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太陽報》
古呂/正在香港熱播的電視專題片《台海和平與戰爭》,提到國共的恩恩怨怨以及兩岸分治的許多事實,為審視和預測台海形勢提供可貴的歷史資料。值得一提的是海南島戰役。有消息指,軍方少壯派向胡錦濤等中央軍委成員請戰,講得最多的是海南島戰役。
少壯派指戰機稍縱即逝
一九四九年十月,解放軍攻佔廈門后不久發動金門戰役,因對海戰規律不了解,派出第一波攻擊后,第二波因海水退潮無法支持,結果三個團共九千人被國民黨軍隊的胡璉部全殲。毛澤東稱此為解放戰爭以來最大敗仗,同時暫緩了攻打海南島和台灣島的部署。然而,四野十二兵團副司令員兼四十軍軍長韓先楚不將中央命令向下傳達,反而更積極備戰。之後,他上書中央,指錯過了四月瓊州海峽的季風,攻島將要推遲一年。結果,韓先楚的四十軍和李作鵬的四十三軍,於一九五○ 年四月中,以木船打軍艦,突破國民黨軍隊薛岳的「伯陵」防線,攻佔海南島。
過了兩個月,即一九五○年六月,美國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朝鮮戰爭隨後爆發。一九五○年十月,中國志願軍入朝作戰,也就是說,如果不是韓先楚積極求戰,海南島也許是第二個台灣。
韓先楚經此一役后威名大振,被毛澤東長期放在福建前線,與國民黨軍隊對峙。韓先楚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過身了,但是,他和海南島戰役,是目前中共軍方談論得最多的戰例。少壯派要說明的一個重點是,戰機稍縱即逝,不抓住戰機,是歷史犯罪。
從一九四九年至今,中共軍方認為攻打台灣曾經有過一次機會,那就是一九七五年美軍撤離越戰戰場。那時,是冷戰時代一次東風壓倒西風的歷史機遇,美軍從亞洲被迫戰略撤退,基本上無暇無力顧及台灣。但是,中國大陸本身也在搞「文化大革命」,軍隊變成了「文化軍」,而毛澤東也年邁體衰,放過了這次機會。
胡更重視中國崛起機遇
時至今日,軍方的少壯派認為機會比上一次更好,美國的主要戰場還是在伊拉克,主要對手是阿拉伯世界,美國經濟也正步入衰退;台灣島內則是內鬥內傷,八年來經濟沉淪,軍隊戰鬥力也是削減,軍人不知為誰而戰,而我方反台獨師出有名……
但是,胡總日前在兩會的「大團結」講話,對內而言,就是壓住這股情緒。有人說,胡總更重視的是「中國崛起」的歷史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