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研討(6)
shen fuen
周易術數
1,五行之數:五行之數即五行之生數,就是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所謂小衍之數。一、三、五是奇數,是陽數,其和為九,故九為陽極之數。二、四是偶數,是陰數,其和為六,故六為陰之極數。所以在《易經》八卦中,用陰和陽對卦進行屬性標識,坤卦代表陰,用6;乾卦代表陽,用9。八卦中,坎(陽卦)為一,性類水,位正北;震(陽卦)為三,性類木,位正東;離(陰卦)為二,性類火,位正南;兌(陰卦)為四,性類金,位正西。
2,生成之數:1、2、3、4、5是生數,6、7、8、9、10是成數,萬物有生才有成,是謂「生成」。天一生水,地六成之(1,6);地二生火天七成之(2,7);天三生木,地八成之(3,8);地四生金,天九成之(4,9);天五生土,地十成之(5,10)。
以上兩點是周易最基本的術數,是有根有據的。秦漢古書上早已寫得清清楚楚:「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天五生土。」(《尚書大傳·五行傳》)「天本一而立,一為數源,地配生六,成天地之數,合而成性,天三地八,天七地二,天五地十,天九地四,運五行,先水次木,次土及金。」(《易緯乾坤鑿度》)。
所以一為水之生數,二為火之生數,三為木之生數,四為金之生數,五為土之生數。六為水之成數,七為火之成數,八為木之成數,九為金之成數,十為土之成數。五行相生,順序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又生水的關係。
為什麼「天一生水」 呢?
在郭店楚墓出土的簡書中,有一篇戰國時候的文獻,叫做《太一生水》,原文如下:「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輔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復相輔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復相輔也,是以成陰陽。陰陽復相輔也,是以成四時。四時復相輔也,是以成冷熱。冷熱復相輔也,是以成濕燥。……」
為什麼會有「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的搭配呢?
因為有伏羲的《河圖》。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的搭配的來源是《河圖》。
雖然洛書九宮在風水中被廣泛應用,但洛書九宮和周易八卦的來源和術數沒有關係。漢朝劉歆有以「河圖」為八卦,「九疇」為洛書的提法,但沒有說出洛書的什麼道理,其它一些易學大家如焦贛,京房、虞翻等也沒提到洛書與八卦有關係。
把洛書九宮與八卦起源聯繫起來是宋朝以後的事。宋代陳摶推出一個叫《龍圖易》的圖式,並稱此圖就是河圖洛書,引起了當時儒學家的極大興趣,於是花大力氣來研究。理學家朱熹乾脆將兩圖放在自己的《周易正義》的首面上。由於朱熹的名氣大,所以十圖九書就成為後世通行的說法併流傳至今。實際上洛書九宮的數和八卦術數是不相符的,把乾九當成六,把離二當成九,兌七艮八,可以說是易學史上大大的笑柄,也是易學難懂的根本原因。
看了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易經,我還懷疑朱熹篡改了孔門《繫辭》、《說卦傳》等著作,來推銷洛書九宮,和儒家的天尊地卑的思想,影響惡劣。甚至可以說是後來漢軍在軍事上敗給遼金軍、蒙古元軍、滿清軍的原因之一。
3,大衍之數:「大衍之數」一詞出自周易繫辭上傳。辭曰:「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漢書.律曆志》有:「《易》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九,成陽六爻,得周流六虛之象也。」但帛書易經沒有這一段,或許抄漏了。眾說紛紜,「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究竟作何解,依然沒有定論性答案。可我還是比較傾向於東漢·鄭玄的說法: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以五行氣通,五行減五,大衍又減一,故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