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悉尼科技大學宣布停收中醫系新生/我是最純潔的騙子

作者:fastest  於 2019-7-26 09:1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健康生活

《悉尼先驅晨報》25日稱,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日前宣布,將於2020年起停止招收中醫課程新生,引發百名師生及病人抗議。據稱,校方此舉可能是因該校科學院院長覺得西醫才是正派,中醫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偏門醫術。但校方發言人稱,中醫系與科學院的整體發展策略不符,加上財務狀況不佳,才決定停止招收學生。
什么是经络养生?经络养生的方法有哪些怎么知道体内有湿气?四个细节会告诉你

我是最純潔的騙子

2017年年初,我在鄭州一家保健品公司寫營銷軟文,首先負責的產品類型是兩款分別針對男性和女性的保健品。前者是男性健身壯陽,後者是女性美容排毒等。

寫這種軟文最重要的是真實,我假裝成「患者」,描寫自己飽受腎虛的折磨,後來「偶爾」得知了一位老中醫的微信號,經過對方的診斷後,從他那兒拿了些葯,吃了幾個療程后就生龍活虎、金槍不倒了。

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一定要寫出來老中醫的微信號,並加黑加粗,置於顯眼的位置。同時文章還會配上幾張勁爆的美女猛男圖片,來吸引人們閱讀。

所謂的老中醫,當然都是假的,他們很多都是公司剛招進來的職員,經過簡單的培訓,就能夠以老中醫或其助手的身份在微信上為患者解決煩惱。

曾經也有新來的職員質疑過這種銷售方式不合法,這些人一部分在崗前培訓中被洗腦成功,另一部分則選擇了離開。我當時已身無分文,靠螞蟻花唄和螞蟻借唄過活,因此留了下來。

公司的產品都是從武漢運過來的,名字五花八門,充斥著養身、補腎、祛斑、美容等字眼,成分大多是枸杞、山藥、牛黃、當歸等中草藥。

這份工作上手很快,我只需要編一個情節還算曲折的小故事,按照交代背景——遇到困難——痛苦掙扎——找到解決方法——將信將疑——姑且試試——效果很好——堅持服用——徹底治癒的套路,不到三個小時就可以寫出一篇情真意切,充滿著「劫後餘生」的喜悅的稿子。

那些假扮成老中醫的年輕同事們,他們也有一個逐漸熟練的過程。只是他們的工作更加規範。在為期一個月的崗前培訓中,會學到一整套銷售流程所涉及到的一切信息,包括各種話術和疾病的相關知識。


培訓結束后,每人會領到一個微信號,上面的頭像大都是一位長著鬍鬚的老人。小孫今年剛滿二十歲,出來打工已經有好幾年了,他是同批進來的新職員中上手最快的一個。他領到的微信號就是一個姓周的老人。


從領到頭銜開始,小孫就以「周醫生」的名義在網路上為病人解答疑惑,治療疾病。


做這行的關鍵是,你既要矜持又要熱情。矜持是因為你作為一個有名望的老中醫,要會擺譜兒;熱情是為了更好地招攬生意,萬一病人一生氣不看了,那就得不償失了。這其中的關鍵,就是身份:老中醫,要醫者父母心,為患者考慮。

小孫「接待」的第一個病人,是一個姓王的中年人,他是在百度貼吧上看到我們公司的廣告,按照上面提供的微信號找來的。

王先生說自己人到中年,在房事上力不從心,想向「周醫生」尋求些健康補腎的法子。

小孫向他了解詳細情況,房事難言在陌生的網路上有了很好的緩解作用。王先生飽受腎虛之苦好幾年了,中醫西醫,吃藥調養,穿特製的內褲,都沒用。

這種老油條式的客戶是很難對付的,但是小孫卻表現出極高的銷售天賦和對顧客心理的把握力度。他先是講解了中醫對於腎虛的理論解釋,而後又轉到了男人的腎健康對於家庭和事業的幫助,告訴對方男人只有房事順利才能家庭和睦,而後才能生意興隆。頗有幾分迷信色彩。

這招對王先生很管用,當小孫告訴他,我們的產品是祖傳秘方,是當年皇宮裡的不傳之術,尊貴的客人服用后,會產生強強聯合的效果。

王先生上鉤了,第一次就買了三個療程的產品,價值約三千元。

我問小孫是如何做到的,他神秘地笑了笑,說:「這個王先生是做生意的,他們這些人總是喜歡神神叨叨的東西。王先生身體不好的原因最可能是酒色過度,掏空了身體。」

王先生購買的是一款叫做「百日雄風」的藥酒,是從廠家直接發貨的,雖然外包裝盒上把療效寫的神乎其神,其實就是普通的保健品,主要成分是枸杞山藥之類具有壯陽作用的中藥,每盒的成本價不過幾十元,賣出去卻要好幾百甚至上千。

王先生服用產品后,剛開始情況有所好轉,又買了兩療程,但是很快反彈了,他在微信上質問小孫,說產品沒有效果,是騙人的。

小孫早就預料到了這種情況,他在面對暴躁的王先生時鎮定自若,然後指出了對方的問題所在,他在服用產品期間仍然頻繁飲酒熬夜。

「嗜酒傷肝傷腎,你難道不知道嗎,你為什麼一點都不知道愛惜自己的身體?這樣下去神仙也救不了你的。」

「我是生意人,難免要應酬喝酒的,難道為了看個病,事業都不要了?」王先生也不想放棄。

「你啊你,真是的。算了吧,醫者父母心,我再給你介紹一款產品,免費的,就當作贈品吧。它可以抵消酒對身體的傷害,就像醒酒藥,但是效果比那個好多了,而且沒有副作用,你每天晚上喝一袋就行了。」

就這樣,小孫向王先生推銷了七八千元的產品,在王先生第三次向他質疑產品效果時,小孫拉黑了他。

作為一名年輕人,要偽裝成一個經歷滄桑的老中醫還是很有成就感的。當你向患者侃侃而談,從患病表現、發病原理、如何治療等,就好像真的在給人看病一樣。

「可是,你要時時提醒自己,你不僅是個老中醫,還是個賣葯的老中醫,你的目的不是治病,而是賣葯。」我忍不住給得意洋洋的小孫潑了盆冷水。

「哎呀,一個意思嘛。李哥,就像你寫的軟文,我看過了,真不錯,身臨其境啊,不會是你的真實經歷吧?」小孫向來熱情似火。

「哪兒呀,瞎編的。」我嫌棄地看了小孫一眼,走開了。

寫這種擦邊球的軟文有一個很不好的感覺,作為一名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腦子裡總是想這種事情確實會讓人變得猥瑣。

搞定完王先生不久,小孫接待了一個姓韓的年輕人。小韓和小孫同歲,剛和女朋友開始同居,遇到了一些房事上的問題。

加上好友后,小韓很害羞,一直沒好意思說自己的問題。小孫也不著急,日常在朋友圈發布很多「患者」送來的好評反饋,還有錦旗禮品等。當然,這些患者,也都是公司職員假裝的。

在經過幾次試探性交談后,小韓相信了微信那頭的確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他誠實地道出了自己的問題,尋求「周醫生」的建議。

套路還是那些,無非是講些貌似高大上,其實似是而非的中醫理論,但是唬住小韓這樣的年輕人已經足夠了。

「你這種情況吧,就是丹田氣不順,供血不足,導致有心無力。你知道丹田的位置吧,就在肚擠眼下面。我會針對你的情況給你開些方子,有冬蟲夏草、鹿血鹿茸等十幾味名貴中草藥。你堅持服用兩個月,性生活恢復到25到30分鐘是沒有問題的。」

在小韓花費了四千元購買兩個療程的產品后,小孫似乎染上了好為人師的毛病,他以售後服務的名義繼續給小韓上課:除了按時吃藥外,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不要熬夜,加強鍛煉,沒事兒多出去走走,不要老是窩在家裡。

這些話就像一個愛操心的母親嘮叨給不聽話的兒子聽。小韓很受用,認為「周醫生」真是一個盡職盡責的好醫生,好人。

我問小孫為啥要多此一舉,他無所謂地笑了笑,說:「反正也沒有壞處。」

頓了頓,小孫換了副正經的口氣,說:「李哥啊,我做了這麼長時間的假醫生,覺得自己摸出些門道來了。老年人不行,可能確實是身體技能退化了;中年人不行,多半是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導致的;現在年輕人也越來越頻繁地出現這些問題,一部分是心理原因,另外也說明現代社會未老先衰的趨勢很厲害了。」

「你難道還打算當一個真醫生啊?」小孫眼神黯淡了一會兒,馬上打起精神說,「人還是要有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

小孫這個夢想很難實現了,由於「周醫生」這個名字知名度越來越大,各種扒皮貼、爆料貼也越來越多,有些患者剛一加上好友就直接問小孫是不是騙子,還拿出了截圖。

小孫把偽造好的醫師資格證截圖給對方看,對方仍然不信,要求視頻通話,小孫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還大發雷霆說對方在侮辱自己、侮辱中醫。

視頻通話是被公司明令禁止的,畢竟大家一露面,真相就一覽無餘。

隨著這種情況越來越多,「周醫生」這個名號逐漸被棄用,小孫還有些不捨得,畢竟上面還有好幾個優質客戶。

只是不久,小孫換了個「胡大夫」的馬甲,還給自己安了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名號,忽悠起人來更是得心應手。

和小孫的行事方式不同,公司里有很多中規中矩的「老醫生」。他們年紀比較大,在這一行幹了很久。

楊格是我比較熟的公司里年齡較大的同事,大家都喊他楊哥。他在網上的身份是一個專治骨質增生、風濕病等疾病的楊氏秘方的第十九代傳人。有一段時間叫楊大師,後來覺得這個稱號不莊重,改回了常見的「楊醫師」。

楊哥的微信頭像是一家中醫門診部的照片,當然是從網上下載來的。他的客戶大多是一些中老年人,年輕人很少。

有一次,楊哥問我:「小李啊,聽說現在程序員得脊椎病的很多,你有這方面的客源嗎?」

我心裡算盤,我連干這份工作都不願意讓同學知道,怎麼會主動介紹他們過來看病?敷衍著說:「我認識的程序員都是剛畢業的,還沒得病。」

「那太遺憾了,聽說程序員都年薪幾十萬。小李啊,等他們得病了,記得介紹過來啊。」

我沒有接話。

後來的確有一個程序員向他諮詢頸椎問題。兩人經過初步的交流后,對方先是要求楊哥出示醫師資格證,而後又要求視頻診斷。楊哥語氣不善,指責對方不信任自己,不是誠心來求醫的。

不料對方是有備而來,他甚至找到了楊哥微信頭像的來源,直接戳穿了他:「你的這些偽裝都是小兒科,在我們專業人士面前就是完全透明、毫無保留的。」

楊哥心中不忿,差點破口大罵,最終還是穩住心神,向對方敲下了一段話:

不再年輕的年輕人,即使你不相信我,我還是要說,你的頸椎確實有毛病。你現在就屬於拿命掙錢,很快,你就要拿錢換命了。你不會有好結果的。

敲下最後這大段話后,楊哥迅速拉黑了對方。

「楊哥,這程序員很厲害啊。」我調侃說。

「是啊,浪費感情。我將來一定要讓我兒子考大學,考重點大學,讀計算機。」楊哥語氣篤定。

高學歷的年輕人不好騙,那些上了年紀的人就不那麼幸運了。有一位姓孟的女士,四十多歲,由於一直從事體力勞動,導致腰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等毛病。

楊哥先讓孟阿姨把患病部位的照片發過去,又詳細了解了對方發病時的狀況,然後對症下藥,推薦了一款價值800元的膏藥貼,保證藥到病除。

孟阿姨將信將疑。楊哥詳細解釋了骨質增生的發病原理,然後又說自己的產品白芍、甘草、威靈仙等名貴中草藥,用獨家秘方配製而成。絕對藥到病除,否則全額退款。接著又給孟阿姨看了其他患者的聊天記錄,別人貼了他的膏藥后就徹底擺脫了骨質增生的煩惱。

孟阿姨相信了,她通過微信支付了800元,很快就收到了兩盒膏藥。

很明顯,楊哥的膏藥效果並不理想,面對孟阿姨提出的質疑,楊哥早有準備,他跳過了前兩盒膏藥沒有起作用這個問題,開始恐嚇孟阿姨,說她的病很嚴重,由於患病多年,身體里的毒素一時間無法祛除,必須堅持服藥,否則後果會非常嚴重。然後楊哥給孟阿姨發去了很多患者由於沒有得到及時治療而慘不忍睹的實例。

孟阿姨被唬住了,又購買了約兩千元的產品。

這回不等孟阿姨貼完,楊哥再次主動找到她,說為了徹底治癒孟阿姨的骨質增生頑疾,要她配合膏藥再服用一款祛毒融刺的口服中成藥,價值五千元,說是雙管齊下可是事半功倍,讓孟阿姨早日擺脫疾病的困擾。

孟阿姨有些猶豫不決,楊哥怒了,說:「我這是為你好,你這種病是慢性病,治好要花費很長時間,而且說不定會反覆。現在有了這款內服藥,和膏藥配合使用,可以大大縮短治療時間。你也不想一輩子都受到疾病的困擾吧?」

「楊醫師,你當初不是說光貼膏藥就可以了嗎?」孟阿姨提出了疑問。

「你怎麼還不明白,光貼膏藥不是慢嗎,加上這款內服藥,可以大大縮短治療時間,基本上再有一個月就可以痊癒了。這樣算起來比你再貼上幾個月的膏藥划算多了。」

「楊醫師,你當初可沒說我這個病這麼難治啊?」

「我是醫師,怎麼看病還用得著你來教?你們這些病人就是喜歡自以為是。要是什麼病都能輕易治好,還要那麼多醫生幹嘛?我話說到這兒了,你自己看著辦,我還要給其他病人看病呢。」

楊哥當然不會真的撒手不管。第二天一大早,楊哥就再次找到了孟阿姨,以「醫者父母心,不忍心看到患者遭罪」的心態,再次苦口婆心地勸說孟阿姨接受他的治療方案,甚至他還能接受給孟阿姨打折。

「楊醫師,我想了一夜,覺得您說得對,看病哪還能怕花錢呢。」孟阿姨還是投降了。

「這就對了嘛。您放心,我保證一個月內,您的病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不到一個月,孟阿姨的骨質增生沒有消失,反而是「楊醫師」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做我們這行基本屬於無基地銷售,大家都是用馬甲和客戶溝通,患者不可能找上門來。偶爾也會有工商部門的執法人員來檢查,但是都被經理打發走了。

「你們啊,就好好工作,爭取多賣葯,多拿提成。其他的事情,就交給我們了,不會有任何問題的。」經理給我們安慰加打氣道。

後來我才知道,我們公司手續齊全,在工商局也有備案,他們過來也只是例行檢查。但是我們是以保健品的名義進行業務活動的,在微信上賣葯其實是超出了業務範圍的。但是只要沒有人舉報,不驚動警方,就不會出事兒。

很少有患者在上當後會選擇報警,他們或許是怕麻煩,畢竟損失的錢也不是太多。而且即使報警了,警方也不一定會受理,因為只有一個微信號,很難追查到幕後兇手。除非是事情鬧大了,警方不得不管。

可是走的夜路多了,總會遇到鬼,尤其這個鬼還是內部的。

公司里有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姓張,也是負責文案設計的。他的母親就是微信老中醫騙局的受害者。

那天我剛到公司,就看到小張在和楊哥爭吵。小張不如楊哥口齒伶俐,急得面紅口吃,不是同事拉著早就衝上去了。

我問同事怎麼回事,對方告訴我:小張的母親也患有風濕骨病,她在朋友圈裡看到有人推薦專治風濕骨病的「楊醫師」,就加了對方的微信。

本來張母就熱衷於轉發朋友圈裡的各種養生文,遇見了所謂的專家更是深信不疑。她在「楊醫師」這兒花費了近萬元,病情不僅沒治好,反而加重了,直接進了醫院。

直到這個時候,小張才知道母親的遭遇。沒想到罪魁禍首「楊醫師」,就在自己身邊。

面對小張的指責,楊哥顯得無動於衷,說:「大家都是干這行的,你不也是在騙人嘛。再說了,作為這個行業的一份子,你居然不給父母灌輸一些防騙知識,這是你自己的問題。」

小張很惱怒,嚷嚷著:「我要報警,把你們都抓起來。」大家聽了臉色一變,這時經理走過來,喝開眾人:「都該幹嘛幹嘛去。」

不知道經理是如何調節的,楊哥給小張道了歉,公司又給小張賠了一筆錢,作為他母親的醫藥費。作為回報,小張也不再提報警的事了。第二天,小張遞交了辭呈,經過簡單的交接后,他離開了公司。

交接工作時,我問小張:「你當時真的準備報警嗎?」

小張苦笑著搖搖頭,「我也是干這行的,怎麼敢報警?我就是想嚇唬嚇唬經理,給母親討點醫藥費罷了。」

「那,阿姨現在怎麼樣了?」

小張回答說:「我媽現在已經出院了。其實我也有責任。我一直覺得她沒見識,什麼都信,整天朋友圈轉發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就把她屏蔽了。我自己的朋友圈,也設置了分組可見,她也不知道我的工作具體是幹什麼的。她不了解我,我也不懂她。」

「不管怎麼說,這一切都結束了。李哥,在這樣的環境里待的時間長了,很容易迷失自己的。」

畢竟辭職時鬧得不愉快,整個公司只有我一個人送他。

沒過幾天,有次上班時楊哥湊到我面前,說:「靠,被小張那小子耍了。騙他母親的那位『楊醫師』不是我,是另一個同名的馬甲。我查過自己的看病記錄,沒有符合他母親情況的患者。我懷疑他小子知道真相,故意鬧起來想要賠償,還真被他小子得逞了。」

「反正他已經走了,你還糾結這些幹嘛。」我淡淡地說。

「算了。經理因此扣了我幾千快錢,我得趕快把這些錢掙回來。」

一切又都恢復了正常,大家各司其職,緊張忙碌,只是不知道網路的另一頭,是怎樣的一番場景。

三個月後,我也離開了公司,另尋去處。在我離職的那個月,楊哥第一次當上了月營銷冠軍,他的照片貼到了公司的榮耀牆上。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6:1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