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想定可不是無記哦!這理由,中間差別的在哪裡?我是意識把一切念頭、心理的現行、心態把它切斷了,切斷不是壓制——無想。你說它有境界沒有?境界是什麼?境界是所求的是無想,對不對?我們都講過的啊,提起大家注意。
至於滅盡定呢?那不是無想了,更不是無想。無想定屬於外道,因為他覺得修到了「想」沒有了,思想把它停止了。我們現在覺得最痛苦、人之所以痛苦啊,有兩個東西:一個身體的壓力、感覺的壓力,整天感冒、頭痛、哪裡痛、難過,一身都是病啊!沒有一個健康的人。除了成了道報身轉了,報身真修到空了。各個都有病。
就是你們功夫做得很好,也是隨時在病,輕一點就是;這個氣哪裡走通了、哪裡沒有走通,這個苦受、苦樂的感受始終存在。
所以無想定真要修到還不容易呦!你們注意《成唯識論》:「令身安和」,注意呦!身不安和,要達到無想你做得到嗎?就像神經痛把你牽住,你想「不想」,嘿,
它跟你倆不客氣,那個感受會牽扯你難受啊。所以苦樂與憂喜你去不掉。所以無想定修到了也很舒服哦,那真舒服,沒得煩惱,是舒服啊。像我們有時候世間做人覺
得煩極了,能夠睡一大覺,哎呀把煩惱丟開,那多好啊!所以人做不到啊,有些人喝酒啊,所以李白、李太白,當然不太黑了(一笑),他就借酒澆愁,結果喝了酒
也不醉,「借酒澆愁愁更愁,抽刀斷水水更流」啊!那完全講心理狀態。你想「不想」做不到,思想要來。所以你不要看無想定、外道定,外道定你看看它的位置,
三界天人表,很高的位置哦!色界裡頭的天人哦!不是人能夠做到哦。這是學佛的基礎。我們中國的佛法就是喜歡講大乘,大乘不錯啊!小乘都基礎沒有打好,功夫沒有做好,免談大乘,你怎麼大得起來啊!聽了經,以為禪啊、什麼都懂了,講理還好;起心動念、你這個念頭你都沒有辦法控制,你談什麼叫做定、叫做戒呢?都是空話!
好,那滅盡定呢?比無想定更嚴重了。滅盡定是聖人的位置、羅漢位置,得道的聖人。清清醒醒知道,而使貪嗔痴慢等等一念不起,不是壓制、也不是無想,它自然
水平一樣不流,是滅盡一切煩惱,滅盡三界中間的煩惱不起,這就到達滅盡定。滅盡定了以後,證到羅漢果了。羅漢果不來了,不來什麼呢?不來人間,比人低級的
什麼餓鬼、地獄、畜生更不來。高置位置,不在人間。所以你看我們禪宗有個祖師:「通玄峰頂,不似人間;白雲萬里,滿目青山」,雖然這是大菩薩的境界,但是
借用來比,得到滅盡定的大阿羅漢,不來了,他跳出三界沒有?差不多跳出了;對不起哦,還不一定跳得出來。你看三界天人表裡頭沒有滅盡定。但是大阿羅漢這樣
算跳出三界啊?沒有哦。一定八萬四千劫不動,那不曉得多長的時間都在這個定中。「灰身滅智」,這個身體沒有了,肉身不要了,報身沒有了;智也不起、心也不
動了,就在這個境界。但是他不回心修大乘的話,嘿,八萬四千大劫,余習未脫,剩餘的殘習、習氣,就是死灰——死灰裡頭、冷灰裡頭還可以爆豆哦,冷灰有時候
還可以藏東西的哦,還可以培養種子的——余習未脫。是難哦!所以八萬四千大劫以後,一樣要出定。這些道理先要搞清楚。