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危害最大的十種疾病

作者:allenjsau  於 2008-2-20 19:3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十大疾病對南京人危害最大

  【龍虎網報道】每天早晨各報新鮮出爐,新聞鋪天蓋地;「龍虎新聞中心媒體掃描」精挑細選,為您送上每份報紙當日精華——小編遍觀今日64版的《南京晨報》,A5版一條題為《十大疾病對南京人危害最大》的報道值得向您推薦。以下就是該報記者戚在兵、華琳的報道——

  當今,哪些疾病最高發?對我們的健康帶來了什麼樣的危害?昨天,記者對省人民醫院、省中醫院、南京市鼓樓醫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和南京市第一醫院的門診和住院病人進行了盤點,結果發現,以下十大疾病對南京老百姓的健康危害最大。

  1高血壓:熬夜易患高血壓

  【典型病例】31歲的周先生在某IT公司工作,年前由於工作太忙,他連續十幾天加班到深夜,後來就出現了胸悶、心慌、頭痛、頭昏、記憶力減退等癥狀,不明原因的周先生到醫院就診,結果被醫生查出原來是患了高血壓,他的血壓已經高達170 110mmHg,而正常人的血壓應該低於140 90mmHg。由於周先生比較年輕,而且有連續加班的現象,醫生讓他住院調整、休息了幾天,血壓就自動降下來了。

  【醫院現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馮毅主任醫師表示,該科接診的高血壓病人一年比一年多,而且年輕人患病率也在增加,目前我國高血壓的發病率在12% 13%。雖然高血壓早期有頭疼、頭昏的癥狀,但是到了中晚期卻沒有什麼癥狀,所以馮毅表示,高血壓好比隱形殺手,會引發腦卒中、主動脈夾層和心梗等。

  【提醒】過多攝入鈉鹽、大量飲酒、膳食中過多脂肪的攝入,均可使血壓升高。另有研究表明有經常熬夜習慣的人易患高血壓病,甚至發生中風,而生活井然有序,平時早睡早起者患高血壓比例低。而且,馮毅表示,年輕的早期高血壓患者可以通過調整飲食、生活習慣、適當運動等讓血壓得以改善,改善不了的則要通過規則服藥治療。

  2糖尿病:後期併發症大增

  【典型病例】今年72歲的王奶奶患有糖尿病十多年,且下肢血管出現嚴重的動脈血管狹窄。因為一次不小心左腳被燙傷,導致左腳第四個腳趾壞死,因為是老糖尿病患者,多家醫院診治后建議其進行高位截肢。後來通過中大醫院介入與血管外科採用介入微創方法,應用微小球囊對下肢細小動脈進行擴張取得了成功,才保住了腿。

  【醫院現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孫子林表示,該科接診的新發糖尿病病人越來越多,而且慢性併發症病人明顯增加,該科門診病人中有60% 70%是糖尿病人,住院病人則比例更高,而該院的糖尿病足治療中心病人也日益增加,佔到住院病人的20% 25%。孫子林表示,這些都說明糖尿病的流行趨勢沒有得到很好控制。

  【專家提醒】預防糖尿病切忌暴飲暴食,少吃高脂肪的油膩食品和快餐食品,多吃含纖維質的蔬果。其次多運動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預防手段。適當的運動有助於促進心肺功能,減少因為糖尿病而引發的心血管疾病等,從而使患2型糖尿病的危險大大降低。除此以外,保持愉快的心情也很重要。因為人的情緒和血糖高低直接相關,如果老是大悲大喜,體內就會釋放過多的升糖激素,不但容易誘發糖尿病,還會使血糖難以控制。

  3頸椎病:發病呈年輕化

  【典型病例】參加工作3年多的王小姐在單位負責文案工作,長期對著電腦讓她越發感覺到頸椎吃不消。最近,王小姐的頸椎病越來越重,上半天班就感覺到頸椎連帶後腦勺脹得厲害,發展到最後兩邊太陽穴都疼得像要爆炸。由於頸椎不好,王小姐的睡眠質量也大受影響,根本就沒法躺著好好睡。

  【醫院現象】江蘇省中醫院針灸康復科孫建華副主任醫師告訴記者,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發病率非常高,並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該科病人中有1/4左右都是頸椎病患者。長時間用電腦、看電視,尤其是躺著看書、看電視,對頸椎影響比較大。該病主要的臨床癥狀有頭、頸、臂、手及前胸等部位的疼痛,並可有進行性肢體感覺及運動障礙,重者可致肢體軟弱無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癱瘓,累及椎動脈及交感神經則可出現頭暈、心慌、心跳加速等相應的臨床表現。

  【專家提醒】頸椎病患者除了及時適當的治療,平時還需注意頸椎保健,才能避免病情的複發。主要包括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習慣;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及早、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長期伏案工作者,應定時改變頭部體位,按時做頸肩部肌肉的鍛煉;注意端正頭、頸、肩、背的姿勢,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4冠心病:患者越來越年輕

  【典型病例】去年11月,一位年僅26歲的小夥子在路上走著,突然感到胸口疼痛,跌倒在地,被送往第一醫院救治。檢查結果讓專家怎麼也不敢相信:眼前的年輕人竟然患上了冠心病,而在以前,這個疾病是五六十歲人的專利。

  第一醫院心內科副主任葉飛介紹,其實也不難理解,這個年輕人典型的肥胖,1.7米的身高,體重卻達到了175斤。不僅不喜歡鍛煉,每天還要抽一包煙,和朋友在一起時喝喝酒。患上了冠心病自己也不知道。幸虧送醫院及時,否則,病情更加嚴重。

  【醫院現象】據葉主任介紹,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生活壓力加大,冠心病發病率每年都在遞增。2006年,做介入手術的未滿980 例,去年已超過了1110例,並且呈現出兩頭化傾向(年輕化和老齡化)。以前一半發病年齡在60歲左右,現在已經提前到了40歲,最年輕的只有26歲。

  【專家提醒】葉主任提醒,冠心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病。除了年齡和遺傳因素外,影響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大多都是可以改變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要將血壓、血糖控制在合理範圍內。血脂異常與飲食有關,所以要少吃動物性脂肪,同時要戒煙,加強鍛煉,控制體重,平和心態,疏導不良情緒。

  5腫瘤:早期發現難度增加

  【典型病例】39歲的陳先生是南京某職業學校的老師,他身體一向很好,而且生活很有規律,也沒有抽煙等不良嗜好。但是,前段時間,陳先生因為出現胸悶、咳嗽等癥狀到醫院拍胸片,結果卻被醫生懷疑為肺癌,經過進一步檢查,最終被確診為晚期肺癌,而且肺上有多個腫塊,還有腦轉移。

  【醫院現象】江蘇省人民醫院腫瘤科副主任劉平主任醫師告訴記者,該科2007年收治的腫瘤病人比2006年增加了20%,其中肺癌、腸癌和胃癌佔了絕大部分,肺癌患者有1/3左右,腸癌和胃癌患者有1/2左右。而且,劉平表示,與以往相比,肺癌早期發現的難度大大增加,因為以前以鱗癌多見,現在卻以腺癌多見,而腺癌長在肺部周圍,一旦發現多已到了中晚期。

  【專家提醒】對於腫瘤來說,劉平表示,早期發現至關重要,所以45歲以上人群應該每年進行一次健康體檢,平時自我感覺身體很好的人也不要麻痹。另外,劉平表示,不抽煙、遠離吸煙環境可以減少肺癌的發生;有慢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者及時治療可以避免惡化;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可以預防腸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1: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