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國民革命軍榮譽第1師

作者:國產狙擊手  於 2006-10-9 23:5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天氣: 晴朗
心情: 平靜
一、部隊簡史:

該師於1938年2月於湖南瀏陽成立,傷愈歸隊的軍人稱為榮譽軍人,榮譽師既由榮譽軍人編成。由第92師榮譽團(4個大隊)、第190師之榮譽團一個團,湖南保安榮譽團及第50師榮譽隊改編而成。宋希濂任師長,1938年5月調第71軍軍長,林英接任,林英調補訓處處長后,師長由原第2師師長鄭洞國將軍繼任。1939年11月參加桂南戰役,取得重大勝利。後進入緬北滇西作戰。解放戰爭中在膠東和解放軍交戰,1949年1月10日,被華東野戰軍在「徐蚌會戰」中殲滅。

二、隸屬關係:

第31集團軍(1938年6月--1939年1月)
新編第11軍(1939年1月--1939年2月)
第5軍(1939年2月--1940年4月)
新編第11軍(1940年4月--1941年9月)
第8軍(1941年9月--1948年2月)
整編第8師(1948年2月--1948年9月)
第8軍(1948年9月--1949年1月)

三、歷任主官:
宋希濂(1938年2月--1938年5月)[駐湖南瀏陽]
林 英(1938年5月--1939年2月)[湖北宜昌]
鄭洞國(1939年2月--1940年4月)[湖南零陵]
舒適存(1940年4月--1940年6月)
李 彌(1940年6月--1942年5月)
汪 波(1942年5月--1945年3月)[駐雲南瀘西]
王伯勛(1945年3月--1948年7月)
周開成(1948年7月--1948年9月)
石建中(1948年9月--1948年12月)
伍子敬(1948年12月--1949年1月)


四、治軍

鄭洞國於1939年元旦前後就任新編第11軍榮譽第上師師長。去后不久,軍長徐庭瑤將軍升任集團軍總司令,杜聿明將軍繼升軍長,我乃調升為副軍長,仍兼榮1師師長。這時,軍的番號也改為第5軍。

第5軍共轄三個師。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黃埔三期畢業生);新編第22師,師長邱清泉;榮譽第1師,師長鄭洞國。此外,還有軍直屬的兩個步兵補充團、兩個戰車團和裝甲車搜索團、工兵團、汽車兵團、重炮團、輜重兵團等部隊,全軍約五萬餘人。第200師與軍部駐於廣西全州地區,新編第22師駐於湖南東安地區,榮譽第1師駐在湖南零陵地區。

鄭洞國到第五軍時,部隊正在後方抓緊訓練。徐、杜二將軍都善治軍。特別是杜氏繼任軍長后,進一步強化軍事訓練,提出「操場就是戰場」、「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等口號,要求這支新組建的部隊具有「五除」(除驕、除惰、除偽、除欲、除惡)、「三習」(習精、習誠、習勤)的朝氣,刻苦練兵。他自己也是以身作則,幾乎日日夜夜身在部隊,嚴格督促。我初到便感覺到這支軍隊確有一番不同於其他國民黨軍隊的新氣象,令人鼓舞、振奮。

榮譽師是由抗戰中傷愈官兵撥編而成的,官兵抗日意志堅決,作戰經驗豐富,勇敢善戰,是一支素質不錯的隊伍。但由於部隊老兵多,統馭起來比較麻煩,尤其是團營級軍官中,湖南籍軍官同廣東籍軍官之間也有些矛盾,經過鄂東戰役后,這支部隊殘破不堪,亟待整頓。

鄭洞國到職后,承軍長信任,即悉心策劃,銳意整頓,力圖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這支部隊訓練成為一支抗日勁旅。首先抓部隊的愛國思想教育,努力增強官兵對日寇的民族仇恨和抗敵意識,同時大力整頓軍風,嚴肅綱紀。當時本師第2團有位陳姓團長,乎素行為不甚檢點,還在軍中吸食鴉片,雖然多次勸誡而不能改正,我乃設法將其調出。對於其他不守紀律、違犯軍規的官兵,我均按規定視其錯誤嚴重程度給予相應的處罰。而對於表現出色的軍官和士兵,則及時予以獎勵。如第3團團長鄭庭笈,不僅勇猛善戰,治軍有方,而且個人操守優良,我對其信任有加,多方倚重。初時有人尚不服,私下說該團長與我同姓「鄭」,可能有親屬關係,故有意抬舉他。其實鄭氏是海南文昌人,我是湖南石門人,彼此家鄉相距千里,原來根本不曾相識,更無絲毫「裙帶」關係。以後鄭團長果不負厚望,在桂南崑崙關戰役中立下汗馬功勞,頗受杜軍長賞識,乃將其調至第200師升任步兵指揮官。

總之,經過一個時期的悉心整頓,部隊的精神面貌的確有了很大轉變。在軍事訓練方面,在副師長兼參謀長舒適存的協助下,大膽革除舊的形式主義那一套,側重實戰訓練,嚴格要求每一位官兵都切實掌握射擊、拚刺、投彈、夜戰、近戰等項軍事技術。考慮到近代戰爭已發展為多兵種的聯合作戰,格外注意加強部隊的步炮(包括戰車)協同作戰能力。這樣從嚴訓練僅半年時光,榮譽師士氣旺盛,戰力大大提高。

這期間,為了充實部隊各級領導力量(鄭洞國到職前後,師部和團營有不少空缺),鄭洞國曾延請原在第2師的一些舊屬前來共事。不久,舒適存、吳嘯亞、汪波、趙霞等先後應邀而來。尤其令鄭洞國感動的是,舒適存因其才幹超群,亦為關麟征將軍所器重,曾有意擢升他為軍參謀長,而舒氏因與我有約在先,遂堅辭不受,如期而來。他來后,關將軍還特地修書送行,其中有「兄之去,有古義士風,欽敬之餘,尤使弟愛才難捨」等語。

從1938年冬至上939年秋,第5軍各師進行了近一年的嚴格整頓和訓練,全軍的軍事素質達到很高水平,精神風貌亦為之一新。其間最高統帥部曾派員到全州校閱,第5軍的軍事訓練列為全國之冠。入秋後,第5軍又在廣西界首地區舉行大規模的師攻、防、追、退演習,歷時一月之久,軍訓部部長白崇禧將軍、訓練總監徐庭瑤將軍等親來參觀督導。通過這次大型演習,進一步打下了第5軍的作戰基礎。

五、參加戰役:

《國民黨軍簡史》里說該師參加武漢會戰,當時是由32集團軍直轄。

桂南戰役

榮1師中將師長 鄭洞國
副師長 胡家冀
參謀長 舒適存
榮1團上校團長 吳嘯亞
榮2團上校團長 汪波
榮3團上校團長 鄭庭岌
補充團上校團長 王文第


自武漢、廣州相繼淪陷后(武漢會戰末期,日軍三個師團從大亞灣登陸,於1938年10月21日攻陷廣州),我國國際補給線粵漢路被切斷,華南沿海海岸線亦為敵人所控制,僅廣西與法屬安南(今越南)的國際交通線還保持暢通。

日本帝國主義鑒於其「速戰速決」的侵華戰爭戰略已無法實現,乃一面在豫、鄂、湘、贛戰場對我加強軍事壓力(1939年先後發動南昌會戰、隨棗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等),一面企圖截斷我國西南國際交通線,實行封鎖政策,迫使國民政府因得不到國際援助而屈服。為此,日本大本營於1939年秋,決定以重兵進攻南寧,切斷我西南之桂越公路和滇越鐵路,並威懾雲南、貴州,動搖我抗戰大後方,力求達到以軍事手段配合其政治上「逼和」的戰略目的。

1939年11月15日晨,日軍精銳的第5師團、第28師團和台灣守備隊(一旅團兵力)共五、六萬兵力,在海、空軍的掩護下,先後強行在北部灣海面登陸,侵入廣西。我軍對日軍的作戰意圖雖先已有所察覺,但因對敵登陸地點判斷失誤,加上兵力部署過於分散,第一線陣地很快被日軍突破,沿海重鎮防城、欽州等相繼失陷。隨後,日軍兵分三路,直撲南寧。

為了保衛我西南邊陲重鎮南寧,阻敵北犯,最高軍事統帥部命令第5軍星夜開赴桂南前線,配合友軍向日軍反攻。

當時,因湘北戰局曾吃緊,第5軍已全軍調駐衡山以北地區,擔任保衛衡山、衡陽的任務。接到這項新的緊急命令后,本軍各師迅速由火車輸送至廣西永福,然後徒步向南寧東北地區集中。第200師奉軍部命令,派出步兵兩團作為先遣部隊,先行由桂林用汽車運往南寧。

然而,日軍進展太快,11月24日即攻陷南寧。25日,第200師先頭部隊600團在南寧城郊二塘附近與敵遭遇,發生激烈戰鬥。日軍依恃飛機和炮火優勢,向我軍發動多次猛攻。第600團官兵在團長邵一之指揮下,沉著應戰,擊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陣地得而復失,失而復得。次日拂曉,日軍改變戰法,派出部隊向我軍側后迂迴,企圖包圍並切斷我軍退路。邵團長嚴令部隊堅守陣地,自己親率步兵一連,向敵迂迴部隊反擊。激戰中,邵團長身中兩彈,仍不肯退下戰場,指揮部隊與敵人肉博,不幸又中壞??沉已徹?5?00團官兵聞團長犧牲,悲憤無比,再度向敵發起有力反擊,將日軍迂迴部隊擊退,並奪回邵團長遺體,但副團長文模在戰鬥中負重傷,團附吳其升犧牲,官兵傷亡達三分之一以上。是夜,該團在第1營營長吳大偉率領下逐步撤至大高峰隘及甘圩附近佔領陣地,繼續拒敵。這時第200師主力逐次到達,於南寧東北七、八塘間佔領陣地,協助友軍作戰,並掩護軍主力集結。該師第598團在八塘附近與北犯之敵激戰一周,予敵重創。12月3日晚,因友軍在高峰隘方面作戰失利,第200師乃奉命向賓陽以北鄒圩附近地區轉移。4日,敵第5師團第12旅團進佔桂南戰略要地崑崙關。我第5軍主力榮譽第1師、新22師及軍直屬部隊亦已到達遷江附近地區,奉命在賓陽及其以北地區佔領陣地。此後,敵我圍繞著南寧以北高峰隘和崑崙關一線,形成戰略對峙局面。

我最高統帥部最初考慮,日軍初犯桂南,兵鋒正銳,而我軍在這一地區的六師部隊(不包括第5軍三個師)經連日激戰,損失甚大,乃指示桂林行營迅速調整部署,慎重應敵,不可企求速勝。同時命令桂南我軍各部,加緊對敵游擊騷擾,破壞道路橋樑及通訊設施,拒阻日軍繼續深入,以掩護我反攻部隊集結。但白崇禧將軍等行營高級將領認為,日軍侵桂是策劃巳久的行動,意在截斷我西南國際運輸線,若坐待敵人從容恢復交通,增調裝備精良之援軍,不獨使我軍日後反攻作戰十分艱難,也使今後抗戰時局更加險峻。不如趁日軍目前在桂南兵力分散,南寧附近僅有四個聯隊兵力,除少數山炮外,其重兵器及機械化部隊無法施展威力,給養補充亦困難之機,迅速反攻。況我機械化之第5軍業已抵達遷江集結,無論兵力、裝備都較敵優勢,倘能抓住戰機主動進攻,一舉收復南寧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第38集團軍總司令徐庭瑤將軍、第5軍軍長杜聿明將軍也持相同看法,先後向最高統帥部提出了反攻建議。

12月6日,最高統帥部複電桂林行營,同意並指示桂南我軍迅速反攻南寧之敵。桂林行營據此擬定了反攻作戰計劃,其大致部署是:將桂南我軍劃分為東、西、北三路軍。由第38集團軍總司令徐庭瑤將軍擔任北路軍總指揮,指揮第5軍,作為主力作戰部隊,迎擊沿邕賓路進犯之日軍,重點攻擊崑崙關,然後在東、西路友軍配合下收復南寧。考慮到日軍已控制崑崙關、高峰隘等險要陣地,增加了北路軍反攻作戰的困難,桂林行營決定將剛剛增援上來的第99軍92師也使用在這一方面;由第26集團軍總司令蔡廷鍇將軍擔任東路軍總指揮,指揮第46軍(欠一師)及部分地方武裝,在敵後游擊騷擾,並破壞邕江南岸及邕欽公路交通;由第36集團軍總司令夏威將軍擔任西路軍總指揮,其第1縱隊(第170師、135師)負責攻擊高峰隘,吸引日軍主力,其第2縱隊(第131師、188師)擔負破壞敵後交通任務,並切斷邕賓公路,阻止南寧日軍增援,孤立崑崙關之敵。

根據行營下達的作戰計劃,第5軍積極進行攻擊準備。當時鄒圩以南迄崑崙關間之道路橋樑及通訊設備已破壞大半,現在忽然又接到反攻命令,各師只好組織部隊和民夫星夜搶修。

12月10日,杜聿明軍長在遷江附近之譚蓬村召開由全軍團以上部隊長參加的軍事會議,作軍事部署和戰鬥動員。由於敵機時常出沒騷擾,會場設在一個山洞裡,周圍樹木茂密,非常掩遮,容易防空。會場里用橫布掛著一張桂南五萬分之一軍用地圖,圖上用紅藍紙標誌著敵我態勢。各級官佐都預感到將要打上一場殘酷的硬仗,心情既興奮又緊張,整個會場的氣氛十分嚴肅。那天的會議主要由杜軍長講話,他詳細介紹了日軍的戰略企圖、敵我態勢、敵人的兵力和作戰特點,以及友軍的位置和本軍作戰部署、任務、作戰時間等等。杜將軍很有信心地一再鼓勵大家說:這次戰役關係到抗日戰爭的前途,第5軍是抗日戰爭中新建的第一支機械化部隊,全軍將士必須勇猛作戰,殲滅日寇,一定要打出國威、軍威。最後,全體與會軍官起立,莊嚴舉手宣誓,務必要勝利完成這次攻堅作戰任務。會議一直開到黃昏,各部隊長散會後立即返回所在部隊傳達動員。第5軍自組建以來,已整訓年余,部隊兵強馬壯,士氣旺盛。作戰命令下達后,全軍將士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與.日本鬼子一決雌雄。

12月12日,各師均按指定路線,利用夜行軍秘密進入攻擊準備位置,隨後以突然動作,一舉將號稱「鋼軍」的日軍第5師團的第12旅團包圍於崑崙關地區,抗戰以來罕見的一場慘烈的血戰,便在這裡爆發了!

從廣西邕寧七、八壙之間的山心坳,到賓陽縣思隴圩的古漏關,長數十華里,中間可通的僅有一條崎嶇曲折的羊腸鳥道。唐宋以來這裡就是溝通桂南、桂北的交通孔道,其中南寧至賓陽一段就是所謂「崑崙古道」。崑崙關位於邕賓公路要衝,距南寧以北約八十華里。周圍群山疊嶂,綿旦相依,其中多是懸崖深谷,地勢極為險要,素有「險峻雄關」之稱,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北宋名將狄青,曾於宋仁宗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上元之夜,率軍出奇制勝,襲占崑崙關天險,一舉平定廣南,這是歷史上有名的崑崙關大戰。此次我軍攻打崑崙關,對手是裝備精良,久經戰陣的凶頑之敵,其困難和艱險又遠非當年崑崙關之戰所能比擬。

日軍侵佔崑崙關后,即在關口周圍的高地上星羅棋布地修築起許多據點式堡壘工事,外圍設有數道鐵絲網和鹿砦等障礙物,並以各種輕重武器編成嚴密火網,構成拱衛崑崙關的強固防線。日軍發覺被我軍包圍后,企圖憑藉崑崙關天險,固守待援。這股氣焰囂張的敵人,以為我軍無論如何也攻不下這樣險要的陣地,絕未料到覆滅的命運已距他們不遠了。

我軍的攻擊部署是:榮譽第1師、第200師為正面主攻部隊,以公路為界,公路線上屬第200師。軍重炮團、戰車團、裝甲兵搜索團、工兵團,協助主攻部隊作戰;新編第22師為軍右翼迂迴支隊,由原地出發,超越崑崙關,選小路進佔五塘、六塘,切斷南寧至崑崙關之間公路、橋樑交通要道,堵擊敵增援部隊北上;第200師副師長彭璧生指揮兩個補充團編為軍左翼迂迴支隊,由原地出發,經過嶺圩、甘棠、長安圩,向八塘大迂迴,進佔七塘、八塘,策應正面主攻部隊對崑崙關的攻擊。另外,軍汽車兵團、輜重兵團歸兵站指揮,擔任後方糧彈補給及傷員輸送任務。軍指揮所設在正面主攻部隊第200師和榮譽師分界線的公路邊一座高山上的山洞裡。

12月18日凌晨一時,杜軍長下達了攻擊令。我軍重炮團和各師山炮營集中火力向日軍疾風般轟擊,揭開了崑崙關大戰的序幕。霎時,敵崑崙關及周圍各主要陣地上火光四濺,濃煙瀰漫。日軍也猛烈回擊,雙方進行炮戰。大約四十分鐘后,日軍炮火在我遠射程重炮火力壓制下逐漸稀疏下來,第一線攻擊部隊即在戰車和我輕重武器的火力掩護下,向敵人陣地運動。榮譽師的突擊隊,紛紛躍出工事,猛虎般地撲向崑崙關周圍各重要高地。

戰鬥最初十分順利,榮譽師各團很快就佔領了崑崙關外圍的金龍山、仙女山、老毛嶺、四四一、六零零等重要制高點。十一時左右,我師又相繼攻佔了羅塘和同興西北高地,十三時再克高田圩、石寨隘、同平、枯桃嶺,第200師方面攻擊也有進展。日軍在我軍全線猛攻下,一部退守崑崙關核心陣地,一部向九塘潰退。根據繳獲的敵人文件表明,本師當面之敵是日軍第12旅團42聯隊。

在正面主攻部隊與敵激戰的同時,我右翼迂迴支隊新22師也按原定計劃佔領了五塘、六塘,與敵增援部隊展開激戰。

中午過後,我和參謀長舒適存率幾位參謀和衛士離開師部,親往崑崙關以北的第2團陣地視察、督戰。此時該團已接連奪取了日軍幾處高地,正在攻打崑崙關北側的幾個小山頭,越過這幾個小山頭,便是崑崙關關口。汪波團長見我們到了,簡單地彙報了一下戰況,立即將團指揮所前移,在火線上指揮作戰。從望遠鏡中看到,我軍官兵個個賽過猛虎,一路猛打猛衝,奮勇異常。約十四時許,我軍又攻取了一兩個小山頭,日軍防線發生動搖。我估計部隊很快可以打進崑崙關,遂帶著隨行人員下山,跟在第2團後面向前移動。但剛行至山下一小塊開闊地,東南方向忽然飛來幾架日軍水上飛機,在我軍陣地上空往複轟炸掃射。因敵機飛得很低,很快就發現了我們,立即俯衝掃射。我們一時不及躲蔽,只好分散卧倒在附近水田的田梗邊。敵機盤旋掃射了一陣子,方揚長而去。我們爬起來一看,除每人濺了一身一臉的泥土,竟無一傷亡。舒適存哈哈笑道:「難怪人家都說師長是位福將,果然刀槍不入,我們也跟著叼光了。」眾人聞言也大笑不止,彷彿剛才的危險不過是場兒戲。

空襲剛過,日軍增援部隊在戰車、裝甲車配合下由九塘向我猛烈反攻。扼守崑崙關的敵人也乘機反撲,復將第2團剛剛佔領的小山頭奪去,該團被迫收縮陣地,與敵對峙。我亦將師部移至仙女山,指揮各團作戰。

我第一線部隊與敵激戰至晚,傷亡頗重,僅榮譽師就傷亡官兵百餘名,損失戰車三輛。入夜,羅塘及同興北面高地又陷敵手。

當夜,我和師部人員就宿營在仙女山。在山頂上,可以清楚地望見四四一高地和附近幾處高地徹夜鏖戰,敵我爭奪極為激烈。天明時,師部一作戰參謀用望遠鏡觀察敵情,因陽光反射,為敵發覺,立即有一排排炮彈呼嘯而至。幸虧山頂上有巨石相合,成天然障礙,我們隱蔽其間,倒安然無恙。有幾位送飯的伙夫,當時也在山上觀戰看熱鬧,遭炮擊時因無經驗,到處亂躲。其中一位急切間只把腦袋插到石縫裡,整個身體卻都暴露在外邊。炮擊過後,他還不肯出來,猶在那裡撅著屁股瑟瑟打抖,引得眾人一陣陣大笑。

19日,杜軍長命令榮譽師繼續對當面之敵攻擊,重點指向六五三高地。這個高地為崑崙關東北之要點,可以瞰制整個崑崙關戰場,有二百餘名日軍據險死守。從拂曉起,本師左翼第3團組織多次衝鋒均未奏效,傷亡較大,日軍乘我軍攻擊頓挫發動逆襲,雙方激戰甚烈。在此關鍵時刻,我軍連長楊朝宣、排長楊明率突擊隊,攜帶刺刀、手榴彈冒死突入敵陣,與敵短兵相接,將敵大部殲滅,終於控制了這個重要制高點。日軍惱羞成怒,在飛機掩護下不斷向六五三高地發動逆襲,並對我老毛嶺及四四一高地守軍猛烈反擊,激戰整日,但均被我軍擊退,損失慘重。日軍為了挽回敗局,於當日由南寧派出援軍分乘四十輛軍車,強行通過我新22師在五塘的封鎖線,馳援崑崙關。這股敵人的意外到來,加劇了我軍的作戰困難。

鑒於敵人正面的頑抗,以及敵人後方部隊不斷強行增援,杜軍長決心增強第一線攻擊兵力,命第200師接替兩日來傷亡較大的榮譽師防守仙女山、六五三高地、老毛嶺、枯桃嶺等陣地,並擔任正面攻擊,榮譽師則負責向崑崙關之敵兩翼迂迴包圍,以求迅速擊破日軍。

12月20日清晨,第200師部隊在一連戰車和重炮支援下,猛攻崑崙關。為了配合第200師作戰,我命榮譽師主力第1、2團由老毛嶺、四四一高地,第3團由石塞隘、同平夾擊八、九塘及其北方公路兩側的敵人,戰況頗順利。七時許,我戰車一度突入崑崙關,步兵也從東、西、北三面逼進守關之敵,但日軍頑抗不退,在空軍配合下拚命反撲,終使我軍立足不穩,不得不退出崑崙關。此後我軍一連強攻兩日,均未能拿下關口,且有較大傷亡。

由於戰事牡於膠著狀態,我軍隨時都有可能因敵人得到南寧方面的增援而前功盡棄,杜軍長為此極為焦慮。12月22日深夜,他同我詳細分析了幾天來的戰鬥情況,感到戰事之所以未達到預期進度,除了日軍訓練有素,慣于山地作戰,我軍對此估計不足外,我軍也暴露出一些嚴重弱點,如正面部隊攻擊面過寬,使兵力不易集中;步炮及戰車協同不良,火力分散,雖彈藥消耗多而效果甚少。此外我軍未拔除日軍在崑崙關兩側各高地上的堅固據點,而徑先攻擊關口,使自己在四周敵人的交叉火網下難以立足,這在戰術上也是失策的。為此,經與各師師長磋商,杜軍長決定立即調整部署,改變原來的作戰方針,採用要塞攻擊法,集中優勢兵力奪取崑崙關周圍的幾個重要高地,重點指向崑崙關西北的羅塘高地,最後再解決崑崙關之敵。

考慮到榮譽師官兵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在近幾日的戰鬥中表現突出,杜軍長把攻打羅塘高地的艱巨任務交給了我,同時命我抽出第3團,利用夜行軍從右翼高地襲擊九塘日軍陣地,對崑崙關之敵作戰術包圍。第200師各團則由正面佯攻,牽制敵人兵力。

羅塘高地是崑崙關西北的天然屏障,也是日軍的一個重要支撐點。日軍在陣地上構築了堅固的堡壘工事,並在前沿設置了三道鐵絲網,其第21聯隊的一個加強中隊約二百餘人,配備輕重機槍十餘挺、迫擊炮數門,防守在這裡。此外,羅塘守敵還得到附近同興小高地、槁頭以東高地日軍的火力支援。

12月23日,我命第1團吳嘯亞部首先投入攻擊。為躲避敵機轟炸,攻擊時間定在傍晚。但該團整整攻打了大半夜,也未取得什麼進展。杜軍長很焦急,不時在電話中催問戰果,最高統帥部也直接向我了解戰況。我深感此戰責任重大,乃決心盡最大努力攻克這一要點。

次日中午,我命第l團接替第2團在四四一高地的防務,改由第2團汪波部擔任主攻。為了指揮方便,我偕參謀長舒適存將指揮所又遷回距羅塘高地最近的仙女山,親自布置對羅塘之敵作最後的總攻。

經連日鏖戰,第2團損失很大,兵力僅余不足兩營,但官兵們都打紅了眼,士氣極為高昂。我命汪團長挑選一營官兵組成突擊隊,於午後三時許隱蔽進入攻擊準備位置,另配屬德造十五生重榴彈炮一連、迫擊炮一營、重機關槍兩連作強大火力支援。

臨近黃昏,折騰了一天的敵機終於退去,我即命炮兵集中猛轟羅塘高地,摧毀日軍工事。一小時后,令炮兵延伸射擊,並以少量步兵佯攻,將敵人誘入陣地,再以強大炮火猛襲。這陣炮火打得又准又狠,轟得日軍在陣地上狼奔豕突,死傷近半。一刻鐘后,我軍炮火再度延伸射擊,匍匐在山下的突擊營官兵一躍而起,以排為單位梯次配置,前仆後繼,颶風般地突入敵陣。在攻擊中,我軍排長喻國強中彈負傷,卧在血泊中堅持指揮戰鬥,后見另一名排長陸謹卿率隊前來增援,勇氣益增,奪持大刀一柄,振臂大呼:「弟兄們,殺呀!」廣與陸排長並肩率先衝鋒,奮力劈開敵陣地前沿的鐵絲網,後繼官兵一擁而上,突入敵陣,與敵展開激烈肉博。我軍另一連指導員李高蔭在其連排長相繼負傷后,自動督率全連官兵向敵突擊,最後壯烈殉國。至晚七時,扼守在這一高地的日軍除兩人負傷被俘(其中一名因傷重於翌日死去),其餘全被擊斃,我軍戰旗終於再度插上羅塘高地。但此時我第2團突擊營,也僅剩下數十人。

攻克羅塘高地,大大振奮了全軍的戰鬥士氣,杜軍長格外高興,下令嘉獎第2團全體官兵,並犒賞法幣五千元。蔣介石先生也親由重慶來電褒勉:

桂林鄭師長洞國:敬亥參二電悉。○密。崑崙關之得失,影響於南寧作戰者極巨。該師激戰七晝夜,卒克要點,具見該師長指導有方,將士用命,深用嘉獎。仍希本一貫之精神,以殲頑敵,完成任務為盼。川。中○。艷申。令一元驥。印。

我立即將嘉獎電及嘉獎令曉示各團,鼓勵全師官兵再接再厲,英勇奮戰,直至全殲崑崙關之敵。

在我師汪團攻打羅塘高地的同時,第3團在九塘附近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戰果。24日下午四時許,第3團運動至九塘兩側高地時,正遇敵第2l聯隊主力強行向崑崙關增援。該團鄭庭笈團長用望遠鏡觀察九塘敵陣地,發現九塘公路邊的大草坪上有日軍軍官集合講話,遂命第1營在高地上佔領陣地,命令追擊炮連、重機關槍連集中火力向敵猛擊。敵人未料到我軍已悄悄摸到附近,猝不及防,被我斃傷甚眾。戰後查明,日軍第12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就在這次炮火襲擊中被我軍擊斃。

我軍正面兩師乘攻克羅塘高地之餘威,於12月25日繼續向界首附近及六五三高地西南側等日軍據點發動猛攻,戰鬥極為激烈。黃昏前,同興附近有一股日軍企圖突圍,被我軍擊潰,遺屍遍野,殘部狼狽向南潰逃,我軍俘獲戰馬三十餘匹及文件、武器甚多。崑崙關以西地區,除同興附近尚有一小股日軍頑抗外,其餘均為我軍控制,榮譽師第3團且已攻略崑崙關部分陣地,並佔領其附近各高地,殘敵紛紛退守崑崙關東側高地。

日軍這時已處於我軍的四面包圍之中,僅有招架之功,無還手之力。其彈藥給養尤為困難,幾陷於絕境,包圍圈內的日本鬼子將隨身攜帶的糧食吃光后,便生吞附近田間的稻穀,最後不得不摘拾樹葉、草根。一些敵兵因彈藥用盡,只好用竹子削成梭標來與我軍作戰。不少橫卧在山野上的被我軍擊斃的日軍屍體,看上去衣衫破爛,有的甚至只著一條短褲,渾身骯髒不堪,從中可見其處境之窘迫。日軍曾出動飛機空投物資,救援被困部隊,但不斷遭到我軍炮火攔截,有些降落傘也被我軍繳獲了,其中有做工十分精緻的餅乾、肉食、蔬菜、食鹽以及罐頭等,我們在前線曾享受過幾次日本人「奉送」的大餐。在我軍的沉重打擊下,這支曾經驕橫不可一世的日本「鋼軍」的士氣開始下降了,我軍繳獲的日軍作戰日記中曾有這樣的記載:「數日以來,當面之敵對我猛烈攻擊,其戰鬥力為對華作戰以來從未遭遇者,因此傷亡極重,實足寒心。」

經過一星期的血戰,我軍傷亡雖大,卻鬥志不減。特別令人感動的是,正當前線酣戰之際,崑崙關附近的村民自發地組織起來,將家中僅存的酒、肉、糧食、蔬菜等統統拿出來勞軍。崑崙關地處桂南山區,土地瘠薄,經濟凋敝,老百姓的生活極為貧困。杜軍長曾指示各師,務必嚴明軍紀,不準擅動民間一草一木,故對百姓們的盛情,我們再三辭謝。但仍有許多百姓執意要送,而且非要親自送到火線上去。在羅塘高地激戰時,就有一些青壯村民肩挑手抬,準備冒著敵人的炮火將酒肉飯菜送到第一線官兵手中。我出於安全考慮,只好派人收下這些物品,但堅決勸阻他們上火線。面對這些可親可敬的父老鄉親,使前線官兵深受感動。

崑崙關戰役後期及戰役結束后,後方各界民眾也紛紛組織慰問團慰勞前線將士,著名的劇作家田漢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曾來到我的師指揮所詳細了解戰況,深為前線抗日將士氣壯山河的英勇氣概所感奮,並寫下了一首氣勢雄渾的七言詩:

崑崙關
一樹桃花慘淡紅,雄關阻塞驛亭空。
倭師幾處留殘壘,漢幟依然卷大風。
仙女山頭奇石聳,牡丹嶺上陣雲濃。
莫雲南向輸形勝,樞相當年立戰功。

前線父老鄉親的大力支援和後方各界的熱情鼓勵,給全軍將士增添了無窮的鬥志。我正面兩師根據杜軍長的命令,繼續猛攻崑崙關東北及界首附近各高地之日軍陣地,力圖將殘敵一舉圍殲。新22師和彭璧生支隊,連日來也在六塘、八塘附近與日軍激戰,予敵增援部隊沉重打擊。

正當我軍步步緊逼、勝利在即之際,卻突然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情況:12月25日,由南寧向崑崙關增援的日軍台灣守備隊之第二聯隊主力,迂迴攻擊我左翼第99軍92師防守的高山嶺、桔子嶺一線陣地。午後,該線陣地為日軍突破。第92師在新22師一個團的配合下,雖於次日重新恢復了原陣地,但前後仍有兩干余日軍突入,對我攻關部隊威脅甚大。

崑崙關殘敵得到這支生力軍的增援后,死灰復燃,遂兇猛反撲。12月27日,敵援軍干余,在空軍和地面炮火支援下,向四四一高地猛烈反攻,我守軍與敵激戰良久,傷亡殆盡,這處位於崑崙關西南的制高點不幸又陷敵手。同時,另有大隊日軍(約一聯隊兵力)不顧我新22師及友軍第92師等部的阻擊,不斷強行由六、七塘間滲入。崑崙關戰局再度出現反覆。

面對這一嚴重情況,杜軍長經向桂林行營和集團軍總部請示后,決心進一步收縮兵力,加強正面攻擊力量,逐次攻略崑崙關附近各要點。為此,軍部將在六塘、八塘附近作戰的新22師主力和彭璧生支隊陸續調回,擔任軍總預備隊;命新增援上來的友軍第159師主力接替第200師在六五三高地、六零零高地、枯桃嶺、立別嶺一線的防務,該師另一部接替彭璧生支隊之原陣地;命第200師(配屬軍補充第l團、山炮一連、戰車一連、新22師迫擊炮連)展開於羅塘南端高地、同興北側亘界首北側之線,以重點保持於公路東側,逐次攻略崑崙關東北側敵各據點,並向九塘附近進攻;榮譽師佔領仙女山及其以南金龍山高地亘老毛嶺之線,策應第200師攻擊。杜軍長考慮,四四一高地為我軍右翼前進之重要支撐點,東可控制崑崙關及至五塘公路,若久為日軍佔領,則成為我軍攻擊的一大障礙。乃指示我師抽出有力部隊,務必奪回該高地並固守之。我將反攻四四一高地的任務,交給了第1團團長吳嘯亞。

12月29日,第200師在優勢炮火的支援下,向界首東西各要點發動強攻,戰鬥極為激烈。與此同時,榮譽師第1團吳嘯亞部也於拂曉在強大炮火支援下,向四四一高地猛烈攻擊。該團官兵冒著日軍熾烈的火網,不顧重大犧牲,經幾小時劇烈戰鬥,奮勇殺上主峰,將殘敵驅逐至高地南側,敵我各據反斜面陣地,相距僅百餘公尺。未幾,敵援兵二三百人趕至,復向我兇猛反撲,雙方在主峰兩側肉搏廝殺,血戰徹夜,我軍陣地始終屹然未動。

這天下午,我正在師指揮所指揮部隊攻擊四四一高地之敵,忽接杜軍長電話。他極為焦慮地告訴我;第200師對界首高地的攻堅接連受挫,損失慘重,已無力再施攻擊,問我有何辦法。我心裡清楚:界首,這個位於崑崙關東北的險要高地,山勢巍峨陡峭,其東西側可居高臨下俯瞰崑崙關,軍事價值極重要。我軍若不能有效控制這一要點,就無法奪取崑崙關並在那裡站住腳,故杜軍長急切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考慮片刻后,我覺得榮譽師老兵居多,打攻堅戰有些經驗和把握,雖然部隊經連日劇戰傷亡甚重,且正與敵人在四四一高地浴血廝殺中。但界首高地之得失如此重要,在此戰役關鍵時刻,不能不做最後拚搏。遂毅然向杜軍長表示,本師第3團鄭庭笈部剛剛歸回建制,尚有相當力量,可調去攻打界首高地。軍長見我在緊要關頭能以大局為重,不由大喜,大聲稱好,命將該團即刻調歸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指揮,馬上準備投入攻擊。

與杜軍長通完話,我還不放心,特命鄭庭笈團長速到師部來,當面向他交代一番。不多久,鄭團長披著滿身征塵,急促促地跑到我跟前。我扼要地向他布置了作戰任務,並提示了一些山地攻堅戰的要領,最後加重語氣,格外嚴肅地說:「鄭團長,能否迅速奪取界首高地,事關戰役全局。軍長命令你部要不惜一切代價攻克它,倘作戰不力,定將以軍法論處!」

「請師長絕對放心,我一定拿下這個高地。若攻不下來,不用軍長殺我的頭,我自己殺頭!」鄭團長一路跑得氣喘吁吁,但口氣極為堅定。他莊重地向我行了軍禮,轉身又大步奔回自己的部隊。

當日黃昏,敵機久久不肯退去。第3團官兵冒著敵機的掃射和高地上日軍傾瀉的濃密火網,高聲吶喊,勇猛衝鋒,但多次被敵人擊退。以後鄭團長又組織爆破手,以集束手榴彈炸敵人的地堡,但幾批爆破手在日軍的側射火力下無法接近,先後中彈倒下,攻勢一再頓挫。此時該團已遭受很大傷亡,九個步兵連中,就有七個連長傷亡。鄭團長不愧有勇有謀,見強攻不成,遂改為智取。當夜,他挑選了一支敢死隊,利用夜色掩護,分組悄悄地爬上山去,在敵人陣地前沿附近潛伏起來。次日拂曉,我軍調整后的重炮再度向界首高地猛烈轟擊,把敵人的工事打得七零八落。炮擊剛停,早已埋伏多時的各突擊組便迅猛地躍入日軍陣地,用手榴彈摧毀敵人的火力點。日軍見我軍猶如神兵天降,眨眼功夫就出現在眼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不由慌亂起來,只好紛紛端著刺刀,嚎叫著跳出工事與我軍拚命。鄭團長在山下見敵人方寸已亂,即不失時機地揮兵掩殺,經三小時激戰將守敵全殲,終於攻佔了這一險要的制高點。

界首一失,崑崙關之敵頓失屏障。軍部命令新22師超越第200師陣地,圍攻崑崙關。12月31日午前十一時許,該師鄧軍林團將崑崙關完全克複,殘敵紛紛向九塘潰退。

鄭庭笈團在界首高地傳出捷報時,榮譽師正面仍在四四一高地與日軍苦戰,戰況空前慘烈。12月30日晨,日軍陸空協同反攻,我第1團余部堅守四四一高地主峰及附近幾個山頭不退,屢挫敵鋒。激戰中,第l連連長張咸順、第3連連長劉世昌、第6連連長溶開等先後壯烈犧牲,第5連連長王延安也被日軍重機槍槍彈洞穿雙腿,身負重傷,各連士兵傷亡更重,每連僅存一二十人。上午九時許,日軍乘我傷亡慘重、兵力疲乏,傾其全力再度向高地東側猛攻,據守此處的我軍官兵傷亡殆盡,丟失了兩個山頭。次日晨,我調補3營增援上去,該營動作迅猛,幾次衝鋒將失守之兩個山頭奪回,斃敵百餘。

此時我軍已攻佔崑崙關,日軍雖被迫向九塘方向潰退,卻絲毫未放棄控制四四一高地的企圖。蓋因該高地為崑崙關西南之有力支撐點,敵人為爭取時間,及作爾後進退攻防的打算,都欲與我拚死爭奪,必求得之。1940年1月1日,日軍不惜孤注一擲,調集重兵,在飛機掩護下,由石橋、上寥、那林三面圍攻我主峰陣地。第1團及補3營官兵頭頂敵機的狂轟濫炸,英勇抗擊近干名日軍的持續進攻,最後終因傷亡殆盡,被迫退至高地北側一隅死守待援。

鑒於四四一高地危急,我只好將手中唯一掌握的機動部隊——第2團余部派上去與敵人做最後的爭奪。該團這時僅存三百餘官兵,臨時編為三連,由汪團長指揮增援反攻,苦戰終宵,敵我傷亡均極慘重,然日軍援軍仍在增加,我守軍不足兩百人死守高地北側,與敵距離僅隔稜線,對峙成膠著狀態,高地西側山頭,亦悉為敵人佔領。

雙方相持至元月二日,敵機協同步炮兵繼續猛攻,第2團官兵傷亡更巨,但仍死死守住了陣地。次日黃昏,殘暴的日軍竟狗急跳牆,慘無人道地向我軍施放毒氣,隨後再以陸空協同進攻,守軍愈戰愈少,陣地危在旦夕。這時,連慣打硬仗的汪團長也沉不住氣了,連連在電話中向我告急,最後甚至哀聲請求:「師長,我實在頂不住了,弟兄們快拚光了,您就讓我先撤下去吧!」

參謀長舒適存在旁聽到,急切地說:「師長,汪團不能撤,我們必須與敵人打到底!」他生怕我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做出錯誤的決定。

我深知汪團長的處境,事情非到萬不得已,這條錚錚硬漢是絕不會想到在敵人面前撤退的。但又慮及四四一高地萬一失守,不獨使奉師數日來之血戰功虧一簣,也將使整個戰役受到嚴重影響,遂咬緊牙關,斬釘截鐵地說:「汪團長,現在敵我已決戰至最後關頭,堅持到底便是勝利,你一定要死死頂住敵人,等待增援,沒有命令不準放棄陣地!」

我見他還在猶豫,乃厲聲命令道:「就是剩下一兵一卒,你也要給我頂住,丟了陣地,我砍你的頭!」

軍令如山,汪波從我不容置否的嚴厲態度中,知道我絕不會允許他撤下高地,只得督隊拚命死守。

這時,舒參謀長已將師部特務連一部和傳令兵、伙夫等勤雜人員及部分主動請戰的輕傷員等共一百八十餘人,組織成一支突擊隊,整隊待命。這是我們身邊最後的一點力量,成敗在此一舉。我下定決心,命突擊隊立即出發,跑步增援四四一高地。

突擊隊利用暮色掩護,悄悄繞至敵陣地側背,突然發起猛攻,四四一高地四周一時槍聲大作,殺聲震耳。日軍久戰不下,已成強弩之末,更未料到已是精疲力竭、傷亡慘重的我軍,此刻還能發起這樣兇猛的進攻,頓顯慌亂,在我軍猝然夾擊下,死傷枕藉,殘部倉皇退去,我軍遂將崑崙關周圍的這最後一處重要高地穩固佔領了。

崑崙關戰役,是中日兩國精銳軍隊間的一次殊死決戰,其激烈程度為抗戰以來所罕見。而在這次戰役中,四四一高地爭奪戰又是往複拉鋸最劇烈、持續時間最久、彼此犧牲最慘重的一次戰鬥。戰鬥結束不久,我偕參謀長舒適存踏著尚未消盡的硝煙,親往該高地視察。雙目所及,但見主峰及附近各山頭上彈坑累累,子彈殼、炮彈殼、手榴彈木柄、破損的槍械比比皆是,草地樹木悉被焚燒,無一塊完好之地,雙方許多陣亡官兵的屍體散卧其間。高地北側,是我軍最後據守的陣地,也是戰鬥最為激烈的地方,稜線兩側敵我死傷枕藉,雙方陣亡官兵交錯倒卧在血泊中,幾無法插足。沿著高地北側前行,僅幾十公尺距離內我軍陣亡將士的遺體就有近百具,據汪團長介紹,這些烈士是在向敵人反衝擊時先後倒下的。有不少烈士雖早已停止了呼吸,但還怒目圓睜,身軀保持著向敵衝殺、投彈的姿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大個子士兵,他的左腿已經斷了,身上幾處彈傷刀痕,軍衣浸滿紫褐色的血跡,但一雙粗壯的大手卻死死鉗住一個日軍士兵的喉嚨,將其壓在身下。顯然,這位烈士是負傷之後,又與敵人肉搏犧牲的。目睹此悲壯情景,連我這個久經戰場的軍人,也不禁落下熱淚。的確可以這樣說,崑崙關戰役的勝利,完全是靠抗日將士們的血肉和生命換取的。

榮譽師攻佔四四一高地后,因傷亡奇重,奉命轉移至思隴以南地區休整,防務由第200師接替。這時,九塘及其北方公路交通,均在我軍控制之下。元月4日拂曉,新22師和第200師乘勝攻擊,與南寧增援之敵激戰於九塘,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親冒矢石,指揮作戰,不幸負傷,但我軍終於攻佔九塘。此後兩師又一連攻擊數日,終因兵力薄弱無大進展,遂於元月10日奉命將防務移交第36軍接替,撤至思隴附近整補,崑崙關戰役乃告結束。

是役,我軍將日軍精銳的第5師團12旅團基本全殲,並殲滅其台灣守備隊一部,敵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第42聯隊長坂田元一、第21聯隊長三木吉之助、副聯隊長生田滕一、第1大隊長杵干作、第2大隊長宮本得、第3大隊長森本宮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軍官,均被擊斃,士兵亦有四千餘人陣亡(這是戰後日本防衛廳公布的數字)。我軍俘獲日兵102名,戰馬79匹,繳獲山炮10門,野炮12門,戰防炮10門,重機槍80挺,輕機槍102挺,步槍二千餘支(各師未上繳的數目尚未在內)。其他軍用品和彈藥等堆積如山,不計其數,造成抗戰以來我軍攻堅戰役的首次勝利。

戰役結束后,我們將大批戰利品運至柳州、桂林、全州等城市巡迴展出,大大鼓舞了後方民眾的抗戰信心。最高統帥部對取得這次戰役勝利也格外振奮,下令嘉獎並犒賞第5軍全體將士,並給杜聿明將軍和我,以及戴安瀾、邱清泉等有功將士授勛。第5軍參謀長黃翔赴重慶向軍委會彙報戰況時,蒙蔣介石先生和夫人宋美齡女士親自召見,設晚宴款待。席間,蔣先生夫婦詳細詢問第5軍及友軍在崑崙關作戰經過,對我軍抗日將士奮不顧身、忠勇愛國的精神褒勉有加。

在這次戰役中,我軍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僅第5軍就有一萬一千餘人負傷,五千餘人殉國。其中榮譽師傷亡官兵達三千四百餘名,可見犧牲之慘重。為了祭奠崑崙關戰役中的英烈,杜聿明將軍於1946年特在崑崙關之陽修建了陣亡將士墓園和紀念塔,並將他當年所寫的輓聯刻於柱上:「血花飛舞,苦戰兼旬,攻克崑崙寒敵膽;華表巍峨,揚威萬里,待清倭寇慰忠魂。」
本次戰役榮一師陣亡官兵1024人,其中:榮1團官13人,兵229人;榮2團官10人,兵308人;榮3團官14人,兵192人;補充團官12人,兵195人。
縱觀崑崙關之戰,我軍以數倍於敵的兵力和一往無前的勇氣攻堅作戰,血戰近二十日而力克崑崙關天險,殲敵一旅團之眾,這樣出色的戰例又為八年抗戰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這次戰役能夠取得勝利,除了杜聿明將軍等前線將領指揮堅決、果斷,廣大將士勇敢用命以外,我上級指揮機關對敵情的正確判斷、對戰機的準確把握,以及廣大民眾的熱情支援等等,也是克敵致勝的重要因素。此外,部隊平時的訓練、官兵的軍事素質,和實戰中步、炮、戰車的協同等等,也顯示出重要的作用。不過,我軍在這次戰役中也暴露出一些弱點,如戰前準備不充分,對敵人的頑強抵抗估計不足,作戰中炮火和兵力的使用不夠集中,攻擊點的選擇有時不夠科學等,這些使我們多付出了一些代價。實際上,第5軍在殲滅敵第12旅團后,因兵力消耗太大,已無力再承擔反攻南寧的任務,只能撤下整補,不久崑崙關又陷敵手。以後桂南我軍在粵北第12集團軍的呼應下,乘日軍被迫收縮戰線之機,發動春季攻勢,再度收復崑崙關,並於同年10月克複南寧、龍州、欽州等城,終於將日軍完全趕出桂南,歷時一年的桂南會戰方告結束。
崑崙關戰役結束后,第5軍撤至柳州一帶整補。這期間,我們在柳州專門召開軍事總結會議,認真、深入地探討這次戰役的經驗教訓,著重研究日軍的作戰特點及戰術等。會議材料上報后,頗受最高統帥部重視。
經崑崙關一戰,第5軍威信大增,深受各方矚目,被譽為抗日勁旅。杜聿明將軍對榮譽第1師在戰役中的出色表現尤為滿意,除獎勵有功將士外,還多次與我商議,希望能從汪波和鄭庭笈這兩位驍勇善戰的團長中,選一人到第200師去,他特別欣賞這兩個人在訓練部隊和作戰指揮方面的才能。以後鄭庭笈奉命到第200師,擔任步兵指揮官。

我對杜將軍這種獎懲嚴明、求賢若渴的態度十分欽敬。本來,第200師是杜氏的基礎部隊,他對這支部隊一向傾注了很大心血,卻從不因此私心用事,過分偏愛。在崑崙關戰役中,榮譽師和第200師都擔任過主攻部隊,表現均極出色。但杜軍長認為榮譽師在部隊訓練上有一套辦法,且因部隊老兵多,官兵實戰經驗豐富,作戰勇猛靈活,所以很重視並推廣本師在訓練、指揮、戰術運用及戰鬥作風方面的經驗,藉以提高整個部隊的戰鬥力。他調鄭庭笈去第200師,用意也在於此。這種待人處事的胸襟和氣度,在當時的國民黨將領中確實是很難得的。

不久以後,部隊重新進行了改編。我奉命以榮譽師為基礎,組建新編第11軍(后番號改為第8軍),由我擔任軍長。軍轄三師:榮譽第l師,師長舒適存;第33師,師長張世希;第5師,師長姓劉,是江西人,但名字記不清了。第33師當時尚駐防於鄂西,以後也始終未曾歸回建制,實際歸我指揮的部隊只有兩師。

新11軍剛剛成立,即奉命開赴湖南衡陽。由於榮譽師在崑崙關戰役中減員很大,補充了大批新兵,尚未及訓練。第5師雖是老部隊,但戰力較弱。所以一到衡陽,我就著手大力整訓部隊,力圖儘快恢復和提高部隊戰力。

可惜我們在衡陽僅駐紮月余,即逢棗宜會戰吃緊,日軍主力正向鄂西戰略重鎮宜昌迫近,我軍旋奉命緊急開赴鄂西增援。

先是,武漢會戰以後,日軍雖然佔據了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三鎮,並先後攻佔了南昌、九江、岳州、鍾祥、信陽等地區,形成了拱衛武漢的安全圈。但是,中國軍隊仍據有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的大洪山、桐柏山及隨棗、宜昌、襄樊等據點,不僅成為我川陝後方的重要屏障,也對武漢日軍造成嚴重威脅。為此,日軍曾於1939年5月出動四個師團共十餘萬兵力,進攻隨(縣)、棗(陽)地區,企圖一舉圍殲集結在這一區域的我第五戰區主力。我軍在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將軍指揮下,與敵周旋月余,迫敵無功而返,是為隨棗會戰。

我軍於1939年冬在豫南、鄂北主動出擊,予敵很大打擊,使日軍更感覺到武漢受到嚴重威脅,遂重新調集四個半師團以上的兵力,於1940年5月發動棗宜會戰,分三路進攻棗陽、襄陽、宜昌等地。其作戰企圖是:首先在隨縣、襄陽一線以北地區,圍殲我第五戰區主力,再轉而將漢水右岸的我軍壓縮至宜昌一帶殲滅之。

此後,日軍雖增調援軍,再占棗陽,與我軍相持於唐白河一線,卻無法再取得新的進展。

6月初,我率軍部和榮譽師趕至宜都,第5師稍後也進抵枝江待命。這時鄂西形勢已相當吃緊,各路日軍紛紛逼近宜昌外圍,與我軍在當陽、枝江一線激戰。

我抵達宜都后,因軍情緊急,未及休息即渡江到設在長江北岸三游洞的第六戰區司令部請示機宜。陳誠將軍親自向我介紹了敵情,命本軍編入郭懺將軍指揮的江防軍序列,擔任長江一線防務。

接受了任務,我連夜趕回宜都防地,部署部隊沿江布防。這時第5師也奉命開到宜都,我將該師控置於第二線,作為預備隊。

次日深夜,忽接戰區長官部急電,謂江北戰局危殆,命我率榮譽師立即渡江增援,留第5師負責江防。

我剛剛率榮譽師渡過江,又接陳長官電令,要我的軍部仍撤回南岸,榮譽師歸第26軍軍長蕭之楚將軍指揮。但該師尚未與友軍聯絡上,便與大批日軍遭遇。時我江北部隊正向宜昌方向撤退,榮譽師以孤軍與日軍奮戰一日,方奉命乘黑夜掩護向鴉雀嶺轉移,改歸第2軍軍長李延年將軍指揮。豈料該師於次日晨到達鴉雀嶺時,友軍已走得不知去向,日軍又跟蹤而至,只得再向宜昌以東之土門埡轉移。

土門埡位於漢宜公路要衝,是宜昌的門戶,軍事地位十分重要,可惜我軍事先未在此構築強固陣地,亦未配置有力部隊防守。榮譽師在土門埡與日軍血戰整日,勢單力薄,終難立足,處境愈來愈險惡。

當日傍晚,我接到陳長官電令,大意是命榮譽師相機向宜昌西北山地轉進,準備爾後之攻勢。但命令中有幾個字詞意模糊,讓人無從把握,我閱后頗為躊躇。這時榮譽師連電向我告急,我擔心再延誤時間,日軍主力續進,該師有遭圍殲的危險,故來不及再向戰區長官部請示即將命令轉發了出去。不久,榮譽師力戰突圍,向宜昌西北方向撤退了。

6月14日,鄂西戰略重鎮宜昌終於失守。我軍稍後雖發動反攻,一度奪回該城,但很快又陷敵手。我軍只好放棄收復宜昌的打算,重新調整部署,穩固現有防線。日軍也因兵員和物資消耗過大而無力再興攻勢,停止了作戰行動,歷時兩月的棗宜會戰遂告結束。
宜昌之失,從根本上說是我軍戰略失誤造成的。本來我軍在長江兩岸集結有大量兵力,卻始終未能形成一支具有較強機動性的打擊力量,反被分散用來防守宜昌及周圍眾多據點。由於分散兵力固守宜昌諸點,使我軍始終處在內線作戰的不利地位,無法形成拳頭,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處處顯得被動,窮於招架,最後被日軍各個擊破。

棗宜會戰結束后,上峰追查宜昌失守的責任,江防軍司令郭懺將軍以下軍長、師長受處分者多達二十餘人,我亦因榮譽師棄守土門埡,被記過一次。這是我在國民黨軍隊二十餘年戎馬生涯中,唯一受到的一次軍紀處分。

榮譽師師長舒適存將軍因是直接責任者,不僅被撤了差,還被判了五年徒刑。據說上峰念其在崑崙關戰役中立 有戰功,這樣處置尚屬重罪輕罰。

當時,包括我在內的不少知情者對此事頗感不平。因為榮譽師是按戰區長官部命令行動的,如有錯誤,主要應由戰區司令長官承擔,怎能向下推卸責任?豈料堂堂陳長官竟不承認向該師下達過相機撤退的命令。以後我們設法找到電令原稿,證實其中確有模糊之處,陳氏又一口咬定是譯電員譯得不準確,非其原意。並謂即便命令中有相機撤退等語,亦覺撤退過早云云。總之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我們自知辯解無用,也只好認了倒霉。

不久我悄悄在過去的老長官、時任重慶警備司令的劉峙將軍面前疏通,將舒適存改調服軍役。故舒氏在重慶土橋監獄只蹲了三天,即被釋放回鄂西,到第8軍(這時新11軍番號已改為第8軍)報到,我復委其為軍部高參。國民黨軍隊將領間的勾心鬥角,於此可見。

棗宜會戰以後,第六戰區在宜昌以西、以北地區及長江南岸一帶與日軍相持。第8軍負責防守宜昌以西、宜都以北沿長江南岸一線。這時本軍第33師改歸他部,另調入第103師。該師師長是何紹周,所部原系貴州部隊,歷史較久,較能作戰。
遵循上峰指示,本軍接防后即全力加強防務。鑒於日軍裝備精良,火力強大,且擁有制空權,因此強固的工事依託對於實行陣地防禦作戰十分重要。為此,我與參謀長潘華國、高參舒適存等悉力籌劃,督促各師夜以繼日地趕築工事,僅用不到兩月時間就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防禦體系,其中以沿江工事最為堅固。因為那一帶山地多由巨石構成,我軍用炸藥在石頭上開洞,建成眾多的碉堡、掩蔽部,敵人的飛機、大炮也奈何不了我們。考慮到實戰需要,我軍還在各段陣地加設了一些側射、反射火力點,並加強縱深防禦,使防務日臻完善。

是年秋,日軍果然分多路大舉渡江進犯,遭到第六戰區各部隊迎頭痛擊。本軍防線為日軍重點進攻目標之一,故戰鬥十分激烈,日軍的多次兇猛攻勢均被擊退,並遭受較大傷亡。為擴大戰果,我命令各師組織短小精悍的突擊隊,幾乎每夜都偷偷渡過江去襲擾敵人,破壞其通訊設施和補給線,使日軍窮於應付。敵我劇戰十餘日後,日軍因傷亡過大,後援不繼,被迫撤回江北,我軍陣地寸土未失。此後有相當一個時期,敵我除派出小部隊互相襲擾外,基本上保持對峙狀態,未再發生大規模戰鬥。

利用難得的戰鬥間隙,我轉而著手整頓部隊,特別抓緊對各級幹部的培訓工作。軍部由舒適存主持,舉辦了多期幹部訓練班,每期半月,輪流調訓排長至師級軍官。訓練班除了進行抗日宣傳和愛國教育,還從實戰出發,進行各種必要的軍事培訓,並規定學員結業三個月後,以所授課目為主,舉行全軍校閱。經一年努力,第8軍的精神風貌為之一新,戰力大大增強,在後來的對日作戰中屢挫敵鋒,成為國民黨軍隊中較為精銳的勁旅之一。

當時軍中具體事務,多由潘華國、舒適存等人主持。潘、舒二人有膽有識,作風乾練,均為實幹人才,對第8軍戰鬥力的提高貢獻甚大。

我帶兵多年,歷來關注軍隊紀律,在鄂西駐防期間對這方面要求很嚴格。當時那一帶都是偏僻山村,從來沒有駐過這麼多部隊,許多農民見了兵就驚慌害怕,青壯年男子和年輕婦女紛紛躲藏進深山裡。我根據當地情況頒布了幾條紀律,其中規定任何官兵不得擅進老百姓的家;不得損壞老百姓的莊稼;不得向老百姓索要物品,買東西必須付錢等等。不久,某師發生了一件事情:一個姓尤的班長偷走駐地百姓的一頭毛驢,我知道后立命將其槍斃。事情傳出后,全軍駭然,無人再敢違犯紀律。過了一段時間,老百姓看見部隊紀律不壞,官兵待人和氣,從不擾民,漸漸消除了恐懼心理,那些躲藏出去的人們也陸續回來了。由於有嚴格的紀律約束,再加上經常對部隊進行愛民教育,廣大官兵漸漸養成了遵守紀律、愛護百姓的良好習慣和風尚,軍民關係也親密起來。某次,榮譽師第3團的一個連隊清晨出操,一位士兵不慎踩倒兩棵苞穀苗,該連連長立刻集合全連訓話,並要體罰那名違紀士兵,後來還是那塊田的田主趕來求情,才算了事。還有一次,我去榮譽師視察,在師部附近發現一位老漢提著滿滿一籃子蔬菜,與一個伙夫模樣的士兵爭執不休,以為是士兵買了菜不肯付錢,不由大怒,立刻將那名士兵喚來責問。一問才知道原來是這位姓楊的炊事班長去買菜,但老鄉執意不肯收錢,所以才引起「爭執」。於是,我親自向那位老漢解釋部隊的紀律,勸他將錢收下了。這些事情一傳十,十傳百,當地百姓都稱讚第8軍的紀律好,部隊也以愛護百姓為榮譽。所以本軍在鄂西駐防兩年有餘,與駐地老百姓相處甚為融洽,一時在鄂西一帶傳為美談。

1941年9月中旬,日軍調集11軍四個師團兵力,再次進攻長沙(即第二次長沙會戰)。為配合第九戰區守衛長沙,最高統帥部命令第六戰區積極向荊門、宜昌出擊,並相機收復宜昌。據此,陳誠將軍決定以第六戰區主力圍攻宜昌,同時命我率第8軍渡江進出於沙洋、後港間,策應戰區主力作戰。

當時軍參謀長潘華國正在恩施開會,因軍情緊急,我只好請舒適存臨時代理參謀長職務。根據上峰指示,軍本應以主力攻擊沙市,以一部進出浩子口,向沙洋、後港間攻擊。但舒氏認為,戰區給本軍下達的任務是「相機攻略沙市,主力進擊沙洋、後港間,切斷漢宜公路,阻止日軍增援」。如按上述部署,恐難實現預期效果。他向我建議:以榮譽師相機攻略沙市,掩護軍側背安全,而以主力第5師、第103師進出浩子口以北地區,切斷漢宜公路,阻敵增援。這樣既可保障軍之安全,又可以足夠的兵力切斷敵之後方交通線,完成戰區下達的作戰任務。我思考再三,亦覺此議甚妥,遂採納了他的意見。

大約在9月底,我命榮譽師由荊州(現江陵)東南悄悄渡江,以突然動作攻襲沙市。此舉給日軍造成很大恐慌,急收縮兵力退進沙市城內固守。我和舒適存趁機親率軍主力渡江出擊(臨時軍部設在浩子口),第103師一舉攻佔後港,並以一部佯攻沙洋,主力乘虛將漢宜公路徹底破壞,斃敵甚眾。第5師也在襄河截擊敵水上交通,大有斬獲。

由於本軍的果敢行動,不僅殲滅了大批日軍,還使日軍的後方交通線徹底斷絕了幾日,有力地支援了戰區主力圍攻宜昌的戰鬥。可惜由於第九戰區作戰失利,使日軍迅速撤出長沙,向後方回援,致第六戰區反攻宜昌的計劃功敗垂成。10月11日,日軍回援部隊逼近宜昌,我攻城部隊被迫撤出戰鬥,解圍而去。這時本軍在江北停留已無意義,遂奉命將敵沿江工事破壞后,主動返回南岸。

第六戰區此次反攻宜昌,雖未達到預期目標,卻重創了日軍,並給敵人很大震動。戰後總結,陳誠將軍對第8軍的戰績和表現十分讚賞,特予嘉獎,並撤銷了原來對我的軍紀處分。

我軍撤回江南后,部隊重新調整。戰區長官部將第5師調出,另以第82師(師長吳劍平)撥歸本軍建制。該師也是貴州部隊,不過內部成份複雜,尤其是幹部間不團結,各方面素質較差。某次該師幾位團長竟聚眾包圍師部,奪持了師長的手槍及座騎,幾乎釀成兵變。幸虧舒適存就近及時趕去,才將事件干息。以後經過一個時期的認真整頓和培訓,才逐步扭轉了這支部隊的一些不良習氣,將其改造成一支勇敢善戰、作風優良的隊伍。

1942年夏,戰區長官部考慮到第8軍長期駐防前線,部隊十分疲憊,特命撤往後方休整。孰料部隊剛行至湘西石門、臨澧一帶,即悉日軍乘我軍換防,大舉渡江進襲,我守軍立足不穩,陣地竟被突破,導致宜都一線防務發生動搖。陳誠將軍急電命我火速率軍回援。

接到命令后,我馬上率全軍連夜以強行軍速度掉頭疾進,馳返前線。到達宜都附近之長江南岸時,敵我尚在混戰,我們未及休息就投入戰鬥。經幾日激戰,我軍殲敵一部,並將其餘的敵人全部驅逐回江北,恢復了原有陣地。此後戰區長官部取消了讓第8軍撤往後方休整的命令,命我部繼續駐守這一線陣地。日軍方面亦未敢再輕舉妄動。
我離開第8軍后,由何紹周將軍接任軍長,該部不久奉命調駐雲南,加入滇西遠征軍序列。 [我的戎馬生涯--鄭洞國回憶錄]


緬北滇西作戰

作為滇西反攻左翼的第11集團軍於5月29日分別從攀枝花渡、畢寨渡各渡口渡江後分南北兩路攻擊龍陵、松山。松山位於怒江惠通橋西北約6公里處,海拔2260米。滇緬公路由惠通橋向西,環松山過臘猛街,經狹長起伏的岡嶺滾龍坡而至龍陵。日軍以兩年時間在松山臘猛
構築大堡壘群16座,小堡壘群5座,各堡壘間均有隧道直通,還有儲備充足的糧服彈藥倉庫,其工事至為堅固。完整堅固的松山據點與騰衝、龍陵鼎足而立,是日軍必守之地。遠征軍攻擊松山是由6月2日怒江東岸的炮擊開始的。6月4日,第71軍第28師的主力開始向上松林
陣地攻擊,翌日即佔領臘猛及竹子坡,同時切斷臘猛與龍陵間的滇緬公路。至此松山守敵與其師團主力之間只能依靠無線電進行聯絡,此後3個月松山守敵一直處於四面被圍的境地。松山之敵憑藉堅固的工事頑強抵抗,雖重炮連續命中亦屹然不動。至6月20日,遠征軍第71軍已
傷亡1600多人。司令長官部急遣總預備隊第8軍的精銳榮譽第1師赴松山戰場,與新編第28師交替。第71軍軍長鍾彬親自坐陣督戰。
第6軍的新編第39師亦南下到達松山附近,此時惠通橋經搶修通車,汽車日夜輸送彈藥於敵陣前數百米。7月4日以後,遠征軍開始第二次
攻勢,佔領了日軍前沿陣地,還有空軍配合,松山日軍傷亡驟增。但遠征軍仍未能繼續前進。
 司令長官部又急派第8軍主力第82師和第103師從昆明奔赴松山,衛立煌偕宋希濂和美國竇恩准將親自到松山前沿視察。7月20日,第8軍組織了一個非常堅強的尖兵團,由師長暫任團長,團長暫任營長,各級軍官依次下降,開始第三次攻勢,8月2日佔領了幹路子陣地。日軍失去了幹路子陣地后,金光守備隊長為提高守備隊的士氣,選精幹士兵28名組成挺進破壞班,身著中國便衣趁夜襲擊遠征軍炮兵陣地,有數門山炮被毀。此後遠征軍仍以優勢炮火在戰鬥機掩護下主攻關山陣地。同時從8月初開始,以20天左右時間掘坑道至日軍關山陣地之下,使用3噸TNT黃色炸藥施行大規模爆破,至此松山日軍核心堡壘完全摧毀。9月7日下午,隱匿山林的殘敵全部肅清。為時3個多月松山戰役始告結束。當日,東京廣播電台稱:「臘猛(松山)守軍全員玉碎。」
松山之戰是一場艱苦卓絕的血戰。整個戰役使用兵力先後達3個師,日軍死傷1279人,而遠征軍死傷為6763人,約1:8。后第11集團軍總司令黃傑在其回憶錄里寫道:「實以松山地形複雜,蜿蜒數十里,敵人依據最強固之據點工事,憑險固守,雖經我空軍炮兵之轟擊,亦未能摧毀。」[中國遠征軍滇西大戰紀實]

六、結局

敵第12兵團被圍后,蔣介石見其突圍不成,徐州、蚌埠增援無望,遂一面令劉峙到蚌埠督令第6、第8兵團再次北援,一面令杜聿明率第2、第13、第16兵團放棄徐州,繞道永城南下,企圖側擊我中原野戰軍。解第12兵團之圍后共同南逃。毛澤東對徐州敵軍可能突圍早有預見,並指示華東野戰軍預作準備。十一月三十日,徐州杜聿明集團約三十萬人,向永城方向逃竄。我華東野戰軍即以十一個縱隊全力追擊,十二月四日,將該敵全部包圍在永城東北之陳官莊地區。六日,第16兵團自行突圍,被我消滅。第2、第13 兩兵團即就地轉入防禦。 我軍同時包圍了敵兩個集團,蚌埠之敵仍企圖北上救援。總前委採取了吃一個(黃維),挾一個(杜聿明),看一個(李延年、劉汝明)」的方針,以中原野戰軍六個縱隊及華東野戰軍各一個縱隊阻擊由蚌埠再次北援之敵第6兵團,以華東野戰軍兩個縱隊為總預備隊。十二日我軍對敵第12兵團發起總攻,至十五日將敵全殲,生俘黃維。敵第6兵團北援被阻,當 獲悉第12兵團被殲后,連夜逃回蚌埠。此時,平津戰役已經勝利展開,為了不使蔣介石迅速決策海運平津諸敵南下,中央軍委,對杜聿明集團暫緩攻擊。著淮海前線全軍進行戰場休整,並對敵軍開展政治攻勢,做好攻擊準備。十二月十七日,毛澤東寫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但杜聿明等拒絕投降。十二月下旬,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2、第3兵團已將傅作義集團分割包圍在平津、平張線上華。東我軍遂於一月六日對杜聿明集團發起總攻,至十日將敵全殲,生浮杜聿明, 擊斃邱清泉,李彌化裝逃脫。淮海戰投勝利結束。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0 16:2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