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走路快的人更長壽

作者:allenjsau  於 2007-12-16 19:1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
走路快的人更長壽
心臟、肌肉、骨骼等各方面機能都比常人強


             《生命時報》 ( 2007-11-27 第01版 )        

  壽命是能「走」出來的。據美國《紐約時報》11月20日報道,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用了約10年時間,在觀察了近500名老年人後發現,走路快的老人比走路慢的老人死亡率更低。

  數據顯示,走路慢的人中有77%死亡,中速的人中50%死亡,而走路速度快的人中,只有27%的人死亡。研究人員稱,該調查揭示出行走速度是壽命長短的 「預警器」,即使在身體健康的人身上同樣適用。這一研究在美國老年學會會議上提出,發表於《美國老年學會》雜誌11月刊的相關研究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原因可能有兩個,」此項研究的作者之一,來自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斯蒂芬妮·A·史圖登斯基博士說,「一是對走路快的人來說,走路本身就是很好的鍛煉;二是這些人體質一直比較好,所以走路時健步如飛。」

  無獨有偶,日本學者在探索長壽奧秘時,也發現壽星有長期快步走的習慣。用較快的速度走路,對促進心血管系統的活力、提高呼吸肌功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避免高血壓的發生都有良好作用。對此,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教授陸一帆認為,走路速度和身體機能是相輔相成的。一般來說,走得快的人,心臟、肌肉、骨骼等各方面機能都比常人強,平衡能力、協調能力也比較好,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對意外事故的防範能力自然更佳;反過來說,長期有規律地快走,也能提高人體各方面生理機能,如減緩老年人的血管老化,讓他們顯得更年輕。

  陸一帆表示,對年輕人來說,一般7—10分鐘走1公里,步幅在0.75米左右;但到了四五十歲,走1公里大概就需要10分鐘以上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頻率會逐步下降,步幅也會變小。他提醒,老年人儘管步履蹣跚,但還應盡量把步子放快一點。日本東京保健體育教授波多野則建議,快速步行時間一般要持續半小時左右,速度以每分鐘120步左右為宜。步行時,身體要略向前傾斜,雙臂自然下垂,協調地前後擺動於身體兩側。全身著力於腳掌前部,步態要均勻、沉穩而有節奏。走到微微出汗即可。

  需要提醒的是,進行快速步行鍛煉時,應根據自身情況,量力而行。如體質較好的人可在步行中結合慢跑;而體弱者則應循序漸進地由慢速逐漸加快,距離由短到長。▲

  (田 野)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08: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