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才到佛家門口

作者:chico  於 2010-12-27 23:3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書刊摘錄|通用分類:流水日記

凈空法師說,「我講經教學這麼多年,常常勉勵同學,就我們現前努力可以能做得到的,我勸大家第一個放下自私自利,起心動念想別人,不要想自己,第二放下名聞利養,第三個放下五欲六塵,第四放下貪瞋痴慢,我講十六個字。
這十六個字都能做到,我們入門了沒有?沒有,但是到門口了。你能把這十六個字做到,佛所講的這五種見惑你就不難放下,放下之後你不就入門了嗎?所以我講放下這十六個字,只是到了佛教小學一年級的門口,你並沒有進去,進去那要用經典的標準,不是我這個標準,但是我這個標準是經典標準的前方便,就是預備功夫,得真幹才行。
諸位要知道,如果證得小乘初果,《華嚴經》上初信位的菩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自在了,想什麼時 候去就什麼時候去,一絲毫障礙都沒有,而且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凡聖同居土,在哪裡?方便有餘土,提升了,因為你在佛門裡證得果位,小小果它也是果位,他往生極樂世界是方便有餘土。換句話說,我們沒有辦法證到初果的,能夠把我講的這十六個字能做到,起心動念不想自己,利益眾生、利益社會、利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天下一切眾生,這個真正能做到,肯定得生凈土」。

南懷謹先生在如何修正佛法里講:「
你看學佛的人,個個都曉得談空,可是每一個人都有心理上,感情上的痴、利害上的痴、生命上的痴等等,無一而不痴。沒有智慧嘛!這些根會在哪裡發現呢?行為上沒發現,夢中都會發現的。夢中會有這樣的行為,就是因為自己永遠在貪瞋痴中。行為如果轉變不了,要想轉變氣脈,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認為氣脈轉變就是 得了道,那也是荒唐。聽了多少人氣脈通了,可是現在都到黑茫茫的那個地方去了。

所以,如果大家在心行、行願方面沒有動搖,不要談四禪八定,更不要想談證果。


老實說,一個人真做了一件善行,這一天盤個腿打坐看看,馬上就不同,氣脈馬上就不一樣,心境馬上就擴大了,這個是絕對不能欺騙自己的事。不要說真正善的行 為,或內在的善心,今天如果真把貪瞋痴慢疑這些毛病解決了一點,那個境界就不同一點。所以我們坐起來不能空,心境空了,就得找找看,看今天自己的病根在什 么地方,為什麼今天上座不能空?你的心念在貪瞋痴慢疑當中,一定有個東西掛在那個地方。這是阿賴耶識的問題,不是第六意識的事情。如果沒有檢查這個,光是打打坐求一點空,求一點功夫,沒有用的,奉勸你不要學道,你會把自己給害了的。


所以心行方面要特別注意,這也只是說行,還沒有講願。至於發起救人救世之願,能有一點行為為別人著想,處處能犧牲自己的人,在我看來,沒有一個做得到,一點也做不到,所以要想證果,決無此事。


講義上,八十八結使與三界的關係,明白地擺在面前。能解開了多少個結,你就得了那個果位,這些考驗都擺在眼前。別以為腿能盤一個鐘頭就能升上什麼天;一個半鐘頭又能升上什麼天,沒這回事。腿是靠不住的,修「行」,修的是心理行為,不是修腿。


佛學叫我們除煩惱,佛學的翻譯「煩惱」兩字用得好極了。拿普通的學問來研究,煩惱是我們心理行為一個基本狀態。「煩」,煩死了;「惱」,討厭。這些就是煩 惱。煩惱就是罪惡,對自己心理染污的罪惡。以形而上本體來講,我們的自性本來清靜,因煩惱連帶發生的行為,變成了後天的罪惡。比如一個人殺人,是因為火大 了。而基本上,只是由一點的煩惱開始來的,它對自己來講,是最大的罪惡;對外界來講,發展下去,久了可以成為害社會、害國家、害人類、害世界的大罪惡,所 以煩惱兩字,不要輕易小看它。


我們講行願方面,這個心理的「行」,要做到清靜、做到空。要想得定,要想明心見性,應該隨時隨地檢查自己。是不是有一絲毫的煩惱存在?如有煩惱存在就很嚴重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8: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