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銳民(香港特派員)
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一聲令下,香港特區政府果然加速修訂「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將年齡限制放寬至50歲以上;原來的最少五年工作經驗,將下降至兩年;也會按申請人懂得的語言,逐項加分。
香港署理入境處長白韞六坦言,放寬計劃是為了有利香港在全球搶人才,預計明年初將公布整個計劃的檢討報告,希望儘快可以向外界公布及宣傳。
上月底香港特首曾蔭權到北京述職時,剛出訪新加坡的溫家寶,突然向曾蔭權提出,可向新加坡學習四個方面,包括創新、知識、人才和環境。
曾蔭權事後向記者表示:「多謝總理對香港的關注,經常關心香港,他提出的意見我完全認同,值得我們深思。」據悉,港府內部檢討后認為,四項之中以「輸入人才」可以馬上做。
其後港府多名高官在出席公開場合時,紛紛透露正加速開展有關檢討工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出席Wharton Club午宴時稱,正嘗試吸引更多有才幹人士到香港。
他說,其中一項措施是放寬「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準則,也開放專上教育院校給更多非本地學生,並讓他們完成學業后更易留港工作。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在出席香港專業促進會午宴致辭時指出,要維持香港金融業在區內的領先地位,擁有足夠的人才是關鍵因素。
他強調,除了致力培訓本地人才外,港府也積極吸引中國及海外的優秀人才到香港發展,將主動爭取更多世界各地的人才,並繼續致力發展香港成為匯聚人才的國際大都會。
保安局局長李少光在出訪俄羅斯時,向商界人士介紹,回歸以來,香港有超過20萬名優秀人才和專業人士,透過不同的輸入人才計劃到香港工作和定居。
學者指出,香港與新加坡各有強項與弱點,彼此的背景也不一樣,不一定可以互相照搬對方的方法,但人才是地方發展最重要的資源與成敗因素,須竭盡所能地爭取人才流入。
問題是,不是香港吸引不到人才,而是香港特區政府對人才的定義要求太嚴,結果沒有人申請,以致每年名額有1000個的「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一年收到的申請書只有數百份。
據香港媒體早前引述入境處官員稱,該處曾拒絕一名採油博士的申請,因為擔心該名博士到香港后找不到生意,有關做法受到輿論非議。
香港入境處昨日透露,新的「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申請人可於網上上載相片申請,但取證時必須親身領取,防止有人在網上遞交虛假申請。
從去年6月至上月底,入境處共接獲過千宗的申請,已批出332個。入境處預計,新修訂建議可以在本月底至明年初,提交行政會議討論,最快明年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