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林毅夫在談到中國發展經驗輸出問題上說:「就中國經驗來講,中國最值得推廣和借鑒的就是『務實主義』,也就是『摸著石頭過河』。」(2月13日《第一財經日報》)
近段時間,「林毅夫」成了中國媒體里出現頻率很高的名字。2月4日,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正式任命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為
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他是首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首席經濟學家,也是經濟發展領域尤其是農業方面的專家,根據世行的聲明,世行是經過全球範圍內挑選后決定任命林毅夫擔任此要職的。這是對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成就的肯定。
眾所周知,「摸著石頭過河」是世紀偉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提出來的,是他眾多名言和重要思想之一。「摸著石頭過河」體現出的是對改革的探索、摸索和試驗,正像小平同志所說的:「我們現在所乾的事業是一項新事業,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干過,所以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學,我們只能在干中學,在實踐中摸索。」他說:「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在鄧小平看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既不可能在馬列主義本本上找到現成答案,也沒有任何現成的實踐經驗可以照搬照抄,所以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正是「摸著石頭過河」重要思想的指導,我們沒有走上「全盤西化」的激進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讓世界稱奇驚嘆。今天,「摸著石頭過河」體現出的務實主義、漸進式改革是很值得處於改革中的國家借鑒的。中國通過一種漸進的改革,逐步建立起一個完善的、現代的市場經濟。漸進式前進需要看清楚現實條件,把握好機遇,需要包括政府在內的社會各個層面克服困難,找到有效的措施解決問題。向前推進之後,又出現新的問題,就再根據當時的條件提出新的解決方案,一步一步邁向成功的彼岸。這是一種非常務實、實事求是的發展方式。正像林毅夫所說的:「中國的發展經驗是值得世界參考的,國際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這一點。」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世界出現無國界融合,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制度幾乎沒有。怎麼辦?只有根據國情在實踐中探索符合本國實際的體制。林毅夫教授說的好,制度的產生通常是被誘發出來的,有問題需要解決的時候就會誘發新的制度產生。最現實的問題是,被認為是市場經濟體制非常完善、制度非常健全的美國,為何不能抵禦次貸危機帶來的經濟問題呢?監管為何這樣蒼白無力呢?金融體系全球化對美國監管機構、對國際監管機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究竟以什麼方式實現至今還沒有定論。可以說,「摸著石頭過河」思想對發達國家同樣具有現實意義。也許這正是林毅夫如此崇拜「摸著石頭過河」 重要思想的原因。(余豐慧)
2008年02月15日
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