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應試教育為何死結難解?

作者:allenjsau  於 2008-3-11 20:4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2008年01月15日 來源:新華網浙江頻道

  記者 張樂  

  一場匯聚全球最頂尖數學家的大會已然在杭州結束,可一場由他們引發的關於中國應試教育的話題卻餘音纏繞。什麼才是應試教育的罪魁禍首?如何破解應試教育的難題?抨擊的同時,數學家們的理性思考和全球化視角,再度引發了國人的深思。

  

  中國基礎教育誤入歧途?

  中國的基礎教育已步入應試教育的歧途,這似乎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普遍共識。歸納題型和填鴨式的教育,是應試的最有效方法,但同時卻讓學習的過程變得了無生趣。

  中國數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張英伯教授說,教案和教師教育方式的刻板僵化,正成為中國基礎教育的通病。張英伯說,自己接觸中學數學教學多年,卻只聽到兩位老師敢宣稱自己在授課時「只教基本概念和方法,不歸納題型」。而「膽敢」這樣說的兩位老師都是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有著很高的教學水平。即便如此,其中一位老師還是很遺憾地陳述了這樣一件事:一位高三學生非常無奈地對她說,老師,我們非常喜歡聽您上的課,可是我們要應對高考,所以我只能選擇去B班聽課。而B班的數學老師,恰恰是一位剛剛從外校調入的、有豐富的高考應試經驗的老師。

  

  衢州華茂外國語學校的學生朱匡正也抱怨:「每次上課,數學老師恨不得把所有的解題方法都列在黑板上。」他說,老師這樣做固然是希望他們多掌握一些知識,可是這樣的「填鴨式學習」,卻遏制了學生的創新習慣,時間長了許多同學都變得不願意自己思考問題了。

  今年初二的朱匡正對數學有著濃厚興趣,也是班裡數學最好的學生。他說,僅僅有一次,他因為考試中看錯了題,100分變成了98分。「你一定要把考試考好!」老師語重心長的一句話讓14歲的他至今難以理解:老師們為何這樣重視考試的成績?

  「中國的國情可能與西方國家有較大的不同」,作為中學數學課程標準的修改者和制定者,張英伯說,在中國,課標是衡量教育水平的唯一標準,因為我們的高考是統一進行的,而在西方,課標僅僅是學生掌握知識的最低標準,學校的課程可以超越這一標準,還可以有各種精英中學。她說,評價體系的不同,導致中國將高考成績和升學率作為評價學校和教師是否優秀的惟一標準。一些地方,高考成績同時還和老師的獎金掛鉤,並幾乎成為中學老師評級的惟一標準。

  
  分身乏術 李華 繪 (資料圖片)

  事實上,對考試的重視,在以中國內地為代表的華人社會裡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台灣大學數學系教授林長壽說,台灣的數學教學也曾遭遇同樣問題。1993年之前,數學教育採用傳統的教材以及教法。這導致至少40%的學生在小學6年級畢業前,已經完全放棄學習數學。在檢討這些問題時,數學教育專家均歸咎於傳統的數學教育是「填鴨式」的教學,認為數學中的計算規則是「成人世界」的規律,這些規則的學習屬於強迫性學習,並非是兒童依據自己本身想法建構出來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4: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