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丐幫傳奇(三十四)
話說四月十六,管家吳溜溜在瓊玉樓備了酒菜。席上有太湖四珍之三——銀魚、鱭魚、白蝦。
太湖銀魚長約三至四寸,體長略圓,細嫩透明,色澤如銀。俗稱「面丈魚」。據《太湖備考》記載,吳越春秋時期,太湖就盛產銀魚。清康熙年間,銀魚被列為貢品。太湖銀魚春季在太湖邊蘆葦和水草莖上產卵,此時也是捕撈銀魚的汛期。東山有「五月枇杷黃,太湖銀魚肥」之說。銀魚肉質細膩,潔白鮮嫩,無鱗無刺無骨無腸無腥。
太湖鱭魚,又稱梅鱭。梅鱭頭大,尾入而尖,體形側扁似竹刀,骨嫩鱗細,銀光閃閃,肉質肥嫩,一般長三至五寸。《萬歷野獲編記載》:「從明朝洪武年起,太祖命每年歲貢梅鱭萬斤。」故又稱「貢魚」。梅鱭魚細嫩鮮美,營養豐富,被視為席上珍品。
太湖白蝦,俗稱「水晶蝦」。據《太湖備考》記載「太湖白蝦甲天下,熟時色仍潔白,大抵江湖出者大而白,溪河出者小而色青……。」白蝦通體透明,晶瑩如玉,略顯綜色斑紋,頭有須,胸有爪,兩眼突出,尾成叉形。五到七月是白蝦的產卵期,也是捕撈旺季,此時的蝦腹中蝦籽飽滿,漁民稱「蠶子蝦」。這個時候的蝦肉特別鮮美,蝦腦充實。太湖白蝦肉嫩味美,殼薄新鮮。加鹽煮熟曬干,可製成蝦米,大的稱「湖開」,小的稱「湖米」。
太湖四珍之四太湖大閘蟹歷來被譽為蟹中之珍品。太湖大閘蟹體形大,重七至八兩左右,肉質鮮嫩,青背白肚,黃毛金鉤,可與陽澄湖大閘蟹媲美。「九月團臍十月尖」, 就是「九雌十雄」。可惜當時還是四月中, 太湖大閘蟹尚未上市。
四月十六申時, 江湖各大門派武林高手, 大昌鎮, 文章山寨和貝殼山寨的不少文人雅士陸陸續續到達絳家花園瓊玉樓。少林明空大師和弟子李小虎, 嶺南房士龍和弟子孫莫寧, 金花婆婆, 恆山派傅滿洲, 嵩山派笑紅塵, 崑侖派谷一力(gyl) 因有事先走,沒來絳家。
絳家大少爺藍天, 私塾老師瓊台鶴站在瓊玉樓前恭迎四方客人。瓊玉樓上的燙金紅木橫匾「瓊玉樓」 三個字為明孫肅所題, 筆峰秀出, 雅氣四溢。
陸續到達絳家的有:
靈谷寺方丈凈心法師, 丐幫金長老和丐幫弟子東方邪, 練精化氣, 打狗棒, 貝殼山寨胡市吧; 金花婆婆弟子花木蘭, 武當清風道人和弟子回首往事,華山派清風揚、衡山派路不平、崆峒派德州龍, 武夷派瑋哥。
「太平公主」大昌鎮衛靈,「樂善仙」呼嘯山莊宜修,「萬年妖」文章山寨婉兒,丐幫蓮花落領班龍老師和弟子雪夢兒, 小莆妮; 大昌鎮「丐幫燒烤」老闆任飛飛; 凈心法師的俗家弟子涼泉居士; 八卦區算命先生--陳半仙的少爺藏頭陳, 貝殼山寨才女雪花, 秀才孤舟, 周旨, 新聲; 縣城才女丹奇, 秀才貓先生, 犀利, 家鴿; 文章山寨才女瀟湘妃, 蘇小曼, 秀才楚竹, 東方華; 大昌鎮才女夏雪, 秀才沽月湖, 楓樹下。大昌鎮秀才吳邁克去省城應試未回。
在瓊玉樓,管家吳溜溜和家人備了紫筍茶, 瓜子、山核桃, 枇杷、楊梅、櫻桃、和水蜜桃招待四方客人。紫筍茶產於顧渚山。顧渚山東臨太湖,西倚天目,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山上屬烏沙土,又厚又肥,唐代陸羽在這里寫《茶經》。金沙泉在顧渚山下,在唐代因「碧泉涌沙,燦若金星」而得名。紫筍茶用金沙泉水泡后,色紫而形如筍,蘭香味甘,因而得名。唐代宗令為貢茶, 龍袱包茶,銀瓶盛水,每年分五批急程貢往長安。陸羽在《茶經》中評價:「紫者上,筍者上,野者上」。紫筍茶、金沙泉、紫砂壺,早在唐代就是貢茶、貢水、名壺,堪稱茶事「品茗三絕」。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有詩讚道:「泉嫩黃金涌,芽茶紫璧截」。
瓊玉樓上, 先到的客人們有的沉迷於窗外山水春色, 有的一邊品茶,一邊交談, 正是:
春山春水含天地靈秀 茶香茶翠品人世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