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父親就業時代"是全社會的"五味瓶"

作者:allenjsau  於 2008-2-21 14:0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2008年02月20日 09:45:45  來源:浙江在線

  

  家庭背景不同找工作冷暖不均 父親就業時代到了?

  2月18日《中國青年報》一篇《父親就業時代到來了?》的文章認為,家庭背景不同,導致子女找工作冷暖不均。父母社會地位越高,權力越大,社會關係越多,動員和利用這些資源為子女就業服務的能力越強。一位青少年研究專家指出,父親的能力決定了孩子的工作,現在不是孩子找工作,更多的是父親在找工作,「父親就業時代」到來了。

  我國數13億計的宏觀人口形勢和經濟發展水平,註定了就業壓力大將是短時間內難以根本解決的社會問題。但就業是至關重要的民生問題,所以以機會均等為主要特徵的就業公平則尤顯重要。就業公平問題解決得好,可以為宏觀就業形勢減壓,反之則為就業壓力雪上加霜,膨脹就業引起的社會壓力。「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曾經讓多少人壯志滿懷;「父親就業時代」的到來,則讓這句話反祖為「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200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顯示,有41.61%的學生認為通過家庭和個人的社會關係、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職途徑。在來自大城市的學生中,這一比例更是高達51.29%。中國社科院的數據顯示,2007年全國近500萬高校畢業生中,有100萬沒有找到工作。我們搞了這麼多點的市場經濟,居然還有一半左右的人通過「爸爸」求職,「父親就業時代」的現實語境不啻是全社會的「五味瓶」。

  「一些事沒人干,一些人沒事幹」,多數人都在追逐著相對理想的職位中翹首以盼。這種追逐與期盼,很大程度上可以還原為對就業公平的渴求。一方面體制內與體制外的職位待遇差異巨大,體制內的職位多安逸穩定,享有各種社會保障、住房公積金以及其他獎金與福利,而體制外的同樣職位在待遇上卻有天壤之別;另一方面同一體制內的職位又有優劣之分。這些在能力面前必然存在的差別,卻讓「父親們」搞得黑白顛倒,也自然導致了「子女們」的心理失衡,進一步擴展為社會的心理失衡,加劇了全社會的價值觀失衡。

  我們無法在短期內解決人口問題,卻可以在短期內使就業更加公平。從2008年 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就業服務與就業管理規定》以及其他就業法規,雖然在保障勞動者就業權方面作出了更為細緻的規定,但在任何保障就業公平特別是如何消除不公平方面,還缺乏剛性的操作要領。雖然「父親就業時代」這隻「五味瓶」里是無奈的苦楚,但我們一方面應當充分認識到,「父親就業時代」背後隱藏的是就業腐敗和用人腐敗;另一方面是市場經濟體制下就業的市場化機制緩慢滯后,致使人力資源市場不能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公平環境;從人的平等權來說,就業公平源自憲法賦予的平等權,更涉及人在社會中的生存和發展等根本人權,對於國家而言,就業公平可以促進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社會效率。基於此,我們必須用就業公平去消解全社會「無奈的苦楚」。(趙丙臣)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00:0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