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711012, 轉自AuSteps.com
來到墨爾本3個月, 正式開始找工1個半月之後, 發了近120份申請, 我終於找到的一個permanent的專業工作. 這也讓我和老婆能真正在澳洲安頓下來.
我們是6月底到的墨爾本, 從盛夏的北京來到冬天的墨爾本, 一下子還真不適應, 落腳的朋友家的heating壞了, 把我們凍的夠嗆. 朋友家在Dandenong, 交通不便, 所以就要儘快找房子, 這又需要買車. 買了箇舊lancer, 之後我們就開始找房子, 聽朋友說IT的工作還是城裡多. 我就打算在東區和東南區的1,2交界處找. 這樣最方便. 還算幸運, 我們申請的第一套房子就批准了. 8月我們從Dandenong搬到了Chadstone. 寬頻等了快2周才接通. 8月中, 我開始正式找工.
我是2001年申請的PR, 那時候就上過seek. 對澳洲IT市場有一點了解. 來之前, 看了在網上看了很多新移民找工的經歷, 對找專業工的難度也有了解, 也做好實在不行就去做labor的思想準備. 7月的時候, 朋友時不時的說, 現在IT形勢不錯, 你要快點找, 不然畢業的新生一出來就不好找了. 我7月中的時候, 只是簡單的修改了一下國內用的簡歷(我的簡歷一直是用英文的, 在國內沒用過中文的), 在seek上面隨便發了幾個. 當天就收到了中介的拒絕信. 看來不認真準備是不行的.
8月的時候, 聽朋友說, Oakleigh的YES(找工中介)有免費的顧問服務, 我就去約了YES的顧問. 之前, 我去Centrelink, Centrelink連job seeker number都不給我. 見顧問之前, 我把我的簡歷參照seek和網上的一些例子, 又修改了一下. 顧問是個洋人老太太, 她對我的簡歷沒太多的改動, 就是改了一點拼寫和單複數, 幫我create了job seeker number, 把我的簡歷放在了jobseeker網站上. 政府的這個網站, 主要是幫助那些領失業救濟的人的, 對新的技術移民沒什麼太多幫助. 我也沒在上面發過申請. 在YES, 就是可以免費用那裡的internet和列印等設備. 在我家寬頻沒好的時候, 我天天去圖書館和YES. Monash city的圖書館比White house的圖書館好多了, 上網不收錢. White house的圖書館上網只能普通瀏覽, 發郵件就要錢了. 另外對我找工有很大幫助的是一本叫"ACE, IT interview"的書, 美國的, Monash city的圖書館有. 裡面的例子對我如何寫cover letter和簡歷很有啟發和幫助.
我是學軟體的, 12年的工作經歷, 多年在全球大的外企工作, 一直做的是資料庫應用方面的東西, ERP, e-commerce都有經歷. 但我最近幾年, 和技術有點脫離了. 我的缺點是面比較廣, 但不夠深度, 我也沒什麼證書, 不如做網路和系統管理的好找. 所以在找工的初期, 我的定位有不少問題. 開始我想找business analyst, 或system analyst, 也發了不少SAP顧問的申請. 雖然在我簡歷發出一個小時, 就收到了中介的電話, 很興奮. 但我後來我才意識到這些工作對我來說, 難度很大.
在申請工作的前幾周, 幾乎每周都會見幾個中介, 但其中有2個說將我的簡歷發給了僱主, 一個還通過郵件做了reference check. 但最後, 都說僱主那關沒過. 其他的中介, 在電話裡面說對我的申請感興趣, 但一見面就說我不行. 這讓我比較受打擊. 雖然有的中介比較好, 提供一些建議, 比如如何改簡歷, 如何定位目標職位什麼的.
就在這個時候, 我在Oakleigh, 發現一個很好的機構, 為新來的技術移民提供免費服務. 地點在3/24 Chester Street, Oakleigh. 門口的牌子是Job Future. 這個機構是Migrant Resource Centre下屬的. 我去的時候晚了, 一個5天的專門教如何寫簡歷和面試的課程, 我只參加了3天. 但我覺得收穫很大. 而且這的顧問還提供一對一的, 顧問服務, 幫你改簡歷. 顧問是原來在中介干過的, 他說他那時候一天看幾百個簡歷, 很多簡歷30秒就會被斃了. 所以如果申請中介的工作, 簡歷的第一頁最重要, cover letter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他說他只看篩選過的簡歷的cover letter. 另外他說, 最好找到你申請工作的job descrīption, 然後按照裡面的要求, 來寫你的Responsibilities和Achievement. 我感覺這點非常有用.
在這個課程之後, 我才體會到如何寫簡歷, 和如何定位自己的申請目標. 我之後發了不少programmer的申請. 申請也越來越有目的, 得到的反饋也越來越多. 我的體會是僱主找的是最適合空缺職位的人的, 不是最強的人的. 而且最好直接申請僱主的的招聘. 我在上班之前, 參加了5次僱主面試, 只要一次是中介安排的. 其中3個沒成功, 一個我主動退出了. 上班之後, 還不斷受到電話, 我都拒絕了. 其中M大學的一個職位我進了short list, 邀請我去面試. 我猶豫了一周, 還是放棄了. 這樣的機構處理申請真的很慢, 我接到電話, 離我申請, 已經3周了. 如果早接到的話, 我可能會重新考慮.
目前我的這個工作, 是周二面試, 周五給offer的, 很快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要下周一就上班的. 這也是我最大優勢. 僱主也沒問我什麼非常特別的技術問題, 也沒做reference check. 運氣確實是找工中非常重要的.
在這裡特別感謝在足跡上給過我指點, 和發過找工經歷的各位朋友. 這些給我很多信心和有用的信息. 現在IT形式不錯, 只要有一定的技術, 英文不要太爛, 努力發申請. 一定會有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