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美國憲法的成功之關鍵

作者:長白山  於 2013-4-16 09:3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2評論

布魯斯·阿克曼   耶魯大學法學與政治學教授



《阿克曼文集》序言

啟蒙革命的歷史起始於美國,接著又到達法國,在而後的兩個世紀內席捲了整個世界——中國、印度和南非,都代表著在現代時期在此共同主題下晚近的重要變奏。所有這些事件都分享著兩個特徵。第一,它們都是革命——動員起來的群眾致力於打破舊秩序,並且以人民的名義去建設一個新的、更好的政體。第二,它們都是啟蒙革命——它們並沒有將自己的權威建基於人格崇拜,如希特勒的德國,或者神聖權威,如阿亞圖拉的伊朗,其基礎在於人類創造一個更為自由和公正的體制的理性力量。而這正是啟蒙主義的不朽希望。

1848年以降,這一世界革命的運動分成為兩個大陣營——一邊是馬克思主義者的;另一邊是自由民主主義者的。兩者都是啟蒙主義的孩子——他們都反對建立在傳統、宗教或殖民主義之上的政府;他們都致力於動員起群眾運動,以實現根本性的變革;而有些時候,他們也都成功地推翻了舊體制,啟動起一種革命性的政府。 

誠然,馬克思主義和自由主義在關鍵問題上存在分歧(而分歧的程度取決於作為特定革命之理論基礎的馬克思主義或自由主義的版本)。但是,分歧不應當遮蔽住他們共同的啟蒙理想——普羅大眾經由動員起來的理性行動,即可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本書作者,耶魯大學法學與政治學教授布魯斯·阿克曼

美國憲法史在這一場對話內是一種重要資源。本文集所收錄著作即將展示,現代美國政府並不是在1787年的那個「神奇時刻」一蹴而就的,其時,一小組勝利的革命者齊聚費城,以我們人民的名義提議了一部新憲法。恰恰相反,它是兩個世紀以來革命鬥爭的產物——在此過程中,每一代人都見證了新群眾運動的努力,它們改造了十八世紀的建國遺產。有時候,這些努力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政府的目標和方法;有時候,努力只能產生更為有限的調整。但是沒有這些不間斷的革命性改革的努力,美國的十八世紀憲法早就將為一系列新憲法所替代——而這正是在法國與世界許多地區發生的故事。

美國成功的關鍵在於「人性尺度上的革命」的實踐。我們可以通過兩組對比來闡釋這一概念。首先比較它和「完全革命」,完全革命的運動及其領導人追求對此前體制的所有要素的一種完全否定。而這從來都不是美國的目標。美國在十八世紀的原初革命者,雖然否定了英國的君主制和階級體制,但保留了大部分的普通法傳統。同樣,美國的後世革命者,雖然他們成功地在十九世紀的重建時期推翻了奴隸制,在二十世紀前半葉的新政時期否定了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並且隨後在民權運動中摧毀了州所維持的種族宰制體制,但他們都保留了此前憲法傳統中的許多元素。在每一次此類徹底變革中,革命領袖都將許多傳統元素編織進入他們的新美國政府系統。

其次是比較它與「常規政治」,在常規政治的過程中,政客和官僚們只不過是在做間隙性的改革,而不去追問根本性的原則。這完全不同於美國在過去兩個世紀內的偉大革命:動員起來的群眾運動以我們人民的名義要求根本性的變革。區別於常規政治的小修小補,這些運動成功地贏得了大規模的「革命性改革」——但是卻沒有否決此前時代的所有憲法成就。正是這一點使得「人性尺度上的革命」在一方面區別於「常規政治」,另一方面則區別於「完全革命」。

人性尺度上的革命,達成如此成就非常困難。如要彈壓群眾動員,繼續走在「常規政治」的道路上,這非常「容易」。與此同時,激化為一場「完全革命」,即便它可能導致蒙受嚴酷的暴力行為,這也總是有誘惑力的。但是美國歷史證明,在這兩個極端之間還存在著一種第三條道路。我的研究大部分都旨在詳細解釋,美國人是如何反覆實踐這一在人性尺度上進行革命的卓越技藝的。

一個關鍵概念是「憲法時刻」——它要持續十多年,而非數日或數月。憲法時刻的標誌是不斷升級的群眾動員,要求根本性的變革。憲法時刻起始於民眾運動的領導人控制了美國政府的某一個主要機構之時——通常是總統,但有時候也可能是國會或聯邦最高法院。一場激烈的政治對話就因此而起,對話的一方是由革命改革者所控制的政府分支,另一方則是仍由憲法保守派繼續掌控的分支。這一對抗引導改革者和保守者各自動員起本方的支持者,以期在下一次的選舉中贏得壓倒對手的勝利。有時候,保守派在選舉鬥爭中取得了勝利,由此就終結了那一時代的革命政治。但還有些時候,革命性的政黨得到選民的連續支持,在重返華盛頓時,他們就在美國政府的更多分支內掌控著更大的權力。當革命政黨贏得了一系列的選戰,最終主導了政府的全部主要分支——眾議院、參議院、總統和最高法院,一次憲法時刻即告終結。在此情形後會出現一個長的時段,美國憲法的更多的傳統元素就將被改造,使其得以容納新的革命性改革。

中國讀者還應因另外的原因而關注美國的憲政經驗。首要的是,美國革命代表著現代的第一場成功的反帝革命。雖然美國在十八世紀與英帝國的決裂在很多方面不同於中國在二十世紀反抗西方宰制和羞辱的卓絕鬥爭,但我鼓勵本文集的讀者們可以去尋找那些更為隱蔽的同構。其次,美國的經驗包含著一種持續不斷的努力,如何實現在華盛頓所制定的全國性政策和由州政府所確立的地方緊要議程之間的協調。在「中樞」和「邊緣」之間的不同關係,曾在實際中啟發著美國憲政在過去兩個世紀內的實踐,但諸如「聯邦制」之類的標籤無法替代有關於此的深層歷史理解。

對本文集的中文讀者來說,他們當然會想到更多的引人入勝的同構和分歧。我希望他們勤于思考並且精於著述。

《阿克曼文集》叢書中文版的第一本:《我們人民:奠基》已經出版

我要感謝田雷教授為組織這一翻譯工程所付出的努力。本文集可以證明,他深刻理解了那些驅使我進行憲法學研究的智識雄心。多年來的交往使得我們兩人有可能共同工作,為中國讀者提供了這套叢書。(田雷 譯)

相關閱讀

布魯斯·阿克曼,美國當代憲法學家與政治理論家,1943年出生於紐約市,先後畢業於哈佛大學(1964年)和耶魯法學院(1967年),曾任教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院、耶魯法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自1987年始擔任耶魯大學斯特林法學與政治學講座教授。阿克曼教授在政治理論、美國憲政與比較憲法領域內卓有貢獻,他的代表作品《我們人民》多卷本被認為是「過去半個世紀在整個憲法理論領域內所進行的最重要的工程」,2010他年因《美利堅共和國的衰落》的出版而入選《外交政策》評選的全球百大思想家。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翰山 2013-4-16 10:12
美國的憲法不是1787年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不斷改革的進程,通過一次次的「憲法時刻」的改革!
回復 徐福男兒 2013-4-16 12:27
「完全革命的運動及其領導人追求對此前體制的所有要素的一種完全否定。而這從來都不是美國的目標。」很遺憾,這是毛澤東的目標,而且徹底地實現了這個目標。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9:2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