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研討(50)
shen fuen
《周易》與占筮
(2)
《周易》的精髓部分是它的哲理,或者說大道。這種哲理,就是斷卦的依據,即使是單傳的古代專職人員——史筮也很難弄懂吃透,解釋清楚。好在史筮們記載了不少占筮的實例,來提高推斷的可信程度。因此《周易》哲理又是以人文統計為基礎的。
斷卦
《周易》斷卦分為無爻變、單爻變、多(二至五個)爻變、和六爻全變四種情況。深刻理解變卦之解卦方法,是能否正確運用占筮推斷所問之事吉凶的關鍵。《左傳》記載,春秋時期筮史占筮,筮得某卦,便以《周易》的卦爻辭卦象推斷所問之事的吉凶,《左傳》、《國語》記載以《周易》卜問吉凶的筮例有二十餘條。雖然變卦占筮之法尚須討論,我們還是可以用這些筮例了解一些《周易》斷卦之法。
斷卦的基本原則是:
1.卦中無變爻,古人稱其為「八」:
以「本卦」
的卦辭、卦象斷卦;
2.卦中有一變爻(單爻變),就用「本卦」變爻辭結合「本卦」、「之卦」
的卦象斷卦;
3.如果是多爻變,以「本卦」結合其「之卦」卦象斷卦;
4.如果六爻全變,以其變卦--「之卦」卦辭、卦象斷卦。如果得《乾》之《坤》以「用九」
斷卦,得《坤》之《乾》以「用六」斷卦。*
*由於二、四爻變及六爻全變筮例,《左傳》《國語》及其它先秦典籍均無記載,所以其占筮之法尚須討論。
1.無爻變:
用本卦卦辭、卦象占斷
筮例(1)《國語•晉語四》董因迎公於河,公問焉,曰:「吾其濟乎?」對曰:「……臣筮之,得泰之八。曰:是謂天地配亨,小往大來。今及之矣,何不濟之有……」
秦穆公願意幫助晉公子重耳重返晉國,派董因迎接重耳,晉公子重耳問:「我這次能成事嗎?」
董因給他佔了一卦,「得《泰》之八」,即《泰》卦,無爻變。《泰》卦下乾上坤,乾代表天,坤代表地。而《泰》卦卦辭為:「小往大來,吉,亨。」結論為「這次行了,你必定會成事」。
*此處董因用《泰》卦的卦辭、卦象斷《泰》卦。
筮例(2)《國語•晉語四》公子親筮之,曰:「尚有晉國。」得貞《屯》、悔《豫》,皆八也。筮史占之,皆曰:「不吉。閉而不通,爻無為也。」司空季子曰:「吉。是在《周易》,皆利建侯。不有晉國,以輔王室,安能建侯?我命筮曰『尚有晉國』,筮告我曰『利建侯』,得國之務也,吉孰大焉!震,車也。坎,水也。坤,土也。屯,厚也。豫,樂也。車班外內,順以訓之,泉原以資之,土厚而樂其實。不有晉國,何以當之?
震,雷也,車也。坎,勞也,水也,眾也。主雷與車,而尚水與眾。車有震,武也。眾而順,文也。文武具,厚之至也。故曰《屯》。其繇曰:『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主震雷,長也,故曰『元』。眾而順,嘉也,故曰『亨』。內有震雷,故曰利貞。車上水下必伯。小事不濟,壅也。故曰『勿用有攸往』。一夫之行也,眾順而有武威,故曰『利建侯』。坤,母也。震,長男也。母老子強,故曰《豫》。其繇曰:『利建侯行師。』居樂、出威之謂也。是二者,得國之卦也。」
重耳(晉文公)想借秦國之力重返晉國,親占筮,問:「還能得到晉國嗎?」佔得《屯》卦之八,又佔得《豫》卦之八,都沒有變爻。「貞卦」指本卦。「悔卦」指在本卦沒有變爻時再占的一卦。筮史可能看到兩卦都沒有變爻,爻無變「閉而不通」;《屯》卦內卦震為車,外卦坎為陷,有震車遇坎險之象,於是說:「不吉!」
司空季子卻道:吉。在《周易》中,這兩卦都利於建立侯國。無晉國以輔周王室,怎麼能說建侯呢?我占「尚有晉國」,卦辭告我「利建侯」,這是得國之旨,哪有比這更吉利的卦?《屯》卦內卦為震為車,外卦為坎為水,234爻互卦為坤為土。《屯》之物力雄厚。《豫》卦為樂,震為車停在外內,坤為順以訓之,345爻互卦為坎水,234爻互卦為艮山,水在山上,有泉源之象。所以這兩卦象
「車班外內,順以訓之,泉源以資之,土厚而樂其實。」如果得不到晉國,還有什麼卦當之?
震為雷為車,坎為勞為水,為民眾,《屯》主卦震為雷與車,得水與民眾。車有震象武威,又有民眾順從好文,文武俱備,實力雄厚得很呵!所以稱「屯」。《屯》卦卦辭(繇)說:「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主卦為震為長(子)
,所以稱「元」,民眾順從為善
,所以稱「亨」,震雷元亨所以宜貞固之,所以稱「利貞」。同時,卦象中震車動而向上,坎水順而向下則必得泊,古「伯」與「泊」字通用。車泊於水,所以在小事上有障礙,所以稱「勿用有攸往。」
卦象有一人行動,民眾順從而有武威之象,所以稱
「利建侯。」坤為母,震為長男,母親老了,孩子剛強,所以稱做《豫》。《豫》卦卦辭說:「利建侯行師。」就是指《豫》卦卦象中居內有母子之樂,出師有震車之威。故這二卦都是得晉國的卦!
*
此處司空季子分別用《屯》卦和《豫》卦的卦辭、卦象(包括互卦),斷《屯》、《豫》兩卦。
2.單爻變:用本卦變爻爻辭、本卦和之卦的卦象占斷
筮例(3)《左傳•庄公二十二年》:
陳厲公,蔡出也。故蔡人殺五父而立之,生敬仲。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遇《觀》之《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此其代陳有國乎,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
坤,土也。巽,風也。乾,天也。風為天於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於是乎居土上,故曰:『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庭實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賓於王。』猶有觀焉,故曰其在後乎。風行而著於土,故曰其在異國乎。若在異國,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後也。山嶽則配天,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及陳之初亡也,陳桓子始大於齊。其後亡成,成子得政。
陳厲公生敬仲。敬仲年少時,厲公讓周史以《周易》占筮。所得本卦為《觀》,因其六四爻變,之卦為《否》。周史說:《觀》卦六四爻辭為:「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意思是臣子做王的賓客有利。這個孩子將來會代陳有國,若不在這裡,也一定會在別國得志,若不是他本人,也一定會是他的子孫。因為這卦有「他的光能遠遠地照亮他物」之象。
《觀》卦和《否》卦下卦都為坤,坤為土。《觀》卦上卦巽為風,《否》卦上卦乾為天。巽變為乾,夫「風成天於土上,山也。」他「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於是乎居土上」
所以有『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艮為門庭,坤為師眾,乾為金玉,坤為布帛,所以說「庭實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因為還得「觀」望,所以說會應在他的後人身上。巽在上,就是「風行」,下卦為坤,在坤之上,所以說「風行而著於土」,由此得出他在異國之象。《否》卦上為乾天,下有互艮為山,
「山嶽配天」,必在姜姓主政的齊國得勢(因為姜姓之祖先為堯之「四岳」,姜子牙分封在泰山之後)。但事物不可能兩者俱大,當陳國衰亡之日,就是他(在齊國)昌盛的時候。
陳厲公次子田敬仲奔齊,後代逐漸強大,最後他的十世孫田和奪取姜齊政權,史稱「田氏代齊」。
「《觀》(888677)之《否》(888777)」,表明《觀》卦六四爻爻變,即由「老陰6」變為「少陽7」,《觀》卦因而變為《否》卦。此處周史用本卦《觀》六四爻爻辭、《觀》卦和之卦《否》的卦象斷卦,但其中以之卦卦象為主對事物未來進行分析占斷。
筮例(4)《左傳·僖公十五年》
初,晉獻公筮嫁伯姬於秦,遇《歸妹》之《睽》。史蘇占之曰:「不吉。其繇曰:『士刲羊,亦無衁也。女承筐,亦無貺也。西鄰責言,不可償也。《歸妹》之《睽》,猶無相也。』震之離,亦離之震,為雷為火。為嬴敗姬,車說問其輹,火焚其旗,不利行師,敗於宗丘。《歸妹》《睽》孤,寇張之弧,侄其從姑,六年其逋,逃歸其國,而棄其家,明年其死於高梁之虛。」
晉獻公為嫁伯姬於秦穆公,用《周易》佔得《歸妹》之《睽》(上六為變爻)。歸妹:兌下震上。睽:兌下離上。史蘇占斷為不吉:《易·歸妹》上六爻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西鄰責言(兌),不可償也」為史蘇自取卦意。歸妹變睽孤,所求皆無獲。震變為離,或者說離去震,震為雷,離為火,雷變為火。此為嬴(秦)敗姬(晉)
之相也。震為車,上六陰爻變陽,是為車脫軲轆。震為旗皤,離為火,是為火焚其旗。車敗旗焚,不利於行師,如若行師,將敗於宗丘(韓原?)。歸妹變睽孤。(睽上六爻)象寇張之弧。震侄(晉懷公)從其離姑(伯姬),六年以後,棄其家室(巽)逃回本國,來年死於高梁之虛(臨汾)。
「《歸妹》(778786)之《睽》(778787)」,表明《歸妹》卦上六爻爻變,即由「老陰6」變為「少陽7」,《歸妹》卦因而變為《睽》卦。
此處史蘇用本卦《歸妹》變爻(上九爻)爻辭、《歸妹》卦和之卦《睽》的卦象斷卦。
筮例(5)《左傳•僖公二十五年》
秦伯師於河上,將納王。狐偃言於晉侯曰:「求諸侯,莫如勤王。諸侯信之,且大義也。繼文之業而信宣於諸侯,今為可矣。」使卜偃卜之(龜占),曰:「吉。遇黃帝戰於阪泉之兆。」公曰:「吾不堪也。」對曰:「周禮未改。今之王,古之帝也。」公曰:「筮之。」筮之(蓍占),遇《大有》之《睽》,曰:「吉。遇『公用享於天子』之卦也。戰克而王饗,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為澤以當日,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大有》去《睽》而復,亦其所也。」
晉侯辭秦師而下。
晉臣狐偃勸晉文公去勤周襄王(當時襄王被狄后擊敗,流落在鄭國汜地)晉文公聽了狐偃的建議后,先讓卜偃以龜甲卜一下,得到「黃帝戰於阪泉」的吉兆,文公還是承受不了,再主用蓍草占筮一下,結果演算出的卦為「《大有》之《睽》」。卜偃說:「吉,《大有》卦九三爻辭:「公用亨於天子,小人弗克。」象徵戰勝狄兵受到周王的晏請,是莫大的吉祥。從卦象看,《大有》卦的內卦乾為天,九三爻爻變,為《睽》卦的兌為澤,外卦為離為日,有天變為澤以迎日之象,正是天子降尊以迎接公侯的卦象,這樣還不行嗎?就是單論《大有》卦,其下卦乾為天,上卦離為火為子,也有天子降尊以迎公的意思呵!
晉文公聽了卜偃的分析,辭秦師而去勤王。
「《大有》(779787)之《睽》(778787)」,表明《大有》卦九三爻爻變,即由「老陽9」變為「少陰8」,《大有》卦變為《睽》卦。
此處卜偃用本卦《大有》的九三爻爻辭、《大有》卦和之卦《睽》的卦象斷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