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強權另起爐灶,WTO將邊緣化

作者:長白山  於 2013-4-7 13:0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回國記錄|已有1評論

扎基·拉伊迪巴  巴黎政治大學教授   羅伯特·佐利克  前世界銀行行長


幾乎所有人似乎都對美國與歐洲之間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的前景感到興奮。但別高興得太早了。追求此類協定正在侵蝕多邊主義,而多邊主義是冷戰後國際關係的基石。

原則上,隨著多極世界出現,美國不再是唯一超級大國,這應該推動貿易的「多邊主義」——即各國在追求共同目標的過程中,合作制度化了。在多邊主義下,通過世貿組織(WTO)實現自由貿易、通過世界銀行(WB)消除貧困以及通過聯合國(UN)維護國際安全的努力應得到推動。

然而,如今,現實截然不同。各國正在尋求擺脫全球協定,以便在雙邊基礎上獲得合作夥伴讓步,或者保護國家主權。

WTO有被完全扼殺的風險 新任總幹事責任重大

以WTO為例。2008年夏天,印度與美國之間就農業補貼問題產生衝突,導致無法達成一項最終妥協。這次談判原本應該終於可以為2001年在卡達發起的多哈回合談判畫上句號。自美印陷入爭吵,談判就停止了。失敗的主要責任在美國身上,因為美國認為,多邊貿易體系無法繼續提供以往的優勢。美國優先考慮的是通過增強的雙邊主義獲得進入市場的渠道。因此奧巴馬政府推動與亞洲達成《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並在近期推動與歐洲締結《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

兩項舉措的戰略目標都是為了設置更高的監管標準,遏制中國崛起。新奇的是,一直捍衛多邊主義的歐洲,現在也屈服於雙邊主義的誘惑之下,儘管歐洲完全沒有能力為其貿易政策擔負政治責任。

如果TPP和TTIP成型,它們將扼殺WTO。不管好壞,WTO都不再是談判貿易標準的場所。

如今,WTO將開始遴選新一任總幹事。新任總幹事需要拿出一個實現貿易多邊主義現代化的政策議程,以應對新的挑戰。

遴選的標準應當是,候選人是否願意推動達成國際服務貿易協議(所有願意加入該協議的國家都將獲得互惠自由化待遇)?快速發展的服務貿易等議題此前受到了擱置,原因是在世貿組織中,並非所有會員都願意承諾開放本土市場。但當世貿組織擱置討論這一議題時,談判的主場就轉移到了其他國際機構。世貿組織應當鼓勵「有積極性的會員率先施行服務貿易自由化」,其他會員則可在做好準備時再加入進來。對於努力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發展中國家而言,服務貿易正在提高生產力方面發揮愈發重要的作用。此外,其在降低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成本方面也有著越來越大的影響。

其次,候選人是否支持「零對零」諸邊貿易協定(此類協定規定所有簽約國必須在一個接一個的行業內互相取消關稅以及其他貿易壁壘)?例如,1996年達成的信息技術產品協議消除了這一行業的貿易障礙,進而引發了信息技術產品供應鏈以及國際外包業務的大繁榮。但該協議覆蓋的產品範圍需要進行更新,以跟上數字時代的腳步;另外,新版ITA還應包括服務貿易。如果世貿組織沒有為在自身框架內達成新的自由化協議創造條件,那麼這一使命以及針對新問題制定新規則的主導權轉移至其他機構手中。

世貿組織會員需要直面當前貿易政策領域的關鍵問題,即使他們對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尚未達成一致。如果世貿組織會員沒能選出一位擁有政策議程的新領導人,全球貿易外交的主場將發生轉移,其他類型的談判將填補世貿組織留下的空缺。

多邊主義正在死亡

與美國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確實會為歐洲提供實實在在的機會,但也構成兩點威脅。首先,在2014年底前達成如此複雜的協定,同時還要解決歐元區危機,時間過於倉促。其次,歐洲會落入美國的陷阱,因為美國在TPP中已經建立起了談判標準,會努力把相同的標準用在歐洲人身上,而屆時歐洲將深陷談判之中,難以有效地挑戰這些標準。

重要的是要明白,多邊貿易崩塌(如今正在我們眼皮子底下發生)遠非個案。哥本哈根會議以後的氣候變化談判一直挑戰著1997年《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所引領的多邊主義。當時的想法是在共同目標的基礎上向前推進,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如今,各國做出的氣候變化承諾僅僅建立在對本國利益的狹隘評估基礎之上。用共同承諾(而非個體利益)來塑造行為的想法如今已經死亡。

在一個多極化的世界中,不僅權力中心的數量會增加,國家利益也會增多。例如,最近在南非德班召開的氣候變化會議包括十幾個國家代表團,其中不乏發展中國家和內陸國家的代表。WTO的情況也類似。由於各種主體提出的問題多得驚人,多哈回合談判已經變得極其複雜。

各種利益的激增反映出諸多領域的國際共識遭到侵蝕,而正是這些共識在冷戰後把各國凝聚在一起。我們只需比較一下1992年裡約會議的熱情與去年「里約+20」峰會的戲劇性失敗,即可見一斑。很多發展中國家公開反對西方活動組織關於生態與氣候變化的言論。

回歸狹隘的國家利益還削弱了國際安全。自以北約(Nato)為首的武裝力量干預利比亞以來,似乎曾圍繞「保護義務」形成的國際共識分崩離析,因為很多新興國家認為這是一個陷阱,最終只會成為改朝換代的正當理由。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不願意支持代表敘利亞反對派的干預政策。在巴西的領導下,新興國家正在努力推動一項聯合國決議,打破「保護義務」原則與可能使用武力之間的關聯。他們想要一份保護國家主權不受外部力量侵犯的決議,而這一決議註定無效。

自冷戰結束以後,歐洲人一直深信,全球共識是存在的,國家主權的重要性在不斷下降。美國和新興國家的行為表明,實則不然。強權政治正在回歸。多邊主義正在死亡。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5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淡水 2013-4-9 03:26
繼續自虐。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其它[回國記錄]博文更多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21:2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