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見惑-慧所斷,思惑-修所斷

作者:chico  於 2010-12-27 23:4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書刊摘錄|通用分類:流水日記

佛法為什麼提倡真的慈悲?所以九十八結使,這個心念裡頭習氣自己沒有轉過來,一生修持都沒有希望的哦。所以真正的佛法要「慧」,這個非常的重要。比如,我再舉例子,貪嗔痴慢疑,大家不要口頭上聽過哦,真正的修持,所謂修定,把清凈的一念硬是定住,自己這些貪嗔痴慢疑細節的習氣呀,統統要把一個定力掛在那裡,把那些習氣統統轉化了,這個叫做定的修持。可是你定的修持,轉過來,還沒有用哦,還要「見」的修持,見解這個見。

見思惑,我們要注意哦,思惑是什麼東西呢?貪嗔痴慢疑,個性。我們這個個性的貪嗔痴慢疑,等等。貪、嗔、痴、慢、疑,根本煩惱,所以造成你心理狀況,就是這個人的個性。你看有些人天生的個性——瞋念。你看人嘛,有許多人,人長得蠻好,你等他沒有事的時候,你在旁邊偷偷一看,他一臉哪仇恨相,對於這個世界是 怨恨。你要看人啊,沒有事的時候,人家不留意的時候觀察他。嗯,有許多人他就是瞋念的習氣,前生種性帶來的,在臉上的橫肉都出來了。等於我們現在想一個人可恨的時候,越想越氣,越氣那個樣子氣相都變了,所以力量大得很的哦!所以要學佛先要學慈悲相。我經常叫你們打坐,我說:笑啊,學個笑容啊。有些人勉強這 么咧一下(嘴),咧一下不到兩秒鐘,一臉瞋相來了,注意呦!真的呦,是大問題哦,不是跟你說笑話,就是孟子一句話:「城府重者心無歡」。修道首先是慈悲喜舍,這都與是心念有關的。這種貪嗔痴慢疑是思惑。思惑要什麼時候斷掉呢?「修所斷」的,要修到,四禪八定行為上修,所謂修行、修行,要修的中間斷。你不修行,累積起來,越來越嚴重。見惑呢?思想觀念問題了,所謂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禁戒取見。譬如一個人得了道的,認為我這個是正道,其他看不起——見 取見。禁戒取見——認為修道的人,一定要這個樣子才叫修道;啊,你不剃了光頭,不行;或者你不穿長袍子,不行;或者你不吃鴨蛋,不對;或者說你點香不對, 只能點蠟燭;比方了。很多宗教修道的人,有各種的規定——這是禁戒取見,這是觀念問題。禁戒取見這個見惑,結使哦,打得很厲害哦。

所以貪嗔痴慢疑是五個根本煩惱,這個思惑,心理根本前生帶來的習氣,修所斷的,要修才能斷,要修正自己心念。見惑呢?那不是修能夠斷的,那要「慧所斷」 的,你見到慧了自己曉得觀念錯誤了,要智慧才能斷的。所以許多聰明有學問的人修道,老實講見惑上非常嚴重,最後嚴重是外道哦,這叫做外道哦,這叫做魔道。 你看有許多學佛的說,乃至於宗派的觀念,密宗啊、禪宗啊、什麼宗啊,這個見惑觀念。還有,你看修道的人,我前天給一個修道的朋友講,我說你這一生啊,沒有辦法,做人是方方正正、行為是冰清玉潔,沒有話講、做人沒有話講。以修道來講啊,如果你有成功,充其量是個小乘之果。因為什麼?這一種人,潔身自好之士, 潔身自好,一輩子行為乾乾淨淨的,一點污點不敢沾染,自己以潔身自好為標榜,差不多宗教徒學佛修道的人,實際上都是潔身自好之士,最高的是這四個字。夠得 上成道嗎?不會!因為他沒有辦法形成功德。小乘阿羅漢都是潔身自好之士,冰清玉潔,所謂死水,沒有辦法,「死水不藏龍」,活不起來。

真正的修道的行為,不但把見思惑,修所斷掉的、慧所斷掉的斷了,清清凈凈一念孤零零的,所謂就是到達了百丈禪師所講的境界:「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這個 境界不分大乘小乘都有的哦。百丈禪師籠統講了這一句:「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那個「靈光 獨耀,迥脫根塵」這個初步的這個境界,大小乘都有。小乘境界達到了「靈光獨耀,迥脫根塵」,在這個生死之間,譬如說,我們假設一個人潔身自好之士,你說了 了生死沒有?沒有。到了中陰身要再受業報生死的時候呢?怎麼樣投胎的?我們上次報告的是看到淫慾這個地方投胎,不一定,貪嗔痴慢疑都是磁性的哦!到中陰的 時候,如果貪財的慾念重了的時候,你來投胎之後,那個中陰看到這個地方都是錢、都是黃金,嘿,一親近一拿,入胎了!當然入胎不一定變富翁,也許變個很窮 的,一輩子賺到錢放在口袋裡,都會口袋破掉溜走的,那是看你個人的業報了。所以中陰啊,第八阿賴耶識偈頌所講的,「去後來先作主公」,這一段非常重要。必 須把九十八個結使統統研究清楚了,才了解中陰,才了解投胎。

今天我們把上次未講完的,大概扼要地給大家報告。如果專講這個問題,對於中陰怎麼樣投胎,所謂一念無明緣行,那十二因緣就不是普通教理這麼講法,這個行、 就是這股力量怎麼樣被吸引、吸住了,會變成另外一個生命;這個行就是動,就是輪迴。一個無明緣行。說行緣識,這個中間講法每一點都不同了,純粹科學性的。 希望青年同學們研究這個佛學啊,不要專搞空洞的理論,要在實際修行的功夫、個性上的轉變、氣質的變化特別注意!自己這個氣質動搖不了的話,你佛經倒背如 流,生死來的時候抵不住的噢!一點用都沒有,保險你沒有用。不過呢,種下了這一點種子啊,他生來世碰到佛學、或者做學問啊,聰明一點、容易一點,是會有 的。可是說做功夫了道,沒有!不可能!那麼對於有修持的朋友們,說如果要研究,進一步如何呢?再說。哈,再說。你有功夫要時間,等我也要有功夫,等我也要 高興的時候、功夫有的時候,我們再仔細研究。你先要好好修持了,不好好修持這樣下去,哼!「飄空一葉沉沉墜」呀,照樣去了,如此在輪迴里滾去了,絕無希望。我嚴重地給大家講一下,也許我也叫被輪迴滾走了啊!不過有滾走輪迴的經驗,所以特別向諸位提出注意。

唯識與中觀 作者:南懷瑾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1: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