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核擴散,將世界帶向何處?

作者:長白山  於 2013-4-18 03:4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沈丁立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朝鮮進行了第三輪核試驗后,引得美韓強硬回應,聯合軍演如火如荼,聯合國更為嚴厲的制裁接踵而至,風波一直持續至今。圍繞朝鮮核問題,朝鮮半島上似乎面臨新一輪危機。

需要認真思索的是,所謂的朝核危機是否為偽命題?我的回答:既「是」又「不是」。一方面人們可以看到,朝核問題在持續升溫,相關各方多年來也一直在努力尋找解困之道,但到目前為止人們仍看不到解決的前景。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考慮,事態不斷進展未必不是通向新的安全格局的路徑。

核擴散問題上的美國現實主義邏輯

朝核問題持續發展的可能結果是:美國總統奧巴馬第二任期的末年或者是其繼任者上任后的前兩年將最終接受朝核發展不可逆轉的現狀——即在事實上承認朝鮮擁有核武器,儘管在口頭上仍可能不予接受。此後就同朝鮮相商事實上擁有核武器后應該遵守的規矩。這一判斷可以用核擴散的歷史經驗來說明。

中國成功核爆炸是在1964年,美國直到今天也沒有正面接受中國擁有核武器的事實。但是,這並沒有阻礙尼克松總統1972年訪華。美國在客觀上還歡迎了中國於1991年作為核武器成員國加入了《核不擴散條約》。美國可以反對,但它沒有反對。美國覺得反對中國作為一個事實上的核武器國家將無濟於事。相反,將中國列為被國際條約所接受的核武器國家,還可以拉攏中國,讓中國配合其不擴散核武器的政策。中美因此在中國核武器合法性的重大問題上達成了妥協。

美國對中國是這樣,對盟友以色列擁有核武器也曾反感並予制裁,但是制裁不久就撤消。美國的態度是,以方需藉助核武器自衛,對此充分理解;但是以色列不能承認擁有核武器。假若承認,對美國領導的國際社會防止核擴散的努力不啻是嚴重損害。在以色列「掩耳盜鈴」的作態配合下,美國放棄了對以色列的制裁

又如印度。印度1974年進行了「和平利用核能」的核試后,美國在次年組織了「核供應國集團」,要求成員國不同《核不擴散條約》的非成員國開展民用核能合作,其目的就是針對印度,美國因此遏制了印度發展核能長達30多年。但即使被美國霸權的技術壟斷所限制,印度仍靠自主研發獲得了核武器。由此可見,核擴散很難防範,尤其是對於印巴這樣有著龐大自然稟賦,並都產生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國家來說。美國既然控制不住印度發展核武器,在1998年印度試驗核武器十年後,也就是到2008年徹底廢除了因印度發展核武器而實施的核技術制裁,即事實上認可了印度的核武力。

美國對印度發展核武器採取的是現實主義的邏輯。圖為1998年5月17日印度政府提供的地下核試驗后的現場圖片

美國對印度發展核武器採取的是現實主義的邏輯。圖為1998年5月17日印度政府提供的地下核試驗后的現場圖片

再看美國對於巴基斯坦核問題的態度。巴基斯坦曾是美國眼中的軍人獨裁國家,因發展核武器而獲美國制裁。但巴基斯坦1998年核試爆后,美國在對巴基斯坦實施新制裁後過了不多時間,就因「9•11」事件放棄這種制裁,並將巴基斯坦升級為非北約盟國。當然前提是巴基斯坦要配合美軍進駐,支持美國對阿富汗採取軍事行動。在美國44個盟國中,巴基斯坦取得了相當於日本、韓國等國的地位,而印度還沒有資格。

由此可見,在核擴散問題上,美國的邏輯是:盟國最好不要有核武器,由它提供核保護;有了核武器則有可能被制裁,但也就是浮雲掠過。對手也最好不要有核武器,有了必將制裁。但要是制裁無效,美國還得面對現實,爭取對手,加以利用。這種功利態度自然損害美國將防擴散作為原則的成效,其結果必然是將防擴散當作國家安全的工具而非原則。長期以來,美國一貫奉行這種現實主義邏輯。朝核問題的最終解決,也必將遵循這一邏輯。

核擴散源自國際秩序不公平

朝核「危機」背後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國的全球霸權。冷戰後美國一枝獨大,成為世界唯一警察,這對不願被納入其主導的國際秩序的國家形成重大安全壓力。朝鮮、伊朗等國發展核能力,是其解決自身安全關切的直接反應。

在核擴散問題上,美國既是防止核擴散的主導者,又是激發核擴散的動力源。美國雙重角色和由此所導致的雙重邏輯,使得世界對核擴散的干預也只能是進行有限的管控,要完全阻止核擴散是不可能的。

美國最近十年的防擴散行為產生了十分複雜的後果。它在客觀上達成兩項「積極」後果,但卻引發兩項更為消極的後果。十年前美軍攻入伊拉克,伊拉克因此失去恢複核武器的可能,但美國先發制人造成十多萬伊拉克人的死亡,美國卻沒有任何道歉和賠償。作為伊戰後果,利比亞主動終止其秘密發展核武器計劃,但在美歐武力干涉下政權難保。伊拉克和利比亞完全放棄或失去秘密核武器計劃,有利於地區性防擴散,但這兩個政權被外來干涉所顛覆,無疑刺激了朝鮮和伊朗。因此,如果不檢討美國的霸權侵略,不予朝鮮和伊朗等國拒絕屈從西方不當壓力的安全保障,這樣的防核擴散機制至多是「治標不治本」。

中國在解決朝核「危機」中地位難堪。一方面,中朝有著傳統邦誼和盟約關係,只要中朝互助條約繼續有效,這兩個國家就相互承擔盟國義務;另一方面,中國的希望在於同世界接軌、融入國際體系,包括防核擴散國際體系,因此在朝鮮堅持發展核武器的背景下,兩國相互照顧對方核心利益的盟約基礎就受到很大侵蝕。於是,關於朝核的六方會談呈現了這種局面:六國中核大國有中俄美三個,其他兩國韓日受美國核保護,唯有朝鮮與核無關,而且被要求繼續與核絕緣。在朝鮮缺乏來自外部的安全保障背景下,朝鮮試圖發展核力量,恰恰是它尋求地區平衡得以恢復的手段,而且根據上述分析,美國最終會接受一個它無法駕馭的有核的朝鮮。

當地時間3月7日,朝鮮舉行萬人軍民大會,聲稱要維護先發制人進行核打擊的權利

當地時間3月7日,朝鮮舉行萬人軍民大會,聲稱要維護先發制人進行核打擊的權利

美國把中國視作霸權挑戰者,由此儘管中國推動地區防擴散,美國仍難信任中國,所以它之前對印度「放水」,利用印度核力量牽制中國。今天中美合作壓制朝鮮發展核武,令朝鮮國家安全利益受挫,但我們要考慮到依據上述美國的現實主義邏輯,待朝鮮核武器開發成熟,美國將十分可能予以變相承認,那時的朝核問題也就不再繼續成為問題,屆時中國將獨自面對美朝媾和的戰略難堪,此情形如同本世紀之初的美印媾和對中國提出的挑戰。

世界復衡與核擴散消融

冷戰期間,美蘇之間有著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識形態,各自擁有相互對立的龐大軍事陣營。因為美蘇都害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造成共同毀滅,因此給予各自盟國安全保護,於是抑制了許多地區衝突。在冷戰的長時期內,美蘇雙方的核力量達成了一定的平衡。

冷戰後的世界,蘇聯解體,美國獨霸,實際上造成了世界格局的失衡。在當今世界,許多國家對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國唯我獨尊並不滿意,但由於缺乏替代保護者的存在,只好各尋自保。發展非常規武器,就是它們尋求自衛、謀求自身政治訴求的極端手段。最近二十年來接連不斷發生的地區性核危機,實際上是這些國家對現行國際秩序的反對。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崛起,國際社會出現了對中國改變美國獨霸的期待。由中國等新興國家協力扭轉世界格局的失衡,在將來並非沒有可能。中國目前的GDP已達美國一半以上、並超日本一半左右;中國名義軍費接近美國20%、並超日本一倍、印度二倍。中國如能維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到2020-2025年,中美經濟總量可能相齊,同時中國可超過日本3倍以上。屆時,世界可能重回兩強制衡階段。當中國具備了與美國接近的國力,中國也將有可能為世界提供更多可選擇的安全模式。

對中國來說,最具挑戰的是崛起過程的當前年代。中國經濟成長過快,可能影響生態保護與綜合平衡;中國軍費迅速增長,又對區域平衡產生壓力,恐怕難受歡迎;在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取向方面,中國三十多年來「摸著石頭過河」,還有待形成對世界具有感召的中國夢。待中國漸度難關,形成一套相對成熟、世界可選的發展與安全模式后,構建更公正與平衡的國際秩序才有可能。

未來的中國道路與美國模式並非必然對立,而是有可能相互學習和借鑒。美國模式本身也在不斷改變,在自由資本主義本色之上注入一定社會保障的國家干預,從而改善其社會的整體發展;中國的改革起步也是從學習他方的市場經濟,從而取消絕對平均,鼓勵發展效率開始的。在上述發展理念上中美沒有必然衝突,雙方對法制和公平有著共同的抽象尊重,並將按照各自國情予以實踐。

中美通過相互學習、相互包容、相互妥協,有望建立有別於冷戰格局的新型大國關係,一個多元的國際社會將更為穩定和安全。當世界格局更為平衡,國家不安與地區恐懼也將減少。基於集體安全缺失和對國際制度失信而尋求發展核武器的核擴散情形有可能得到顯著改善。在一個平衡的國際社會,在一個集體安全保障和地區安全制度較為健全的體系中,核武器對國家安全的意義將與當今有相當不同。未來世界若有核武器,可能和平;沒有核武器,也可能太平。關鍵是改善國際社會的公正與安全性,從而削弱核武器的安全作用。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12: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