒體都大驚小怪地直嚷嚷:「了不得啦,中國人!」正如一首歌所唱道的那樣:「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變化快!」
  然而,透過這種變化,我不但沒有感到欣喜,相反,更多的感到一絲憂鬱,一種壓抑, 一份焦慮……
  
  一,比富,攀富,炫富。當地人驚嘆:「中國人哪來這麼多的錢?」
  
  與靠年齡、學歷和工作經驗作為評詁標準、並通過嚴格的英文考試的技術移民不同,近年來湧向國外的不少國際留學生年紀輕輕,既沒有學歷,又沒有工作經驗,但他們有一個撐權的爸爸,或經商的媽媽,他們不知道掙錢,只知道花錢。錢對他們而言只是一張紙,「燒了」就向家裡要。而家裡也是有求必應。說極端一點,這些人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國內的學習成績很不好,考不上大學,尤其考不上名牌大學,他們的父母將這些人送出國,既圓了自己的出國夢,甩了「包袱」,又讓子女 「混」個洋文憑使自己長臉。做父母的壓根兒不在乎子女早就有的比富、攀富、炫富心理。
  比方,我認識一個東北來的國際留學生,叫朱載之,咋一聽,跟「豬崽子」差不多。他一個人買了三部汽車,擺在房東的停車坪里,十分刺眼。房東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這個學生說:「這兒的車太便宜。我的同學買了一輛新寶馬,我瞧不起他,所以一下子買了三輛。至少在數量上壓壓他吧。」
  不明就理的房東以不可理解的口吻繼續傻乎乎地說:「可你一人只能開一輛車啊。」
  這個東北學生大大咧咧地說:「沒事。班上有同學沒車開,只要願意,他們可以開我的車。包括你。這也算是我在異國他鄉當一回雷鋒吧。」
  洋人房東當然不知道「雷鋒」是何許人,只當這個中國學生腦子不正常。一個月後,當房東獲知這個學生竟然還沒有當地駕照就開車,更加重了自己的判斷,他立即給警察打了電話,並辭退了這個自稱「雷鋒」的「法盲」房客。
  朱載之進了警察局的消息一傳開,短短一個多小時,就有五六部高級轎車開進了警察局。這些人都是朱載之的朋友,共十來人,都是互知底細、互為攀援和氣味相投的富家子弟,他們都很講「義氣」,都能在關鍵時候能為朋友「兩刀插肋」。
  朱載之對朋友的到來,倒是輕鬆地揮揮手,說沒事,無非是罰一點錢而已。
  警察局對年輕人結幫拉派十分反感,拘傳朱載之的警長一念之下,就叫他們將各自的駕照一個個拿出來,看是不是有像朱載之一樣的無證駕車者。結果,除一人外,大家都乖乖地掏出了駕照。那個沒有掏的是個小男孩,大約十六七歲的樣子,警長問他為什麼不掏,他說,衣兜里的東西太多,不便拿。警長懷疑他沒有駕照,堅持要他將兜里的東西都拿出來。結果,那個小男孩從上衣左邊口袋裡掏出一大摞美鈔,又從上衣右邊口袋裡掏出一大摞美鈔。然後又慢條斯里地從左邊褲子掏出一疊厚厚的美鈔,他正要往右邊褲子里去掏東西的時,那個像做了一個荒唐之夢的警長大聲禁止了他:「行了!我不用看了。天啦,中國人哪來這麼多錢?」
  一幫無知的年輕人站在警察局哈哈大笑。
  
  二,面對上百萬美鈔,銀行十分緊張,立即召開董事會,緊急磋商一個上午
  
  朱載之等人的炫富不僅讓當地人看不懂,而且感到有些氣憤。說真的,大部分洋人一輩子沒有看到有人一下子能從身上拿出這麼多的現鈔。洋人多是提前消費,他們幾乎很少存錢,總顯得入不敷出的樣子。每次到商場買東西,他們都拿著個小計算器,算了又算,千萬不能超過預算,否則就會有「財政麻煩」。哪能像這些中國娃娃一樣,年紀輕輕就開最好的車,住最好的房,穿最好的衣服,尤其重要的是,還有花不完的鈔票,這些孩子從不發達的國家來到發達國家,卻讓發達國家的人心裡失去了平衡。
  不過,失衡歸失衡,當地人還真拿這些大手大腳的孩子沒辦法。一個山東來的學生在懷卡託大學語言學院讀書,他寄住在一個洋人家裡,每次買可樂都是一箱一箱的買,耐克球鞋都是一打一打的買,買回來就往主人家裡發送,讓一向斤斤計較的洋人慚愧不已。
  「中國人真牛!」
  「中國人真富!」
  這樣的話幾乎成了當地人的口頭禪了。一位新來的學生不懂規矩到銀行存錢,他不像別人一樣老老實實地站隊,而是一下子插到隊伍的最前面。當地人也不制止他,而是無可奈何地笑笑。當他去辦理存款手續時,後面的兩個美麗的女孩議論開了。
  「這個長相醜陋的人真不懂規矩。」一人說。
  「是的。」另一人接上話茬,但立即補充道:「他有的是錢。你看他擺在拒台上的那一堆錢比我們的祖輩所掙的錢還要多。」
  「你想嫁給他嗎?」先前的人笑道。
  「除非他瘋了,或者我瘋了。」
  兩人都吃吃地笑了起來。可惜那個有錢的中國男孩聽不懂。不然的話,不知他作何感想?
  實話說,儘管當地銀行主要靠中國人支撐起來,但他們對中國人心存戒備,總覺得這些其貌不揚的傢伙能像魔術師那樣「刷刷刷」變出鈔票來。
  去年九月的某天,一位戴著墨鏡的神秘男子提著整整一密碼箱的美鈔來到漢密爾頓的國民銀行,聲稱要將這些錢存入該銀行。
  接待人員十分客氣地問:有多少錢?
  來人回答說:在一百萬美元以上。
  接待人員一下子驚呆了。她無法作主,立即報告銀行領導。然而,銀行領導也作不了主,因為這筆業務太大了,該銀行自開張以來,還從來沒有人一次性存入這麼多現金的。為此,銀行立即召開董事會,緊急磋商了整整一上午,有人董事反對將這筆錢存進來,擔心是「黑錢」,將來會給銀行帶來麻煩,損壞聲譽。另外有一些董事則贊成立即接收這一筆巨款,理由很簡單,「送到口裡來的肥肉你不吃,別人會搶著吃掉。」最後通過投票,好歹同意接下這筆業務。
  「天老爺,這麼多的錢怎麼帶出海關的啊?」一位在該銀行工作的中國女士,事後許多天還拍著胸口,心有餘悸地想。
  
  三,輕鬆出手五千萬,直把洋人看傻眼
  
   如果說,上面幾個例子還只是給部分洋人帶來強烈震憾的話,那麼,真正給整個紐西蘭國民帶來衝擊的是最近奧克蘭出售的一處房產。
  一個中國五人財團已拿來出一千零八十萬新幣(相當於五千多萬人民幣)購買了位於奧克蘭維多利亞黃金地段雷穆伊雅富人區的一幢豪宅以及鄰近的兩座地產。擁有這幢豪宅的前主人瑪理斯東先生是紐西蘭排名第二的巨富。這處房產已在市面上打了許久的廣告,不少當地富翁蠢蠢欲動,苦於房價太高而望房興嘆。美國人,英國人,日本人,韓國人,新加坡人,香港人,台灣人等,都摩拳擦掌,相繼有人前去看房,而最終,房子一聲不響地落入中國人名上,讓不少當地人大跌眼鏡。
  紐西蘭發行最大的英文報《先驅報》、國家電視一台和三台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媒體都藉此大造輿論,當地華人報紙也發文稱:「中國的航空母艦開進了奧克蘭港域。昔日衣衫爛褸的淘金者的後代富得流油,『衣錦還鄉』,他們替受難的祖先討回了公道。」
  當我看了這些報道時,我的心並不輕鬆。據了解,這筆交易雖然完成於去年七月初,但經辦產權所有人轉移的「紐西蘭土地訊息處」卻於近日才收到法定所有權人過戶的申請資料。
  過戶文件上顯示即將入住這幢豪宅並擁有鄰近兩幢房產的新主人是李誠偉、許志文、史懷平、胡戰強和江豪雲(以上均系中國大陸拼音譯成)共五人。相信這是中國一個大的家族。
  據當地房地產仲介公司戴維先生說,儘管此一高達天文數字的交易,但上述五名中國人「很輕鬆地」中得頭標。這是最近幾近來奧克蘭交易量最高的數幢房產之一。
  對此,有人胡謅了一首打油詩:「輕鬆出手五千萬,直把洋人看傻眼。為國爭光是好事,但願不是腐敗錢。」
  
  四,中國人投在美國學校的錢就像打開閘門的水,源源不斷。據統計,每年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就為美國帶來數億美元的收入。
  
  經常在海外生活的中國人一定知道,比起美國和歐洲等地的中國人來,在紐西蘭、澳洲等地的華人「燒錢」只能是小巫見大巫了。
  眾所周知,目前到美國來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偌大一個洛杉磯,無論走到哪裡都能遇到中國人,而且新面孔以從中國內地來的居多。
  曾經讀到一篇有關這方面的文章,作者說,百餘年來,中國人到美國多數是為了「淘金」,許多人辛辛苦苦掙了一些血汗錢在美國捨不得花,有的寄給中國親人,有的回國發展。雖然現在中國已經開始富裕起來,但按兩國的平均收入和物質水平來說,在美國掙錢到中國花更為合算。然而奇怪的是,現在來美國的許多中國人,卻是從中國帶來大把鈔票到美國花!
  在美國西岸最大的航空港洛杉磯機場,往返中美之間的飛機最為繁忙。一批接一批的旅遊團到美國后,不擔心吃不好、玩不好,怕手裡有錢買不到合適的東西。他們出手大方,令許多美國人另眼相看。
  源源不斷的中國留學生,再也不是二十年前那種囊中羞澀、手裡攥著幾十美金不敢花的寒酸樣了。一位南加州大學新來的留學生稱,他們現在來美國,不論有沒有獎學金,口袋裡都少不了幾千美金。
  很多留學生讀書根本不靠獎學金,家裡出得起。在學費很高的名牌大學斯坦福中國留學生不少,許多都是自費的。當問起他們經濟上是不是有壓力時,他們的回答充滿了自信。那些來美國上中學的小留學生更是全部自費,吃的、住院的、用的,加上學費,哪項花費都不是個小數目。
  在中國的許多城市,只要能讓孩子到美國上中學,美元再值錢家長也要換。
  一位朋友告訴筆者,她朋友的兒子來美國上中學,讓她監管,並把幾萬美金交給她保管。可是,這孩子在中國花錢花慣了,一會兒要這,一會兒要那,很快就把那點錢用得差不多了。孩子對父母一輩子掙來的血汗錢一點都不在乎,而父母還在國內想辦法籌錢。
  近幾年來,中國人投在美國學校的錢就像打開閘門的水,源源不斷。
  據統計,每年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就為美國帶來數億美元的收入。
  一個時期以來,洛杉磯等美國西岸許多地方的房價一漲再漲,但始終供不應求,這與不斷來這裡的中國人的大量需要量不無關係。
  哪裡有房賣,哪兒就有一大幫人跑去看,其中多為中國人。
  這些人來到美國,不僅在挑好房子,還要挑好學區。可是好學區里的好房子價錢都特別貴。然而,這些人根本不在乎。
  說實在的,許多中國人兜里揣著錢想到美國來「開洋葷」、「發洋財」。可是,現在美國本國人就業都很困難,做生意丁是丁,卯是卯。一個外國人剛到美國來,語言又不通,法規又不懂,買股票美國股市現在是持續「走熊」,銀行存款利息又低,所以很多人把錢投向房地產。
  更為重要的是,在美國用現金買房置地不用查看你的收入來源,也不在乎你有沒有美國身份。在這種情況下,來美國的中國人,有多少錢也敢往裡面砸。
  看看那些漂亮的豪宅,有的價值百萬、數百萬美元,許多人一次性出手,現金交易,使那些只能靠三十年貸款,甚至要付出一輩子心血的美國鄰居都看傻了眼。
  許多美國人和老華感嘆:現在有很多中國人真的很有錢。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不說別的,僅在那些民營企業家中,百萬富翁不算少數。他們中的許多人,不滿足在中國的發展,要走出來,找機會尋求更大的發展。
  當然,也有一些民營企業家擔心自己的資產在國內不保險,想方設法把一些資產轉移到美國。買房置地,送孩子留學,自然是他們進入美國社會的第一步。美國房價持續高漲,與中國人「瘋狂購房」很有關係,而這,幾乎成了海外華人顯富的一個縮影。
  
  五,黑洞,黑洞。中國老百姓的血汗錢源源不斷地流進了一個深得看不見邊的「無底洞」。
  
  現在,連一向保守的英國、德國等國家也擋不住金錢的誘惑,都將大門向中國人開放。這兩個國家不僅鼓勵中國人前去辦廠、定居,而且互相承認大學文憑。即是說,如果你願意的話,在中國讀完本科后,你可以直接去這兩個國家攻讀研究生和博士生。而法國、義大利和南非等國家也在廣開門道,設法吸引中國國際留學生。
  出國留學成為新的熱潮,並將持續「熱」下去。而出國觀光也慢慢成為國人新的消費增長點。
  不過,無論是出國留學還是出國觀光,不少人都把目標定在美國本土上。儘管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門檻極高,但每年仍有成千上萬的中國人以種種名義湧入這個國家。
  有報道指出,許多有錢的中國人,特別是一些高幹後裔或富家子弟,在美國不僅住房要豪華,開車也很講派頭:賓士、寶馬、林肯。當地媒體稱這些年輕人為「大陸闊少」。
  更有一些中國人,大概是錢來得太容易,花起來一點都不心痛。如果你到拉斯維加斯賭場,在那光怪陸離的夜晚,人頭攢動,舉目望去,黑頭髮黑眼睛佔了一半。不能說他們都是炎黃子孫,但中國人至少佔有相當大的一部分。
  旅遊觀光,小試手氣,或許能說得過去,可據說「有些大陸來的人每次賭註上百萬,輸贏乃兵家常事。」
  一位當地華人說:「澳門回歸后,中國政府對從內地去那裡豪賭的人控制得比較有效,所以他們就跑到美國來了。」
  拉斯維加斯張開雙臂,賭場老闆樂得咧開了嘴,還採取了種種鼓勵措施。
  比方,一位洛杉磯的華人朋友表示,最近,一位內地來的朋友邀請他到拉斯維加斯打了三天高爾夫球。問其原因,他說賭場規定,凡賭輸在一萬美元以上者,可以免費帶朋友在那裡的美國最好的高爾夫球場打球,而且都是豪華轎車接送。
  這或許是對「送」錢者的獎賞或心理安慰吧。
  另一位華人則說,他最近撿了一個大便:花二十多萬買了一套價值三十萬美元的房子。
  問他哪來的這麼好的運氣。他說原房主為一中國內地來的「闊佬」。三年前剛到美國以一百多萬美元買了一套豪宅,不到一年,這位老兄到拉斯維加斯賭輸了錢,只好賤賣了房子,買了這一棟三十多萬元的住宅。如今他輸得又頂不住了,要賤賣最後的家當了。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所有賣房事宜都由地產中介公司辦妥,當最終要讓房主來簽字時,這位賭得「頭腦發了昏」的傢伙仍在賭場,叫都叫不回來。真是執迷不悟。不知道輸完這最後的家當后,他會幹出什麼事來。
  當然,像在別的國家的人一樣,那些拿錢不當錢的華人,在美國的華中占的比例並不大,但影響極壞。這些人中除了一些民營企業家外,有的是把在中國國內的非法所得轉移到了美國——地下錢莊的屢禁不止和逢勃發展為這些「黑錢」開闢了羅馬大道。
  有些國內不法之徒,為了使自己有條後路,早早地以投資移民等方式把老婆孩子先弄到美國,然後再把資金轉移過去,而自己留在國內繼續「鑽營」。風聲稍有不對,他們便迅速溜之大吉,逃到美國,或別的國家。
  某省煙草專賣局長蔣某就是一個例子。
  不久前,蔣某因為經濟問題被群眾舉報,引起紀檢部門的注意,於是在二月間匆忙乘機,由上海飛到美國。待到美國安定之後,他才向國內發辭職報告。而蔣某的妻子女兒早已定居美國,當地報紙還專門就此進行了報導。互聯網上也及時披露了這一「賣國行徑」。
  當地許多華人對住居在此的「孤兒寡母」富裕家庭往往投去懷疑目光。當然,這些人也大多不與普通華人往來,過著神秘的富庶生活。
  許多人都很納悶,國家外匯管理那麼嚴格,一般人來出國時只能攜帶二千美金。超過四千的要由外匯管理局批准。而超過一萬元的也必須向海關申報。那麼,在美國或別的國家進行現金交易、賭博動不動就是上百萬的那些人,他們的錢是怎麼流到美國來的呢?
  黑洞,黑洞。中國老百姓的血汗錢就源源不斷地流進了這個深得看不見邊的「無底洞」了……
  六,五十多億外流,中國政府發誓追捕外逃貪官
  
  這是《紐西蘭周報》以此為題的一篇報道。文章指出,「撈了就跑,跑了就了。」幾乎成了一種定律。
  最近幾年,中國國內以及某些外派官員腐敗犯罪后,為逃避打擊,往往攜巨款潛逃海外,「誓將去汝,適彼樂土。」職務犯罪嫌疑人負案外逃的增多,是構成當前經濟犯罪和腐敗現象的新動向。
  「海外追逃」,也因此成為共和國反腐敗鬥爭的一個重要行動。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四千多名貪污賄賂罪犯罪嫌疑人攜公款五十多個億在逃。其中,有的已潛逃出境,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失,使一些國有公司、企業難以為繼,社會危害十分嚴重。
  國家反貪局的一位人士透露,貪官外逃攜卷的錢款不斷攀升,涉案案值比一九九五年前大大增加,貪污上百萬元、挪用上千萬元的大案屢見不鮮。目前職務犯罪大多為受賄犯罪,而貪污、挪用公款的外逃犯罪嫌疑人所佔比例相當較高。這類犯罪由於證據容易收集到位,犯罪嫌疑人往往迫於檢察機關已經掌握其犯罪證據而潛逃;而受賄犯罪大多屬於「一對一」的行為,證據不易獲取,犯罪嫌疑人存有僥倖心理。
  這位反貪官員還說,「外逃人員中,在金融系統任職的比較多一些,國有公司、企業的經理、董事,以及具體接觸錢財的財務人員、營銷人員也較多。」
  筆者從部分省、市、自治區檢察機關、公安機關查結或在查的個案以及中國各大媒體對外逃官員零星的披露中,初步證實了這一點。
  案情顯示,國內一些金融部門堪稱貪官外追事件的頭號重災區。中國銀行廣東開平支行的三任負責人許國俊、余振東和許超凡盜用四點八三億元后,分別逃遁海外。
  國有企業是貪官外逃的又一重災區。
  二零零一年被北京市檢察機關立案的一百二十餘名在逃犯罪嫌疑人中,有百分之七十為國有企業總經理、副總經理以及財會人員。國有控腔的西安市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兼汽車部經理周長青,曾十六次赴澳門豪賭,賭光了四千八百多萬元公款后,持假名為「李志明」的護照,在廣州白雲機場出境,經由香港轉法國,再由法國逃至南美的厄瓜多。由於語言不通,生活無著,他被抓獲時已經幾乎身無分文。去年一月十日,這個曾經有突出貢獻的企業經營者在西安被依法執行槍決, 「賭掉」了自己的人生。
  據筆者多方探詢了解,全國各地近年也都不時傳出某某企業老總亡命天涯不知所終的案件。例如雲南省原昆明捲煙廠廠長陳傳柏貪污一千六百多萬元后便逃匿海外;前幾年雲南紅塔山集團原董事長褚時健貪污案發後,企圖逃往越南時,被我邊防檢查站截獲。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但逃往海外,沒有一大筆錢財做後盾是寸步難行的。因此,貪官外逃多發區集中在跟金錢和國有資產打交道的金融系統和國有企業,實非偶然。
  值得關注的是,個別黨政機關部門的腐敗官員,乃至級別較高的領導幹部,這兩年也開始或明或暗地匯入了海外潛逃的逆流。
  比如,去年六月十四,廣州《南方周末》在頭版詳細報道了河南兩位廳局級高官在短短的一年間相繼出逃的經過。這兩位廳局級官員,一個是攜情婦跑到紐西蘭的程三昌,出逃前官銜是河南豫港公司董事長(曾任漯河市市委書記);另一個是前不久出走美國的河南省煙草專賣局局長蔣基芳。
  筆者還從貴州省有關部門獲悉,原貴州省交通廳廳長、省高速公路開發總公司董事長、盧萬里,因涉嫌將大量公路工程私下交授其親屬開辦的「空殼公司」承建,從中非法套取巨額工程款而逃亡海外。
  更有「聰明者」利用關係在海外開設辦事處或分公司,而當事人長期游移於境內外之間,一旦東窗事發,便不再回國。例如前面提到過的:去年五月,身為河南省政府設在香港「窗口公司」河南豫港公司董事長程三昌從香港不辭而別,攜巨款和情婦逃到紐西蘭定居,便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如果對這些外逃的貪官污吏稍加分析便可知道貪官外逃的去向大致有四類:一是涉案金額相對小、身份級別相對低的人,他們大多就近逃到中國周邊國家,如泰國、緬甸、馬來西亞、蒙古和俄羅斯等;二是案值大、身份高的則大多逃往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和荷蘭等國家;三是一些直接弄不到去西方大國證件的貪官,索性先龜縮在非洲、拉美、東歐不起眼的、法制不太健全的小國,作為暫時的跳板,伺機過渡,再逃往他國;四是還有相當多的外逃者通過中國香港中轉,利用香港世界航空中心的區位以及港民前往原英聯邦所屬國家可以實行「落地簽證」的便利,再逃到其他國家。
  而從國際刑組織抓捕時反饋的資訊來看,有一部分貪官逃到海外后,拿著人民的血汗錢一擲千金,堂而皇之地過起世外桃源般的富庶生活。
  目前,中國已與四十個國家簽訂了五十六個司法協助、引渡和移管被判入條約,為共同打擊犯罪分子奠定了基礎。據中國媒體公開報道,從一九九三年起,通過國際刑警組織和雙邊警務合作,中國警方先後從國外押解、遣返犯罪嫌疑人二百一十多人。而據《人民日報》2003年4月18日載文報道:自今年嚴打鬥爭開展以來,載至去年12月底,全國公安機關共將五千多名在逃的重大經濟犯罪嫌疑人緝捕歸案,其中從境外捕獲91人。同時,在嚴打過程中,各級公安機關積極開展偵查破案工作,載至去年12月底,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各類經濟犯罪案件12萬7千多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1萬7千多人,挽回經濟損失368億元。
  誠然,所抓獲的貪官,特別是從境外緝捕歸案的不過是隱蔽深深的龐大貪官隊伍中「倒霉」的極少數。無疑,反腐工作形勢仍然嚴峻。而「海外追逃」,更是任重而道遠。
  但是,既然喪鐘已經敲響,無網恢恢,疏而不漏——那些貪官者、行賄受賄者、違法亂紀者等等,特別是那些「海外撒野者」的末日也就不遠了。
  人們拭目以待!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18:5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