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4
Michael
Zehaf-Bibeau,32歲,蒙特利爾出生(1982年10月16日出生),在蒙特利爾郊區的拉瓦爾市長大,從1995年到1998年上拉瓦爾私立
學校,在1999年也就是在十年級期間他父母離婚(17歲),他退出私校轉到公校就讀。他後來皈依伊斯蘭教,他出生時的名字是 Michael
Joseph Hall,後來改成了現在所使用的更伊斯蘭化的名字。
他最早出現有犯罪記錄是2001年(才19歲),最晚犯罪記錄是
2006年,這期間基本上他住在大蒙特利爾地區,犯的事也在這裡。接下來的幾年有點風平浪靜。過去幾年(應該是2009年開始)他也到溫哥華混,在那裡也
犯了輕微罪行。過去幾個月,他又回到渥太華河對面的加蒂諾市,想申請護照。至少自2014年10月2日起在渥太華,住在 The Ottawa
Mission 的無家可歸者收容所。這個收容所離國會山就兩個街區的距離,走過去幾分鐘。
他申請護照被拒絕,來渥太華解決護照問題。但是他並沒有被加拿大列為高危旅客,也沒有上禁飛名單。但是RCMP知道此人,因為與另外一位高危人士有關係。
槍殺案前一天(10月21日)他買了汽車。22日他在國家紀念牌前先槍殺了下士 Nathan Cirillo ,后開著車到國會大樓附近,再換乘搶來的車,再沖入國會大樓。
槍
手的媽媽叫Susan Bibeau,是加拿大本地白人,1999年與槍手的繼父 Bulgasem Zehaf 離婚。老 Zehaf
自90年代早期起開了十幾年的咖啡館(1994年到2004年)。槍手的繼父來自利比亞的穆斯林移民,在2011年曾經回到利比亞加入叛軍,並曾出現在紐
約時報的一篇新聞報道中。後來他返回到蒙特利爾。
很諷刺的是槍手的媽媽是加拿大移民及難民局高級別官員。她說她已經有五年沒有見過自己的兒子,直到上周和他一起吃過中飯。
大致的故事就是這樣。
與此人打交道的人都說他有精神病,無法適應社會,算是一個自我拋棄,同時也被社會拋棄的人,也因此走入了伊斯蘭教的世界。這是加拿大社會的失敗。
2014年10月24日更新
1982年10月份槍手出生的正式名字是 Joseph Paul Michael Bibeau,孩子的爸爸是Bibeau先生,是一名公務員,加拿大魁省本地白人,媽媽是Susan Bibeau ,也是公務員,也是加拿大魁省本地白人。
Bibeau先生和Susan兩個人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分手了,認識不到一年,相當於一個單親媽媽帶一個孩子。
Susan
後來和 Bulgasem Zehaf 先生(利比亞穆斯林移民)相識並打算結婚,並將孩子的姓改成
Zehaf。Bibeau先生不同意,通過法律程序要求去掉孩子出生證上的 Zehaf
這個名字。不過Susan和Zehaf兩人和Bibeau先生不久解決了名字分歧,兩人也正式結婚了。沒有報道這發生在哪一年。
1995
年,孩子12歲多了。Susan Bibeau 和 她的丈夫 Bulgasem Zehaf 決定改回孩子的名字,以反映他出生血統的另外一半。他們到
LAVAL法庭上申請給12歲的孩子改名為 Joseph Paul Michael Abdallah Bulgasem
Zehaf-Bibeau。這個名字主要部分是基督教名。
Susan和Zehaf先生雖然於1999年離婚,但是他們仍然一起住在Montreal的家裡。
真混亂!
加拿大首都渥太華遇難士兵是 Nathan Cirillo ,今年24歲,義大利裔加拿大人,在Instagram上的ID是 ncitaly ,很多他的照片,和戰友的照片(裡面有華人戰友、波蘭裔戰友等),兒子的照片,訓練的照片,最多的是自己的狗的照片。
他的兒子5歲多了,也就是說他不到20歲就當了單身爸爸。他十分愛自己的兒子,單獨承擔了撫養自己兒子的責任。他十分喜歡狗,還喜歡健身,經常去健身房鍛煉,是一個積極向上陽光燦爛的人。
他的駐軍位於哈密爾頓的阿蓋爾和薩瑟蘭高地部隊,這裡主要是兼職預備役士兵。他13歲就成為了軍校學生,夢想成為全職戰士。Nathan Cirillo 被培訓為未來的加拿大海關警察。
他的家和家人也都住在哈密爾頓,都是工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