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國民革命軍第一師簡史

作者:國產狙擊手  於 2006-10-10 00:0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天氣: 晴朗
心情: 平靜
第一師源自黃埔軍校教導團。1924年11月20日,黃埔軍校以該校學生組成教導團,任命何應欽任團長。
1925年4月由教導4、5團編成第2師,第2師師長王懋功。歸第1軍指揮。
1926年10月將總預備隊補充師擴編為22師。

1928年7月25日國民革命軍第一師於江蘇徐州成立。以第一軍第二師、第二十二師和第三十三軍部分部隊合併縮編而成第一師,下轄3旅6團。以原第一軍團總指揮劉峙任師長。

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第一師由徐州出發,經安慶向武漢進軍。因為桂系李明瑞反對胡宗鐸、陶鈞。第一師兵不血刃而定武漢。 第四集團軍第17師改稱第1師獨立旅,旅長彭進之。

1929年6月,國民黨第一師奉命向河南進發,尋找戰機,準備消滅當時駐守河南的馮玉祥部。1929年9月第一師在河南信陽一帶又進行了一次擴編,旅轄3個團,胡宗南第2旅改為第1旅,轄1、2、3團,第3旅改為第2旅,轄4、5、6團‧。第1旅旅部撤銷,徐庭瑤升副師長。

1929年10月10日,馮玉祥部西北軍通電反蔣,第一師由許昌沿密縣向嵩山攻擊前進,一路順暢。將其擊退至潼關。

1929年12月,唐生智在鄭州反蔣,自稱「護黨救國總司令」,乘虛直撲武漢。第1師在大風雪中出發北上討唐,進攻確山。1930年1月中旬,唐生智的主力戲劇性的被倒他戈的楊虎城軍擊破。討唐戰爭結束后,第一師部隊回到漢口,隨後調往徐州九里山整訓。

1930年5月上旬,蔣桂馮閻中原大戰爆發了。5月22日,馮閻聯軍的主力開進蘭考地區布防。隴海路的野雞崗一仗,第1師代師長徐庭瑤負重傷。第一旅旅長鬍宗南升任第1師副師長、充任了代理師長的職位。李鐵軍任第一旅旅長。
7月西北軍與中央軍在歸德展開了對峙,第1師卻展現出驚人的戰鬥力, 在與孫良誠的交戰中,他們把這個馮部大將打得難以還手,以至孫良誠一聽到對面是第1師就下令撤退。
9月,第1師這一路由商邱經鹿邑、商口、郾城、密縣、許昌向新鄭進攻西北軍的第1路軍總指揮張維璽部。由於中央軍的另一個師向許昌側翼迂迴,張維璽不得不放棄許昌率領全軍退往新鄭。

1931年1月13日,胡宗南正式升任師長。中原大戰後,第1師這次在河南的時間有將近一年。

1931年7月20日,石友三起兵反張學良,第一師胡宗南部奉命由河南北進,在河北深澤、束鹿一帶將石友三軍二萬餘人包圍繳械。

1931年發生了九一八事變,蔣介石調第1師進駐鄭州警備隴海鐵路,防範日軍向華中進犯。
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 第19路軍和後來投入的由張治中率領的蔣軍嫡系第5軍正與日軍在上海激戰。第一師部隊先後進駐於南京、常州、無錫等地為後援。

1932年第一師進行了一次調整,黃傑、彭進之調任他職,袁朴繼任第二旅旅長,丁德隆繼任獨立旅旅長。

從一九三二年八月第1師也在調往安徽前線,從紅軍手中奪回了六安。紅四方面軍經人跡罕至的小道,翻越漫川關,向關中平原挺進。
第1師仍不善罷甘休,繼續在紅軍後面發足狂追,他們腳跟腳緊盯著紅軍也進入了陝西。開始了一場難分難解、輾轉曲折三千餘里的纏鬥。

1932年11月25日,第1師在陝西的鎮安、長安、鄠縣(今戶縣)交界處再次追上了紅軍的主力。在爐丹村作戰中,團長李龐在督戰時中彈陣亡。
爐丹村戰鬥之後,紅四方面軍翻過秦嶺逼近南鄭時,第1師也越過秦嶺,轉往大巴山區進入了四川境內。
四川軍閥反對中央軍入川,胡宗南停止追擊,在南鄭原地待命。

不久第1師轉向入甘。 胡宗南一到甘肅,就將主力分別屯紮與蘭州與天水一帶,以防紅軍北上。胡便加緊訓練部隊山地作戰。並大肆擴充所部。所部達四個步兵旅;共達十六、七個團部隊。第一師裝備先進,武器精良,一躍而為國民黨軍甲種師里的「佼佼者」。

1934年11月,蔣介石決定讓第1師入川,守住川北的門戶廣元、昭化,防止紅四方面軍向陝甘發展。1934年12月中,第1師獨立旅旅長丁德隆率部到廣元、昭化布防。
廣昭戰役,紅軍在與外圍的獨立旅三個團和兩個游擊支隊激戰多日之後,戰事已呈膠著狀態,再打下去只是徒增傷亡,疲憊的紅軍最終沒能如願攻下廣元城,不得已而撤退。
1935年8月底,第四十九師奉派到包座阻止紅軍紅軍越過大草地北上,紅軍對該師發動一次有計劃夜襲,首將上包座大戒寺師部,徹底襲毀。近鄰一個團亦全被衝散。此戰中第一師配合作戰的獨立旅第1團李日基營和第2團受到殲滅性打擊。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后在包座打的大勝仗,擊破了胡宗南精心布置的封鎖線,1935年10月中旬,國民黨軍在松潘高原上的圍堵部隊紛紛撤退。胡宗南率第1師回到天水整補。

1936年2月第一師副師長李鐵軍升任第九十五師師長,丁德隆為副師長。1936年3月陝北紅軍組織東進,第一師重新入陝。
1936年4月25日,胡宗南升任第1軍軍長,仍兼第1師師長職。西北補充旅、騎兵團改由第1軍直轄。
1936年6月兩廣事變發生后,湖南何鍵不穩,蔣介石命令胡宗南率第一師開赴長沙、岳陽進行監視。
1936年9月在長沙正式組建第一軍。軍轄第一師和第七十八師及西北補充旅。胡為軍長兼第一師師長,升丁德隆為第七十八師師長。


1936年9月14日剛改編完成的第一師部隊就奉命入甘,想乘紅軍立足未穩,把紅軍殲滅或趕過黃河。
1936年12月21日晨彭德懷終於指揮紅軍在抓住了戰機。丁德隆師當日孤軍突向山城堡時,遭到紅軍將近兩個軍的全力打擊。11月22日午時,紅軍集中兵力全部包圍了在山城堡的第七十八師主力,突前的第232旅廖昂部首先中伏被殲,一個旅被殲滅大半。增援之第234旅亦被紅軍阻擊部隊擊潰,全師潰散。丁德隆師迅速全線敗退萌城一帶。
在甜水堡的第一師第二旅也遭紅28軍打擊,第1旅第2團團長楊定南殉職。紅軍取得了山城堡戰役的勝利。

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后被編入「討逆軍」第二縱隊,再度入陝,駐於鳳翔。

西安事變后,胡宗南以第一師副師長李文代替了第七十八師師長丁德隆。李正先升任第一師副師長,詹忠言接任第1旅旅長。

1937年4月24日胡宗南辭兼第一師師長職,第95師師長李鐵軍改任第一師師長。

1937年5月,第一師移駐徐州、海州、連雲港等地,守備戰略要點,準備抗日戰爭。

   在凇滬抗戰時開始時,第一師於8月30日由徐州出發,東進寶山增援。
  從9月6日開始,守衛在楊行鎮西滬太公路旁的第1師就成了敵人的攻擊重點。
  楊行血戰,第一師面對裝備先進、攻勢兇猛的倭寇毫不畏懼,與倭寇在每一塊陣地反覆爭奪。 戰鬥中第一師第一旅旅長劉超寰、第一團團長王應尊負傷。第一旅副旅長兼第二團團長楊傑、第四團團長李友梅壯烈犧牲;營長以下軍官和士兵傷亡達80%
  10月6日陳行防線被倭寇突破,第8師幾乎被打光。這時還是第1師奉命支持,雖然這次胡宗南總結了經驗教訓,使得團級以上軍官傷亡下降,但是由於此次戰役比楊行血戰更殘酷,第一師還是傷亡慘重。被迫到黃渡進行第二次整補。
第一師師於揚州補充兵力后開赴浦口,繼因南京失守而開赴河南信陽休整。1938年1月開回陝西西安、鳳翔附近整補,接收新兵。

1938年5月12日李鐵軍升第1軍任軍長,副師長李正先升任第一師師長。

1938年5月中旬因日軍第十四師團土肥原部南渡黃河,越歸德趨豫東。胡宗南奉命率第17軍團(第一軍的第一師、第78師)增援鄭州。第一師奉命為總預備隊。
第一師(師直屬部隊及1個團,其餘的1個旅和1個團在鄭州、開封一帶守備)由張司茅、順河集、田寨向曲興集攻擊。28日,日軍華北方面軍向第2軍下令,加快向開封進軍。乃退守杞水、鞏縣。

1938年8月下旬,日軍第2軍從合肥分南北兩路進攻。為了守住信陽,蔣介石命令出動國民革命軍第1軍,臨時配屬第17軍團指揮的還有川軍第45軍,第一師也在第一軍的編成內參加了這場戰役。
信陽、羅山戰役,胡宗南部隊殲敵五千餘,但自身傷亡慘重,第一師損失慘重。

武漢會戰後,1938年10月第一師撤回陝西。

1939年3月根據南嶽軍事會議精神,第一師取消旅級編製,部隊改編為三團制(另有野戰補充團),序列如下:

1939年11月第一師移防潼關,依天險與日軍隔黃河對峙。

1942年10月15日,師長李正先升任第1軍副軍長,仍兼第1師師長。

1943年6月30日,第1軍副軍長兼師長李正先升任第16軍軍長,調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七分校總隊長杲春涌接任師長。

1945年3月,第一師開赴貴州赤水整訓,進行美械化換裝。4月接受中國戰區參謀長魏德邁將軍之檢閱,受到好評。

1945年7月杲春涌調任第15軍官總隊大隊長, 第1戰區炮兵指揮官黃正誠接任師長。

抗戰勝利后,第一師於1945年10月從貴州回駐陝西華縣。

1946年5月第一師整編成第一旅,旅轄兩團。

1946年9月整編第一旅沿同蒲路北進,進犯晉南。在浮山、臨汾間的陳堰村附近被第四縱隊陳賡部包圍(臨浮戰役),整編第一師第一旅全部被殲,旅長黃正誠被俘。號稱「天下第一」的胡宗南起家部隊第一師第一旅的被殲,使胡宗南傷心萬分。

1946年10月3日,第1戰區司令長官部在山西運城重新成立整編第1旅,轄兩團。旅長由整編第1師副師長許良玉兼任。

1947年3月11日,胡宗南在洛川召集作戰部隊旅長以上的軍官,開了一次軍事會議。布置進攻延安,消滅陝甘寧邊區的解放軍,摧毀中共首腦機構的任務。

1947年3月9日整編第一旅集結於宜川附近。參加進攻延安戰役。3月19日拂曉,第一旅搶先進入延安,用意在於表示它不但沒有被殲滅,而且這支曾被吹噓成「天下第一」的胡宗南的起家部隊還到「天卞第一」。

3月24日董釗率整編第一旅等五個旅兵力於由延安出發向安塞「掃蕩」,第1旅在整編第1師的左側前進。但是撲了空。
3月27日,董釗、劉戡率領第1旅等9個旅直奔延川、清澗而來。日夜兼程,走了6天,也未遇解放軍主力。
4月13日,董、劉率領9個旅又在蟠龍以西地區鋪開數十里的扇面,開始向北「大掃蕩」。但一三五旅在瓦窯堡被殲。
西北野戰兵團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指揮下,以小部兵力偽裝主力,節節抗擊胡宗南部(簡稱胡軍)兩個軍,誘其北上,5月2日,胡宗南部進佔綏德。
同日23時,西北野戰兵團對蟠龍守軍發起攻擊,守軍第167旅旅部及499團共4000餘人被全殲,旅長李昆崗被俘。

1947年7月,整編第1旅旅長許良玉辭去兼職專任整編第1師副師長,調整編第53旅旅長吳俊(湖南湘陰人,黃埔六期,曾任第8師師長)接任旅長。同時整編第1旅恢復了三團制。


1947年8月底,陳、謝兵團渡過黃河后,分兵向東西兩路發展,東面威脅洛陽,1947年11月整編第一旅回駐靈寶。
這時發生了晉冀魯豫軍區部隊二打運城的戰役。整編36師師長鍾松率領第1旅、第27旅、第28旅、第83旅等4個旅(12個團),增援運城。使二打運城又告頓挫。


1948年4月西北野戰軍兵鋒直指寶雞。胡宗南電令裴昌會部分三路馳援寶雞。解放軍攻陷重鎮寶雞后,胡宗南集中了西北國軍主力第1旅等10多個旅的兵力,向寶雞殺來。負責隴東防務的國軍整編第82師馬繼援部也奉命日夜兼程向長武等地急進,截擊西北野戰軍。  
  在國軍重兵「圍剿」之下,彭德懷等人率領西北野戰軍主力,從5月5日開始歷經屯子鎮、荔鎮、肖金鎮、三不同、東平鎮等數次苦戰。於12日轉移到老解放區馬欄、轉角、高王鎮地區,終於擺脫了國軍的追擊。  

1948年4月,整編第一旅旅長吳俊調任西安綏靖公署高級參謀,以整編第1旅副旅長周環升任旅長。


1948年9月整編第一旅恢復第一師番號,由整編第一旅旅長周環改任師長。

1949年1月,第一師師長周環因病辭職,調西安綏靖公署高參袁書田擔任師長。

   1949年2月20日西北野戰軍發動春季戰役,進攻陝中渭北及涇河、洛河地區,胡宗南指揮部隊逐步後撤,伺機反攻,第1師撤退到涇河以西地區。3月5日馬步芳派第82軍4個騎兵團加入戰鬥,胡宗南集中第1、36、65、38、69、90軍共11個師向北反攻,第1師在第1軍的編成內參加戰鬥;至3月24日,收復失地。

1949年5月,胡宗南帶著陳鞠旅的第一軍退踞漢中。

胡宗南部退踞漢中后,胡宗南派李昆崗為「西安綏署」西昌辦事處主任,第一師第二團(團長朱光祖)也從漢中空運西昌。
1949年12月27日,第一師由成都突圍至邛崍時遭中國人民解放軍重創,第一師殘部被迫投誠。

   1950年1月胡宗南決定以在西昌的第一師第二團朱光祖部為基礎,擴編為第一師,由朱光祖任師長,作為胡宗南在西昌的軍事基本力量。
  3月中旬,解放軍從金沙江渡河,攻會理、寧南兩縣甚急,該地守軍不能支持,朱光祖又率領了兩個營前往增援。29日隨羅列逃竄到西康越西縣甘相營山中,於4月1日晚上,被彝人配合解放軍將其全部消滅。


1927年底第一軍序列為:
軍長何應欽(1929年3月劉峙接任),副軍長蔣鼎文第1師,師長蔣鼎文(1928年1月升任副軍長后仍兼師長)
第2師,師長徐庭瑤
第22師,師長鬍宗南。

1928年7月25日國民革命軍第一師時成立序列如下:
師長劉峙(原第一軍團總指揮),副師長張克瑤(原第33軍軍長)
第一旅,旅長徐庭瑤(原第二師徐庭瑤部改編)
第二旅,旅長鬍宗南(原第二十二師胡宗南部改編)
第三旅,旅長張承治(原33軍張喬齡騎兵旅和劉毅部各並為1個團)

1929年9月第一師在河南信陽一帶又進行了一次擴編後序列如下:
師長劉峙,副師長徐庭瑤,參謀長劉德芳
第一旅,旅長鬍宗南
第二旅,旅長黃傑
獨立旅,旅長彭進之

1931年1月13日,胡宗南正式升任師長。第一師序列如下:
師長鬍宗南,副師長彭啟彪,參謀長鬍受謙
第1旅,旅長李鐵軍
第2旅,旅長黃傑/
獨立旅,旅長彭進之

1933年時第一師序列如下:
師長鬍宗南,副師長李鐵軍,參謀長於達
第一旅,旅長李鐵軍(兼)
第二旅,旅長袁朴/李文
獨立旅,旅長丁德隆
西北補充旅,旅長廖昂/楊得亮,副旅長劉鴻勛
騎兵團,團長許良玉
注1:1934年12月袁朴他調.李文升任第二旅旅長。
注2:1933年2月以第—師補充第一、二、三團編成西北補充旅,廖昂任旅長

1936年9月在長沙重建第一師的序列:
師長鬍宗南(第1軍軍長兼),副師長李文,參謀長於達
第1旅,旅長李正先(原第1、2團組成)
第2旅,旅長詹忠言(原第3、4團組成)

1937年4月24日第1師序列為:
師長李鐵軍,副師長李正先,參謀長詹忠言
第1旅,旅長劉超寰
第2旅,旅長嚴明

1938年5月12日第一師的序列如下:
師長李正先,副師長陳鞠旅,參謀長張仲雷
第1旅,旅長陳鞠旅(兼)
第2旅,旅長曹日暉

1946年5月第一師整編成第一旅,整編第一旅序列如下:
旅長黃正誠,副旅長楊厚采/戴濤,參謀長戴濤/李匯川
   第一團,少將團長劉玉樹
   第二團,少將團長王亞武


第一師的隸屬關係:
第1軍(1929年10月——1946年5月)
整編第1師(1946年5月——1948年9月)
第1軍(1948年9月——1949年12月)
西南軍政長官公署(1950年1月——1950年3月)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0 05: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